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15日,东北抗联六军张士臣,在敌人的偷袭中英勇捐躯。他不是战斗部队的指战员,只是一名年轻的裁缝,用手中的剪刀和缝纫机为抗联战士缝制衣衫。然而,当面临凶残的敌人,他依然是一名战士。张士臣被炸得骨断筋折,日寇将他的头颅砍下,他的嘴巴在雪地上一张一合。小兴安岭的山林,就像一个巨大的祭坛,盛着他流血的头颅,他将头颅奉献给了祖国。
刘颖女士是抗联后代,1938年3月15日,她的母亲李桂兰与张士臣在同一次战斗中被俘。那次战斗,四块石帽儿山抗联六军被服厂被日寇破坏烧毁,四名男女战士被杀害,两名女战士被俘。她在自己攥写的回忆录《忠诚》中,记述了“3.15”惨案发生时,张士臣牺牲的情景:
“李大姐!李大姐! 张士臣师傅艰难地向她爬来(此时李桂兰夏志清已被俘,李桂兰被敌人绑在大树上)。张师傅的两条腿被炸得骨断筋折,鲜血一个劲儿的流着,在这寒冷的早晨里冒着热气,在他爬过的雪地上留下了一道宽宽的血迹。张师傅!张师傅!李桂兰嘶哑地喊着,夏志清要跑过去搀扶他,被一个鬼子用刺刀给拦住了。一米,两米,张士臣一点一点爬着,还有五、六米的距离,他再也爬不动了,就吃力地抬起了头,哭着对李桂兰说:李主任,你要能活着出去,千万给俺娘捎个信儿,告诉娘,俺今生今世死在了他乡,回不去老家了,俺革命成功了。没等他把话说完,一个日寇抽出了战刀,向张士臣砍了下去。李桂兰紧紧闭上了眼睛,只听咔嚓一声,待她睁开眼睛时,张师傅已身首分家,血贱大山,他的头滚出去老远。李桂兰看到他的眼睛圆睁着,他的嘴还在一张一合……”
张士臣烈士母亲张孙氏
张士臣烈士父亲张永林
张士臣生命最后一刻念念不忘的母亲,名字叫张孙氏,父亲张永林。他们被日寇“归屯并户”,驱赶进“人圈”,张士臣牺牲的时候,他们正在距离四块石帽儿山一百公里之遥的小宝宝山下,在日本人严密看管的景阳屯集团部落里艰难地活着,浑然不知自己的儿子已经为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直到四十三年以后,1981年,张孙氏已经九十多岁了,有一天,省里来了两位领导,一位是省长,一位是省民委主任,两位谦卑地称她为妈妈!她才知道,她昼思夜想的儿子,早已经死去多年了。
陈雷省长和李敏都是抗联六军战士,李敏当年就在帽儿山被服厂,与张士臣是生死战友。1938年3月15日那天凌晨,她侥幸脱险,而张士臣被重机枪击中双腿,惨遭杀害。李敏老人怀念战友,惦念烈士的父母亲人,时刻铭记着烈士牺牲前的嘱托。一天,黑龙江日报刊载了李敏纪念帽儿山牺牲战友的文章——《一架缝纫机的故事》。张士臣五弟张士文的儿子张立华见到了这张报纸,感觉其中记述的事情很像其当年出走丢失的亲人张士臣。便费尽周折,找到了李敏。李敏立刻来到五常县拜见张士臣烈士的母亲。
幸亏老人长寿,尚在人间,或许是冥冥之中张孙氏正在等待儿子的消息,终于有生之年知道了儿子的下落。那一天,五常县安家镇很多老人都目睹了感天动地的一幕:九十多岁的老母亲鸣咽长嚎,山上的树都停止了摇摆,长啸的风,也停息下来,唯有九旬老母,在呜咽痛哭早亡的爱子……
不久,在李敏的关怀下,张孙氏收到了张士臣的烈士证,张家门前挂上了五常县人民政府颁发的“光荣之家”牌扁。这是国家和人民对一位烈士的褒奖,尽管抗联先烈们走上战场的时候,并没有指望国家给予他们什么。这个烈士证珍藏于张孙氏枕下,门楣上的“光荣之家”红彤彤地悬挂着,伴随着老人走完了生命的最后时光,她活了一百多岁。这该是所有为祖国捐躯烈士最想看到的情景,它温暖的不仅仅是张士臣的母亲,而是整个抗日牺牲者的母亲和亲人。
此后,李敏忙于事务,张家人与李敏再没有联系了。
张士臣家庭里有一位晚辈叫张晓冰,是张士臣五弟张士文的孙子,在五常县安家镇中学当教师。他是一位有心人,也是一位传播正能量的人。张晓冰从长辈的叙述中,知道了张士臣的故事,开始收集张士臣的资料。
张家兄弟合影。中为大哥张士俊,其余是五六七八弟
据他介绍,张士臣的家在汤原县格节河区小宝宝山脚下景阳屯,父亲张永林,母亲孙张氏,两位老人共有八个儿子。张家最早参加抗日活动的是张士臣的大哥,叫张士俊。张士俊起初给抗联做交通员,后来改名儿叫张学礼,在汤原县格节河区,是区委书记。曾经有一次,日本人抓他,他跑到了松花江边,实在没处跑了,日本人抓住就没命了,恰巧江上有个渔民捕鱼砸开的冰窟窿,他就钻冰窟窿里去了。随后打鱼的老头儿给他拽出来救了,母亲张孙氏把他放马槽子里,搁凉水把他缓过来了。就因为这次遇险,他做下了重病,眼睛也不好使了。
张士俊最后还是被捕了,关押在汤原监狱。眼见就要敌人被杀害了,1937年5月17日,抗联夜袭汤原县公署,砸开了监狱,张士俊和70多名难友一同获救。张士俊幸运地活到了“8.15”光复,解放后,他在哈尔滨红军街住,享受抗联老战士待遇。后来,他娶妻成家,常去机关学校做报告,讲述抗日故事,经常有记者和党史研究人员采访他。张士俊去世于1983年6月14日,在接受采访时,突发脑溢血死亡。
张士臣烈士大哥张士俊
张士臣本来是一个裁缝,1930年17岁时,到佳木斯华盛永服装店当学徒。两年后,学徒期满,张士臣回到家里,在兄长张士俊和几位同志的介绍下,参加了抗日秘密组织。当时敌人在小宝宝山附近设了一个营堡(名为一堡),其内有二十几个敌人,堡长是日本人。汤原县格节河区委派张士臣以伪军身份打入堡内,张士臣收集了情报,送到抗日组织手中。1934年8月16日,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冯冶钢,率领小分队配合格节河区抗日组织,夜袭一堡,打死了日本堡长,缴获了堡内全部枪支弹药。这次行动后,张士臣身份暴露了,组织考虑到他的安全,让他随部队上山。从此,张士臣与家人离别,杳无音讯。
张士臣参加抗联后,因为是成衣匠,会裁缝的手艺,被安排到四块石帽儿山抗联六军被服厂工作。据李桂兰、李敏等抗联老战士回忆,张士臣身高有一米七十,戴眼睛,在被服厂里他沉默寡言,工作很认真。山上条件异常艰苦,被服厂日夜赶制军衣,还接收伤员,又是抗联医院,总有伤员在此养伤。有时断粮了,就得吃野菜吃树皮。张士臣是挖松鼠洞的高手,常能在松鼠洞里挖些松籽,给伤员增加营养。挖不着鼠洞空手而归的时候,他会坐在墙角生闷气,为伤员没有东西吃发愁。张士臣是偷偷离家上山的,家里人不知道他的下落,一直以为他是丢了。他想家,和被服厂主任李桂兰请假,要回家看望母亲。李桂兰耐心地说服他,给他讲被服厂工作的重要性,张士臣只好服从组织安排。
日军“讨伐队”烧毁四块石抗联密营
1938年3月15日凌晨,驻扎在竹帘、舒乐河的日军步兵六十一联队所部,在叛变的交通员赵老七带领下,由秘密通道摸上了山,捣毁了帽儿山被服厂密营。被服厂厂长裴成春立即命令军医王医官带伤员向后山跑,自己带领其余人员阻击敌人,掩护伤员转移。伤员脱险后,阻击人员边打边撤,冲出包围圈。战斗中,抗联六军夏云阶军长妻子夏嫂和另一名女战士韩姐牺牲,裁缝李师傅头部中弹牺牲,张士臣双腿被机枪打断,日寇残忍地砍下了他的头颅,李桂兰和夏云阶军长女儿夏志清被俘。
张士臣终于没有请到假,没能回家看望母亲,他的生命定格在25岁的灿烂年华,永远长眠在小兴安岭白雪皑皑的山野了。
2013年4月,抗联后代刘颖女士的著作《忠诚》出版,书中详细记述了张士臣牺牲经过。张晓冰看到了这部著作,他联系了刘颖女士,然后由张士臣四弟的儿子张富,张士臣老弟的儿子张亚红及五弟的孙子张晓冰,代表张家去省城,看望“3.15”惨案的幸存者抗联老战士李敏。李敏见到张士臣后人,视若亲人,异常亲切,一再说张士臣的侄子长得很像张士臣。
其实,张家还有一个人参加了革命,那就是张家的二儿子,叫张士杰 。他在兄长张士俊参加抗日组织后,也参加了革命队伍。平津战役的时候,家里收到了张士杰在河北杨柳青写的一封信,知道他还活着,在四野当战士。这以后,他就和三弟张士臣一样,再也没有了音讯。也许,他早已在某个时刻,永远离去了。
张家人还是幸运的,他们毕竟等来了一个儿子的音讯。那些没能等来音讯的母亲,他们的儿子,或许永远镌刻于祖国的山川原野,融于江河溪流了。他们只能遥望着大山和涛涛的松花江汤旺河水,追念他们的亲人了。
下江,每个家庭都有人抗日报国;下江,遍地英雄!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18-05-30 11:25:4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