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到城乡进行抗日宣传。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等团体到前线慰问。
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在北平这个日本人自诩的“模范治安区”里,一支由进步青年所组成的团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仍在不屈不挠地呐喊着。他们的事迹,如同繁星般点亮了日伪统治下阴霾的天空。
“一二·九”的火种
曾经担任全国民先队总队长,被队员们称为“铁鹰大队长”的李昌,九旬高龄接受采访时说:“民先队是‘一二·九’运动的产物,又是‘一二·九’运动的延续和高潮,它仅存在了不到三年,却为抗战做了大量贡献、输送了大量人才。”
正如李昌所说,民先队的成立与“一二·九”运动一脉相承。“一二·九”运动后期,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爱国青年学生:“把抗日运动扩大起来!到工人中去,到农民中去,到商民中去,到军队中去!唤起他们的救国觉悟,推动他们建立救国的组织。”
1935年12月25日,钱伟长、凌则之等20多位清华同学组织“北平南下自行车宣传队”奔赴南京,并在沿途宣传抗日。谁想到,没过几天,他们便被军警押上火车送回北平。
受此启发,平津学联决定组织“南下扩大宣传团”,到农村去唤起民众。学生们一路上“吃的是大饼咸菜,睡的是冰冷的土炕,只铺着薄薄的棉织军用毯”,“用刺骨的冷水洗脸”,他们深入群众调查访问,“所见所闻,都是人压迫人的景象,于是感到现在的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不只是抽象的为着单纯的民族,而是开社会解放的先河!”
1936年1月14日,南下宣传团三团在高碑店遭军警阻挠、袭击,15日被押送回北平。清华学生蒋南翔提议成立“中国青年救亡先锋团”,以便继续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得到热烈拥护。与此同时,南下宣传团第一、二团到达保定后,亦为军警所阻。为了继续奋斗,他们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锋队”。2月1日,在严冬腊月的北师大校园,南下宣传团三股力量合并,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民先队总部设在北平,随之在天津、武汉、广州、成都、济南、上海等地相继成立分部。截至1936年底,已经在国内外30多个城市包括巴黎、里昂、东京建立了“民先”组织。这样一张庞大而缜密的网络,不仅建立起了爱国青年之间的联系,同时也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么这个成立之初只有三百余人的小团队,又是如何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呢?
脱下长衫打游击
1937年7月北平沦陷,中共北方局号召:“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脱下长衫到游击队中去”。经历过“一二·九”运动的北平师生,纷纷南下。
有的民先队员从天津乘轮船到山东烟台,再经济南、西安等地,到延安、太原,随八路军参加游击战。也有的队员沿铁路线南下,或者径直回到自己的家乡就地参加抗日工作。在敌人的封锁下,北平民先队依旧向根据地输送了五十多名干部,他们有的为根据地带去了炸药的制作方法,有的成为了战地医生,还有的带去的是北平的重要情报。
还有一部分民先队员留在北平,以地下斗争的方式坚持抗日。他们千方百计地给根据地提供物质援助,北平幼师的民先队员俞立这样记录了当时的心情:“我们想到这将用来治疗包扎前方战士的伤口,内心的喜悦简直难以形容。”
普通物品送出城相对容易,而医用品之类的违禁品想要运出城门却如同火中取栗。徐彦,一个北大医学院的民先队员,面对城门口层层守卫,急中生智,把药棉、纱布等等缝成了“大被子”,利用自己会说日语的优势,乔装成日本人,把“大被子”送出了城。
斗争是残酷的,有的民先队员为此献出了生命,李昌回忆说:“陈柱天、曹承宪等民先队骨干,就是‘一二·九’运动后,在日寇对武汉的狂轰烂炸中牺牲的。他们满怀救国的革命热情放弃法国的学业回来,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抱负就牺牲了。”
北平百姓中的地火
中华民族抗日,不是小部分人的战争,而是“抵制日寇,一致对外”。
民先队员安捷回忆说“在素昧平生的人们中,有的在暗中保护我们。”那是一个春天,侯星带着几份宣传材料(聂荣臻司令员的讲话),骑车前往安捷的家,路上却不慎弄丢了装有材料和自己居住证的手提包。这可急坏了她,要知道,假如敌人拾到了手提包,她马上就会被逮捕,此时她已下定了必死的决心。第二天清晨,小手提包竟然安然无恙的回家了,原来是一个没有留下姓名的邮差拾到了它,主动将信送回侯家。侯星的父亲叮嘱他不要往外讲时,这名邮差说:“咱们都是中国人,怎么能够出卖自己的同胞呢!”
何万生是民先队员叶宁的表叔,一名供职于北平市政府秘书室的职员。通过叶宁,他成为一名党外的布尔什维克。他的家,西单察院胡同26号,也成为了很多地下工作者的藏身之地。时隔五十年,90岁高龄的潘郁彬对何万生的掩护之恩仍念念不忘,他说:“何万生对我们的照顾和为了联络、护送我们母子跑前跑后累得大汗淋漓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然而,就在张大中和安捷想要发展他入党的时候,噩耗传来,何万生被日本宪兵逮捕,关押在东珠市口“1420部队”!在狱中,他受尽了各种惨无人道的酷刑,但只字不吐,直至被敌人迫害致死。
很多人,他们只是普通的老百姓,并不是共产党员,心中却有着相同的信仰,做着相同的事情,只因为“咱们都是中国人”。
《细流》汇成革命洪流
沦陷后的北平,遭受着敌人的践踏,人民被剥夺了集会、结社的自由,一切进步书刊都被禁止,甚至连穿衣打扮也受到限制。女青年如果穿了白色凉鞋和红色袜套(这曾是1937年夏天流行的穿着),也会被日寇以“践踏大日本帝国国旗”的罪名捉起来。学生们意识到,宣传抗日,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社会日益黑暗。
为了聚在一起抄写秘密文件和宣传品,学生们可谓绞尽脑汁。有的为了掩人耳目,模仿顽童的恶作剧——以在墙上用白色粉笔画“小动物”作为可以集会的标记;有的把宣传品做成糖球的形状,扔在大街小巷;有的队员在张贴材料时,发动年仅七八岁的妹妹为自己站岗放哨。
解放后北京第一位女区委书记杜若,曾是民先小队长。一次,杜若发现出版的英文《密勒氏评论》周报上刊有外国记者卡尔森撰写的游击队见闻,就译成中文,在民先队员和进步同学中传阅。此后,队员们逐期寻找出有关敌后根据地的情况,按原文摘录在黑板上,加上一个并不显眼的标题。就这样,看似平常的学术通知成为了清醒人们头脑的一剂良药。
育英中学党支部书记张大中在育英中学低年级中建立了进步团体“细流社”,并出版了铅印刊物——《细流》。 “细流”的寓意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黑暗日子里,爱国青年的涓涓细水,也必将汇集成革命的洪流。后来,张大中将有关《细流》的部分档案捐赠给了北京市档案馆,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文/北京市档案馆)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12-03 14:50:2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安特生相册中的北平抗战
下一篇:8月——聊聊抗战胜利之月的北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