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抗联地下交通线:智慧与胆魄的较量 情报先锋生死线
2015-07-29 10:31:33  来源:凤凰网  点击:  复制链接

  

  7月21日,报道团记者在牡丹江北山烈士纪念碑前采访。 本报记者万冲摄

  

  1935年8月,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在方正县(前排右)为杨松,(前中)为李延禄。 资料片

  抗联地下交通线是对东北抗联有着特殊贡献和作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由杨松和吉东特委在吉东地区构建起来的地下国际交通网,主要用来传递中共中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满洲省委、吉东特委、各县委的指示、文件、情报等。此外,还负责迎接护送各级党政军领导人出入境和到各地巡视、开会、指导工作。地下交通网还能侦察、传递日伪军事活动情报,筹集运送作战物资和生活用品,潜入日伪军中散发传单、标语,策动日伪军反正,动员开明人士参加抗战。通过东北抗联国际交通线,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文件,《救国时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党报刊,在极端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仍能基本保证传入东北。著名的《一二六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就是通过该条交通线传到抗联部队手中的。

  吉东地区地处中苏边境,位于南满和北满两个抗日游击区之间,建党初期就是红色国际交通线的重要枢纽。东北抗联地下交通线承担了连接中共满洲省委与党中央,共产国际,各抗联部队,地方组织之间的联系。杨松曾任吉东特委书记,是抗联国际交通线的主要建立者和领导者,也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创建者之一。用东北抗联四军军长李延禄的话说,“东北抗联得以发展、统一,杨松同志是有很大的功劳的。”

  燃起地下烽火构建沟通桥梁

  牡丹江党史研究员陈学良向记者介绍,1931年,中央机关从上海转移到中央苏区后,中央同满洲省委及东北抗联的联系愈加困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要求杨松帮助满洲省委工作,以架起中共代表团与满洲省委的桥梁,加强对东北地区的抗日救亡工作的指导。1933年在征得满洲省委同意后中共满洲省委吉东局成立。

  在日军入侵绥芬河后,为了加强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满洲省委及各地的联系,吉东局在横道河子、牡丹江大同医院、绥芬河、八面通、密山建立三条国际交通线,同时加强对中东铁路工人运动的领导,从横道河子到绥芬河,共17个车站,建立了四个党支部,一共有党员52人,团员21人,工会会员127人,在各地加强抗日武装的建立和扩大。

  但是,在吉东局成立一年后,由于叛徒出卖,吉东局机关和牡丹江大同医院交通站被暴露,交通员杨光廷被杀,吉东局被破坏,为了继续在吉东地区进行抗日活动,杨松临危受命成立吉东特委,并担任吉东特委书记。

  此后,杨松为了扩大东北抗日武装力量,不断奔走于东北各地。他经常化装成医生、教师、警察、商人、乞丐,在危机四伏的日伪控制区来回穿梭,奔走于东北各支抗日武装力量之间,并不断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和全民族抗日的大义。

  经过不懈努力,1935年初,杨松基本联系到了东北主要的抗日力量,并在当年5月11日吉东特委致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中提出:我们主张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主张以现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军为骨干,联合其他义勇军、抗日山林队等共同组织,取消原有各种各色的名义,统称为东北抗日联军,成立统一的军事委员会和总司令部。

  据介绍,1935年,在杨松的安排下,吉东特委建立了牡丹江德发客栈、新立屯邸家豆腐坊、磨刀石车站、林口石印局、密山平阳镇东窖地等五处交通联络站,还在密山建立了国际交通站。吉东特委和上级有两条联络线:一条是通往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另一条是通往海参崴工作站,交通员分别是张发和张哈。并建立了穆棱县桦木林子区域第21号中苏界碑、绥芬河北沟、密山二人班共3条国际交通线。从此,吉东特委便成为满洲省委和莫斯科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联系的重要枢纽。

  潜伏在红色交通线智慧与胆魄的较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中共代表团所发给东北地区党的重要文件和信函都是通过吉东特委转接送达的。杨松还给吴玉章在巴黎主办的《救国时报》撰稿,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英雄事迹。

  陈学良介绍道,为了便于工作展开,杨松化装成看病先生,同中共宁安县委书记李范五接上了关系,吉东特委在牡丹江开办了一个门市,既便于掩护联络工作,又可以补贴特委在生活上的一些开销。杨松任命宁安县委书记李范五到吉东特委担任组织部长,李范五到任后,杨松以杂货店掌柜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有一店员在前边上柜台,他在后屋办公,不在前台露面。李范五在另一处开面包铺。除了有事时一起研究,其余时间分别行动。

  构建交通线初期,由于敌人设置路卡进行盘查,传递情报是最难的事。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杨松不断发明创新,将密信、文件放在敌人不易查到的地方,在通关前将情报缝在衣服里、放在耳朵中。著名的《六三指示信》就是被放在暖壶的夹层中传递到抗联手中的。交通员们按事先约定好的暗号、地点进行单线联系,或者利用交通网进行接力联络来迷惑敌人。

  李范五在其回忆录中,对国际交通线有过这样表述,“特委当时之所以加强国际交通站的工作,因为在1933年中央机关迁到苏区,中央决定白区的党由上海中央局来领导。那时满洲省委是受上海中央局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双重领导。1934年底由于交通中断满洲省委与上海中央局失去联系,以后满洲省委归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领导。为了保持满洲省委与代表团的联系,要加强吉东国际联络站的建设,只建一个联络站和一条国际交通线不行,要有备用的联络站和交通线。”

  看不见的交通网看得见的贡献

  杨松构建起来的吉东地区地下国际交通网,主要是传递中共中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满洲省委、吉东特委、各县委的指示、文件、书报等。还迎接护送各级党政军领导出入境和到各地巡视、开会、指导工作等。此外还能侦察、传递日伪军事活动情报,筹集运送作战物资和生活用品,有时还潜入日伪军中散发传单、标语,策动日伪军反正,动员开明人士参加抗战。

  抗战胜利后,一位抗联老干部曾说道:“杨松是位很有才能的地下工作者。他在吉东布下了一张神奇的交通网,使这一地区的抗日之路四通八达,党的干部、军队的干部和抗日群众不管走到什么地方,都有人公开或暗中掩护。”

  陈学良介绍道,通过由杨松、李范五和吉东特委倾力建立和维持的国际交通线,使得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的文件,《救国时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党报党刊,尽管在极端艰难和危险的环境下,仍能基本保证传入东北。著名的《一二六指示信》、《六三指示信》就是通过交通线传到抗联部队手中的。

  一位从事党史研究的学者认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各抗日队伍与党组织出现了失联的状况,各抗日队伍之间也在走向松散、无序和低迷状态,中共满洲省委与中央沟通艰难并逐渐失去联系,形势万分危急。杨松肩负使命和重任,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下,在被日寇层层封锁阻隔的情况下恢复并接续了国际交通线和情报网。通过建立起的地下交通站,安全掩护了众多往来于中苏两国的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领导人,将东北抗联的各支部队连接到一起,传递了大量的马列主义图书及党的重要文献、信函及情报,也通过地下交通线为东北抗联部队运送物资提供给养;构建了看不见的交通网和情报网,打通了进行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红色通道,对东北乃至全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连梅 最后更新:2015-07-29 10:34: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拂晓枪声:23岁热血青年率伪靖安军起义奔向抗联

下一篇:《露营之歌》东北抗联真实写照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