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道战作为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作战方式,通过各种媒介的传播在广大人民中达到了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程度。地道战这样一种战术手段,并非抗日军民首创,在我国古代就有运用。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地道战这样一种作战形式与人民战争紧密结合,顽强地与敌人开展斗争,取得不俗战绩。
[关键词]地下长城;地道战;冀中平原;抗日战争
“地道战,地道战,埋下神兵千百万”,耳熟能详的歌曲使我们不由得想起70年前伟大的中国军民运用地道战与敌人顽强斗争的历史。聂荣臻元帅说过:“神出鬼没,出奇制胜的地道战是华北人民保家卫国,开展游击战争,在平原地带战胜顽敌的伟大创举。地道战又一次显示出人民战争的无穷伟力”。地道战是在敌强我弱,敌占城市和铁路沿线,我占据广大农村的态势下,坚持持久战和敌后抗战,大打人民战争的特殊而有效的战斗形式;是不甘受辱的广大人民群众,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本侵略军进行殊死斗争、坚持平原抗战的一大法宝。地道战为冀中平原抗日斗争提供了可靠保障,为扭转战局、坚持和扩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地道战在我国的历史渊源
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地道战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墨翟在《墨子?备穴》中总结出两种地道战术,一是在城内开挖堑壕以阻遏来犯之敌;二是“瓮听”,即在城内沿墙根每五步穿一井,井内各放置大陶婴一口,以皮革牢固地覆婴口,然后“使聪耳者状婴而听之,审穴之所在,凿穴迎之”。为了及时了解敌穴情况,每个井穴口派狗执勤。如果地道相通,“独顺,得来往其中”,既用狗在地道进行巡逻,还在各个“穴垒之中备一狗,狗吠即有人也”。
三国时期,公元198年到公元258年60年间,使用地道作战有文字记载的就达9次之多:公元198年曹操与张绣安众之战;199年袁绍与公孙瓒的易京之战;200年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204年曹操与袁尚的邺城之战;219年徐晃与关羽的樊城之战;223年曹真与朱然的江渡之战;228年诸葛亮与郝昭的陈仓之战;238年司马懿与公孙渊的襄平之战;258年邓艾与姜维的祁峪之战。这一时期的地道战在广泛应用的基础上,逐渐成熟,除了仍主要用于攻城外,开始向综合使用等方面发展。《资治通鉴》记载,公元204年曹操大军围攻邺城,曹军“上筑土山,下挖地道”,城周“开凿壕沟,围圈达四十里”,壕沟深二丈、宽二丈,又引入漳河水,完全断绝了邺城内外的联系,城中人饿死大半。《三国志》记载,公元219年,关羽将曹仁围在樊城,前来援救曹仁的徐晃通过挖地道穿过关羽的营寨同曹仁取得联系,这是将地道用于通信联络方面。258年,邓艾在祁峪口挖好地道,等姜维的部队在这里宿营之后,突然向其发起攻击,结果蜀军大败,这是将地道用在伏击作战方面。
唐宋以后,由于火器的普遍使用,地道战术效力渐不如昔,但仍时有运用。据明代王士性《广志绎》记载:北方游牧民族来犯,当地百姓藏于窖中。来犯者不知底细,不敢贸然入窖,只好用柴草燃烟熏呛。但百姓自有高招,窖内挖有许多分洞,烟从主洞进入分洞散出,于人无害。他们还协作,使洞洞相连,地道纵横交错,连绵数里,来犯者更不敢轻举妄动。
二、抗日战争时期地道战在冀中平原的运用
(一)地道战战术的形成
1940年8月开始的百团大战引起日军的极大恐慌,日军惊呼“损失巨大”。1942年,随着正面战场的日益稳定,日军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规模越来越大。日军采用“铁壁合围”、“梳篦拉网”、“剔块清剿”的方法,实行据点、碉堡、壕沟、修路、筑墙“五位一体”的“囚笼政策”,大多数抗日政权被摧毁,大批干部惨遭杀戮。加上八路军战术战法和武器装备的落后,根据地军民在对日伪军的反“清剿”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
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旷伏兆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任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短短几个小时的地洞经历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在召集分区领导人开会时说:“只靠‘蛤蟆蹲’被动躲避是不行的,必须另想能藏、能打的有效办法”。他想到:将各“蛤蟆蹲”连接起来成为地道,一个村里的可以连接,几个村里的也可以连接;一个村里遭到袭击,可以躲到另外的村子里去;敌人发现了一个,还有很多个;地道可以藏人,也可以做运兵、作战等其他用途……
党团员、民兵和广大群众配合特派工作人员挖掘地道。他们根据村庄的地形,把全村主要道路的地下用“中”字型通道连接起来,在地道内修筑了防烟、防火、防毒和防水的四防设施。在修筑过程中,为解决地道里的缺氧、通气和饮水难题,设计人员将地道通风口与地面上的烟囱、水井、墙顶等结合起来,在村边、街道等角落,修筑了掩体和射击孔,并将其与地道连接起来。在村庄通往村外的路口,砌成了留有错缝的两道影壁墙,在墙上设置有多处隐蔽的射击孔,只需派一个战斗小组据险坚守,就可大量杀伤敌人。房顶与房顶之间用梯子搭成桥连接起来,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立体防御体系。
几个月时间,在旷伏兆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这样一套完整的具有极大现实意义的作战方略,得以迅速贯彻实施。整个第十军分区的辖区内,根据地军民在地下、地面和空中建成了一套完整的立体式作战系统。
(二)地道战战术的主要特点
在充分发挥地道工事的优势基础上,军民创造出多种战法。一是隐蔽性和战斗性的结合。地道四好,即“好打敌人,好藏自己,钻了又能打,打了还可跑”。综合运用各种工事,在保存自己的同时,有效消灭敌军。二是实现联防联战。由于各村之间已构筑好地道网,在战斗中可以夹击敌人,互相援助,取得更好效果。三是发挥医疗站的作用。利用地道,可以有效掩护伤员。不少负伤的抗日干部和八路军指战员,就是通过在地道得到了有效救助,重返战斗岗位。
(三)地道战战术取得的战绩
在冀中军民的聪明才智下,日军采取的多种破坏措施均为奏效,地道战以燎原之势更加蓬勃地开展,取得不俗成绩。
冉庄并不是冀中平原地道战的发源地,但是辉煌的战绩使得其脱颖而出,成为冀中平原地道战的典范。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1945年7月,栾县南高村群众,在日(伪)军先后出动近1000人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依托地道五战五捷,杀伤敌80余名。1945年5月29日,(雄县)米家务军民,在我方不满百人对敌2500多人的劣势情况下,全歼伪治安军第十八团团部及第三营和团直炮兵连,生俘敌人官兵94人。此类的战绩还有很多。
地道战“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不可攻克的要塞”,杨成武也盛赞地道战是“人民战争的伟力,战争史上的奇观”。它不仅在抗日战争中居功至伟,而且为随后的解放战争的胜利也作出了突出贡献。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军队信息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地道战已经不再适合今天的现代化战争,但其作为人民战争历史上的一块丰碑,永远树立在我们的心中。
参考文献:
[1]王树林.冉庄地道战纪念馆[J].文物春秋,1999,(2).
[2]河北省档案馆.地道战档案史料选编[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二册(回忆录选编)[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10 14:51: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高阳土布支援抗战
下一篇:冀中平原的抗战创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