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蜂起,因日军的绞杀,至1933年转向低潮。而1933年后,中共满洲省委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逐步成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1934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杨靖宇)、第二军(王德泰)、第三军(赵尚志)、第四军(李延禄)、第五军(周保中)。1936年1月,汤原游击队编为第六军(夏云生)。1936年2月,各军联合,称东北抗日联军,同时增至第十军。6月,第一军与第二军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据载,至1937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2万余人。[13](P155)自1936年起,日本关东军对东北抗日游击队实施“治安肃正”的“讨伐”。东北抗日联军处于艰苦时期。
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抗日联军为配合全国抗战,积极牵制和打击日伪军。在吉林省南部和辽宁省东部的第一路军先后取得抚松县庙岭、宽甸县、四平街、本溪、辑安县(今集安县)老岭和长岗等战斗的胜利。活动于吉林省北部、黑龙江省东北部和松花江下游地区的第三至第十一军也取得了依兰、土龙山、青龙山、孟家岗、聚宝山等战斗胜利。1937年11月,日军增调兵力,对松花江下游实行大“讨伐”,采用压缩包围法,抗联部队损失很大。
1938年1月,由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十军及姚振山之东北义勇军和王荫武之救世军等在饶河县组成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兼政治委员。从年初起,第二路军之密营遭到日伪军之连续进攻。4月,第二路军决定第四军、第五军主力西征,第四军、第五军留守部队和第七军等在宝清、饶河等地坚持斗争。7月初,西征部队越过张广才岭,先后取得攻占苇河县楼山镇、奇袭珠河县(今尚志县)元宝镇“集团部落”等战斗胜利。在日伪军围堵下,西征部队一部到达五常、舒兰等地,一部转回原地。[13](P191-192)10月中旬,第五军在牡丹江支流乌斯浑河准备过河时,被日军冲散,妇女团冷云等8名战士弹尽路绝时走入乌斯浑河,壮烈牺牲,史称“八女投江”。11月、12月,第四军军长李延禄、副军长王光宇在五常县先后牺牲,第四军西征部队损失殆尽。[31](P351、P325)
第三、第六、第九、第十一等军坚持在北满地区抗日游击战争,至1938年6月,已与日伪军作战数百次,取得相当战果,但本身损失亦重。上述诸军主力800余人于8月、10月、12月先后三批从萝北、富锦等地区进入海伦地区,依托小兴安岭在黑(龙江)嫩(江)平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第九军主力仍留原地坚持作战。1939年5月30日,上述四军在黑龙江省德都县朝阳山组成第三路军,张寿(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为政治委员。该部在黑龙江东北部十几个县境内活动,至1940年底,先后开辟了朝阳山、阿荣旗、甘南等游击区,取得讷河、德都、肇州、肇源等战斗胜利,毙伤日伪军警数百人。[13](P223-224)
1939年下半年,日本关东军和伪军共7万余人,以抗联第一路军为主要目标展开大讨伐。抗联第一路军进行艰苦卓绝的反“讨伐”作战,取得安图大沙河、红旗河伏击战,奇袭哈尔巴岭车站和天宝山铜矿等战斗胜利,但因敌众我寡,本身损失很重。1940年2月23日,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杨靖宇在蒙江(今靖宇县)壮烈牺牲。同时,第二路、第三路军也积极进行反讨伐作战,在黑嫩平原给日伪军重创。
1940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之中共吉(林)东、北满党代表会议在苏联伯力市(哈巴罗夫斯克)举行,确定东北抗联以保存实力为主的游击运动方针。12月,东北抗联代表第二次在伯力举行会议,确定在特殊状态下,东北游击运动临时接受苏联方面领导。是年底-1941年初,因东北抗日联军欲在东北继续坚持斗争,形势更为严峻,第一路军、第二路军大部和第三路军一部先后转入中苏边境整训。东北抗日联军人员进入苏境后,分别在苏联远东军双城子(乌苏里斯克)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之间的一个小火车站附近和伯力(哈巴罗夫斯克)附近费·雅斯克农庄建立南北两个野营。[32](P366、P372)
1941年冬,东北抗联主力陆续转移到苏联远东边疆地区的南北野营,进行集中训练。1942年7月22日,苏联远东红军司令部任命周保中为中国特别旅(国际第八十八旅)旅长。8月,东北抗联教导旅编成。野营训练总部以周保中为旅长,李兆麟为政治副旅长,苏军石林斯克为参谋长。[33](P568)其后,教导旅派遣十几支小部队深入东北各地开展游击战争和战略侦察。直至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随苏联红军返回东北,配合对日作战。
[13]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M].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1988.
[14]刘大可,等。日本侵略山东史[M],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
[15]王成斌,等编。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五)[C],解放军出版社,1989.
[16]南开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编。中外学者论抗日根据地——南开大学第二届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档案出版社,1993.
[17]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案,第787宗,转引自郭代习。国共抗日游击战争之比较[J].许昌师专学报,2002,(3)。
[18]白崇禧先生访问纪录(上)[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5.
[19]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
[20]徐永昌日记(影印本)第四册[Z].“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印,1991.
[21]抗日战史·晋绥游击战[Z].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1980.
[22]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二)[Z].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
[23]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二编),作战经过(四)[Z].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印,1981.
[2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1)[C].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中)[M].人民出版社,1993.
[26]郭廷以。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四)[M].“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5.
[27]文强。为抗日战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而作[J].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编,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纪念集,1995.
[28]抗日战史·各地游击战(一)[M].国防部史政编译局编,1981.
[29]引自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0]罗焕章,高培。中国抗战军事史[M].北京出版社,1995.
[31]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M].人民出版社,1991.
[32]周文琪、褚良如。特殊而复杂的课题——共产国际、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关系编年史[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1-26 10:57: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