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支队,全称为“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为重新开辟中条、太南、晋豫抗日根据地,而组建的一支肩负特殊使命的英勇部队。
山西发生“12月事变”后,根据我党与国民党、阎锡山的谈判协议,八路军和山西新军退出太南和晋豫地区,撤退到临屯公路以北,重新建立以太行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太岳和晋豫地区随之被蒋阎军队所占领。1941年5月,日军为了占领中条山要塞,扫清黄河以北的国民党军队,打击国民党的抗战意志,发动了空前规模的“中条山战役”。此役日军投入兵力约10万人,动用各种飞机约200架。国民党在中条地区的总兵力为25万人。经过21天的大会战,国民党中央军全面告败,其中4.3万人伤亡,3.5万人被俘,2万余人投降,余部大部退到黄河以南,惟有98军在军长武士敏率领下继续战斗在岳南地区。
中条山战役的失败,使我党我军千辛万苦建立的太岳、晋豫抗日根据地彻底沦为敌占区。日军在占领该地区后,一方面大肆抓夫拉差,强迫当地民众大量修筑碉堡,建立据点,从而控制了主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并对群众进行烧杀抢掠,野蛮征服。另一方面,日军收罗国民党中央军的残兵败将组成伪军,为其充当统治工具。一些卖国求荣的汉奸在日军扶植下,也纷纷成立起维持会等机构,致使各种名目的伪组织遍地蜂起,成为日军的帮凶和爪牙。同时,蒋阎残余政权趁乱丛生,乃至一个县有多个政权并存。此外,散兵游勇也在各地拉起各种土匪武装,占山为王,割据一方,趁火打劫,鱼肉百姓。而日军对这些蒋阎残余政权和溃兵土匪有意进行放纵或收买,使之为其所用,致使广大城乡出现了纷繁复杂的局势,造成了抗日军队在这些地区的真空状态,这就为我党重新开辟太南(太岳南部,也称岳南)和晋豫抗日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时机。为此,中共中央在中条山战役之后,很快做出了战略部署,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太行前线部队,迅速组织力量,挺进中条、太南地区,抢占战略要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太行总部,随即作出了重新开辟中条、太南、晋豫抗日根据地的战略决策。八路军129师根据总部命令,于1941年6月24日发出《关于趁机开辟岳南、太岳中条山局面的指示》,要求太岳军区派出主力一部进入岳南。据此,太岳军区于6月6日,派出决死第一纵队之第59团、386旅之第16团,开赴岳南冀氏县以南的北孔滩地区;派出第212旅开赴岳南之浮山及安泽地区;派出汾东支队进入岳南冀氏地区。同时,中共太岳区党委、太岳第三专署组建的沁东、沁西两个工作委员会,由时逸之、史健分别负责,各率一个工作团,随军南下。中共晋豫区党委也派出干部,参加开辟岳南的工作。通过在岳南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政权和抗日武装,以及重建党的组织,恢复了岳南地区,为太岳支队南进创造了条件。
同年6月22日,中共晋豫区党委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的部署,做出《关于目前时局策略与工作指示》,提出将晋豫区创建为抗日根据地的方针,要求稳扎稳打地、灵活地、隐蔽地走上创建根据地的道路,决定以阳城为中心,重新开辟晋豫区。7月间,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向赴中共 中央北方局汇报工作的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当面指出,开辟中条、岳南的时机已经成熟,应迅速南下。
1941年8月1日,八路军总部正式发出命令,令129师与太岳军区迅速组成南下部队,挺进中条、太南。129师随即抽调386旅17团、18团、太岳军区决一旅第57团共2600余人,组成“八路军太岳南进支队”(简称太岳支队),由386旅旅长周希汉任司令员,中共晋豫区党委书记聂真任政委,率部由太岳北部南下,揭开了进军中条、岳南的序幕。
岳南地区包括临汾、襄陵(今襄汾)东部、安泽南部、曲沃、翼城北部、浮山、长子、高平、沁水等县,是太岳南进支队进兵中条的北大门,只有敲开它,才能胜利挺进中条敌后。而占领中条地区的日军,也时刻关注者八路军的动向。当太岳支队南下中条途经岳南大将、马壁、冀氏及北孔滩等地时,日军很快发现了八路军的意图,并立即调集重兵,实施“铁壁合围”,妄图将太岳支队堵截围歼于中条山大门以外。日军在西部同蒲、东部白晋铁路以及临屯公路上调兵遣将,集结其第35、第36、第41、第69共四个师团约3万余兵力,从同蒲路一线之洪洞、霍县、古县及白晋路一线的寺庄、鲍店、西屋岭、草峪岭、长子、高平、曲高公路之翼城、沁水、端氏、郑庄、马村等地的县城和据点大举出动,对太岳支队实施铁壁大合围。阎锡山的第61军也集结于浮山县南安村一带,配合日军向太岳支队进逼,一场扫荡与反扫荡斗争就此激烈地展开。9月22日,日军先头部队分14路,首先向太岳支队主力17团驻地南北孔滩及郎寨、马壁、后朝、大将地区实施合围,并在每一路大队之前,派出便衣“敢死队”沿途搜索。9月23日,日军采用“篦梳战术”,对17团发起猛烈进攻。天空,日军独立29联队的9架飞机向17团驻地轮番轰炸扫射,并投掷毒气弹;地面,敌人以其密集炮火,掩护冲锋部队向17团阵地猛扑。17团凭借险要高地顽强抵抗,打退了日寇多次冲锋。拂晓,2000多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冲进17团驻地马壁及各营驻地,并放火烧营,一时火光冲天。17团团长陈康、副团长尤太忠面对穷凶极恶的日本强盗毫不畏惧,命令部队实施反冲锋,坚决杀出重围。全体指战员经过勇猛战斗,反复拼杀,激战5个小时,打死打伤日军50余人,终于杀出重围,胜利东渡沁河,占据了有利地形,并配合兄弟部队突围,最终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日军“铁壁合围”先头部队被17团挫败之后,其余各地日军从四面八方向整个太岳支队合围而来。一路千余日军,从兰村、西屋岭、府城等地向冀氏逼进,浮山2500余敌向范村扑来;另一路1500余敌,经唐村向马壁奔袭。占领冀氏后的1500多日军,向太岳支队后方迂回偷袭;占领马壁后的2000余敌,经石槽向支队左后方包抄。在东边之长治、鲍店,2000余日军已逼近良马、河阳一带地区。敌人多路并发,对太南支队形成大包围之势,敌众我寡,情况万分危急。支队司令员周希汉、政委聂真从侦察员的敌情报告中得知,处于17团东北面之土地沟、马凤坡、关山庙一带尚未被日军占领,是突出敌之包围的一条空隙,便决定以17团为前锋,向这一地区突围。17团从这一空隙中突破敌人的猛烈阻截,而后化整为零,转入外线,进至白马山、固堆村、沙庄一带集结休整,待机迎敌。第18团也突出重围,与17团会师。第57团则突破沁河,活动于界牌岭一带,与敌周旋。三个主力团在突围战斗中,毙伤日军500余人。尽管如此,仍未突破敌人的大包围。9月27日夜,日军从马壁出动2500余敌,从端氏、郑庄各出动1000余敌,兵分三路,向17团驻地白马山、古堆村一带发动第二次围攻。战斗打响后,17团在当地党组织和群众引导下,凭借夜色掩护,于28日顺利抵达河阳村一个小山村休息。当日军从白马山、古堆村一带向17团驻地发起进攻时,17团早已无影无踪。我侦察小分队则对敌人不断进行冷枪袭扰,拖得敌人晕头转向,精疲力竭。稍后,敌人又以3万余兵力,在飞机掩护下,继续寻歼太岳支队主力。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各路日军的的间隔距离也越拉越近,兵力越来越集中,情况对太岳支队越来越不利。当此严重关头,支队司令部召开了各团负责人紧急会议,指出,我们虽然粉碎了敌人两次奔袭合围,但仍未跳出包围圈,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司令部决定继续分头突围,要求各团指挥员坚定不移地率部转战于外线与敌周旋。为此,周希汉、聂真划定了各团的突围路线,要求各团指挥员与敌相逢,一定要坚决勇猛,杀出一条血路,决不能被敌人吃掉。由于支队领导判断准确,指挥灵活,三支主力团终于在29日前后,分别从敌人密如梳齿的夹缝中跳了出来。
日军对太岳支队的围歼破产后,便向国民党第98军驻防地玉皇庙、马头山一带发动进攻。为保护这支友军,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军区政委薄一波及时电告武士敏军长,太岳支队配合他们在外线作战,牵制敌人,请他果断率部突围。晋豫区委书记聂真也也亲笔致信武士敏将军,要其果断突围。但受国民党军队习惯于正面阵地作战的束缚,武士敏没有听从我方的建议,而是与强敌死拼阵地战,虽然将士们打得英勇顽强,却最终寡不敌众,在3万多日军及18架飞机掩护下的猛烈进攻面前,难以杀出重围,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一个营及少数机关人员在太岳军区部队接应下突出重围,尔后自愿加入八路军继续战斗。武士敏将军则不幸以身殉国。武士敏将军是与我党我军合作最为密切的爱国将领。他牺牲后,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发出通令,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并将他的牺牲地沁东县命名为士敏县。
粉碎日军铁壁合围大扫荡后,太岳支队回师岳南,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休整训练。12月下旬,中共晋豫区党委与太岳支队司令部举行会议,决定部队分路进军中条,并决定将大本营设在阳城,然后实行战略展开。
1942年元旦,中共晋豫区党委与太岳支队在东峪村举行了进军中条的誓师大会。同月,八路军129师决定由王新亭接替周希汉任太岳支队司令员,与聂真率部南进。支队领导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兵分三路向中条山进军,在阳城会师:第一路为西路,以57团为第一纵队,从沁水南下;第二路为东路,以17团为第二梯队,直接进军阳城;第三路为中路,以18团与南进支队直属队和中共晋豫区党委机关为第三梯队,从沁水东西峪南下,直抵阳城横河地区;八路军386旅772团位于沁水地区,掩护太岳支队侧翼。
1942年1月18日,朔风凌冽,冰天雪地。太岳支队17团团长陈康、政委高德西、政治部主任黄祖华,率领17团及地方干部800余人,作为我南进大军先遣队,从东路进军阳城。中共晋豫区委妇工委书记王竟成及中共晋豫第一地委领导干部王毅之、马纪民、刘峰等随军行动。鉴于阳城东部润城地区敌人碉堡林立,封锁严密,为使这一重大军事行动一举成功,策应西路大军南进,陈康司令员率先遣队于1月19日从岳南东西峪出发,于当日下午抵达端氏后宿营李庄,再次召开了动员大会,在军事上作了进一步的严密部署。部队在此稍事休整,于1月20日晚挥师南进,一鼓作气突破敌人封锁线,星夜西渡沁河,直插阳城南山。1月底,西路大军57团在团长黎锡福、政委曹普率领下,从沁水经翼城曹公进军阳城,于2月初在沁水西南之白花岭击退张马镇敌人的袭击,旋即进军阳城索泉岭,与东路17团胜利会师。而后在阳城东南之坪泉、独泉等地连续击退日伪的阻击,毙伤敌40余人。1月19日,又在阳城西南地区打退国民党地方武装的阻拦。是年2月20日,第18团在团长闵学圣、政委金世柏指挥下,与支队直属队和中共晋豫区党委机关进抵阳城横河地区。至此,太岳支队三支主力部队均圆满实现了作战计划,分别到达指定位置。
中共晋豫区党委进抵阳城后,决定将开辟的重点放在以阳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即阳城、晋城、沁水、垣曲、翼城、绛县和豫北济源、沁阳、孟县等。为适应开辟工作的需要,以实施党对开辟工作的统一领导,区党委首先对所属各地委进行了整编,并对整编后的各地委管辖地区进行了新的划分。整编后,区党委下辖两个公开地委,三个秘密地委。各地委的主要领导及辖区为:第一地委,王毅之任书记,领导晋城、阳城(南)、济源、孟县四个县委;第二地委,杨蔚屏任书记,领导曲沃、翼城、垣曲、绛县、沁水(南)五县党的工作;条西地委,柴泽民任书记,领导条西地区夏县、闻喜、永济、芮城、平陆、安邑、虞乡等县党的工作;修(武)博(爱)地委,米光华任书记,领导修武、博爱等县党的工作;晋(城)北地委,王一飞任书记,领导晋北等县党的工作。1942年6月,又组建了中共晋豫第三地委,李超任书记,原属一地委管辖的阳南、阳北、王屋(从济源析出)和二地委管辖的沁(水)南划归三地委领导。
为了加强对全区武装力量的统一领导,以配合各地委开辟根据地,晋豫区党委与太岳支队司令部于1942年4月在河南省邵源镇成立了晋豫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晋豫边区人民抗日联防区(简称豫晋联防区或晋豫联防区),刘忠任司令员,聂真任政委。统辖17团、18团、57团及地方武装。联防区下辖两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由18团兼,闵学圣任司令员,金世柏任政委。第二军分区,由57团兼,黎锡福任司令员,杨蔚屏任第一政委。同年6月,成立了第三军分区,陈康任司令员(后由尤太忠接替),李超任第一政委。
为了加强对全区各县抗日民主政权的统一领导,经过两个多月的筹备,晋豫区党委于1942年4月1日在李疙瘩大庙召开晋豫区所属各县领导人会议,宣告晋豫边区人民抗日联合办事处(简称豫晋联办)正式成立。17日,在横河下寺坪举行全边区代表大会,来自晋豫边区17个县的30余个代表汇聚横河镇,按照我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通过充分协商讨论,选举成立了7人组成的豫晋联办委员会。
晋豫区各地委的整编与最高军事、政权机关的建立健全,标志着晋豫根据地的重新开辟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
与此同时,自 1942年1月起,太岳支队三大主力团也按照指定地区,实行第一次战略展开。1月21日,17团进抵阳南独泉村以北地区。盘踞在这里的阎顽残余政权“东政府”(张府)依仗阎军靳福忠团和河北民军李正德支队(李支队),拒不听从17团“共同抗日、让道通过”的规劝,反而命令其部进行阻截。17团在忍无可忍之下,对这股顽敌进行围剿。只一战,李支队即被消灭,李正德以下200余人被俘。靳福忠部被打得狼狈逃窜,在八里坝被聚歼,靳福忠这个在“12月事变”中策动“郭峪兵变”的罪魁祸首被击毙。 “东府” 县长张从龙带其保安二大队仓皇逃窜,途中被17团歼灭,张从龙侥幸漏网,只身逃往晋城。敲掉“东府”这个拦路虎后 ,17团一鼓作气,于2月18日, 消灭了盘踞在黑龙(今西交) 一带的蒋系残余政权“西政府”(马府)。于3月19日,在沁南抗日一大队配合下,消灭了 消灭了盘踞在帅家、西阳惉一带的张根来、李坤春两股土匪,全歼其300余众,张、李二匪仅以身免。4月15日,17团一个营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三关堂将依附日寇的汉奸李三元民团连根拔掉,除李三元逃脱外,副团长李恒金等被击毙,余众全部被俘。同月,17团副团长尤太忠、政委高德西率直属队和一营、二营杀下济源山口, 将卖身投靠日寇、组织伪军、在沁阳、济源、晋城、阳城四县交界地区称王称霸、为非作歹的谢仁堂 部一锅端掉,谢仁堂被当众处死,为晋豫边根据地除了一大害。4月中旬,17团一部在阳南四区基干队和民兵配合下,将盘踞在台底观的反动民团一举歼灭, 将反动道首张英公审后处决。在此期间,太岳支队其他各部先后击退了日军的四次奔袭,并击退了勾结日伪迫害群众的国民党第一战区垣曲县的贾真一、翼城县的马松亭、绛县的陈子文等反共顽固派。
随着太岳支队的战略展开,晋豫区各地委根据晋豫区党委开辟工作的战略部署,与主力部队配合,先后在阳城、沁(水)南、晋(城)南 、翼城、 绛县、曲沃,恢复重建党的组织,同时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敌后人民武装,使晋豫抗日根据地得以初步建立。
1942年春夏,驻晋日军集结重兵,对晋东南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扫荡(也称五月大扫荡)。其主要目标是摧毁抗日根据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妄图消耗乃至毁掉根据地军民的生存条件。日军集结其第35、第36师团共4000余人,分由阳城、垣曲、翼城、济源大举出动,分成六路对晋豫区腹地进行疯狂进攻。为了保卫根据地,晋豫区纷纷组织起来,全力进行反扫荡斗争。太岳支队三个主力团首当其冲,承担了在反扫荡的艰巨任务。其中,17团主力在阳(城)沁(水)地区,利用够深林密的地理优势,对敌频繁袭扰,出奇制胜;第57团在翼(城)、绛(县)、垣(曲)地区迂回,时而向东,时而向西,搞得敌人晕头转向,不断遭到重创;第18团在晋城、豫北地区昼夜袭扰,使敌疲于奔命,丢盔弃甲。三支主力部队又相互策应,不时抓住战机,主动进攻。例如:17团在阳南李疙瘩组织了摩天岭战斗,歼敌40余人,缴获枪械百余支,并配合57团进行外线作战,毙伤日伪38人,俘敌24人。18团在晋南县发起土河岭战斗,打死日军10余人,缴获枪械数十支。17团一营在垣曲组织了玎钣伏击战,全歼日军一个小队。各地方武装也配合主力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地雷战,拖得敌人疲惫不堪。到6月15日,第一次反扫荡胜利结束。
1942年7月,晋豫区党委根据各个交通要道被日军封锁分割的客观形势,为便于根据地开辟扩大的领导工作,决定将阳城和沁水西部、晋城南北和豫北沁阳北部,分为四块地区:以晋(城)阳(城)公路为界,公路以南之沁河以西地区为阳南县,公路以北之沁河以西地区(包括沁水木亭、辛甲河等少数村庄)为阳北县;沁河以东之晋阳公路以北地区划为晋北县,沁河以东之晋阳公路以南地区划为晋南县;1943年初,又将晋沁南划为晋沁县。与此同时,济源县西部和垣曲县一部划为王屋县,垣曲县又设立了垣曲南县,在夏县局部地区也进行了初步开辟。这样,晋豫区就有了阳南、阳北、晋南(晋沁)、沁南、翼城、垣曲、垣南、济源、王屋等9块根据地,晋豫抗日根据地得到了连片扩大,实现了中共中央北方局赋予的创建巩固的晋豫区根据地的历史任务。
1942年秋,亡我之心不死的日军又对晋豫根据地发动了第二次大扫荡。日军纠集4000余兵力,从垣曲同善镇、济源王屋、沁水张马、中村,以及阳城西交、驾岭、董封等地,同时向根据地进犯,分进合击阳城横河镇、索泉岭、李疙瘩和沁水东、西川地区。晋豫区党委和晋豫联防区司令部立即向全区各县发出指示,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迎击日寇进攻。联防区司令部命令太岳支队三个主力团以腹心区阳城县为重点,展开反扫荡斗争。据此,晋豫区军民于8月起,展开了第二次反扫荡斗争。
为了迟滞敌人的进攻,太岳支队首先对日军的公路交通和电话线路频繁展开破击战,使敌人车辆不能顺利通行,通讯联系不能保持畅通。同时,三大主力团针对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实行内线与外线相结合,团结根据地人民,以机动灵活的方式,进行反扫荡作战。17团在尤太忠团长指挥下,从阳城索泉岭转移至晋城土岭外线,在抽水村一带与扫荡日军狭路相逢,陷入其重围。尤太忠指挥部队,与日军浴血苦战,胜利冲出了包围圈,并给敌人以重创。18团与地方武装紧密配合,在晋南与沁阳地区往返作战,多次打击了进犯根据地的日伪军。同时,针对日军这次扫荡不光是寻求与我军作战,而且还企图破坏根据地的秋收秋屯,抢劫夺取粮食的罪恶阴谋,各主力部队还与地方武装和群众一起,开展了大规模的武装护粮斗争,从虎口中夺回粮食233万石,耕牛等大牲畜多头,解救民夫多人,不仅挫败了日军的抢粮计划,保卫了人民的劳动果实,而且在反抢粮中,还消灭了一些鬼子和伪军,夺取了一批武器弹药,并趁势捣毁了一些日伪村公所。更重要的是,主力部队还采取奇袭、远程奔袭等战略,先后拔除了阳城的长湾岭、索泉岭、董封镇、刘村、沁水的张马、中村、百花岭、以及翼城的牛家坡、甘泉等日伪据点。从8月15日至9月初,经过20多天的英勇奋战,晋豫区军民最终取得了秋季反扫荡的胜利。
粉碎日军第二次大扫荡后, 鉴于阳南、阳北、沁南、晋南、垣曲、翼城、济源、晋北等地得到巩固和比较巩固的实际情况,为在条西地区打开抗日局面,中共晋豫区委和晋豫联防区司令部做出了初步开辟条西的决定。据此,晋豫联防区命令17团、57团各抽调主力一部,进兵条西,协同条西地方武装一道作战,在随时迎击日军攻击的同时,集中打击极端反动的贾真一和陈子文匪徒。
贾真一与陈子文是危害条西地区最大的两股土匪武装。1940年后,贾真一与陈子文就长期作乱在条西地区,鱼肉乡里,杀害共产党员和抗日干部,是楔在条西地区的股肱大患。此前7月间,中国晋豫区委根据邓小平政委召集晋豫区领导人座谈会时提出的“允许集中力量到豫北或晋豫逛一逛,进行宣传,扩大我军政治影响”的指示,曾派出20多名军事干部付条西地委工作,。但当他们途经夏县马家庙时,却遭到贾真一匪徒的武装袭击,其中8名同志被贾部抓捕杀害。事实说明,不狠狠打击这两股匪徒,就无法进行条西根据地的开辟工作。
1942年9月, 17团、57团从垣曲县望仙木耳河出发, 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夏县、闻喜交界地区的曲家沟围攻贾匪,歼灭其晋南游击师独立团一部, 毙伤其副师长一行官兵160多名,俘敌300余人。同时,17团副团长张世宽也奉命率该团主力和57团两个连出征条西。但当部队进入条西时,却遭到小股日寇袭击。贾真一匪部也与日寇纠合起来,向17团疯狂进攻,致使我方数十人伤亡。首战失利后,部队指战员怒火中烧,决心狠狠打击这股顽匪。这时,贾匪之特务大队和第一、第三大队共4000余人,集中在垣曲县马头岭上进行顽抗。17团和57团针锋相对,分头给顽匪予以痛击。17团一营由北向南压,三营由南向北压,将贾部重重包围,三营八连勇猛冲杀,一举攻入贾匪司令部,活捉其参谋长,俘敌3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其余残匪拼命向闻喜、夏县逃窜。
9月下旬,57团在参谋长刘增业率领下,再次赴条西围歼曲家沟之贾匪。在垣曲县东山游击队、报仇大队、二区区干队密切配合下,57团兵分三路,包抄合围贾匪驻地曲家沟,不仅吃掉了贾匪司令部特务连,活捉了其连长吴吉康,二区追击匪司令部至唐王山一带,生俘匪参谋长张福盛及匪徒3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此后,贾匪公开投向日寇,于1945年被太岳军区部队彻底消灭。
盘踞绛县、翼城地区的陈子文部是一股死心塌地认贼作父的反动匪徒。他们勾结日寇,杀害抗日干部,抢劫群众物资,与日本鬼子无异。1942年底,17团团长尤太忠奉命率团赴翼城、绛县作战。陈子文闻讯,派出特务人员,充当汉奸密探,探测八路军动向,并随时向日寇报告, 致使17团多次遭到日寇伏击。为了消灭这伙民族败类,尤太忠指挥部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先向东行进,潜伏一天后,突然回马向西疾进百余里,并潜伏下来,封锁了消息。而后,部队乘着漫天大雪,直捣陈子文匪部,歼灭了匪徒百余人,陈子文侥幸逃脱,躲进日军据点。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及其所部,虽然暂时逃脱了太岳支队惩罚,但最终在1946年被解放军彻底歼灭,陈子文被击毙。
之后,17团、57团与康俊仁支队胜利会师,建立起以曲家沟为中心的中条山西部抗日根据地。同时,中共晋豫区党委在闻喜和夏县交界地区设立了夏县抗日民主政府,不久,夏县抗日民主政府改为稷麓县抗日民主政府。17团、18团、57团留在内线的部队,以集中打击日伪,以分散发动群众,保卫着根据地各项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1943年2月,太岳南进支队三支主力部队,胜利完成了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赋予的开辟太岳、晋豫、条西抗日根据地的历史任务,奉命归回原建制。在二年多的征战中,太岳支队广大指战员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肩负党和人民重托,面对强敌,毫无畏惧,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浴血苦斗,顽强奋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们的英雄业绩,永远辉映在党史、军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浩然正气 。他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与中外反动派殊死搏斗,用自己的坚强信念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彪炳千秋、永垂史册的巍巍丰碑。
太岳支队,这个英雄的名字,将永远在历史的深处回响!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0-28 11:14:0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牺牲救国同盟会走过的历程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阳城敌工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