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王任重与景县抗日斗争
2018-03-24 10:59:16  来源:衡水新闻网—衡水晚报 作者:邓文华  点击:  复制链接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时任中共津南特委宣传委员的王任重,经特委书记赵鎛推荐,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结业后,调中央党与群众工作研究室工作,负责编辑出版《党的建设》,兼任陕北公学教员,主讲农民运动。王任重有很高的马列主义水平,又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干部,熟悉农村情况,曾直接参与农民运动,他的公开课理论联系实际,颇受好评。1938年10月,王任重受中央派遣,赴冀南抗日根据地工作。开始在中共冀南区党校任教员,后调任中共冀南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任重待人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团结教育了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和抗日群众,冀南抗战宣传有声有色。

  1938年11月14日至30日,日寇调集近4万人的兵力,分4路对冀南抗日根据地进行全面进攻,这就是被日寇称为“四路围攻”的冀南大“扫荡”。日军一路由石家庄出动,向宁晋、枣强进攻;一路从邢台出动,经任县、巨鹿向南宫进攻;一路由邯郸出动,向永平、广平进攻,一路从德州出动,经武城向临清进攻。驻守冀南的国民党鹿仲麟部,与敌未接一仗便狼狈南窜,躲到邢台路罗镇去了。而国民党石友三部,则暗中向日伪妥协,腾出手来明目张胆地制造“摩擦”,与八路军为敌,在冀南区各县建立“第二政权”,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对立,冀南各抗日根据地面临日伪“扫荡”、国民党顽固派“摩擦”的双重压力。

  早在1938年8月,为适应抗战形势,中共冀南区党委将原冀鲁豫边区省委下属9个特委、105个县改称地委。各地委同时设专员公署、军分区。其中三地委(后改五地委)下辖景县、枣强、武邑、阜城、故城、冀县、衡水等7县。冀南行政公署成立后,将冀南划分5个专署,下辖51个县,景县仍属五专署、五地委。1939年日伪大“扫荡”及沦陷区日伪政权建立后,冀南各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压力更大、形势更残酷。在这种情况下,王任重就任中共冀南五地委书记。

  王任重把景县三区作为联系点,大部分时间住在基层百姓家。他把提高各级干部尤其是县区主要领导干部的素质、增长对敌斗争的本领放在第一位,随时随地教工作方法,传授对敌斗争经验。他到三区蹲点,对县区领导干部说:“新环境需要新干法,环境变化了,干法不变就行不通,干不好。青纱帐下去之后,敌人的‘扫荡’将更加严重,占领的据点会更多,敌伪汉奸的活动会更加猖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工作和活动的方式方法必须能够变通,能够应付新的环境,能够保存自己的力量,能够继续开展工作。”他接着说,“群众团体与地方干部一律离开政府与游击队,深入到群众中进行工作。要建立起秘密机关、交通站、交通网,依靠秘密机关、交通站做指挥中心。要建立起严格的会议制度、交通制度、巡视检查制度,以保持上下级的密切联系与指挥关系。平常以分散工作为原则,打破群众团体的机关化、衙门化,使县区群众团体的干部真正与群众血肉相联。这样做,我们便能够照常进行工作,不致因战争而停顿,并且能够保存干部。群众团体和地方党的同志,在地方上要多建立一些社会关系,做到走到哪里都有地方去住,都能得到掩护。赶快创造一些革命村、革命家庭,作为我们大大小小的堡垒。在各村做工作,一定要熟悉各村的情况,要同群众切实打成一片,与群众有一样的装束和行动。总之,工作人员掩护在群众中,像鱼生活在大海里,是不容易被敌人发现的,何况到处都有我们的政府,日寇汉奸只占极小范围呢!”针对有的领导干部心存疑虑,王任重说,“有人说,这样分散下去工作,会使一部分人涣散、消极和私自回家。这是有可能的,因此要求我们严格地建立工作制度,增强党的纪律、工作纪律,并及时地加强和密切上下级的联系,来克服这个困难。政府要建立起秘密机关,派小部分便衣武装掩护。县长要随游击队到处开展活动,召开各种会议与巡视督促各区工作。除必要的干部留守县府外,其余的干部由县委县府和群众团体共同组成代表团,去各区直接领导工作。各区委、区政府、区群众团体,分散到各中心村坚持工作,以中心村作为我们的战斗单位。县区游击队必要时穿便衣,要善于配合正规军作战,并且善于领导自卫队、游击小组的活动;要积极打汉奸、打土匪、毁电线、破坏汽车路;善于运用化整为零或化零为整,同敌人展开斗争。情况紧急时,白天不动夜晚动,做到神出鬼没。这就要求我们的游击队很好地进行训练,加强党政工作,坚定斗争意志,并切实注意群众纪律,保护群众利益。总之,新环境要求新干法,新干法就是切实与群众打成一片,依靠群众作掩护来进行工作。必须切实注意党政军民的配合与上下级的联系,建立工作制度,保持工作纪律。”王任重这次谈话,以《新环境需要新干法》为题,发表在中共冀南区委机关刊物《平原》第19期,作为全区各级干部的学习材料。

  (景县 邓文华)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8-03-24 11:02:1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宁死不屈的武工队长---宋国祥

下一篇:港北起义——冀东抗日大暴动第一枪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