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贡献
2018-02-09 14:43:00  来源:《黑龙江档案》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战争中一面光辉旗帜

  (一)东北抗日联军对日斗争持续时间最长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关于“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的号召,奋起抗战。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给日本法西斯以严重打击。

  东北地区作为世界范围内最早开辟的反法西斯战场,东北抗日联军在此的对日作战时间也是最长。“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抗日联军及抗日救国会的活动,遍及了东北大地,在山林、城市、乡村、监狱,甚至苦工营中。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踪迹,在14年的抗日斗争中,他们的游击战争、地下活动从未停止。虽然敌人残酷地进攻、讨伐、检举、拷打、血洗、屠杀,然而他们始终率领东北苦难的同胞,前仆后继坚持英勇抗争。翻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美英对日作战不到4年,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不到4年时间。全国抗战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的八年全面抗战,而东北则始于1931年“九一八”的14年抗战。

  (二)东北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的中流砥柱

  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战场与关内抗日战场略有不同。关内战场由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组成,正面战场主要由国民政府支撑,敌后战场则主要由我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承担。东北战场,开始主要由东北军余部为基干力量的义勇军抗击日军,义勇军沉寂后,东北战场由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担负起与强敌苦斗的重任。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东北反日游击队、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三个阶段。

  东北地区率先武装抗日东北义勇军,由于缺枪少弹,得不到支援,而且没有规模的训练,使得抗日义勇军在日本的重兵围剿下损失惨重,在短短的1年内便归于沉寂。

  1932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建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中共满洲省委派出党员干部到农村发动群众,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先后在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地区创建了16支反日游击队,开启了党在东北直接领导抗日武装的历史。党领导的反日游击队无论从组织性、纪律性以及抗日意志均与其他抗日力量有明显差异,逐渐成为了活动在东北武装抗日战场的重要力量。

  1933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关于组织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以党直接领导的反日游击队为骨干,联合抗日义勇军余部和反日山林队,相继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7个军共6000余人。在日伪军不断强化殖民统治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对东北人民革命军提出了加强联合、统一指挥、统一编制的客观要求。东北人民革命军内部坚持人民军队的宗旨,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对外采取联合作战、成立联合指挥部、临时配合作战、直接加入人民抗日武装序列等四种形式,联合多种武装抗日力量共同抗日,成为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有力地推动了东北抗日武装斗争形势的发展。

  1934年,中共中央随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后,与中共满洲省委的联系中断。从1935年开始,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直接领导中共满洲省委和中国东北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5月11日,中共吉东特委在致中共满洲省委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的问题,指出:“我们主张组织东北抗日联军,主张以现在的第一、第二、三、四、五军为骨干联合其他义勇军、救国军、反日山林队等共同组织。主张取消原有各种各色的名义,而称为东北抗日联军。参加东北抗日联军有三个条件:抗日反‘满’收回东北失地保护中华祖国;没收日本及走狗财产;联合群众抗日救中国。若不执行这三个条件,可撤军长职务并解除部队武装。”8月1日,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简称“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界同胞,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6年2月,中共中央根据“八·一”宣言指示,向东北党组织先后下达《为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要求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随即,在1936年7月到1937年10月间,东北的抗日力量相继组成了11个军,总人数3万余人,战斗在北满、南满、吉东各地。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发展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先后组成3个路军,分别归三省省委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辽、吉、黑广阔的原野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游击战争,消灭了大批的日伪军的有生力量,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据不完全统计,14年内被东北抗日联军击毙的日军官兵达182700余人。从1937年日本用于中国战场作战的总兵力的50万,到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总兵力的210万中,有近40%的兵力用于牵制中国东北。

  东北抗日联军由此成为东北抗日的中流砥柱,在全民族抗战形势的鼓舞下,中共东北党组织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和抗日群众再次掀起了抗日救国战争新高潮。

  (三)东北抗日联军促进了民族觉醒,给东北人民带来胜利的新曙光

  在日伪残酷的统治与讨伐之下,东北抗日联军像一座灯塔,在东北人民最艰难无望的时刻,指明了斗争方向,坚定了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冬季,东北抗日联军将士长期行走在雪深没膝的山林,昼夜则坐卧于深雪之中,天寒地冻,冷彻筋骨,时常因穿不上冬装而被冻得断指裂肤,因严寒和饥饿,死伤的东北抗日联军人员不计其数。夏季则穿行在人员罕至的丛林沼泽中,栖居在潮湿的土地上,忍受着雨淋日晒,蚊虫叮噬。有时为了生存的粮食、服装,不得不用战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取,东北抗日联军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与数倍于己的敌人苦斗周旋,给抗日民众带去了胜利的希望。

  二、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早形成的关键

  (一)战斗在一线的抗日军民深刻感受到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立即发表了《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1932年,共产国际会议上对东北又明确指出:“开展游击活动,在满洲建立农民委员会,组建人民政权的选举。”

  在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影响下,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关于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号召,尚留在各地的东北军余部中许多都改编为抗日自卫军、义勇军,抗击日军侵略,甚至绿林队也参与对日伪军作战之中。这些均为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东北地区武装抗日初始阶段就受到了“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1932年6月,上海临时中央召开了“北方会议”,不顾东北被日本占据的事实,要求东北在开展抗日斗争的同时,同关内一样实行土地革命、创建红军、建立苏维埃政权。据当时传达北方会议的李实回忆,与会者已感受到北方会议精神已不符合东北地区的社会形势。

  战斗在一线的东北抗日军民深切感受到中日矛盾已成为当前东北社会的主要矛盾。据中共南满(磐石)中心县委《关于县委工作成绩和错误及今后工作的具体任务》决议指出:“过去磐石党的路线是创建苏维埃和红军,没收一切地主土地,在玻璃河套首先建立苏区的总策略之下,中心组织区域的群众动摇或逃跑,根本取消反日会,仅公组织农协,在反日民族革命战争中失掉了广大的反日群众。红军游击队认为小帮胡子为反革命组织而解除他们的武装,使抗日军害怕不敢接近我们,而跑到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怀里,游击队孤军作战,结果出现地方活动分子工作不了的现象。”战斗在一线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人员认识到要取得反抗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团结反日义勇军、山林队,建立起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东北地区社会主义矛盾的变化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的重要社会条件,更为其初步建立奠定的基础。

  (二)“一·二六”指示信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

  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的名义下达满洲省委《中共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一·二六”指示信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依据共产国际执委第12次全会关于总同盟抵制日本帝国主义及伪满洲国,扩大群众游击运动,反对日本侵略者的精神,在听取部分参加过东北反日斗争同志工作汇报的基础上,写给中共满洲省委的一封指示信。该指示信是继1933年1月17日,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名义发表的《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之后,直接涉及反日斗争策略的又一封重要指示信。指示信分析了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之后的政治形势,阐述了东北反日游击运动的性质和前途,提出了党在东北的战斗任务和策略,提出了我党在东北现在发展的总策略方针。同时改变了“北方会议”确定的在东北“深入土地革命”的政策,根据建立全民族反日统一战线的总策略方针,提出了要建立反帝民众选举出来的政权,由最好的游击队构成民众革命军。

  “一·二六”指示信正确地估计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的形势和阶级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分析了东北各类抗日义勇军的性质和前途。第一次提出“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日的初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并要求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在这一统一战线上的领导权”。正如当时的满洲省委代理书记李实在后来指出的:“这个指示信为我们指出了新的奋斗目标,较之‘北方会议’的决议,显然是比较合乎东北的实际情况,给我们工作的转变以必要的依据,也给东北党同志以兴奋。”东北基层党组织在“一·二六”指示信的指示下,为建立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积极行动,相继组成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等7个军,同时还成立了地区性的“抗日联合军总司令部”等反日统一战线组织。由此,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八·一”宣言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35年6月3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给中共吉东特委发来《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简称“六·三”指示信),号召扩大东北游击战争,建立联合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1936年2月,中共中央根据“八·一”宣言指示,发表《为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要求东北地区各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从2月至次年11月间,东北抗日联军陆续编制成11个军,东北抗日救国会此时也不断发展、壮大。东北抗日联军和抗日救国会的成立,标志着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

  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要形式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比较鲜明的特点。首先,东北抗日联军是以军队的统一战线为重要形式组建的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其次,东北抗日联军是一只具有国际反法西斯武装性质的部队。再次,东北抗日联军通过团结改造义勇军,组建联合指挥机构,联合作战等方式,发挥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作用。

  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壮大也正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东北地区抗日斗争中延伸、拓展和实践的关键所在。

  三、东北抗日联军是灵活运用游击战的最早践行者

  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建立后,以抗日游击根据地为依托,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东北抗日联军各部在斗争中积累丰富的游击战经验,总结出一套以劣势装备与强敌作战、以少胜多的游击战术,常常运用伏击战、袭击战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与敌人顽强斗争,出其不意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极大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及其在东北的殖民统治。

  杨靖宇是运用游击战术的杰出将领,在对敌游击战争中先后摸索出半路袭击战、远途奔袭战、化装袭击战以及内外夹击和诱敌深入等灵活的游击战方式,其中“蚊子沟战役”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1938年6月,在杨靖宇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伏击了前来辑安讨伐的伪军旅长索景清所率部队。按照计划,为了诱敌出现,先由魏拯民率领第二军教导团攻打蚊子沟围子,后由杨靖宇率主力部队在蚊子沟西南设兵埋伏。通过两个夜晚战斗,我军仅用一支小部队就消灭了百余名敌人,缴获大量战略设备和物资。

  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战的灵活战术不仅局限于做好应对突发状况的准备,还在于要在战斗前根据全面分析采取合理的策略,其中由周保中领导的依兰围城打援战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1937年3月,为粉碎敌人攻占方正、依兰等地的图谋,以周保中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部队率先分析了日军的作战形势,认为日军经过在此地长时间的讨伐后出现了松懈,并且仅有的一支骑兵联队已撤往佳木斯地区,步兵大队处于犹豫之中,经过东北抗日联军部队全面研究战争策略,认为敌退我进的时机已经来临。在周保中下达作战任务后,一部分东北抗日联军兵力向依兰东南团子山倭肯河东方面佯攻,另一部分利用地形伏击增援的敌人,并最终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不仅有践行者,而且还有抗日将领对游击战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1937年,赵尚志著文《东北义勇军与其战略》提出了十种游击战术:运动战与阵地战、外线战与内线战、进攻战与防守战、歼灭战与消耗战、化整为零与化零为整、避实就虚,敌进我退,敌退我进、迂回袭击、小包围和大包围、诱敌,毁敌,间敌,疲敌,惑敌,行踪飘忽,出没无常。并说不打硬,不攻坚;无胜利把握不作战为铁则。他总结的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战术丰富了人民军队对敌斗争的经验,是人民军队在敌强我弱情况下运用游击战术与敌人坚持长期斗争的法宝。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军政干部联席会议上提出了“在坚持对日本帝国主义游击战争中要保存实力,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方针,并提出要根据战争的不同状况,采用多变的诱击、伏击、突击、破袭等策略,争取以最少的兵力战胜日军。

  东北抗日联军游击战争不仅有效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取得东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而且为我军游击战争的战术战略体系构建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四、东北抗日联军是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开展联合作战的有生力量

  在抗日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而且为二战的最后反攻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东北抗日联军广泛开展对日斗争,阻碍日军“北进”

  日本帝国主义将进攻苏联视为其“大陆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于1932年8月制定《1933年度对苏作战实施方案》,计划发动总兵力30个师团中的25个师团对苏作战,并将中国东北为其前沿基地。自1933年开始,日军就不断增兵远东,准备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但是由于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广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全面打破了日本对苏联的战略构想与战略体系,有力牵制了日军兵力,使得侵华日军直至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也没有实施对苏联的侵略计划,对苏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东北抗日联军部队一方面在东北抗日战场与日军联合作战,阻碍其北进苏联,另一方面在战场上直接配合苏联红军对日作战,对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起到战略掩护目的。1938年7月,日本侵略者在中、苏、朝三国交界处的珲春敬信地区越境北上,侵犯苏联,制造军事争端。东北抗日联军在敌后运用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术,四处出击,狠狠地打击了日伪军,对日军入侵苏联的企图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之后于1939年5月至8月间,日本在中蒙边境的诺门罕地区对苏联进行了武装挑衅行为,东北抗日联军各部积极活动,再一次打击敌军,配合了苏军对是作战,战役以日军失败而告终。

  (二)入苏整训,配合苏联反法西斯斗争

  1938年后,日军对东北抗日联军进行灭绝式搜剿,东北抗日联军原有的游击区和根据地都受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积蓄部队实力,准备继续与日作战,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部队陆续进入苏联境内,并整编成为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也称“苏联远东军区第88独立步兵旅”)。在苏整训的抗联教导旅,一方面开展政治学习,另一方面加紧军事训练,为配合苏联红军反攻东北作准备。在此期间,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不断派出多支东北抗日联军小部队返回东北进行侦查作战,并保持与东北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在1942年春至1945年8月期间,派出的回国侦察情报的小部队人员达300人以上,侦察过程摸清了日军在中苏边境的17个筑垒地域防御体系,并对这些防御体系的位置、人员住所、火力配备、粮食储备、发电站等军事设施侦察的相当清楚。再由苏联最高统帅部绘制成详细地图,以便反攻日本之用。1945年8月,东北抗日联军承担进入东北一线作战向导和侦查任务,配合苏军作战,最终在中苏联合之下收复东北失地,歼灭日本关东军,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最后这一场“远东战役”的主战场在中国东北地区,同时也包括了苏联红军解放朝鲜和对日本北部地区军事目标的打击,它的胜利也是中国、苏联、朝鲜三国人民和军队相互支援、协同作战的重要结果。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8-02-09 14:44: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88独立旅传奇 中国最后的“苏联红军”

下一篇:白山黑水写春秋——记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与处置管理办法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