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东北抗联抗战14年 3万人对抗70万最精锐日关东军
2018-05-03 10:38:19  来源:陕西传媒网 羊城晚报   点击:  复制链接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起来呀,果敢冲锋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夺回我江山。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兄弟们,镜泊瀑泉唤起午睡酣。携手吧,共赴国难振长缨,缚强虏,山河变,万里熄烽烟,夺回我江山。

  (东北抗日联军《露营之歌》节选,李兆麟、陈雷等作词)

  老兵,正在凋零。

  2015年3月,吉林省文联副主席、省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办公室主任、省政府参事曹保明在吉林牵头,发起了抢救“抗联老兵口述史”文化工程。他在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据民政厅提供的名单,目前幸存的吉林抗日老兵仅剩271人。他们中年龄最小的87岁,最大的已超百岁。今年三月,53位志愿者参与了“抗联老兵口述史”的采访、记录、整理工作。该工程启动至今,不过三个月的时间,他眼睁睁地看着老兵们一个个“凋零”,“每月以5%-10%的比例递减,好几个我们追到了坟前、棺材前”。曹保明感到心酸:这是一项刻不容缓的文化工程,上天留给老兵的时间已不多。

  幸存的老兵中,30-40%因为听力衰退或者语言能力、记忆力退化等,已无法正常交流,更不要说接受采访;有15%左右即使按名单、地址追溯,已无法找到;真正能够采访到的、把他们的故事记录进口述史的,只剩下120多位。而值得一提的是,这120位中,大部分来自中原的抗日战场,真正从伪满时期参加抗日,坚持而且幸存下来的“瑰宝”级的东北籍抗联老兵,真是少之又少。

  据记载,1937年10月,东北抗日联军的规模已发展到3万余人,抗日游击区达70余县,形成了南满、北满、吉东三大游击区。全国抗战爆发后,抗日部队频繁出击,袭击日伪据点,以此扰乱日本侵略军侵华后方基地,给关内抗日部队以有力的配合。1937年后,日本侵略者开始不断往东北增兵。对比悬殊的兵力,加之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抗日联军处于艰难困苦之中。到1940年末,抗联部队仅剩一千余人。

  以3万人的兵力,对抗70万最精锐的日本关东军,1931年至1940年间,让敌人付出了十余万的伤亡代价。

  为保存部队实力,经与苏联远东红军达成的相互支援的协议,抗联部队除留一部分队伍在东北继续坚持开展游击活动外,大部分队伍陆续进入苏境进行休整和政治、军事训练。1942年8月,在苏联境内整训的抗联部队统一编成抗联教导旅(第88独立步兵旅,又称国际88旅)。1945年9月初,抗联指战员随苏军反攻东北。他们迅速占据了佳木斯、牡丹江、沈阳、长春、哈尔滨等57个战略要地,为十万大军由关内挺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朽老兵

  93岁东北抗联老兵黄殿君:

  抗联军歌是杨靖宇将军教的

  六月初,长白山上,冰雪渐融。羊城晚报记者远赴吉林省靖宇县,寻访还活着的抗联老兵。

  93岁的黄殿君(其他媒体误写为黄殿军)在靖宇是名人,在客运站,向任意一个司机打听,都能把你带到他和他儿子黄贵清居住的小院。

  阳光照进屋里,几盆四季海棠在窗沿吐蕊,不同于其他的农家小院儿,这里收拾得亮畅、干净,能看出主人是会生活的人。黄殿君老人躺在炕上,刚出院不久,已很难起身。不过,讲起话来,中气还在,不时举起如松树枝般的手臂,向我们描绘日本人的飞机如何嚣张……

  抗联老兵里,亲眼见过“杨司令”、跟着传奇英雄一起穿林海跨雪原打鬼子的,也就只剩下黄殿君了。

  13岁的小传令兵

  黄殿君是土生土长的濛江县(今靖宇县)龙泉镇人。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十岁的他和全村人一起,被日本人赶进屯堡,分隔而治。他12岁那年,就被日伪军强迫修路,连妇女儿童都被逼着帮忙抬土。一天,黄殿君与父亲上山,遇到一队中国军人,一个穿军大衣的人问:老乡,龙泉有多少警察?黄殿君脱口而出:有四十几人!对方好奇:小孩儿,你怎么知道?黄殿君说:他们早晨跑步时,我专门数的,有二十多对。我恨他们,想看看他们到底有多少人呢!问话的军官笑了:小家伙,你愿意跟我们干吗?黄殿君马上斩钉截铁地同意了:干!“小日本子不是人啊,小孩子都不放过,都给他们劈了……”讲起80年前的往事,黄殿君还掩不住义愤,这也是他加入部队的最直接的理由。

  后来,黄殿君才知道,那位“特招”他的首长是东北抗联副总指挥、第二军政委兼党委书记魏拯民。13岁的小殿君还没枪高,可是他不怕苦不怕死,“小孩儿”的优势,成为他辗转各地为首长传令的最佳掩护。他被分配到第二军第二师,成为师长——著名将领曹亚凡的传令兵。

  “枪一响,我们就想着怎么才能打倒敌人,没把死当一回事儿!”虽然躺在炕上,说起那段岁月,老人依然目光炯炯。

  1939年,日本侵略者集中了最精锐的部队,7.5万兵力,疯狂围剿东北抗联部队。他们在东北林区推行集团部落制,强行并屯、保甲连坐、“蓖疏山林”、“铁壁合围”,迫使抗联部队由公开的根据地转入了“密营”。

  杨靖宇的部队,在深山老林里建立了70多个“密营”,这些秘密的宿营地,既是军营,又是弹药库,更是医院和粮仓。作为传令兵的黄殿君肩负的任务比以前更重更危险了。为了将首长的命令及时传达到各团队,黄殿君常冒着生命危险穿越敌人的封锁线,辗转于各个密营送信。

  以杨靖宇为“偶像”

  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杨靖宇,在黄殿君这样13岁少年心目中,用今天的话来说,简直就是“偶像”。据说杨靖宇的身高近乎1.9米,在那个年代十分罕见。黄殿君曾对媒体回忆:“杨将军肩膀这么老宽,特别魁梧,说话声音特洪亮,开万人大会搭个台子,他往台子上一站,四下立马无声,他讲话的声音在后面都听得真真的。”

  1940年,敌人为能早日活捉杨靖宇,调集重兵对杨靖宇部队实行野蛮残酷的“包围追击”,“梳篦式”、“踩踏式”的“讨伐”。黄殿君说,日本人还发布告示,悬赏杨靖宇,说是杨将军身上有多少斤骨肉,就重奖打死他的人多少斤黄金。

  仅从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里,杨靖宇就率部与敌作战40多次,有时一天打好几仗。但由于敌人力量过于强大,杨靖宇率部建立的密营被叛徒带着一一捣毁。无粮食弹药补充,在零下40多摄氏度的数九寒冬,抗联战士们只能以草根树皮充饥。

  老人已无法歌唱。儿子黄贵清拿出了以前给他录下的视频,手机视频里,老人一字一句声音清晰、音准精确地大声唱着:我们是东北抗日联合军,创造出联合军的第一路军,乒乓的冲锋杀敌的缴械声,那就是革命胜利的铁证。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官长士兵待遇都是平等,铁般的军纪风纪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革命铁军……这首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曾在白山黑水间广为传唱,响彻山林的歌声,隔着70多年的光阴,在小屋里回荡,老人听着军歌,不作声,眼里亮晶晶的。

  这首军歌就是杨靖宇亲自教唱的,黄殿君学了三遍就学会了,杨司令当时亲切地称呼他为“小黄孩子”。当听到将军牺牲的消息时,他与5名战友们正藏在一个土豆窖里,每天只能吃几个生土豆活命。当时大家根本不相信是真的,后来得到确认的消息后,战士们无不失声痛哭。

  与杨靖宇后人常往来

  如今,老人家虽然身体大不如从前,不过四代同堂的日子也其乐融融。小儿子黄贵清是远近闻名的兽医,孙子当兵退伍后在县里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老人家作为“东北抗联失散人员”也长年享受政府抚恤,医疗费用实报实销。“能过今天的日子,想都没想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靖宇的长孙女还专程从河南来看望过他。杨靖宇的孙子马继民(注:杨靖宇原名马尚德),被特聘为靖宇县的县长助理和顾问,他也和老人家成了忘年交,“没事常来瞅瞅”。“从小我们就听他讲抗日的故事,我们听完了,到我儿子那辈听。”儿子黄贵清说,抗联的历史,就这样代代相传。

  抗战地标

  吉林省靖宇县杨靖宇将军殉国地

  杨靖宇将军殉国前

  在这里战斗了90天

  靖宇县位于长白山西麓,至今仍然未通火车,不难想象此地如何偏远。 杨靖宇将军殉国地位于靖宇县城西南6公里处,红色旅游现已成为靖宇县的“名片”。2009年起免费开放的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每年接待参观者数十万人。

  殉国地占地面积150亩,杨靖宇将军殉国地纪念塔的塔身正面可以看到朱德元帅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13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除了朱德,陈云、彭真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曾为杨靖宇将军殉国地题字。

  当年掩护杨靖宇将军的是一棵0.6米粗的扭筋槭树,因年久干枯朽烂。现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棵杉松,是靖宇人民1965年春移植于此的。杉松四季常青,以此树喻将军英灵万古长青。树旁边也建起了亭子,供后人休息瞻仰。纪念碑西侧是200平方米的2层楼的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实物、照片,再现了将军殉国前在蒙江(靖宇县原称蒙江县)90天的战斗历程。

  1940年初,吉林省长白山区最冷的季节。气温下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

  经过几天的战斗,杨靖宇身边只剩下2名战士了。来到大东沟附近,他们被敌伪特务发现,两位战士都英勇牺牲了。敌人从战士身上搜到杨靖宇的印章,断定他就在附近,于是断绝交通,派兵地毯式搜寻杨靖宇。几天来,杨靖宇一粒粮食也没有进肚,只吃些枯草和树皮,饿得实在迈不动步,就从棉衣上扯下棉花揉成小球,裹着雪吞咽下去。他正发着高烧,严重的关节炎使两腿麻木得失去了知觉,但他仍然巧妙地同敌人周旋。

  现存于日本国际善邻协会的《东边道治安肃正工作》,对于杨靖宇殉国的经过记录十分详尽,并有参战日本军警人员以手记形式,写下的大量日伪警察队活动的情况。档案显示:在交火中,日军第一梯队指挥官西谷喜代人曾试图劝降杨靖宇,双方曾有短暂的对话:

  “君是杨司令吗(日军文献和新闻中常称杨靖宇为‘杨司令’,或‘杨司令匪’)?”

  “是的,我就是杨司令。”

  “我们是通化的警察队。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曾经是君之同志的程(斌)、崔(胄峰),都担任着警察队的指挥。安参谋(指叛变的原抗联第一路军参谋长安光勋)也在总部工作。若是君能归顺,岸谷厅长必会热切相迎。现在这个地方,要逃脱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着去死呢?考虑一下归顺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愿。很多(我的)部下都牺牲了,如今只剩了我一个人。虽临难,但我的同志们在各地转战,帝国主义灭亡之日必将到来。我将抵抗到底,无须多说,开枪吧。”

  说着,(杨靖宇)开始用两支手枪射击,这边也随即开始迎战……

  西谷警佐道:“好吧,没有办法了,这是你死我活,射击!”在他的命令下,各队开始了猛攻……

  杨靖宇左手负伤,鲜血直流,仍然顽强地用右手握枪射击。最后,致命的一弹击穿了他的胸膛……

责任编辑:王广建 最后更新:2018-05-03 10:41:5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红流纪事:东北抗日联军

下一篇:漂亮的西北沟伏击战----忆抗联第六军二师师长张传福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