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首先扛起抗日大旗的是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断然拒绝“不抵抗”命令,把卫队团改为抗日军
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一些民间力量也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到1932年秋季,吉林各地抗日义勇军人数超过十六七万
东北抗联是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时间最长也最惨烈的部队,他们“天天过草地、年年爬雪山”,很多人死于冻饿
“大盖枪,南洋造,鬼子送来抗联要。端起来,把准瞄,叭勾,叭勾,专打鬼子后脑勺……”这是活跃白山松水的东北抗日联军战士编写的描绘战斗场景的歌谣。在侵华日军14年的残暴统治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下,吉林军民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以各种形式进行着抗日斗争,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歼灭大量敌人,牵制了日寇的侵略脚步。
自发抗战 同仇敌忾
1931年9月19日凌晨,在关东军于沈阳发动“九一八”事变7个小时后,日寇就把战火烧到长春,突袭了长春南岭兵营。守军殊死抵抗,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直到下午2点,由于吉林省代主席熙洽投敌,下达不抵抗命令,南岭兵营官兵才被迫撤退。他们以死伤200余人的代价,毙伤日军90余人。
吉林省首先扛起抗日大旗的是吉林副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团长冯占海断然拒绝“不抵抗”命令,向吉林各地发出通电,声讨日寇“侵我国土,掠我省库,杀我同胞”罪行。他把卫队团改为抗日军,并于9月底率队北上,队伍迅速壮大,后来相继改编为吉林省警备军第一旅和吉林抗日自卫军。
大敌当前,包括绿林好汉在内的一些民间力量也在民族大义下加入到抗日队伍中。到1932年秋季,吉林各地抗日义勇军人数超过十六七万,他们不断打击日军,掀起了自发抗战的高潮。
广大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抗日。1933年3月,敦化县猎户陈文起被“讨伐”抗日救国军的日军天野部队抓住,“顺从”地当向导,把敌人引入救国军的埋伏圈,为歼敌3500多人的“墙缝”战斗的胜利立下首功。英勇不屈的陈文起被敌寇抓住,刺了167刀并剖腹挖心,演绎了一个“成人王二小”的壮烈故事。
抗联斗争 星火燎原
磐石游击队、海龙游击队、珲春游击队、汪清游击队……在杨靖宇、李延禄等人领导下,吉林大地一支支抗日力量不断取得胜利,共产党力量在其中起到了支撑作用。
李延禄受共产党派遣到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中工作,任参谋长兼补充团团长。1932年3月13日至27日,他带领和调动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部队和义勇军,在吉东的镜泊湖地区先后部署“墙缝”等5次连环战役,基本歼灭了前来“讨伐”的关东军天野旅团7000人,取得了东北抗战“第一大捷”的重大胜利。
1933年中共中央“一·二六指示信”发出后,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了新阶段。到1937年10月,东北各地抗日武装先后改编为抗日联军11个军,总人数最多时达3万人。其中,抗联一、二、四军成为吉林境内的抗战中坚力量。
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长期转战长白山区,威震敌胆,被日寇视为“满洲治安之癌”。在1939年秋冬季反日伪军“讨伐”作战中,杨靖宇率警卫旅转战于濛江县一带。打到最后,他只身一人,病饿交加,与敌周旋5昼夜后,35岁的杨靖宇1940年2月23日英勇殉国。敌人剖开他的胃,发现里面只有棉絮和草根。
东北抗联是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时间最长也最惨烈的部队,他们“天天过草地、年年爬雪山”,过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生活,很多人死于冻饿,各级领导人大部分为国捐躯。抗联保存下来的2000多人后来退入苏联境内并成立抗联教导旅,为苏军打败我东北境内的关东军做出了突出贡献。
以笔为枪 “精神抵抗”
在抗联进行武装抵抗的同时,吉林和东北的知识分子也在进行顽强的精神抵抗。长期研究伪满媒介的吉林大学教授蒋蕾说:“伪满时期,在那些公开出版的报纸副刊上,东北知识分子并未被迫噤声。相反,他们在敌伪报纸上发出了抵抗的呐喊。”
他们中有作家、编辑、记者、法官、青年学生等,利用日伪当局“新闻检查”的漏洞,在伪满报纸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抨击现实黑暗,反映同胞悲惨命运,隐晦表达投奔光明的决心。
当报纸新闻版沦为日伪舆论工具时,控制最严的报纸上却出现了抵抗副刊。特别是日伪当局的机关报《大同报》,先后出现《大同俱乐部》《夜哨》等十个充满抗争色彩的文学副刊。
《大同俱乐部》副刊主编陈华是位爱国青年,着力介绍一批左翼作家的抗战作品。1933年6月副刊上发表文言的《死蝇慰灵祭文》,对伪满洲国“王道为本”极尽挖苦。《夜哨》第一期就出现了《国际歌》歌词。
因为这些抵抗副刊,《大同报》成为东北爱国作家和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包括陈华、萧军、萧红、舒群、罗烽、白朗、金剑啸、李文光、孙陵、杨朔等一大批爱国文人。
据蒋蕾考证,《大同报》副刊的编辑、记者和作者中,先后有48人因为发表抵抗文学作品被捕、被杀或逃亡。但爱国知识分子却在如此严酷的管控之下发出了一声声的呐喊,虽然短暂,却充满勇气和智慧,给黑暗中的东北人民以精神鼓舞。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8-12 11:06: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不熄的火种--东北抗联教导旅
下一篇: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 李兆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