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慷慨燕赵】烈火丰碑——河北大平原(上)
2017-09-22 15:08: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四建磊  点击:  复制链接

转战在华北平原的冀中子弟兵。(资料片)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四建磊

  东起渤海,西至太行,北抵燕山,南临黄河,河北大平原苍茫辽阔、一望无垠。这是一片丰饶的土地,燕赵文明赋予她深厚底蕴,历经沧桑依然慷慨激昂;这是一片光荣的土地,70多年前,硝烟弥漫千里古战场,万千河北儿女挺身而出、浴血奋战,书写了敌后抗战的恢弘篇章。

  大平原是战场,这里每一个村落都隐蔽着愤怒的枪口,每一寸土地都埋伏着复仇的眼睛。地道战、地雷战、水上游击战、交通破袭战……敌人来到哪里,哪里就是埋葬他们的坟场;

  大平原是熔炉,这里把农民变成战士,将懦弱化为刚强,“我们不上战场,谁来保卫家乡?”伟大的抗争砥砺人民的性格,也铸就我们伟大民族崭新的灵魂;

  大平原是丰碑,这里镌刻着英雄的功勋,记载着群众的奉献。郭企之、张森林、马本斋……一串串闪光的名字让燕赵豪气直冲霄汉,照耀后人奋勇前行。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历史节点,记者行进在大平原的纵横阡陌间,追寻那段波澜壮阔的悲壮历史,探访激荡人心的伟大精神。

  奋勇开拓

  盛夏的冀南烈士陵园,松柏苍郁,草木葱茏。这里展陈的一份电报见证了河北平原游击战争的开端和发展。

  “根据抗战以来的经验,在目前全国坚持抗战与正面深入群众工作两个条件之下,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冀南烈士陵园管委会主任张冷白指着展壁上那份泛黄的电报纸说:“想了解平原抗战历史,一定要先了解‘4·21’电报”。

  这份电报是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发给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的。张冷白说:“这意味着党中央正式明确了平原抗战战略,河北平原的经验推动了这一战略的发展。”

  党中央最初是怎样认识平原抗战的,河北平原又提供了什么足以推动中央决策的经验呢?

  在藁城梅花村,记者伫立在“血海深仇”纪念碑前向死难者致哀。1937年10月12日至15日,日寇在这里进行了4天3夜的大屠杀,1547名无辜群众被害。85岁的幸存者樊月香说,虽然已经过去70多年,还是经常会在梦中惊醒。卢沟桥事变后,日寇攻陷北平、天津,沿平汉、平绥、津浦铁路三线并进。在侵略途中,凡遇抵抗,必在战后进行屠杀:保定惨案,屠杀群众500余人;正定惨案,屠杀群众1500余人;成安惨案,屠杀群众5718人——“孝衣满街,哭声遍野”,河北平原经历了深重的苦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

  在保定,听白洋淀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周润彪老先生讲述大平原在日寇入侵初期的各种乱象。国民党部队一触即溃、仓皇南逃,平原上政权陷入真空、分崩离析。一些汉奸跳出来,组织起维持会,打起了小白旗,向群众征税、征粮,“欢迎皇军”。

  驻足在雄县“娘娘宫”,村里老人讲起了附近几十个村联合抵御日寇,全歼90余名“小鬼子”的故事。当时,群众自发组成抗日救国会、联庄会、民团等,防日寇、防土匪、保家园——但是,没有全体人民共同握紧的拳头,只能把敌人暂时击退,怎么能把强盗永远驱出家门呢?

  谁来拯救饱受苦难的平原人民,谁来点燃平原抗战的烈火?

  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洛川会议上正式确立了全面全民族抗战的路线。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东渡黄河,挥师北上,直插敌后。

  当时北上的八路军三个师,全部加起来只有4万多人。“因为敌强我弱,开展游击战争要依托山区地形,所以党中央最初确立的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南宫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李其凡告诉记者。

  “当时,党中央已经在考虑平原游击战的问题,只是没有成熟经验,所以没有把平原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层面。”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宋学民告诉记者,中央并没有把平原遗忘。

  卢沟桥事变后不久,党中央派红军团长孟庆山回老家保定,组建人民抗日武装,探索创建平原根据地。近日,记者来到北京,采访了孟庆山之子孟达。

  孟达的客厅里摆满了书籍,大多是反映其父戎马一生的著作。他向记者讲述了父亲在冀中战斗的岁月,并送给记者一本书—— 《百战将星孟庆山》。记者从中了解了孟庆山到冀中平原后最初的工作,那也是为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垒起的第一块基石:培养干部。孟庆山在蠡县、安新等地连续举办4期游击战争培训班,培养了200多名骨干,他们后来都成为冀中平原根据地的中坚力量。

  冀中平原根据地还与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相连——吕正操。1937年10月,国民党第53军第691团团长吕正操率部队在藁城梅花镇阻击南进日军,打死打伤敌人800余人后,拒绝国民党南撤的命令,率军挥师北上。在晋县小樵镇,691团改编成人民自卫军。

  当年10月底,孟庆山与吕正操会合,协力攻克高阳城,震动冀中大平原。我党在敌后的第一个平原根据地——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初见雏形。吕正操之子吕彤羽说:“冀中根据地的创建虽然没有八路军主力部队做骨干,但自始至终都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他告诉记者,在吕正操还是国民党军官时,就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加强党的领导、争取群众支持、大力培养干部,冀中根据地的形成,充分说明平原地区在艰苦努力下,完全可以克服地理劣势,点燃抗战烽火。“冀中的经验为党中央的战略决策提供了借鉴,推动了敌后抗日游击战略由山地向平原的发展。”吕彤羽说。

  熊熊烈火,在平原大地迅速燃烧。截至1938年夏,八路军129师挺进支队、东进纵队、骑兵团等先后开赴冀南,冀南局面为之打开;八路军第4纵队挺进冀东,冀东20多万人发动抗日大暴动,冀东抗战热潮汹涌澎湃。

  坚强不屈

  尹修业撩起衣衫,胸口上赫然有一处伤疤。“五一大扫荡”中,一颗子弹从他的前胸直贯后背。“我们团1000多名战士在突围时战死,团政委和参谋长都壮烈牺牲了。我虽然受了伤,但是捡回一条命。”在92岁的老八路尹修业家中采访时,老人向记者讲述了战争的残酷。

  一幅大平原的受难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1938年10月武汉会战后,日寇暂停正面进攻,主要兵力转向后方战场,开展“肃正作战”。“肃清平地,以能按期达到肃清山地之目的”,平原根据地是敌人进攻的重点。针对冀中的“五次大围攻”,针对冀南的“四路围攻”、“十一路大扫荡”,针对冀东的“分区扫荡”轮番展开。

  平原根据地人民刚迎来片刻安宁,又开始经受新一轮考验。为了巩固平原根据地,八路军主力千里驰援,与平原抗日军民并肩作战。1938年至1939年,贺龙、关向应率120师支援冀中,打响了“平原歼灭战的范例”齐会战役;陈赓、许世友率115师386旅支援冀南,发起了“平原歼敌第一战”香城固战役。在军民共同努力下,根据地得到巩固。

  1941年,号称日本军阀“三羽乌”之一的冈村宁次接任华北驻屯军司令官,对平原根据地展开更残酷的进攻。1942年,日寇对冀东、冀南和冀中分别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大扫荡,其中针对冀中的“五一大扫荡”动用兵力5万多人,冈村宁次亲自坐镇指挥。

  日寇集中扫荡、长期清剿的策略,使大平原遭受重创:冀中军区部队减员近一半,区以上干部牺牲三分之一,根据地被公路铁路等分割成2670块,据点炮楼增加了1750多个;冀南根据地90%的村庄为敌人所占据,大部分变成游击区和敌占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平原主力部队在1942年后陆续转移进山区。

  “‘五一大扫荡’后,平原地区的环境大变样,以前走二十里地也见不到敌人,现在两三里就有炮楼,敌人挖的封锁沟,都有一丈多深。”尹修业告诉记者。

  危机,并不意味着丧失生机,需要最坚定的信念顽强应对。在艰难环境下,军中有些人产生了放弃平原的消极倾向,1942年7月15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关于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几个具体问题对魏巍同志的答复》中,旗帜鲜明地坚决予以反对。他认为,敌人虽然在平原上取得了优势,但“由于兵力不足、顾此失彼,不会长期保持优势”。

  危机,有时还可能是转机,需要最机敏的判断和最果断的行动去捕捉。记者在河北省档案馆看到一份1942年6月10日中共北方分局和晋察冀军区联合下发的《关于冀中形势和今后工作方针的意见》。意见要求改变斗争形式,坚持“合法”斗争与武装斗争密切结合,并敏锐地指出“敌之严重困难并不因暂时在冀中之获胜而减少,恰因战争的延长与扩大而增加”。

  平原抗战进入新阶段。跳出“囚笼”去战斗,杀到“敌后之敌后”,县区游击队、敌后武工队等灵活精干的武装组织,活跃在敌后战场,建立小块游击根据地,不断袭扰打击敌人。当时晋察冀军区要求平原部队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力量改编成游击队和敌后武工队坚持作战。平原各县、区也要求“县干部不离县、区干部不离区”,坚持对敌斗争。

  原冀中军区9分区敌后武工队队员贾正喜今年94岁,他腰杆依然笔直,嗓门依然高亢。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腰杆笔直是因为在军中经受的锻炼,嗓门高亢是因为抗战时要经常对群众演讲。在敌后武工队的日子里,他们“既是宣传队,也是武装队,还是工作队”,长期奔波、居无定所,经常“一身虱子两脚泡”。他们的队长冯志后来创作了小说《敌后武工队》。

  “茫茫的平原,银色的旷野,展开无边的行列。像万里城堞,沿长流直泄。穿过沉睡的村镇,绕过敌人的巢穴,冷雾重重压不住心头热血……”在平原环境最恶劣的时候,抗日队伍昼伏夜出,这首战歌,生动展现了当年夜行军的场景。

  在广大抗日军民的艰苦支撑下,大平原度过了最困难的岁月,于1943年后迎来环境的好转。平原军民付出的巨大牺牲令人痛心,但军民始终保持的饱满热情、旺盛斗志、顽强作风、坚定信念更令人震撼,这是让平原根据地坚若磐石的伟大力量。

  非凡智慧

  记者钻进冉庄地道,眼前深邃的地道显得无比神秘,触摸地道的土壁,仿佛还能感受到当年的温度。“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坦荡辽阔的大平原,平沙无垠、树木扶疏,无处可藏身,无险可拒敌。我们该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用改天换地的豪情,汇集万千民众的智慧,把一望无际的平原变成无法攻克的要塞!平原军民创造了不可思议的战法,书写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改造平原地形,把平原变成埋葬敌人的山与海。广大军民开展拆城运动,拆除中心城镇城墙,令敌人无以据守,我军来去自如;挖沟运动,把平路挖成深沟,令敌人无法通行,我军便于隐藏……最著名的还数地道战,冉庄地道战纪念馆管委会副主任陈雷介绍,仅冉庄地道,在抗战时期就有16公里长,不仅家家户户相连,还与邻村“接轨”。整个冀中地区,抗战期间地下隐藏着超过1.25万公里长的地道。

  地道的魅力无穷。地下兵工厂、地下医院、地下粮库、地下会议室……冉庄纪念馆中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显示,地道不仅是杀敌的前线,也是稳固的后方。冀中地区9地委书记吴立人之子吴淳告诉记者,其父晚年关节炎严重,自言是因为在艰苦环境下经常在地道内工作落下的毛病。

  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展示的实物中,还有地下兵工厂制作的地雷。样式有木桶雷、水壶雷、老鼠夹子雷、连环子母雷、跳雷、石雷,引爆方式有拉火的、踏火的、延迟的……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令人赞叹。当年,各式各样的地雷埋在村落前,埋在公路铁路上,埋在敌人据点旁,常常炸得敌人人仰马翻。

  “地道战,地雷战,民兵打起仗来鬼子迷花了眼。地雷响,炸翻天,墙缝里,出子弹……”地道战和地雷战一结合,就产生了更大的威力。可用于防御,冉庄创造过17个民兵通过地道和地雷,打退500多名日伪军的光辉战例,冀中地区密如蛛网的地道和一条条“爆炸封锁线”让日伪军吃尽苦头;可用于攻坚,冀中军区任河大队老战士陈安亭告诉记者,1945年,他随部队转战张家口,用地道和地雷结合的办法,轰塌了“宽得能并排行驶两辆汽车”的蔚县城墙。

  奇思妙想的战法,让敌人随时随地受到攻击——

  交通破袭战,破坏敌人公路、铁路,收割路旁电线,使敌人运输线路受阻、通讯渠道中断;

  麻雀战,民兵分散行动、灵活出击,忽多忽少、忽聚忽散,令敌人眼花缭乱、心神不宁;

  挑帘战,利用房屋门帘隐蔽,敌人挑帘就打,然后迅速转移;

  打狗运动,消灭平原狗患,使我军在夜间活动不被暴露;

  ……

  把平原变成要塞,还要靠英勇的搏杀,靠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大平原上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英雄队伍和英雄个人。

  有这样一些队伍让我们振奋——

  “鱼儿,游开吧,我们的船要去作战了;雁啊,飞去吧,我们的枪要去射杀敌人了”——在白洋淀,雁翎队战斗于重重苇壕之中。打敌船、端炮楼、杀汉奸,几只小渔船,几杆“大抬杆”,打得敌人狼狈不堪。“‘1943年,环境大改变,白洋淀的岗楼端了多半边’,哈哈,都是我们雁翎队干的。”在北京市复兴医院,原雁翎队政委马仲秋在病床上接受记者采访,谈起雁翎队的故事,他的精神振奋,原定20分钟的采访,延长到了近两个小时。

  扒铁轨、破铁路,群众都会干。但是让铁路表面上看起来完好无损,敌人的列车驶过时却会顿时倾覆,就需要“专业技术”了。在保定,有一支保定铁路工人游击队,长期战斗在平汉铁路两侧,专门破坏敌人铁路线。

  有这样一些英雄让我们落泪——

  汉奸问:“不能暂时投降吗?”被活埋了半截的曲周县长郭企之答:“不能,一分钟、一秒钟也不能……”《新华日报》的记载让人如闻其声。

  群众为被日寇杀害的冉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森林洗净身体,发现内衣袋中一封血书:“人去留得英魂在,唤起民众报国仇。”这首诗至今仍陈列在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感动着后人。

  ……

  燕赵自古多慷慨,甘洒热血写春秋。在抗日战场上,多少燕赵儿女前仆后继、慷慨赴死,以生命捍卫祖国尊严。他们为这片天空添色,他们让这块土地增辉。

  激情的大平原,壮烈的大平原,英雄的大平原,这就是我们的家乡,一个无数先烈甘愿为之牺牲的地方。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09-22 15:18: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河北抗战大事记】敌后抗日政权建起来

下一篇:【慷慨燕赵】胜利之本——河北大平原(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