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林镇位于今吉林省通化县东北部,镇政府驻地大荒沟。抗战时期属南满的金川县管辖,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在南满建立的“河里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为1933年秋至1936年秋的南满抗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从地域上看,兴林镇曾是南满抗战的核心基地
大荒沟(今兴林镇,下同)地处当时的金川、柳河、临江、通化县四县的交界地,是“三不管”地带。它是抗日联军可控的凉水河子、孤山子、小荒沟(今光华)、大安、太平、城墙砬子环绕的中心地带,是南满河里根据地的“心脏”。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既隐蔽又安全,是敌人统治薄弱,鞭长莫及的地方。这对于擅长打游击的抗日联军来说,是最为理想的根据地。
首先,兴林镇是抗日联军的后勤保障基地。当时抗日联军的临时医院、修械所、被服厂大多建在兴林镇。曲柳川设有修械所一处,被服厂两处,在王六沟也设有被服厂和修械所;在高丽沟设有临时医院等后勤保障机关。当时大量抗战军用物资也贮藏在兴林镇。其中有据可查的,1933年12月23日杨靖宇缴获的邵本良第七团后勤基地的足够全军过冬的全部物资,据悉运往了大荒沟。在当时的大荒沟金山庙战斗中又截获邵本良6车弹药给养,从部队转移的时间和速度上看,这批给养应该也留在了大荒沟一带。有史料明确记载,1934年10月下旬,杨靖宇在参加南满党的“一大”归途中,数次战斗的战利品大多都带回了金川惠家沟。据1915年出生,家住孟家沟的孙志老人在1985年回忆说,1935年9月11日杨靖宇率部队在小惠家沟陈明双的场院里向群众展示了缴获的枪、皮袄和皮鞋等10多车(史料记载为杨靖宇截获邵本良从孤山子前往八道江移防的军需物资,共40车)军用物资,之后把这些物资埋在了朝阳林场附近的张凤仪沟的地戗子里;1934年秋,一支部队把200多支枪的枪栓卸下来装进麻袋,让孙志藏在一棵大树下。另据史料记载河里最大储粮仓库,一处所储的粮食,能够四五百人吃三四个月。兴林镇设有完备的后勤保障机关,是大量军用物资贮藏地,是别处所不具备的,是抗日联军的后勤保障基地。
其次,兴林镇是抗联司令部所在地。1933年12月31日,杨靖宇率部队来到大荒沟东边的惠家沟休整,司令部就设在了惠家沟侯大嫂攀德珍的家里,此后3年时间里,杨靖宇11次到惠家沟谋划党的军政大计,不仅著名的河里会议和南满党的二大在这里召开,许多重要决策也是在这里谋划和发布的,1934年的大年除夕也是在这里度过的。河里根据地建立后,一军军部每年春季都要从河里后方基地出发,到各师团活动区域进行联络后,再返回河里,这大多也是指从兴林镇出发,再返回兴林镇。
再次,兴林镇惠家沟密营遭破坏标志着基地作用的结束。1936年7月16日,杨靖宇率军部返回金川河里王六沟,第二天得悉白家堡子的民众遭到血洗,本来决定返回惠家沟,但得到密营全被破坏的报告后,率部转到高丽沟宿营,由高丽沟移师四方山,在四方山商讨白家堡子惨案善后和报仇作战计划后,于8月4日转战于四道江伏击邵本良部,然后离开河里,去通化金厂上龙头高丽沟密营。至此又重新开辟了集安老岭抗日根据地。
二、从杨靖宇的抗日行踪上看,兴林镇曾是南满抗战的指挥中心
据卓昕所著的《民族精魂——杨靖宇年谱》中所记载的杨靖宇行踪统计,从1933年秋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建立到1936年秋的三年期间里,杨靖宇率军部至少到过兴林镇17次,在兴林镇杨靖宇亲自指挥战斗3次,包括1933年12月26日大荒沟金山庙战斗、1934年9月18日攻打大荒沟据点和1935年9月11日在朝阳沟截获邵本良移防物资战斗。另外,1936年7月8日的打死鬼子坎战斗,杨靖宇虽未到现场,但他在惠家沟派赵振华指挥了战斗。其它13次到兴林镇均为处理党务军务,包括召开重要会议、商讨抗日大计、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组织建设、进行军队整训等。其中,自第二次来大荒沟在惠家沟设司令部后,先后11次到惠家沟。据不完全统计,杨靖宇在兴林镇活动或休整共计200余天。这期间杨靖宇走到哪里,司令部就在哪里,指挥中心就在哪里。在三年之内,杨靖宇率军部来兴林镇如此之频繁,逗留时间如此之久,通过统计杨靖宇在南满的行踪可见,这在其抗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足见兴林镇在河里抗日根据地中的核心作用,在整个南满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是当时当之无愧的抗日指挥中心。
三、从事件上看,兴林镇曾是南满抗日队伍的“家”
“家”是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沟通感情、集散思想、商讨决策的地方。河里抗日根据地主要是抗联一军进行休息和整训的地方,战士们都称河里为一军的“老家”。这里的“老家”主要是指河里的后方基地,而后方基地主要是兴林镇一带。
在“家”召开会议,商定党军政策。在兴林镇召开的最重要的会议就是1936年7月7日在惠家沟召开的著名“河里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共东、南满党组织合组为南满省委;将东北抗联一军、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1936年7月4日至7日,在惠家沟召开了南满党的“二大”。1935年11月3日,杨靖宇和李红光在大荒沟南方的夹皮沟,召开了南满党的“一大”预备会议。1935年5月28日和7月13日,杨靖宇在王六沟两次主持召开南满特委、军党委成员及各部首长联席会议。另外,1935年9月15日杨靖宇在王六沟正式签发了《南满特区人民政府筹备委员会宣言》;抗联一军于1936年2月20日在惠家沟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军队统一建制宣言》等。这些重要会议及其在这些会议中作出的决策、发布的重要文件或宣言都是推动抗日大局不断向科学、规范、高潮发展的重要事件,而这些事件都是在相对安全、保密、有保障的兴林镇发生的。
在“家”休养生息,积蓄革命力量。兴林镇是河里根据地的后方基地,这就决定了这里不是战场,而是休养生息的地方。抗日部队在此休整期间,一是通过会面交流,了解形势。杨靖宇分别于1935年3月3日在大荒沟与军部侦察参谋、外号叫“猛虎”的“干险队”小队长杨殿清会见;1935年9月12日,在王六沟接见第一师师长程斌、第一师参谋长李敏焕所带集训部队;1935年9月11日晚,接见了以辛兴义为首的通化县反日救国会组织的青年学生慰问团;1936年1月26日,在惠家沟听取石青岳(王德裕)汇报;1936年6月23日,在惠家沟与李东光、纪儒林聚合并陆续听取各地代表的工作汇报。二是通过祭奠英烈,激励抗日情怀。1934年4月29日,杨靖宇在惠家沟为解救抗日群众攻打大荒沟据点负伤而后牺牲的第五团团长蔺秀义等烈士召开了追悼大会。1935年9月12日,杨靖宇又在王六沟为牺牲在通化县龙凤村的第一师师长韩浩和牺牲在桦甸县红石砬子的第二师参谋长李松波等烈士举行了追悼大会。借追悼大会,向全军发出“烈士的血是不会白流的,革命必定成功!”等号召,以烈士们的革命精神激励广大抗日将士的抗日情怀。三是通过人文关怀,打牢抗战基础。1935年2月,抗联一军的将士们不仅不肯吃乡亲为他们准备的酒肉,还把队伍拉到四周去保卫群众安全过年,其间还发生了杨靖宇自罚一班岗的感人事件;1934年4月13日下午,杨靖宇带两名军医探望了身负重伤却无医生治疗的第五团团长蔺秀义,并留下军医、30元药费和大烟土。1935年4月初,杨靖宇把负伤的交通员王文清带到金川河里后方治疗,并亲自多次给王文清“洗伤换药”。这些事件虽小,但体现的却是军民之间、官兵之间“家人”般的真挚情感,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基础。
在“家”惩前毖后,整编革命队伍。在后方基地休整期间,抗联队伍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严肃军纪,整编队伍。一是总结交流经验。1934年1月18日,杨靖宇率部在惠家沟总结攻打八道江失利的经验教训,指出了当时搞游击战术的要害和必要性;1935年5月28日,杨靖宇在河里王六沟的联席会议上,总结东扩计划的执行情况后,作出了对第二师部队限期整顿的决定;在河里会议及前面提到的那些会面中,也包含着各方抗战的经验总结和交流。二是惩处违纪军官。1935年7月13日,在王六沟召开的特委成员、军党委成员及各部首长联席会议上处分了破坏统一战线的军参谋长高国忠,并以此为序幕,严肃展开治军运动;1935年7月中旬,在惠家沟对违反军纪的第二师师部参谋丁守龙做出处理,并借此在全师展开讨论,严肃军纪,治病救人。三是部队整编。其中1936年河里会议上将抗联一、二军合编为东北抗联一路军,这是一次最大的队伍整编,整编人数到5000人;1935年,王六沟联席会议上对苏剑飞的南满游击队第一总队余部进行整编,保证了抗日队伍的科学建制。
军民同心,共同保卫“家”园安全。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之所以被战士们称之为“老家”,大荒沟一带之所以是“老家”中的“家”,这是当地军民共建的结果,是军民团结一致的结果,是军民同仇敌忾的结果。“白家堡惨案”中400多名群众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和野蛮杀戮无一人供出抗联秘密和杨靖宇的行踪,这是何等伟大的民族气节。这是民爱军、民爱家、民爱国的最有力体现。而对于军爱民、军爱“家”,抗日本身就是最大的爱民爱家,在河里根据地存续期间,抗联一军没有把河里作为战场而是作为基地,特别是大荒沟一带,成为重点保护的家。例如1934年9月,杨靖宇率部与李红光、曹国安、宋铁岩一起决定,为保护金川河里根据地的安全,“计划第二次进攻兴京县城”,以牵制“因炸死胁坂司令”而引来过于集中在通化讨伐的日军;1934年11月3日,杨靖宇和李红光考虑到惠家沟群众的安全,转移了南满党的“一大”预备会议的会址;白家堡惨案发生后十几天,抗联一军为给白家堡人民群众报仇在四道江白石砬子河口重创伪军邵本良部;还有保卫群众过年、为解救抗日群众牺牲的五团团长蔺秀义、为百姓分发火柴和截获的敌军物资等都是军爱民的表现。正是当地军民同心,并肩对敌,才使得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在南满存续时间最长、作用发挥最大的根据地。
总之,在东北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兴林镇的事件大到名载史册的“河里会议”、骇人听闻的“白家堡惨案”,小到抗联消息的传送,伤员的休养,还有那些至今也不被人知的数不胜数的抗战事迹,桩桩件件无不见证着这方热土为抗日战争作出的杰出贡献!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11 15:51: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穿江龙传奇
下一篇:不熄的火种--东北抗联教导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