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历史悠久。西汉初已置县,因枣木强盛,取名“枣强”,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县情概述
枣强县域面积892平方公里,辖6镇5乡553个行政村,总人口38万,气候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区,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四季分明,冷暖差异比较大。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谷物、山药、棉花及油料作物为主,林果遍及境内,以枣、苹果、桃居多,马莲小枣著名。
枣强物华天宝,资源丰富。清凉江、索泸河纵贯南北,水资源充裕,农副产品丰富,县内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形成玻璃钢、皮毛、矿山输送机械、印刷等特色产业集群。枣强县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对外开放县、全国粮食产品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地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历史上,枣强县属农业经济,工业不发达,但个体私营经济遍及城乡。这些世代流传下来的众多手工业,或独营,或伙营。既制作,又出售,大多兼有制做业与商业之双重性质。主要有饮食、布匹、杂货、药品、棉花、毡帽等行业。县境西南部各乡村被称为“棉花窝”,每年有大宗棉花作为商品运往城市。以大营为中心的皮毛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精细,自清末以来已成为华北著名的全国四大皮毛集散地之一,驰名中外,常有外商往来运销。恩察的毡业早在明朝时就已发展起来,毡帽头等产品畅销山西等地。由于国际棉花市场需要,县境西南部卷子、娄子一带的棉花种植得到较快发展,一些官僚买办阶级竟相采购,并在卷子镇设有棉产促进会,卷子镇成了棉花和棉布的交易中心。一些城镇出现了繁荣景象,因此,有“银枣强”之称。
革命历史
早在五四运动前,一些枣强籍的学生就陆续到冀县、保定、天津、北平等地中等和高等学校读书,接受革命的熏陶后回乡对群众进行鼓动和宣传。抗战前,虽没有统一的党组织,但枣强南部以卷子为中心、北部以花雨为中心的农村建党工作和革命活动已秘密展开,反帝爱国的革命思想和氛围已十分浓厚,加之枣强县所处的地理位置,抗战爆发后枣强县一度成为冀南主要抗日根据地之一,五、六地委领导机关驻地和主要活动区域,成为日军重点防控范围和肆虐扫荡目标。
1938年前混乱的政局和其后数年日本的入侵对枣强经济造成严重破坏。对农业实行统治政策,造成农业畸形发展。另外,由于日军的“扫荡”、屠杀和抓丁,使农业生产缺乏必要的劳动力。敌祸加重天灾,1941---1943年,冀南大地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农业损失格外惨重。日军对各行业严加控制,指定收购,统制生产及流通环节,不许私人经营,致各行业均大为亏本,无法经营,只好关门外逃避难,成为枣强商业发展史上最凋零衰败的时期。
1938年1月,日军侵占枣强。首先对枣强进行狂轰滥炸,炸死12人,重伤2人,炸毁枣强县著名建筑鼓楼、县政府大院、教育局、警察局、崇泰货栈、两所师范学校以及多处民宅被严重炸毁。随后,日军从已占据的德州出发,途经故城侵占枣强县城,即令县城周边村庄大出民工,修筑县城城墙、碉堡等军事设施,索取粮、柴、款等生活物资。1940年底,日军对枣强县实现了全面的占领控制,先后在北大屯、娄子、卷子、王均、吉利、肖张、曹庄等重镇和交通要道处按日伪据点、炮楼30余处,“抬头望炮楼,出门跨公路,处处闻枪声,时时有敌情”,便是当时群众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1940年1月15日,德州、衡水、枣强之日烟联合“扫荡”枣强北部,在景村包围我抗日政府、县大队、群团组织及大营区委、政府、游击队共计五六百人。因多为机关工作人员,缺乏战斗力,加之敌人武器精良,突围中,有18人丧生在敌人炮火之中,43人被俘后押至枣强城内被刑讯逼供。19日,日军将其中36名指战员在县城门外集体枪杀,尸填一坑。此即景村事件。
1942年9月12日黎明,大批日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以“八步趟青”(即八步一个兵同时前进的梳篦式搜索)战术向里祥、瓦窑、王滩等冀南机关驻地和王均、三郎六分区驻地“围剿合击”,结果完全扑空。敌人气急败坏,便向群众大撒恶气。惨遭杀害的无辜群众达330人,烧房80多间。
1942年10月16日,冀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志坚到六地委传达冀南区党委的工作指示,在杨兴村不幸被俘,10月18日夜,129师新7旅20团副团长楚大明在区委书记谢新颖的密切配合下,在南宫庄附近打死打伤日伪军几十人,救出了刘志坚。
在这一时期的残酷斗争中,不少领导干部和英雄人物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流尽了自己最后一滴血。身经百战的长征干部夏祖盛,卓有功绩的六地委副书记、分区副政委王泊生,以英勇善战著称的红军长征干部、六分区司令员易良品等,都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枣强这片土地上。
1940年底至1944年初,侵华日军集中其主要力量疯狂进攻抗日根据地,普遍建立伪政权组织,强化保甲制度,进行清乡,实行奴化教育外,在军事上由迅速黥吞变为反复“扫荡”和实行“治安肃正”政策,大搞交通强化和分割封锁。1941年3月至1942年10月连续推行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恶毒手段和残酷措施,进一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分割和“扫荡”,枣强境内很快形成了公路如网、据点林立的状况。1941年,枣北一度出现“二月混乱局面”;1942年日军连续对枣南发动了“六一一”、“九一二”铁壁合围“扫荡”。抗日政权被摧毁,根据地面积大大缩小。1942年至1943年,枣强县发生了空前的旱、虫灾,军民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局面。1944年至日军投降,日军虽从枣强县抽调走部分兵力,但仍有部分日军在境内进行“扫荡”和“清剿”掠夺,日军在枣强的罪行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枣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规模浩大的拥军支前运动、土地改革运动、镇压敌特汉奸、打击会道门等活动。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14 11:14: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河北抗战老区:衡水冀州市
下一篇:河北抗战老区:衡水景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