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联1931-1936:一支军队的诞生
2016-08-16 14:48:3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点击:  复制链接


 

他们是国歌歌名中的主角。

“义勇军”,是指东北地区自发组成的民众抗日武装。它兴起于1931年9月18日事变爆发后,1932年夏季进入高潮,发展到30余万人之众。到了1933年1月,义勇军主力开始因寡不敌众,人数迅速减少。

黑龙江省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马彦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义勇军人数,学界尚有争议,因为“义勇军”概念过于宽泛,没有统一领导,组织松散,占到一半比例的农民,还兼顾着农业生产;加上流动性大,30万只能说是1932年夏的某一个时期内出现的人数高峰。

他们没有统一的番号,没有训练,没有军饷,甚至没有枪;他们各自为战,各取所需。

这支庞大的队伍成分极其复杂,可谓“杂牌中的杂牌”,农民占50%,旧军人、警察约占25%,绿林、土匪约占20%,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占5%。但是,他们打乱了日本关东军司令本庄繁的计划,以至他总结说“要消除东北敌军,非用三年工夫,十万精兵不可”。

两年间,义勇军活动遍及东北三省及热河172县中的93个县,作战约200次,加上对铁路沿线的破袭行动则多达近千次,攻克县城40余座,还发动了对沈阳、长春、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大中城市的进攻。他们不间断地偷袭、暗杀、伏击、正面作战,迫使关东军人数从2万余人增至13万余人,缓解了关内的军事压力。这支在战火中锤炼的队伍,最后成为东北抗联的坚实底子。

东北义勇军2年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以义勇军斗争为基础产生的旋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成为了这个民族不能忘却的吼声。

打响抗日第一枪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蓄意的策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栽赃于中国军队,并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史称“九一八事变”。当晚,张学良命令手下东北军不得抵抗。次日,日军侵占沈阳。

“九一八事变”让国人始料未及,国土沦丧,东北军撤入关内,执行不抵抗命令,全国愤慨。“二十万人齐卸甲,竟无一人是男儿。”李宗仁日后回忆说,“国难日深,举国一片抗日之声。”

于是,东北人民自发组织起抗日武装,这股力量从乌苏里江边境延至旅顺港的码头。他们统称东北义勇军。这其中,也有中国 共产党支持成立的一些抗日队伍。

沈阳的沦陷,促使辽宁省内的东北军最先撤入关内。义勇军在此兴起较早,他们以地方警察、民团及部分绿林武装为主体,自带枪马。1931年10月间,辽宁省警务处长黄显声动员了绿林张海天、项忠义等部,先是粉碎凌印清汉奸队伍,后又在黑山扑灭张学良族弟张学成的叛乱,在辽西、辽南竖起反日大旗,一时名动辽沈大地。

风云际会之时,野心家并起,各怀鬼胎。

1931年9月21日,清室后裔、军署参谋长熙洽幻想借助日军势力入关,复辟清朝,他开城纳敌,宣告“独立”,很快又提出让溥仪复辟,建立满洲国的计划。日军兵不血刃,轻取长春,向当时的黑龙江省城齐齐哈尔进犯。

辽吉失守,黑龙江唇亡齿寒。

原本驻黑河的马占山,带兵进入齐齐哈尔,成了黑龙江省代主席。他命令手下3个旅主力约2700余人,于嫩江北岸的江桥镇布防,寸土不让。日军以“修桥”为借口进犯,被马占山严词拒绝。日军因为轻易拿下沈阳、长春和吉林,十分骄狂,认为东北军主力都不过尔尔,土匪出身的马占山的部队不过乌合之众。

11月4日拂晓,日军大部队进入桥北开阔地,摆出方阵,撑着日旗,大摇大摆向马占山部开来。

伏在阵地里的战士早已枪膛压满子弹,死死地瞄着日军的移动方阵。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这场战斗将被写进历史——他们打出了抗日的第一枪。

日军先锋队发起冲锋,不见中国守军任何还击,就更加有恃无恐。待日军一步步进入最佳射击距离,已经可以看清他们的眉毛,卫队团长徐宝珍一声令下,机枪、步枪一齐开火,干掉百余日本兵。躲在后头的日军,再不敢动弹。

5日,日军调集8000军力, 20余架飞机,数百门火炮,准备再次发动进攻。危急时刻,为鼓舞士气,马占山冒着炮火亲临前线指挥,再次击退了日军。

两天连续失败,让日军十分惊愕。为减少伤亡,日军决定夜晚奇袭守军。

当时,义勇军部队成分复杂,内部各立山头,不过,各家也有各家的绝活。

绿林出身的士兵带来了一种叫“惹不起”的武器,这是为防止官家围剿所练就的手艺。细到不可见的鱼线上按比例拴上鱼钩,外加马铃铛,隐蔽地拉在树林的关键出口,日军一来粘上“惹不起”,人越动,钩得越多,铃声一响,枪也响了。日军的夜袭又一次以惨败收场。

6日,日军集结诸多火炮群,对守军阵地长时间地轰炸,随后又集结10000余人的兵力,猛扑守军部队,马占山的阵地被炮火全面摧毁,战壕都被填平。失去有利地形,也失去了狙击条件,马占山当机立断,撤退到三间房附近,第三线的守军预备队在那里等候接应多时。

待日军出动骑兵追击,轮到参战的农民义勇军使出杀手锏——“老母猪炮”,这是农民防胡匪的武器,将一截老榆树中间挖空,用油浸透,木质坚硬做炮管,腹中装上火药、破犁片、铁碴、洋钉之类。

“老母猪炮”在隐蔽的路旁一字排开,重创了日本骑兵联队,地动山摇的炮声,也让日军战马受到惊吓,冲散了阵型。日军指挥官还以为是遇到了重炮团的埋伏,不敢下令前行。

“中国军队迎着日军来袭的方向设置了3条防线,阻击日军数万精锐部队长达半月之久,这是中国军队有组织、有规模反抗日本侵略者的第一场战役。”黑龙江省江桥抗战研究会秘书长孙文政这样评价这场战役。

沉浮录

1932年3月9日,伪满洲国成立,马占山投降日本,出任伪满洲国军政部长,消息传开,马占山瞬间从“神武将军”沦为“降将军”。

4月1日,马占山因不满日军编遣自己的军队,反心遂起。经过月余准备,他率领卫队出走齐齐哈尔,7日抵达黑河,再举抗日旗帜。随后他联合吉林的李杜、丁超和海拉尔的苏炳文,组成东北救国抗日联军,应者云集。

黑龙江省社科院历史所东北地方史研究室主任王希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马占山当初是投降还是诈降,史学界没有严肃讨论过,现在还面临着证据缺失,众说纷纭。

1932年4月下旬,吉、黑两省义勇军同时向哈尔滨发起反攻,吉林自卫军出动3路大军沿松花江和绥(芬河)哈(尔滨)路西进,黑省义勇军也集中精锐在松花江北摆开战场,另有原马占山旧部李海青在哈尔滨西部的肇州、肇源、对青山一带助攻,王德林部则开赴镜泊湖南部地区阻敌援军。

在义勇军的队伍中,由土匪转而举旗抗日者约占总数20%以上。他们自带各式武器,猎枪、鸟铳、大刀、长矛等。当时战事紧急,不论人数多少,一律先封“团长”。马占山出身绿林,对黑省的土匪极具亲和力。

不出半个月,各式胡匪组成的吉林自卫军竟然接连攻克方正、珠河、宾县等哈尔滨东部重镇,兵逼哈尔滨郊区。但也是在这时候,这个队伍无军费支撑,而战线太长,后勤补给断裂,义勇军官兵不顾军纪,露出了绿林本性。他们多次纵兵抢粮,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带粮躲藏,这对日后的群众基础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黑省义勇军凭借松花江天险横阻了南进的日军,王德林部在东南方向抵住了北进救援的日军,李海青部的义旗插到了哈尔滨的市郊,几乎能望见市区中心索菲亚大教堂的绿色塔顶了。马占山下令所有义勇军,不分昼夜加紧攻势,哈尔滨唾手可及。

在这关键一刻,关东军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对义勇军后方发难。负责断后打援的程志远为自保实力,选择叛敌。

程志远本是马占山手下悍将,但绿林出身的他,面对关东军强大攻势,以及伪省长的头衔诱惑,选择调转了枪口。战局迅速逆转。

丁超、王之佑等也接连叛敌。不断出现的叛将,使得义勇军内部军心摇动。

5月中旬,程志远杀气腾腾地反手攻打依兰,面对曾经并肩作战的义勇军和中国老百姓,他一样心狠手辣,很快就攻陷了兵力空虚的依兰。

之后,黑省义勇军最终被日军各个击破。

到了1932年秋,辽宁省各地已兴起百余支民众抗日武装。为了统一作战,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派专员统编辽宁省各地义勇军,将其编成五大军团,全省义勇军武装达15万人之多。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成立目的,就是为了统一领导辽宁省义勇军,委任各路民众武装的领导人。然而,救国会远在北平,下达的指令难免“远水救不了近火”。

而辽宁义勇军愿意接受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领导,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救国会一直在关内广泛筹集军费,仅张学良一人就捐款30万元,这些军费用来为义勇军购买枪械弹药。戴茂林的《八年全面抗战中的东北救亡总会》中引援了日伪资料记载,救国会仅在1932年11月间,运抵辽宁的物资就达20多吨,包括山炮4门,轻重机枪8架,炮弹2000发,子弹30万粒,手雷5000枚,无线电1台。

然而,救国会并没有在本质上改变辽宁义勇军的状况,辽宁义勇军最终还是因为弹药耗尽而被迫撤离。

义勇军在东北的山谷、河湾、铁路和高粱地里,凭借手中的一切武器,甚至没有武器,不间断地开展偷袭、暗杀。他们乘夜色,乘有利地形,乘霜雪,甚至乘一时豪情,三五成群发动自杀式攻击。这样的战斗意志大大超出了日军的预期,致使日军伤亡惨重。随即而来的就是疯狂的报复,日本派出大批兵力进入东北,带来了重炮、飞机、坦克等重武器。

从1932年10月开始,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已由一个师团、一个独立守备队增加到7个师团,外加各种精锐兵种,总兵力达13万人以上。

1932年10月中下旬,日军出动一个师团、两个旅团,在伪军配合下,对义勇军进行决定性“围剿”。辽宁义勇军力量分散,各部仓皇迎敌,被日军各个击破,其残部除少数投敌以外,大部撤往热河。

日军随即挥师北进,以2万余重兵向马占山、苏炳文等部发起“围剿”,马、苏各据点相继失守,马占山、苏炳文被迫率残部从满洲里越界入苏;另有一部在邓文、李海青率领下寻路绕道内蒙古进入热河,继续抗日。义勇军在黑龙江省内主力已经不存在了。

1932年末,日军挥师直指绥宁及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这是东北最后的未沦陷区,零下30度的冬季封锁加上现代化坦克重兵的联合绞杀,李杜、王德林等人被迫在1933年1月率余部从虎林撤往苏联。

至此,东北义勇军主力败退,日军实际占领东北全境。

但日军也为此付出惨重代价。据日伪《盛京时报》1933年10月3日披露,九一八事变后的一年中,关东军战死将校99名、准士官以下1750名;负伤将校243名、准士官以下4819名,总计死伤6911名。实际伤亡数字远超出这个数字。日军第二师团在义勇军沉重打击下,于1932年末撤回国内“休整”。

中国共产党扛大旗

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了“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即“一二六指示信”)。信中分析了东北各种抗日武装的性质和前途,认为东北的抗日游击战争是群众性的斗争,包括了四种武装力量。其中,党领导的游击队“是一切游击队伍中最先进最革命最大战斗力的队伍”。指示信中最核心的一句话是:在东北建立全民族的反日统一战线。

1932年底到1933年初,30万之众的义勇军几乎全部崩溃,东北的抗日力量丧失殆尽。

中国共产党决定从溃逃的义勇军将领手中接过大旗,一批由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将奔赴前线,率领义勇军余部,在白山黑水间,开始他们的征程。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发布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提出全东北抗日军队统一名称,改为“东北抗日联军”。

一年后,东北抗日联军完成组建,发展成十一个军,人数最多时有3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军便是以当年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吉林自卫军为基础组成,救国军中的中下级军官如柴世荣、陈翰章、史忠恒、王汝起等人纷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联军师团级以上干部。赵尚志领导的抗联第三军计有6000余人,其中4500余人为义勇军余部。杨靖宇领导的第一、二军也吸取了相当数量的辽东及辽吉边区的义勇军余部。其他如第八、九、十、十一军则完全是由当年的义勇军或地方民团改编而成。

根据日本陆军省1936年3月18日公布的数字,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底,关东军战死者4200人,伤病者171300人;加上关东军参谋部统计的1936年到1937年9月的伤亡数字,“九一八事变”后的6年中,关东军在东北战死、伤病者共达178200人。这个数字是“九一八事变”时日军驻东北兵力的8倍。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16 15:05:1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白山忠骨 杨靖宇将军牺牲的前前后后

下一篇:永远的丰碑 红色记忆: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