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纠集重兵,由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直接指挥,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规模空前的毁灭性大“扫荡”。在气势汹汹、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沧州军民利用村庄、地道等有利地形,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英勇抗击敌人的扫荡。八分区司令员常德善、政委王远音在这次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根据地遭受严重损失。根据斗争形势的需要,按照冀中区党委指示,沧州各级武委会撤销,所有武委会干部由公开转入分散隐蔽活动,各村自卫队的任务,由村支部挑选可靠的基本群众和共产党员组成游击小组来完成。各村游击小组的名额不等,少则七八人,多则20余人,平时分散活动,经常与党支部保持联系,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对敌斗争。1944年抗日斗争形势好转,抗日军民开始了局部反攻。为配合主力部队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沧州两大战略区内的各县区根据上级党委指示,于8月成立了各级人民武装部(简称人武部),归军分区建制。各级人武部负责群众武装的组织发动,做好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等各项工作。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广大群众在抗日胜利的形势鼓舞下,参加民兵的热情更加高涨。为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做好支前和兵员补充工作,各级人武部又改称武委会。
开展游击战,灵活机动积极歼敌。八年全面抗战,艰苦卓绝。在党的领导和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沧州广大民兵和自卫队,活跃在敌后广阔的战场上,依托村庄、树木、沟渠河流、地道和青纱帐,到处摆开杀敌的战场。武装起来的民兵以惊人的胆略和无穷的智慧,在人民战争的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生动的活剧,创造了许多巧妙机智、神出鬼没的独特战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晕头转向、丧魂落魄、顾此失彼、疲于应付。
地道战。抗日战争中期,由于日寇加紧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沧州地处又平原地带,没有高山峻岭可依,于是就发明了能藏身的地道,群众称为“蛤蟆蹲”。后经过多次战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逐步发展为两个洞口或多个洞口连接、能藏能走、能攻能守的活洞,以任丘县为例,332个行政村共挖地道1010公里。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条伟大地下长城,对保护干部群众、坚持抗日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五一”大“扫荡”之前,冀中地道斗争就已开展起来,并取得一定成效。1941年献(县)交(河)县委在二区赵庄搞了地道试点,后在全县普遍开展。11月,县委在赵庄开会时,被日伪军600余人包围,县、区干部和全村群众500多人进入地道坚持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事后八地委及时总结了赵庄地道斗争经验,并在全区推广。但此时的地道还不完善,有的战斗地道有射击孔、岗楼等很好的作战设备,但隐蔽设备不足;有的地道自动口多,有的挖两三层,能很好保护自己,但不便作战。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和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地道斗争的领导,积极推动战斗地道的发展和完善。在各级党组织领导下,民兵群众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地道建成了“四好”(好打、好钻、好藏、好跑)、“五防”(防水、防毒、防掘、防钻、防火)、“三通”(天通、地通、院户通)、“三道”(村落地道、联村地道、野外地道相连)、“三交叉”(高房、院内、地道火力交叉网和村边街道、院落、街道火力交叉网)的整体地道战阵地,在坚持平原游击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1943年2月,任丘县一区小队在尹村配合区干部开会时,被任丘、高阳及附近据点500多敌人包围。一区小队13名队员利用地道坚持战斗一天两夜,毙敌8名,掩护了干部,而自己无一伤亡,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例。在任(丘)河(间)县大行羊村,由于地道建设完善,和村落堡垒成龙配套,敌人在1943年2月多次包围该村,企图破坏地道,搜捕抗日人员,都以失败告终。
在献交县军王庄,不但利用地道掩护干部群众,坚壁粮食物品,消灭敌人,而且还办起了地下医院,由献交县县大队医生杨国藩任院长兼医生,还有4名护士,设有地下手术室和病房,救治八路军伤病员。在党支部领导下,全村男女老少利用黑夜齐上阵,很快把军王庄地下挖得四通八达,并把地上地下结合起来进行了巧妙设计,地下挖成高1.5米、宽1.2米的井字型干道,干线周围挖一环形地道连结,再由环形地道挖支线通向水井、树林、坟地、枯井,作为通气孔、射击孔、了望孔和突围口。地道内有防水、防毒、防烟安全设备,地道口设有陷阱、翻板、线箭、窝弓之类暗器,地道顶上还有地雷封锁,敌人虽多次来村搜查,却始终未能找到洞口。地下医院从1942年春到1944年秋共收治伤员600多人。献县的地道斗争是从1942年冬到1944年秋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九区仅70户人家的小王庄,在1943年春被100多敌人包围,九区小队在该村3人一组,分散在地道各处,出其不意向敌射击,打得敌人蒙头转向,仓皇逃窜。二区的堡垒村八册屯,因地道挖得巧妙安全,是敌占区中县、区干部经常驻扎的地方。1945年春,区小队一个班凭借地道浴血奋战一天,打得500多敌人无可奈何,打死打伤敌人数名,而区小队只有1人受伤。
1945年1月20日晚,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艾斯•杜伦来冀中,在参观七、八、九分区地道后,随九分区机关转移到任丘与河间交界处的皮里村。21日黎明,皮里村被河间等地六七百敌人包围,杜伦随机关进入地道。冲进村内的敌人占据了杜伦居住的房顶,并从屋内杜伦用具和地图知道洞里有外国人,就拼命向洞里打枪、灌水、放烟、放毒,从地道顶上挖掘。因为洞内有各种防范措施,至下午5时,敌人一切伎俩均告失败,只好退走。脱险后的杜伦,由开始对地道作用和地道战威力将信将疑,变为由衷的佩服。特别是当他得知他的房东大娘为保护地道,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九军分区司令员魏洪亮的爱人为不暴露地道,用奶头堵住自己婴儿小嘴导致婴儿窒息而亡的情况后,更为感动,连称“八路军伟大!”“中国老百姓伟大!”“地道是万能的!”并断言“日本必败,中国一定胜利”。民兵们曾用打油诗颂扬地道战:“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敌人钻地道;明里打,暗里挑,消灭敌人最可靠;鬼子气得干瞪眼,抗日军民哈哈笑”。
地雷战。沧州抗日军民广泛开展地道战的同时,还开展了地雷战。献县武委会曾在张庄村成立了修械所,专门修理民兵的武器,后又开设爆炸训练班,为开展地雷战培训人员。并架设烘炉制造手榴弹和地雷外壳,学做炸药,研究埋设地雷的方法,经过试验很有威力。建国县王马坊村紧靠子牙河,民兵多次把自制地雷埋在敌人经常来往的河堤上,炸伤和震慑了敌人,使敌人再不敢进村。青县兴济以西的民兵,利用地雷炸死炸伤敌人30多人,马厂以北的民兵用地雷炸毁敌人军用火车头一个,车箱3节,道轨5条。枣林庄民兵和县大队一起,在敌人必经的要道口上,炸死炸伤敌人10多个。随着地雷战的普及与发展,民兵们利用废铁壶、瓷瓶、瓦罐等装上炸药,杀伤来犯之敌。此后,各县、区民兵就地取材,土法上马,制造了铁、木、石、瓷地雷等,发明了拉火雷、踏火雷、电火雷、定时雷、连环雷、绊雷、跳雷、飞雷等几十种埋雷方法,各式各样的地雷和雷阵,对于打击运动之敌、杀伤“扫荡”之敌,都起到了很大作用,取得了赫赫战果。1943年11月26日,北平出版的伪《民众报》也不得不承认,敌军一进入抗日根据地,“就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人人不安,谈雷色变。”
麻雀战。这是沧州民兵在抗战中经常运用的一种主要和基本的作战方法,也是最能发挥民兵特长的游击战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少量民兵组成战斗小组,出没在狭窄隘口、街头巷尾、地道暗洞、青纱帐里,像麻雀啄食一样,东一枪、西一枪,忽聚忽散,忽来忽去,一会跳到这里,一会跳到那里,出敌不意,扭住敌人,一阵猛打;敌人反击时,就立即撤离,消失得无影无踪;敌人撤退时,就呼啸而来,枪声大作,杀声四起,使敌人打又打不着,追又追不上,甩又甩不掉,吃又吃不好,睡也睡不着,陷入心神不宁、狼狈不堪的苦境。麻雀战打得最出色的,是交河县黄屯村黄立荣。1942年7月,30多个伪军在倪屯村的瓜园抢吃西瓜,黄立荣带领区小队绕到敌人背后,出奇不意将敌人全部俘虏。8月,趁倪屯伪军小队长娶媳妇之机,路边设伏,将其生擒。不久又在牧地村南击溃日伪军催粮队。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黄立荣带领区小队先后对敌作战2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200多名,使这一带的日伪军闻风丧胆。1943年在冀中区八分区反“扫荡”胜利庆功会上,黄立荣荣获冀中军区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和“五一”纪念章。
伏击战。伏击战是各地民兵用以打击运动之敌的一种战法。伏击,一般分待伏和诱伏两种。待伏,是侦得敌人出动的时间、兵力和必经之路后,预先设伏,待机歼敌。诱伏,是先以主要力量埋伏于有利地域,然后用少数民兵诱敌进入伏击圈给予沉重打击,或佯攻此地诱彼地来援之敌,在路上伏击援敌。抗日战争时期,民兵常常运用伏击战,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1941年3月20日,盐山县民兵与日伪军交锋。战斗中县大队由王木庄子、许庄子边打边退,引诱杨集、刁庄、马庄、望树据点的日伪军进入良章村16团2营伏击圈,击毙日伪军60余人,小队长吉田被击毙,缴获轻机枪两挺,步枪40支。1943年,望树区中队40余人驻于化家,望树据点伪军30多人于此经过时,被区中队伏击,毙敌数人,生俘10人,缴获短枪10余支,“六O”炮1门。1945年春,青县吴辛庄民兵联合区小队截击敌人货船两只,俘虏敌人30余人,伏击日伪军200余人,缴获步枪2支,自行车22辆。
围困战。抗日战争时期,沧州民兵配合地方武装广泛开展围困战,即对敌伪的据点碉堡,实行严密的武力封锁,造成生活上的较大困难,使其走投无路,最后将其拔掉或赶跑。1939年1月,盐山县韩集、大吕宅一带的自卫队带着“二人抬”等武器,协助六支队七团围歼“西村中队”200余人。1944年4月,盐山县大队、手枪队、五区队在前程围歼刁庄据点伪警察,毙敌1人,俘敌13人,缴枪14支。1945年6月,交河县民兵配合冀中第八分区部队对交河县城围困40多天,逼敌弃城逃跑,交河全县解放。
破袭战。这是广大民兵和群众创造的又一战法。1941年后,沧州各县民兵群众开展了大规模的交通破袭战,以隐蔽、突袭的战斗,配合主力部队对敌人的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进行破坏,挖路基、扒铁轨、炸桥梁、打火车、割电线、平围墙、阻河道、毁码头,等等。有些地方在一夜之间就出动几万或几十万民兵和群众,把数百公里长的铁路、公路全部破坏,将电线割断,电杆锯倒,使敌人的交通和通信联络陷于瘫痪。1940年,献县、献交县发动民兵群众1.5万人,破坏沧石公路20余公里,毁堡垒12个。任丘等县出动民兵群众38500人,在两天的时间里,毁坏公路100余公里,烧毁大桥6座。在着名的“百团大战”中,沧州民兵和群众35万人参加了破袭敌交通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正太路主战场作战。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沧州广大民兵和游击队还创造了联防战、挑帘战、院落战、捕捉战、窑洞战、水上游击战、拔点战、攻心战、坚壁清野等战法。这些神奇巧妙的战法,对于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日寇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劳武结合,保卫家园。在抗日战争中期,特别是1941年到1942年,是沧州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阶段。日寇集中其主力进行“扫荡”、“蚕食”、“清乡”,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向根据地进行挑衅,制造“摩擦”,企图把沧州军民困死、饿死,沧州抗日根据地遭到了很大破坏和损失,生活极其艰难。军队和人民没有衣穿、没有粮食,有时不得不以树叶、草根为食。在这种情况下,沧州各级党组织领导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广大民兵劳武结合,一手拿枪,一手拿锄;一面战斗,一面生产,为保卫和建设根据地做出了重要贡献。离敌人据点较近的民兵,为了使据点外的土地不荒芜,就组成单独的生产战斗小组,敌人出来就打,不然就进行生产,战斗和生产两不误,使接敌区土地的耕种和收割有了较好的保证。许多地区还给民兵一定的生产资料,如公地、荒地、贷款办合作社等,使他们在战斗执勤之余,开展各种生产活动。这样,既可发展生产,改善民兵和群众的生活,又可巩固民兵组织,解决民兵战时供应问题和日常活动中的经费,减轻群众负担。
沧州民兵在开展生产劳动的同时,坚持生产和战斗两肩挑,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广大民兵除不定期实行戒严、清查户口、捉拿暗藏的汉奸、特务外,还以民兵为主设置明岗暗哨,注视敌人动向,清查敌探、汉奸,保卫村民安全。村庄一般设村头路口哨、高房层顶哨、节节哨、连环哨、联防哨、游动哨等。夜间还派人看守水井,或对水井加盖上锁,以防敌人放毒,有效地保卫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生产劳动以及各项工作的进行。任丘县民兵曾在一个月内捕获奸细20多名,其中有两个武装敌探伪装成一对夫妇,也未能逃脱岗哨的眼睛。1943年,肃宁县民兵锄奸小组,在组长高川的带领下,仅在岗哨盘查行人过程中就捉捕特务13名。同年,日军“扫荡”献县、武强、饶阳等县时,敌特活动猖獗,当地民兵加强岗哨,严密监视,三天中抓捕特务8名,致使日军中断了情报,闭塞了耳目,三天未敢出动。不仅打击了敌人的破坏活动,安定了民心,保卫了抗日根据地,而且稳定了社会秩序。
珍惜历史经验 继承发扬传统。八年全面抗战,沧州民兵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光辉的业绩,谱写了灿烂的篇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继承发扬。
必须坚持党对民兵的绝对领导。从抗战开始,沧州各级党组织和党政军领导,遵照党中央和冀中区党委的指示,有效地加强了对民兵和自卫队领导,将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关系战争全局胜败的战略措施来抓。按照冀中区党委决定,沧州县以上的政府机关都设武装科,县以下的各级人民武装,则由同级党委和政府直接领导,县委书记兼任县大队的政委。同时,党组织还派出大批干部到民兵中去,使党员干部成为民兵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由于党的坚强领导,从而使民兵建设在政治上坚持了正确方向,在组织上不断发展壮大,在军事上不断巩固提高,成为沧州抗战中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
必须坚持以人民战争思想指导民兵建设。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创造性地运用于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从而形成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八年全面抗战的历史,就是一部人民战争的光辉历史。抗战中的民兵,就是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指引下发展壮大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引下,在沧州两大战略区内,广大民兵到处摆开了杀敌的战场,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民兵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个传家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必须坚持“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抗日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就能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人民战争的突出特点就是坚持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整个抗日战争中,野战军、地方军作为抗战的主力,民兵和自卫队作为主力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三支力量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抗战的历史告诉我们,“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进行人民战争的基础,是战胜任何强大敌人的优良军事体制,对此,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绝不能有任何的削弱。
必须坚持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在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军依仗强大的军事实力和优良的武器装备,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而我们的武器装备落后,抗战初期我们用原始的大刀长矛来对抗武装到牙齿的侵略军。因此,在战略战术上必须机动灵活。特别是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游击战争成为抗日战争的基本形态,为广大民兵、自卫队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他们发挥人多势众、分布广泛、人熟地熟、机动灵活的优势,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运用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伏击战等神奇的战法,打得日本侵略军日夜不宁、心惊胆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后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必须坚持“劳武结合”的原则。抗日战争中,民兵创造和形成的一手拿锄、一手拿枪,一面作战、一面生产的劳武结合原则,充分体现了民兵亦兵亦民的性质特点,正确地处理了劳力与武力、生产与战斗的关系,同时成为抗日战争中最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坚持了“劳武结合”原则,生产和战斗两副担子一肩挑,从而实现了“寓兵于民”、“全民总武装”的方针,“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劳武结合”、“寓兵于民”,正是战胜强大敌人的坚强基石。
作者:孙福军(沧县人武部原政委,沧州军分区军事志办公室主任)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10-05 15:03: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时期邢台的日伪组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