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革命功勋卓著 今朝建设佳绩斐然——迁西县
迁西县城
县情概览
迁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南麓余脉,长城脚下,属唐山市管辖,西距首都北京160公里,东距秦皇岛市140公里,南距唐山市区60公里,距省会石家庄400公里,西南距天津市145公里,北距承德市235公里。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417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375611人。
迁西县境内多山,久有“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平均海拔在900米以下;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适于多种动植物生长。
迁西县有丰富的资源。有金、铁、银、铜、锰、膨润土等36种矿产,其中黄金储量30多万两,铁矿石储量4.7亿吨,膨润土储量3000万吨。森林覆盖率55.6%,经济林65万亩,用材林59万亩,常年干鲜果品产量2300万公斤,主要产品有板栗、安梨、苹果、核桃等。有得天独厚的发展畜牧业条件,山地牧场9.7万亩,年产饲草6.5亿公斤。水资源丰富,除有潘家口、大黑汀两座国家大型水库外,还有86座中小型水库和滦河、洒河、长河、清河、还乡河等主要河流,可利用水面6万亩,水质良好,是发展淡水养殖的天然良所。共有野生植物620种,已被利用的340多种,有臻子、橡子、蘑菇、黄花菜、枣等小食品,有黄芹、桔梗、丹参、防风、玉竹、串地龙等280种药材,还有名贵的软枣、猕猴桃等。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被联合国列为自然环境“环球五百佳”候选单位;长城在境内绵延87千米,拥有诞生《大刀进行曲》的雄关喜峰口,有保存完好的古堡青山关,有绝无仅有的水下长城奇观,有抗倭名将戚继光驻防地三屯营古蓟镇总兵府……;有“京东第一名岫”景忠山,有风景秀丽的五虎山、凤凰山;有36.7亿年高龄的太平寨古岩石鼻祖,有播写红山文明的西寨、沙岭子等古文化遗址;有“北国三峡,塞上漓江”之称的滦河沿岸风光……
迁西建县始建于1946年1月,因所辖区域大多属原迁安县西部地区而得名。
光荣历史
20世纪20年代,高照宇、高机先、韩文华、韩绍豁、张鹤汀、李安宅、王乃堂等一批迁西有志青年走出山区,到外地求学,并积极投身大革命的洪流,先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6年后,他们或受组织派遣,或因所在地党组织受到破坏立足困难,纷纷秘密回乡,与上级派入迁西地区发展革命力量的党员一道发动群众,宣传党的主张和马克思主义,秘密发展韩东征、韩继臣、韩凤山等迁西人在本地入党,并于1928年11月,成立了迁安县第一个党的农村支部——前韩庄党支部(前韩庄现属迁西县)。以此为基础,1929年冬,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迁安县委员会”。到1933年日军进入迁西前,迁西有农村党支部40多个,党员250多名。
迁西地方党组织诞生后,全力投入领导民众革命斗争。1930年和1931年间,领导了兴城学潮、捣毁了上营统税分局和庙岭头税卡,取得了反对国民党政府“旗地变民”斗争的胜利。这些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党的影响,也使民众进一步认识到团结斗争的重要性,为创建革命武装奠定了基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与东北近在咫尺的迁西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面对新的形势,中共迁安县委于1932年9月14日在今迁西县小尹庄村召开了县委(扩大)会议,决定把县委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组织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上来。这样,迁西地方党组织和迁西民众较早地投入到抗日斗争中。1932年冬,迁安县委组建了有70多人的抗日自卫团,派党员深入热河汤玉麟部鼓动抗日,并积极争取改造土匪武装参加抗日。
1933年3月,二十九军长城抗战爆发,迁西地区的喜峰口成为主战场。迁西地方党组织于3月和4月两次组建自卫团,为二十九军搜集情报、作向导、搞募捐,有力地配合了二十九军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1934年1月,李运昌、王平陆在迁西领导发动了农民暴动。王平陆等共产党员还深入口外孙永勤抗日民众军协助其抗日,铲除了滦县大汉奸刘佐周。
1936年4月,北方局组织部长彭真来冀东巡视,深入到迁西考察,传达了中央和北方局纠正王明“左”倾错误的指示精神,并指导改组了京东特委,李运昌任书记;重建了冀热边特委,王平陆任书记并兼任迁安县委书记。今迁西县黑洼村是冀热边特委机关常驻地。
1937年1月2日,在黑洼村老党员万国来的资助下,“华北抗联冀东第一支队”正式成立,王平陆任司令员。该支队于1938年1月7日夜袭伪满清河沿税关局,王平陆不幸牺牲。清河沿战斗是冀东人民对日军汉奸开火的第一枪。形成了当年七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的序幕。”王平陆牺牲后,支队在魏春波支持和领导下,继续坚持抗日活动。
1943年在迁西召开军民大会,充分发动群众,扩大武装,发展游击战
1938年7月7日,李运昌在西庄村发布冀东抗日大暴动的命令,在岩口举行暴动,席卷冀东的抗日大暴动由此开始。大暴动期间,作为中心区域之一,仅有300余村10多万人口的迁西,拉起了5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并以其为主体,先后组建了四总队、十一总队、十二总队和迁卢抚青第一支队、滦北抗日游击队等部队,成为冀东抗联第二路军的骨干部队。1938年10月,抗联队伍西进受挫,退回迁西地区,李运昌在柳沟峪召开了大队长以上干部会议,决定扎下脚跟,坚持冀东。此后,迁西作为巩固根据地的作用更显突出。1938年8月,成立了迁安县抗日政府,9月后撤至迁西莲花院一带山区,常驻柳沟峪村。1939年10月,丰(润)滦(县)迁(安)联合县成立,迁西南部为其第一总区。1940年2月,迁(安)遵(化)兴(隆)联合县成立,迁西北部广大山岳地带为其所辖。1941年12月,迁(安)青(龙)平(泉)联合县成立,迁西东北部地区划入其管辖。迁西还健全了区级政权组织,大部分村建立了抗日的“一面政权”或“两面政权”。工救会、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等群众组织也纷纷建立,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人民子弟兵和抗日干部进入迁西根据地就像回到家一样。1943年4月初,冀东地委、军分区等领导机关进驻迁西长河川根据地,并于7月7日在东水峪村举行了冀热边行署成立大会。同时,冀热边军区的军事工业处,冀东军分区的卫生处、无线电通讯队等机关进驻迁西,并在迁西成立了冀东最早的气象台,成立了被服厂、米面加工厂等。它们在迁西都能保证安全运转。
1938年冬到1940年初,日伪对冀东进行了连续“扫荡”,反复“清乡”,迁西人民配合八路军苏梅、陈群支队和包森支队坚持山地游击战,不仅多次取得对日伪作战的胜利,也使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得到壮大,抗日基本区逐渐形成。到1940年冬,县级组建了基干总队,区组建了小队,村组建了报国队,报国队下设运输、交通、爆破、除奸等小组,各级地方武装建设日趋成熟。
1941年3月到1942年底,日伪在冀东地区实施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大肆屠杀抗日人员和无辜群众,还划定了“无人区”,实行残酷的“集家并村”政策(迁西340多个行政村,就有113个被划作“无人区”,5034户、23486人被集家,29000间民房被烧毁),妄图彻底肃清抗日力量。但英勇的迁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配合主力部队,采取破坏敌人交通通讯设施、瓦解“伙会”削弱反动伪势力、坚持“无人区”斗争。1943年后,开展了收复基本区、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到1944年12月,除北部边缘和少数重点集镇外,迁西大部分地区已从日伪的血腥统治下解放出来。
1945年8月,迁青平县支队作为冀热辽军区中路挺进军的先头部队率先楔入伪满统治区,最早与苏联红军会师,迁西全境解放。
抗战胜利后,迁西人民在冀东率先迈出土地改革的步伐。1946年6月,迁西贯彻中央《五四指示》精神,变削弱封建剥削的减租减息政策为消灭封建剥削、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结合清算、减租,向封建地主阶级展开斗争,让无地少地的农民在斗争中得到土地。1947年,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全面开展了平分土地运动,贫困的迁西人民得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土地。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生产和革命的积极性。迁西人民除积极参军参战外,还为解放战争提供了大量支前物资,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了人民解放、民族独立。迁西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
第一个在迁西本地入党并担任迁安县委第一任书记的韩东征,陆续卖掉了家中财产,所得款项全部用于革命事业,其妻、迁安县首任妇女主任高红莲,因居无定所,在风雪交加的1938年的寒冬腊月因临产无人照顾,于看地窝棚中悲惨地死去,4个孩子因无人照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曾任冀东抗联第二路军顾问和丰滦迁联合县县长的西庄人魏春波,其家是革命领导机关的常驻之所,也是过往革命干部群众的落脚点,为支持革命事业,他不仅花光了所有家产,全家还有包括他本人在内的兄弟妻侄等6人捐躯殉国。
黑洼村人万国来,负责掩护冀热边特委宣传部长阎达开从事革命活动,还要支持内弟王平陆秘密组建抗日武装,因此,不仅他家几处生意的收入用于支持革命,还得不时卖掉几亩土地以应急需。
在冀热辽区首届群英大会上被授予“拥军模范”,受毛泽东邀请出席1951年国庆招待会和大典观礼,人称“大模范”的东营村吴凯素,经她掩护脱险和精心护理治愈的伤病员就有90多人。在她的带动下,东营村成为坚强的堡垒村,这个只有86户人家的小山村,最多时一次住进了800多人。而那些为掩护八路军和抗日干部,宁死不屈,英勇牺牲者更是数不胜数。同时,迁西人民还为子弟兵供应了大量的粮食、服装鞋袜等物资。军区政治部主任李中权说“我们部队的同志从来没有为给养问题发过愁”。李运昌曾深情地说:“打游击那些年呀,我到过迁西半数以上的村庄,住就住过100多个。当年,根据地人民用小米供养我们,用生命掩护了我们。在这里,我们如鱼得水……”
据1946年统计,迁西全境被日伪烧杀共死亡12510人,被抢掠勒索粮食1704万斤,被烧毁房屋11000间,损失牛马骡驴2500头、猪6.8万只,损失农具6.9万件、被服15万件,修堡筑路占地4.4万亩,日伪抓壮丁充军2779人,抓丁要夫72万人(次)。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10 09:20: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河北抗战老区:唐山遵化市
下一篇:河北抗战老区:唐山玉田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