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彰显了厚重的北京精神。自五四运动开始,革命的风暴,不仅仅局限于四九城,更遍及京郊的广袤平原、燕山之麓、永定河畔。从1933年在长城沿线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到1945年以极其惨烈的代价终获光荣的抗日战争胜利,平郊大地成为积蓄革命力量的重要根据地和对日作战反攻的前线。
长城抗战威名扬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后,又把侵略的触角伸向热河、察哈尔地区。1933年,长城沿线告急。1月1日,日本关东军炮击山海关,东北军何柱国部英勇抵抗,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3日,日军攻占山海关。3月4日,日军占领承德后分兵数路,向长城东部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罗文峪、独石口、界岭口等关隘各口进击。为守住长城防线,阻止日军南进,新任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即命傅作义59军、徐庭瑶17军、商震32军、宋哲元29军分别担任独石口、古北口、冷口、喜峰口等地防务。各部队奋勇抵抗。
3月9日,29军在喜峰口与日军激战,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击退日军的进攻。29军大刀队擅长夜袭,不少日本兵在睡梦中被斩杀,使日军闻风丧胆,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还砍出了一曲风靡全国的《大刀进行曲》。日人哀叹:“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势,均为宋哲元剥削净尽。”
古北口自古即为京师锁钥重地,更是日军进攻的重点,是战斗最激烈、战时最长、影响最大的长城抗战主战场之一。承担古北口防务的是徐庭瑶所率中央军17军,包括黄杰第2师、关麟征第25师及刘戡第83师。3月10日,日机在古北口上空开始轮番轰炸,又以炮兵掩护步兵发起试探性攻击。11日起,日军展开总攻。激战中,关麟征负伤,149团团长王润波阵亡。12日,日军增兵进攻古北口。中国守军伤亡较大,终因后援不继,寡不敌众,被迫撤出古北口,转移至南天门阵地。由于退守南天门之后的25师减员严重,17军军长徐庭瑶决定命黄杰第2师星夜向南天门急进,接替25师防务。古北口战斗,是日军自入侵热河以来所遭遇的最激烈的抵抗,日军称这一战为“激战中之激战”。
3月13日至4月20日,战场虽比较平静,但日军正集结兵力,为大规模进攻做准备。4月21日,日军对南天门阵地大举进攻。第2师苦战5昼夜,伤亡甚大。刘戡第83师接替防守。中国守军在南天门8天的坚守虽损失惨重,仍努力将战线维持在南天门阵地附近,粉碎了日军“一星期之内攻下南天门阵地”的狂言。5月10日,南天门阵地最终被日军完全占领。12日,日军攻占大小新开岭阵地。13日,石匣陷落,17军奉命撤离密云,开往怀柔、顺义。15日,日军进入密云县城。5月23日,在怀柔、顺义一线构筑了工事的傅作义59军,与日军第8师团进行了长城抗战以来的最后一战,给日军以一定的杀伤。
由于蒋介石对长城抗战的总方针是: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中日停战和谈代表从4月开始就已坐在了谈判桌上。5月31日,北平军分会中将总参议熊斌与日本关东军副参谋长陆军少将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协定》。这个协定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和热河省的合法性,并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承认冀东为“非武装区”。平郊近一半的土地实际上落入日军控制之下,为日本进一步侵占平津及华北地区打开了方便之门。
长城抗战一役,中国军人就伤亡了24019人(一说3万人),而日军的伤亡只有2600人,中日双方损失比例大大超过了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但面对日本侵略者,“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发出了历史的最强音。
七七事变醒狮吼
1935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策动华北“自治”。“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北平学生爆发抗日怒吼,发动一二·九运动,唤醒了广大青年学生,唤醒了广大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号召下,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成立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位于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和宛平城、南苑成为北平城外连接南北的重要门户。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挑起事变。中国守军29军将士奋起还击,掀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7月8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到了“最后关头”,“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宋哲元着手部署防务,将军部移至北平城内,任命132师师长赵登禹为南苑总指挥,协同29军副军长佟麟阁做迎敌准备。7月28日凌晨,日军突然在大炮、飞机的掩护下,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南苑发起进攻。由于南苑地区地势平坦,易攻难守,加之部署较晚,准备不足,南苑守军战况不利。佟麟阁、赵登禹两位将领壮烈捐躯,约5000名官兵牺牲。奉蒋介石指令,宋哲元等于28日夜撤离北平,留下张自忠代理北平事务,与日本方面谈判斡旋。
7月29日,北平沦陷。当天凌晨,驻扎在通县的伪冀东自治政府保安队万余名官兵发动起义,张庆余等率队分别包围伪冀东自治政府和日军兵营,消灭日军数百人,活捉汉奸殷汝耕,演出了平津保卫战的最后一幕。但是,由于起义缺乏援军且遭日军镇压,归于失败。8月1日,日本在北平成立伪北平地方维持会。8月8日,日军从永定门经前门进驻北平城,全面接管北平防务。
平津沦陷后,日军主力纷纷向北平以北的沙河、昌平一带集结,企图夺取平绥铁路东段的重镇南口。南口争夺战自8月8日至26日,历时半个多月。日军以驻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为总指挥,投入7万余人的兵力,伤亡15000余人。中国以傅作义为总司令的第7集团军和以汤恩伯为军长的第13军投入6万余人的兵力,伤亡16679人。南口战役打乱了日本侵略者的战略计划。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刊文指出:“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三位一体战平郊
北平沦陷当天,时任中共北平市委书记黄敬在城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北平党组织和进步群众撤离北平的工作安排问题。根据彭真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指导意见,北平市委决定:“除留下做地下工作的少数干部外,凡是能够参加游击战争的,都派到乡村中去,发展党的组织,组织游击战争。”此后,北平党组织按照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和毛泽东的《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为唯一方向》等指示,将工作中心从城内转向城外,转向发展农村的抗日游击战争。北平城内大多数党的领导骨干、党员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被派往农村,组织、领导抗日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根据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9月到1938年3月,北平地下党组织仅通过民族解放先锋队介绍去各地参加抗日游击战争的进步青年就达7000余人。
平郊地区的抗战力量不断壮大,抗战浪潮不断高涨。流亡平郊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成员赵侗、高鹏、纪亭榭等人在昌平白羊城成立国民抗日军,举行武装起义。8月22日晚,他们奇袭了德胜门外的第二监狱,营救了一大批被关押的共产党员,缴获捷克式机枪、步枪、手枪等一批枪支弹药,极大地鼓舞了北平同胞的抗日热忱。9月5日,抗日军在北平西北郊三星庄村召开全体军人大会,选举军政委员会,组建司令部,正式打出了国民抗日军的旗帜。因全体战士佩戴红、蓝两色的袖标,故国民抗日军又称“红蓝箍”。9月8日,国民抗日军在西郊黑山扈一带与日军激战,并首创民众抗日武装用轻武器击落日军飞机的战绩。当时在法国巴黎出版的华侨抗日报纸《救国时报》,称国民抗日军“义声所播,民气大振”,是北平“近郊抗日的中心力量。”
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八路军开始挺进平郊,将在冀察、冀热边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立足点首先选在了平西。平西指北平以西、平绥路和平汉路之间4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包括昌平、宛平、房山、良乡、涿县、涞水、怀来、涿鹿、宣化、蔚县等县的全部或一部分。在此建立根据地,可直接威胁日伪华北统治中心北平和张家口,控制平绥、平汉铁路要道,并成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屏障和日后向冀东、平北挺进的基地。洛川会议后,八路军总部派遣吴伟、赖富等12名老红军到平西开展工作。1937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东北工作特别委员会书记苏梅等到平西开展开辟根据地工作。汇合各方力量,在平西成立了半政权性质的宛平县抗日自卫会和平西游击支队。
1938年2月中旬,毛泽东电示,“雾龙山(实为雾灵山——作者注)为中心之区域,有广大发展前途”,提出应派精干前往开辟根据地。据此,晋察冀军区命一支队政委邓华率第三大队进军平西。邓华支队从涞源出发,进入平西斋堂川,收编伪军、肃清土匪,偷袭门头沟日军据点,连战连捷,收复了房山、涞水、涿县、昌平、宛平、宣化、涿鹿、怀来的大片地区,以斋堂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并逐步发展巩固。5月,八路军120师宋时轮支队奉命从雁北地区开赴平西,与邓华支队会合。两个支队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共5000余人,宋时轮任司令员,邓华任政治委员。
冀东,指北平以东、以雾灵山为中心,包括南起乐亭、宁河海滨,北至兴隆、青龙,东至河北迁安,西到平谷、顺义、通县、蓟县的广大地区。这里是冀热辽的结合部,有燕山山脉作依托,北宁铁路贯穿其间,是沟通华北与东北的交通要道和可以威胁平津的战略要地。但是,冀东地区自《塘沽协定》将冀东二十余县划为“非武装区”后,不准中国军队活动和驻守。第四纵队组建后,随即奉命挥师东进。一路由司令员宋时轮、政治部主任伍晋南率领第12支队经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向冀东开进。其中,所辖第36大队及骑兵大队、独立营在途中由伍晋南率领留在平北开辟根据地。另一路由政委邓华、参谋长李钟奇率领第11支队经康庄、延庆,连克永宁、四海等日伪据点进入怀柔,胜利到达冀东。1938年7月,冀东大暴动爆发。工农群众、绿林英雄、国民党军、日伪民团,甚至开明地主都参加进来,参加起义的民众多达20万人,组成抗日武装10万人。在第四纵队的配合下,各起义队伍攻克昌平、兴隆、蓟县、平谷、玉田、迁安、卢龙、乐亭等8座县城和全部城镇,基本摧毁遍及冀东农村的日伪政权,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还击。9月,传来日军要大举围剿“冀东”的消息。由于缺乏坚持游击战的经验和形势估计失当,当地党组织决定主力部队西撤,途中损失严重。但四纵队在冀东留下了陈群支队、包森支队、单德贵支队三支队伍,之后一直成为坚持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创建冀热辽根据地的骨干。
冀东大暴动受挫后,中央决定成立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由120师副师长萧克负责组建。1939年1月初,萧克、马辉之、程世才率领一批干部和小规模的直属机关部队向平西进发,中旬到达斋堂川。不久,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相继成立,在晋察冀分局领导下,担负起平郊各地区的游击战争和开辟根据地的工作。为了使平西、冀东两块交错地区协同作战,挺进军司令员萧克提出了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开辟平北新的游击根据地的“三位一体”战略任务。
平北地区,处在北平、张家口、承德之间的三角区域,是华北、满洲和蒙疆三个伪政权的结合部。自1938年以来,八路军就曾在此两进两出,虽未成功开辟根据地,但取得了一些经验教训。1940年1月,钟辉琨率九团八连和昌延地区30余人的游击队,协同王伍等地方干部,组成了平北工作委员会,接受了开辟平北根据地的任务。他们1月5日到达延庆大庄科乡霹破石村,随后宣布昌(平)延(庆)联合县政府的成立。中共冀热察区党委和挺进军决定采用“逐次增兵”的办法,向平北增派力量,避免过早地引起日伪军注意。平北十团和游击一支队分别成为开辟平北东、西部地区的主力。尤其是白乙化为团长的十团,是有名的“知识分子团”,初建时是由180余名大中学生组成的抗日民族先锋队,“是一支已经革命化了的知识分子队伍”。在游击战术和宣传发动相配合之下,1940年6月,丰(宁)滦(平)密(云)抗日联合县成立起来。一条连接冀东与平西的交通走廊诞生了。 北平南郊良乡、大兴、宛平等广阔的平原地区,属于冀中大清河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也在抗战的烽火中创建了根据地。其中,吕正操任司令的冀中人民自卫军,是当地人民抗日武装的骨干力量。
经过冀热察挺进军和平郊人民的努力,到1941年,平郊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北平这个千年古都,完全在八路军包围之中。当时的战地文艺工作者周而复在《晋察冀行》中有过这样描述:“如果以北平城里为圆心,画一个圆圈,那敌人在北平的统治半径,还不到六十里地……六十里以外,便有公开抗日政权和八路军;六十里以内,甚而至于北平市内呢?敌人也不敢相信这里面没有抗日活动。”
北平内外血脉连
北平沦陷后,城内党的组织撤离,工作转入秘密状态。1938年,刘少奇同志作出指示,城市中的党组织在坚持秘密工作的同时,应利用各种渠道了解敌情,向根据地输送人员和物资,积聚力量,准备配合将来反攻收复失地。交通线就是党的血脉。为了贯彻中共中央的指示,沟通根据地与平津地下党的联系,冀热察区党委在平西根据地与平津敌占区之间开辟了4条交通线:(1)北平—妙峰山—田家庄;(2)北平—镇边城;(3)天津—北平—松林店—张坊—平西;(4)北平—三家店—平西。其任务主要是通过设立秘密交通站点,挑选、培养熟悉沿途情况、机智勇敢的交通员,依靠当地群众,巧妙地护送人员、情报和物资。
从1939年初设立至1940年上半年,4条交通线在沟通平津城内地下党和平西根据地间的往来联系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平西根据地向平津唐派遣了少量的干部,传递党关于城市工作的指示;平津唐组织向根据地输送了一批干部和青年学生;平津唐点线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几次到根据地汇报工作;在平津的林迈可等一些国际友人和外籍进步教授,也经平西转往晋察冀根据地;平津地下党筹集的电讯器材、医药、布匹、食盐等物资送往根据地。
1940年下半年,平津唐地下党的城市工作转由北方分局(晋察冀中央分局)直接领导,并成立城市工作委员会。城工委远在阜平,因此,开辟新的交通线的任务日益迫切。1942年起,城工委抽调干部,以平汉铁路为主干,陆续开辟建立了曲阳、满城、定兴、白洋淀等多条新的秘密交通线,在边缘地带设置交通站点。
通过这些流动的交通线,打通北平革命血脉的任务,是靠一大批秘密交通战士冒着生命危险完成的。交通员均是由北平地下党多从农民、工人、大中学生及部队中选派机智勇敢、政治可靠的干部担任,并以各种职业身份为掩护脱产或不脱产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们不仅做好了交通员的工作,还担当起战斗员、侦察员、情报员、警卫员、宣传员、卫生员、供给员等角色,被刘仁形象地概括为秘密交通线上的“八大员”。
战略反攻迎光复
到了1944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如毛泽东《论持久战》中所预见,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已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此时,平郊抗日根据地已经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挺过了一次次“治安强化运动”和一轮轮“扫荡”、“清剿”、“蚕食”,根据地军民顽强抗击。根据战争态势,平郊根据地向紧围北平、张家口、宣化的形势发展。
1944年9月,平西八路军取得了迫使敌人停修大同至塘沽铁路的胜利,消除了平西、平北两区联系的障碍,打破了日寇掠夺中国矿藏的企图。在日伪军频繁的“扫荡”和“清剿”中,平北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基础上,不放松有利条件积极扩大和发展。配合军事斗争,平北的武工队一直深入到北苑附近,展开政治攻势,把号召伪军和伪组织人员改过自新的布告贴到了安定门和德胜门城关。
1945年4月,平郊主力部队取得了解放斋堂川的大胜利。斋堂川曾是平西乃至整个平郊抗日根据地的摇篮,但1940年起被日寇占领长达4年之久,在重要村镇建立大小据点数十个,岗楼林立。这个据点被拔除后,根据地向北平方向扩展了700余平方公里。
冀察八路军从5月中旬起,又连续发动夏季攻势作战,重点是北平外围的察南地区。到6月底,察南战役胜利结束。7月初又指向察北、平北等地。冀中八路军在平西部队配合下,也发起了平南大清河北战役。两个月的作战,共拔除敌伪据点200余个,扩大根据地面积达三四千平方公里,为北平地区迎接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随着德国的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迎接胜利的曙光。8月9日,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晋察冀分局立即全面部署反攻,剑指北平、张家口、唐山、承德和山海关等地。向北平进军的部队,由冀察的第1军分区、11军分区部队,加上冀中第10军分区和冀热辽第14军分区活动在北平近郊的部队组成。8月12日,八路军进至长辛店、丰台、南苑和通县附近。冀热辽第14军分区部队在主力尚未达到前,就攻占了通县飞机场,在民兵配合下破坏了古北口铁路。冀察军区在向北平挺进中,连克清水涧、大台、军庄、门头沟、香山、妙峰山、十字道、清河镇等据点,直抵北平西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平郊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领导下,历经12年的抗战岁月,贡献家园与生命,浴血御侮,喜迎胜利。历史将永远铭记在平郊战斗过的那片土地那些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28 10:59: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北京抗战大事记
下一篇:红色密云 抗战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