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顺平(旧称完县)的太行山深处,有一处“金秋红叶红似火”的地方——白银坨,这里山高、谷深、林密、水美,因一年之中有五个月的时间鲜花盛开,所以被誉为“五彩山”。尤其是到了仲秋,万山红遍更是美不胜收。然而,这里却流传着一个关于白求恩卫生学校的故事……
白求恩与卫生学校
顺平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共产党创建最早的晋察冀边区根据地之一。由于这里地处太行深处,所以晋察冀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后方医院、兵工厂等机关长期设在神南、葛公、杨家台、白银坨一带。
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旧址
众所周知,白求恩不远万里于1938年3月31日抵达延安,5月便前往晋察冀边区。在晋察冀的500多个日日夜夜, 他带领医疗队巡回医疗、创立模范医院、救治了大批伤员。为了给根据地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医疗人员,他专门在《加美流动医疗队月报》中向聂荣臻司令员建议建立一所军医学校。卫生学校筹建之初,校址定在完县的神北村。后因神北村紧靠唐河,水患严重,于是转移到唐县的牛眼沟村。1939年9月18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在唐县牛眼沟正式成立。后来,因鬼子扫荡,牛眼沟村屋村舍大多被毁,卫校迁至葛公村。江一真任卫生学校的首任校长,喻忠良任政委,殷希彭任教务主任,王进轩任党总支书记。学校下设政治处、教务处和学生队。学生有军医一、二、三期,调剂一期和护士一、二期,编为两个队。白求恩利用战斗间隙,特意为卫生学校拟定教学计划、编写和编译教材,亲手设计制定医疗器械,还先后向卫生学校赠送了显微镜、X光机、小闹钟和一些专业书籍。
抗战时期学校教员
1939年11月12日凌晨,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与世长辞。17日,在唐县举行殡殓典礼。聂荣臻司令员亲自为其入殓,边区军民两千余人前来吊唁。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掉大会。毛主席于12月21日写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1940年1月5日,晋察冀边区军民一万余人在唐县召开追悼大会。在追悼大会上,聂荣臻司令员郑重宣布: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简称白求恩学校),边区军民都叫“白校”。
白银坨白校学子遇难
1940年的8月到12月,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取得空前胜利。1941年9月,冈村宁次集中华北7万兵力,兵分三路在太行山实行“铁壁合围”,对我八路军主力进行围剿。在这次扫荡中涌现出的“狼牙山五壮士”事迹广为流传,而白求恩学校师生英勇抗敌遇难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白校建校之初,就始终坚持“边学习、边战斗”。当时的白求恩学校所在地葛公村也被扫荡之敌占领了,白校师生分两部突围,一部分由校长江一真率领,包括军四期、调四期、护三期、高一期和妇产班。另一部分,由政委喻忠良率领,包括军五期和六、七合期。10月4日,学校政委俞忠良和二队丁一队长,带领卫校学生向易县山区方向匆匆转移。这注定是一次艰难地转移,武器极少、女生居多。5日,200多名白校师生被包围在花塔北山一带,同样被包围在这里的,还有刚刚跳出了一个包围圈的杨成武司令员所率一分区指挥机关700多人,加上群众近3000人。
杨司令员根据情报分析,敌人合围的会和地点是石家庄子,他们正在努力将包围圈的缺口封住。于是,司令员选择石家庄子附近的梯子沟为突破口急进。梯子沟两边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只有一条狭窄潮湿的山石小径象梯子一样向上延伸,让人望而生畏。杨成武命令一分区参谋长黄寿发带侦察连和三连牢牢守住梯子沟入口,为梯子沟突围争取时间。杨成武在回忆时说:“最苦的算是‘白校’的女同志了。她们近半数是不满二十岁的姑娘,有的看上去只有十五六岁,身上背着沉重的背包、粮食和医学讲义,有的还背着枪。连续艰苦、紧张的突围,使她们脸上、手上和军衣上都被泥土和青苔蹭得乱糟糟的,裤管被荆棘割破了,腿脚鲜血淋漓。有几位姑娘披着散发,脸色苍白,被同伴搀扶着,一拐一拐地走。战争年代的女同志,确实比我们男同志艰苦得多。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姑娘们能在暗夜里爬上陡峭险峻的花塔北山,能在敌人合围的危急关头跟着我们急行军,通过这狭长而阴森的梯子沟。”
跳出梯子沟,部队准备马上急行军100多里跳到狼牙山北面。喻忠良政委考虑到白校师生和伤病员无法与部队同步行动,于是准备向东南的大洼地、槐树青、道士观一带转移。
10月6日,当他们艰难抵达道士观、白石湖附近休息正要吃饭时,再次遭到日军的包围。7000武器精良的日军,与几乎是赤手空拳的白校学员及伤员,这注定是一场极不对等的拼杀。卫校的姑娘们、医护人员和伤病员奋起抵抗,几名随队战士子弹打光了就同鬼子们拼刺刀;伤病员们支撑着身子同鬼子们厮打在一起;手无寸铁的学员们用石头、用手、用脚、用牙齿,同鬼子们进行最后的搏斗……除少量人先期突出重围,其余150多名白求恩学校的学生在白银坨全部遇难,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女学生。
据掩埋白校学生烈士尸体的当地百姓回忆,“山野里到处丢弃着被刺刀挑破的背包,乱纷纷的医学讲义,破碎的锅碗和女同志的头梳、发夹。遇难者的遗体,横七竖八地躺在石头间、草丛中。男同志的脑袋被敌人的大皮靴踩扁了。女学生被敌人野蛮地糟蹋后,胸部被刺刀割得乱七八糟,惨不忍睹!”
白校学子青史留名
这次反扫荡,对于白校来说几乎是灭顶之灾。然而,历史的名册上将永远镌刻着烈士的名字:左克、王蕴华、肖敏、张喆、王杰、王世昌、曹竹青、王尔鸣……这些花朵一般的姑娘,来自五湖四海,为了抗日战争,她们抛头颅、洒热血,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左克,21岁的党支部书记,和政委喻忠良、教导员王尔鸣一道掩护大队撤退,因身患疟疾、身体虚弱昏倒被俘,英勇就义;王蕴华为了吸引敌人,向岔路跑去,被追来的敌人包围,她转身扑向敌人的刺刀,几把雪亮的刺刀扎透了她的胸膛;泰护士,刚刚生产完,就随军转移,因身体虚弱,为了不拖累大家,竟投水而亡;活泼可爱的方敏遇难时年仅15岁……
虽然学校损失重大,但反“扫荡”结束后,白校师生坚持战斗。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先后培养医生、护士、药剂人员1500多名。他们毕业后奔赴晋察冀的各个根据地,有力地保障了部队的战斗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后来,历经解放战争以及建国后多次迁址、合校、易名,最后定址长春,并于1978年恢复白求恩医科大学的校名,现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
为了缅怀白校学子和抗日英烈,2010年“七一”前夕,白银坨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遗址雕像落成。遗址群雕高八米,宽十米,基座高二米,基座镶嵌优质黑色大理石,镌刻着八个镏金大字“抗日英烈千古永存”。台基下面镶嵌着大理石镌刻的白银坨白校学子遇难遗址简介。它和白银坨景区的群山绿水、苍松翠柏、花草林木融为一体,形成独特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风景秀丽的太行山红色旅游区。2013年白银坨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遗址被河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白求恩学校学子遇难遗址雕像
站在白银坨眺望山谷,层峦叠嶂,美景尽收。若时节相宜,簇簇白菊漫山遍谷、迎风摇曳,或许她们还在低吟着“白校”的《毕业歌》:
这是时候了,同学们!
战争已到了紧急关头,
前线伤病员在呼唤。
学问总不易求得完全,
要在工作中锻炼。
我们的血已经沸腾了……
我们再见,在前线。
别了,别了,同学们,
我们再见,再见,在前线!
选自《寻访河北红色印记》,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11月
责任编辑:石庆慧 最后更新:2022-11-15 10:40:1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石碑镌刻光荣的衡水
下一篇:喜峰口见证的“大刀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