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是八路军总部及三大主力师所在地,八路军和广大山西人民群众同仇敌忾、威武不屈,筑起抵抗日军侵略的铜墙铁壁。在山西境内发生的平型关大捷、忻口战役及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以及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沁源围困战等重大战役战斗,创造了八路军抗战史上的辉煌战绩。据不完全统计,抗日军民在山西境内共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的三分之一强,充分发挥了华北抗日主战场的重要作用,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
一、打开山西抗战局面——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传
全国抗战爆发后,在日军大举进攻华北、山西战局危急的形势下,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最早开始在三晋大地上熊熊燃烧起来。
1937年9月下旬,日军向平型关、茹越口内长城防线进攻,刚刚到达平型关战场的八路军115师,立即投入战斗。9月25日,我军侦察到日军21旅团主力开始向平型关方向运动,115师遂决定在灵丘通往平型关的最险要地段,即小寨村至老爷庙的山沟公路上,利用伏击战歼灭日军。当夜,115师指战员冒着倾盆大雨,涉着山洪激流,在拂晓前到达阵地。9月25日凌晨,日军21旅团主力约4000人开始进入115师设伏地段。当骄横的日军全部进入我伏击圈后,115师将口袋紧紧扎住,居高临下,突然向日军发起猛烈的进攻。经过一天激战,我军终于将包围在10余里长的夹沟公路上的日军全部歼灭,取得了伏击战的大胜利。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抗战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队打的第一个大胜仗。这次战斗,共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步枪1000余支、机枪20余挺、炮弹3000余发、战马50多匹、日币30多万元,以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单是缴获的日军大衣就够115师全师人员每人一件。
平型关战役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民心士气,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戳穿了其“不可战胜”的神话。
对于平型关战役的胜利,当年曾亲自参与指挥这一战役的聂荣臻后来回忆说:“不少爱国人士曾经议论过这样一个问题:久驻华北的国民党军几十万大军尚不能打一个小胜仗,为什么刚到前线,可以说是仓促上阵的八路军,却能一举取得如此辉煌的胜利?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从根本上讲,这是由于我们党坚决抗日的政治路线所决定的。八路军东渡黄河以来,官兵士气高涨。战前,同志们就憋足了劲,决心严惩侵略者;战斗中,战士们勇敢顽强,不怕牺牲。686团副团长杨勇同志在战斗中负了伤,仍继续指挥部队作战。连长曾贤生同志带领战士们上好刺刀冲下公路时,高喊着‘我们要用刺刀消灭敌人,就是牺牲,也要堵住敌人!’他首先冲进敌群,在肉搏中光荣献身。担负穿插堵击任务的一个连队,打得非常顽强,战斗结束时,全连干部除一人以外,全部负伤,三个排长英勇牺牲。干部战士们英勇无比的精神,是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
平型关大捷,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普遍赞扬。来自国内各地乃至海外的祝贺电报像雪片似的飞往南京和延安。蒋介石连续两次给朱德和彭德怀发电祝贺。他在9月26日的电文中这样写道:“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勋鉴: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至盼。”
1937年10月上旬,忻口战役打响。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先后投入兵力约16个师,伤亡约10万人,而日军伤亡也在四五万人左右。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麒、第34军第196旅旅长姜玉贞、独立第五旅旅长郑廷珍等大批国民党官兵为国捐躯。对于这一战役,八路军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曾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敌曾以全力猛攻忻口,遭受了忻口抗战部队的猛烈袭击。忻口战役是华北抗战中最激烈的战役,郝、刘两将军在前线同时壮烈牺牲,卫立煌将军指挥下的全线部队,虽遭受了重大伤亡,毫未动摇;许多忠勇将士的英勇奋斗,是值得每个同胞永远纪念的。”
为配合国民党军保卫忻口、太原,129师358旅769团主力在雁门关以南之罗石头沟地区两次伏击歼敌,共毙伤敌500余人,毁敌汽车数十辆,切断了敌由大同经雁门关至忻口的后方补给线,有力地支援了忻口战场上的国民党军作战。特别是八路军第129师第769团夜袭日军阳明堡飞机场,歼敌100余人,毁敌飞机24架,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战后,卫立煌对周恩来说:“阳明堡烧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于八路军表示感谢,感谢!”
对于八路军在忻口战役中的配合作用,朱德曾指出:“忻口之役,我同蒲北段游击队向敌不断骚扰和袭击,雁门关要隘曾几度被我占领,弄得板垣五师团陷于泥潭中,欲退不可,欲进不能,原来吃大米罐头的日本‘贵族兵’也不能不尝尝高粱包谷的美味,机械化部队在一个时期内几乎完全失去作用,使忻口正面战斗竟能支持二十一天之久。假如不是娘子关失陷,正太敌人猛进,板垣师团是不能那样容易解围的。”
八路军开赴山西后,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先后取得了平型关、雁门关、阳明堡、广阳等100余次战斗的胜利,歼敌1.1万余人,收复了10余座县城和广大乡村,挫败了日军夺取山西、实施右翼迂回、威胁河北国民党军侧翼的企图,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作战,打开了山西抗战局面。
二、广泛开展游击战——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三战三捷
太原失守后,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基本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
1937年11月,日军调集2万余重兵,由平绥、平汉、同蒲、正太路沿线,分8路向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展开大规模的“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军民进行了多次伏击、袭击作战,予敌以重大杀伤,毙伤日军1900多人,取得了反“围攻”斗争的胜利。国际友人安特尔先生在描述晋察冀边区抗日军民粉碎日军8路“围攻”时写道:“当日本军打下太原城以后,抽调了大量的兵力,分8路向他们进行大围剿,竟然没有得到丝毫成绩,反而是他们把日本军的三条运输干路毁坏了两条半(有一条是时断时续,没有完全破坏),使日本军的进攻感受了极大困难。……的确,这根据地中的中国人民已经有非常坚强的、有组织的力量,能够经常地打击日本军。这种力量,当他们刚刚一开始形成时,就已经表现出非常顽强,经过几个月的战斗,现在是日益强大。”
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第二战区反攻太原,八路军的任务是切断日军的后方交通,配合国民党军向太原进攻。2月下旬,129师769团一部袭击旧关并将日军包围,井陉日军闻讯,立即派出200余人乘8辆汽车出援。当通过井陉至旧关间的长生口时,埋伏在这里的386旅突然发起进攻,歼灭日军130余人,缴获迫击炮3门。
3月16日凌晨4时,769团袭击黎城,潞城日军1500余人向黎城增援,771团在神头岭北端迎头截击日军,772团在公路两侧对日军实施夹击,切断日军退路。日军遭此袭击,死伤惨重,除100余人逃回潞城外,其余全被歼灭。这次伏击战是游击战的最好战例之一,就连日军也称此战为八路军的“典型的游击战”。
神头岭伏击战后,129师又取得了响堂铺伏击战的胜利,歼灭日军400余人,焚毁汽车180余辆,缴获迫击炮4门、重机枪2挺、长短枪130余支。当日军派10余架飞机对响堂铺实施轰炸时,八路军伏击部队早已安全转移。
八路军129师在正太铁路、邯长公路上连续取得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伏击战的胜利,使得日军日益惊恐不安。为解除其心腹之患,日军纠集3万余重兵,于4月初分9路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发动大举“围攻”。在这次反“围攻”作战中,129师与344旅689团,将敌夹击于武乡以东长乐村地区。经过激烈拼杀,歼敌2200余人,对粉碎敌人的“围攻”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后,各路敌军纷纷回窜,八路军乘胜追击。至27日,敌9路“围攻”被彻底粉碎。这次反“围攻”作战,先后歼敌4000余人,收复县城18座。从此,八路军在太行山站稳了脚跟,晋冀豫抗日根据地进入了全面巩固和发展的新时期。
三、打破敌人的“囚笼”——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1940年8月,驻华北的八路军集中105个团的兵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交通破击战,对日军占领的正太、同蒲、平汉三条铁路及各地的主要公路进行了大破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
这次战役前,日本侵略军在华北大修铁路、公路,企图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据点为锁”,对华北军民实行“囚笼”政策。为打破“囚笼”,1940年8月20日晚,百团大战正式打响,主要目标直指正太铁路。
8月20日夜,正太路破击战开始,八路军参战部队避开日军的外围据点,直接隐蔽运动到正太路两侧,突然发起全线攻击。一队队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像无数把钢刀和利剑,刺向敌人的交通动脉。由于战役准备工作隐蔽得好,晋察冀军区部队出其不意,很快攻占了正太路上的重要关口娘子关和敌人控制的重要能源基地井陉煤矿。几天以后,正太铁路线的铁轨、车站、水塔、桥梁全被我军破坏,正太铁路全线瘫痪。
在正太路破击战进行的同时,华北各主要铁路线同蒲路、平汉路、平绥路、北宁路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铁轨被拆除,枕木被焚毁,桥梁被炸掉,电线被割断,各主要公路路面上也挖了许多壕沟和深坑。
从9月22日至10月上旬,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目标是消灭交通线两侧之敌和拔除深入根据地的敌据点,主要战斗有太行区的榆辽战役、北岳区的涞灵战役和晋西北区的同蒲路北段战役等,这些战斗拔除了交通沿线附近地区及深入根据地的部分据点,沉重地打击了日军。
八路军一个半月的破击作战,使日军极为恐慌,为防止局势继续恶化,尽快稳定占领区,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急调华北一切兵力,对华北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报复“扫荡”,于是,“扫荡”与反“扫荡”的斗争,成为百团大战第三阶段的主要内容。
在一系列的反“扫荡”作战中,著名的关家垴歼灭战打得最为激烈。
关家垴高地位于太行区武乡县东部的山岳地带,三面都是断崖,通向顶部的坡路很窄,是唯一的进攻道路。10月29日,“扫荡”黄崖洞之敌500余人,退到蟠龙以东的关家垴,准备返回武乡。当日13时,八路军总部命令129师抓住战机,集中主力歼灭该敌;当日夜,129师集中385旅、386旅主力部队等,将日军包围于关家垴,次日4时发起攻击,被围之敌固守顽抗,战斗非常激烈。此次战斗,歼灭日军400余名,缴获轻重机枪6挺,步枪50余支。
百团大战从8月20日开始至12月5日,共毙伤俘日伪军4.5万余人,破坏铁路470多公里,公路1500多公里,桥梁313座、火车站37个,缴获大批军用物资。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严重破坏了华北日军的主要交通线,正太铁路停运达1个多月之久,同蒲铁路北段两次被切断,平汉、津浦、北宁等铁路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拔除了日军的大量据点,使日军遭到重大损失。
百团大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四、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
从1941年春到1942年冬,华北日军连续推行5次“治安强化运动”,对根据地加紧进行“扫荡”“蚕食”。针对日军的疯狂“扫荡”,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1941年11月9日,黎城、武乡、辽县之日军5000余人进犯八路军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129师4个团在彭德怀和左权的亲自指挥下,发起了黄崖洞保卫战。
11月10日夜,日军利用夜黑便于隐蔽的有利条件以偷袭的方式闯入黄崖洞南口,当即遭到八路军轻重机枪的密集扫射和地雷轰击,敌死伤一部分后撤退。12日,日军把最有攻击力、号称“钢铁大队”的部队投入战斗,集中各种火炮向南口八路军的各个工事和掩体持续进行密集的轰击,整个南口陷于一片炮火之中。敌前后组织六七次攻击都被八路军打退。战斗中,八路军17岁的司号员崔振芳不幸中弹牺牲。15日,日军开始攻击水腰口工事。这次战斗持续时间更长,战况也更为激烈。守卫在最关键位置的12名战士先后打退了日军的11次进攻,最后日军向这里投入大量的燃烧弹,后来又用火焰喷射器,一条条火龙直向战士们袭击过来,12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至17日拂晓,八路军主动撤出兵工厂各主要阵地,日军占领了这些阵地之后,什么也没有得到,又恐遭到兵工厂外八路军重兵的伏击,不得不于18日夜仓皇撤出各阵地。八路军趁日军兵困马乏、极度疲劳的有利时机,组织猛烈的袭击,到19日,将日军彻底赶出了黄崖洞地区,坚持8天8夜的黄崖洞保卫战胜利结束。
在黄崖洞保卫战中,八路军不足1500人的兵力抗击日军5000余人的兵力,歼敌2000余人,八路军伤亡166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战后,八路军总部授予总部特务团“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称号。
太行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前方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129师师部所在地,1942年春节前后,日军发动所谓“第一期驻晋日军总进攻”的大“扫荡”,以1.2万人的兵力向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桐峪进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在这次反“扫荡”中,太行三分区司令员郭国言、六分区司令员范子侠等优秀指挥员壮烈牺牲。
日军的春季“扫荡”失败后,接着将兵力增加到2.5万人,于1942年5月间又发动了夏季“扫荡”。日军的这次“扫荡”经过周密的准备,出动兵力之多、时间之长、烧杀抢掠之残酷,均为前所未有。并特别组织了“挺进杀人队”,化装成八路军,奔袭八路军的首脑机关。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副参谋长左权亲自指挥。5月25日,就在全部人员即将突出重围时,左权将军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左权牺牲后,根据地党政军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朱德为此写下了《悼左权》:“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1943年10月,日军调集2万余兵力,由冈村宁次亲自指挥,在飞机的配合下,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实施所谓“铁滚式三层阵地新战法”。参加“扫荡”的日伪军编为3个梯队,向太岳区腹地逐段分区“扫荡”,妄图把太岳抗日根据地彻底摧垮,建立起所谓“山岳剿共实验区”。八路军向敌人冲锋。
10月中旬,当日军刚进入岳南地区时,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奉命率领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开赴延安,执行保卫延安党中央机关的任务。22日,进到临汾东北25公里的韩略村据点附近,从当地干部和群众口中了解到日军的汽车每天都路经这里运送战略物资,遂决定在这一带设伏,打击日军的运输部队,配合太岳腹心区的反“扫荡”作战。24日凌晨,13辆满载日军的汽车进入了八路军的伏击圈。公路两侧山上的八路军轻重火力同时出击,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敌人的13辆汽车全被八路军击毁,车上的日军军官除3名逃跑外,其余全被歼灭。战后,从缴获的日军文件查明,这是日军组织的一支“战地观战团”,是从北平专门前来参观“铁滚式扫荡新战法”的,这批观战团成员都是中队长以上的军官,其中有旅团长服部直臣少将和6名联队长。
韩略村伏击战,打乱了日军“扫荡”的部署。11月22日,日军全部退出太岳抗日根据地。五、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可歌可泣的沁源围困战
抗战期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山西掀起了全民抗战的高潮,抗战的烽火燃遍了三晋大地。各地游击队、自卫队纷纷建立,成成中学学生“脱下长衫,换上短布衣”,投笔从戎,组成师生抗日游击队,走上抗日战场。五台山寺庙的和尚也参加了抗日斗争,在“保卫家乡”“抗日救国”的口号下,扛上大刀长矛,踊跃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山西人民“全民皆兵,全民参战”,形成了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最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人民战争的宏伟局面。无数三晋儿女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摧不垮、战必胜的铜墙铁壁,“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民兵、自卫队广泛开展的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窑洞战、围困战等作战形式,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麻雀战,顾名思义,好像麻雀吃谷子一样,见机行动,乘隙而入。有利时,就主动出击,狠狠袭敌;不利时,就远走高飞,无影无踪。晋察冀民兵战斗英雄、山西省阳曲县尖地角村的党支部书记李殿冰,将这一战术运用得十分出色。他们三人一群,五人一伙,随时随地杀伤敌人,使敌人行止不宁,左右挨打。
对敌人的交通线进行破击,这是敌后抗日军民对敌作战的又一种形式。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白晋路是从同蒲铁路上的白圭通往晋城的一条铁路,活跃在这一带的民兵时常破坏这条铁路。他们用地雷、石雷封锁住敌人据点的路口,使护路的敌人不敢出来。然后,队员们起道钉、卸螺丝、拆夹板……最后几十个人站成一排,大家一起用力,把道轨连着枕木一块儿掀起来,几十米长的铁轨来了个“大翻身”。据点里的敌人听见外面“叮叮当当”也不敢出来,等到天亮后出来一看,被掀翻的铁路路轨、枕木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
地雷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打击日本侵略者最普遍的作战武器,他们就地取材,利用废铁、石头、瓦罐、废瓶,装上炸药,造成各种各样的地雷。防御时埋在村口、大道、房院门前,进攻时埋在日军的据点周围。经过伪装的地雷,真假难辨,防不胜防。太行区民兵英雄、“地雷大王”王来法,以蟠(龙)武(乡)公路为战场,巧妙布下各式各样的地雷阵。从1941年到1943年,炸死日伪军123人,俘虏日伪军40多人。
窑洞战是太行、太岳区民兵利用沟壑纵横的特点,开凿出许许多多地道式的窑洞。这些窑洞既能够打击敌人,又可以保护自己。1944年9月,壶关县常行村17名民兵,在队长张小保带领下,以窑洞为依托,阻击千余日伪军向太南根据地“扫荡”,连续激战四昼夜,消灭日伪军56人,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有效地保卫了群众。
在全民抗战中,著名的沁源围困战在山西人民的抗战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
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心区,这一带曾是太岳区领导机关和八路军长期驻扎的地方。1942年10月,日军对太岳抗日根据地“扫荡”之后,留置一个大队主力驻守沁源城关及附近据点,并在城外的大集镇上建立据点,修筑公路,企图长期占领,把根据地变为敌占区,在此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
为了将日军赶走,沁源军民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全县划成11个战区,以主力部队为骨干,结合民兵、游击队,组成了13个游击集团,给敌人布下了天罗地网。沁源城关和各据点附近的20多个村镇、32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实行了空室清野大转移。他们填死水井,炸毁碾磨,带上粮食和日用品,转移进山庄窝铺。这一空前壮举,使日军处于没粮吃、没水喝、没柴烧的绝境,沁源县城变成了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住在这里的日伪军,找不到粮,喝不上水,完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转移出去的群众和民兵、自卫队员,像麻雀满天飞一样,伺机袭扰敌人。300多名爆炸能手,在围困战中大显身手。他们将1.5万颗地雷、石雷密布在沁源城关和敌据点周围及交通要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雷阵、雷网,被围困的日军无力顽抗下去,狼狈逃窜。
沁源8万军民坚持两年半的围困战,先后作战2700多次,毙伤日伪军4000多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解放日报》为此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沁源围困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在这场围困战中,8万沁源军民艰苦奋战两年半,无论用多少笔墨都难以记述其详尽过程。著名作家周立波1944年12月到太岳根据地进行采访后,写下了报告文学《沁源人民》,称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组织起来的沁源人民,真正没有一个贱骨头,没有一个做汉奸的孬种,这的确是他们全体的光荣。勇敢忠贞的沁源的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的一切其他根据地的英勇忠贞的军民一样,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节,高扬到霄汉,而且将要流芳于千古”。
的确如此,昔日的战火虽然早已熄灭,但发生在山西战场上的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将流芳千古,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来源:黄河新闻网)
责任编辑:杨晴 最后更新:2017-11-10 15:05:4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山西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