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位于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党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之一,也是条件最艰苦的根据地之一。当年奉命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是八路军120师大青山支队(又称李支队)。这支部队立足大青山后,与随之建立的党政机构携手努力,团结蒙汉回各族群众,坚持抗日游击战,直到1945年抗战结束,为中国抗日斗争取得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为什么要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
大青山位于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阴山山脉中段,东西长700里。大青山地区包括绥远省的17个市县旗和察哈尔省的3个旗,面积9.3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40多万,除汉族外,多是蒙古族和回族等兄弟民族。
大青山地区在抗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里集中了驻蒙日军及伪蒙军主力,有连接当时三大重镇集宁、归绥、包头的交通命脉平绥铁路和公路。它是华北通向大西北的咽喉,是我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开辟这块根据地,可以牵制日军兵力,阻止其西进宁夏、甘肃,分割大西北的企图;可以与晋西北、晋察冀部队配合作战,扼制日军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可以建立国际通道,沟通与苏、蒙的联系。因此,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一到陕北就开始关注大青山地区。
据最新公开史料,党中央最早谈到大青山战略地位,是在1935年12月。当时中央决定通过山西、绥远(大青山)接通外蒙边境,以获取苏联军事援助。毛主席为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扩大会议起草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其中提到“着手组织蒙古游击队”,“创立晋直察绥交界地区晋豫交界地区的游击战争”,“完成出绥远的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准备”。
1938年,正是日军大举进犯中国山西、河北的时刻,毛主席再次提到建立大青山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意义。3月29日,他致电120师的贺龙、关向应、萧克等,询问“能否沿大青山脉创立一个游牧性质的骑兵游击支队”?5月14日,他再电朱德、彭德怀、贺龙、萧克、关向应,明确提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至关重要,请你们迅即考虑此事。”6月10日,朱德、彭德怀转报毛泽东,说明大青山地区的重要性和气候寒冷的特点,建议组建骑兵团或调陕北骑兵团前往,或由120师另派步兵为宜。6月11日,毛主席复电朱、彭、贺、关、肖:“大青山脉的重要性如来电所述。该地应派何种部队何人指挥及如何作法,由你们依据情况处理之。惟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苦,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十分重视毛泽东的意见,于第二天致电贺、关、萧并报毛泽东:……经过我们详细考虑,请坚决派李井泉同志率一个建制团去……(八路军当时仅有12个建制团)。
1938年6月下旬,120师抽调358旅715团和师直骑兵营一个连,组成八路军“李支队”开赴大青山,由358旅政委李井泉任支队长兼政委,旅参谋长姚喆任支队参谋长,714团政委彭德大任支队政治部主任。715团近半数指战员是老红军,党员占三分之一,素质好,战斗力强。715团团长王尚荣、政委朱辉照、参谋长李文清都是南征北战的红军指挥员。随同李支队北上的还有武新宇领导的“战动总会”60多名干部,及太原成成中学师生300多人组成的抗日游击第4支队,共计2300余人。
二、进入大青山的不利条件
大青山虽占有重要地位,但要在此建立根据地,困难是多方面的。因为它与其他抗日根据地相比,具有不同特点。
日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日军驻蒙军第26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旅团总计有3万余人,除在张家口驻有2000余人外,大部分沿平绥线驻在大同、归绥、包头一带。有步兵、骑兵、炮兵、摩托兵、坦克兵、陆军航空兵等等,机械化程度高。建有伪蒙疆政府,扶持伪蒙军两万余人,对群众进行奴化教育和欺骗。
敌情、社情复杂。除日军、伪蒙军外,还有“自卫军”9个师近万人,它虽然挂着“抗日”的牌子,并属国民党中央及绥远当局管辖,但很少和日军交锋,却经常骚扰老百姓,有很大的两面性。另外还有大批土匪,流窜山中,无恶不作,使大青山人民群众苦不堪言。
少数民族情况复杂:部分蒙古族上层投靠日本人;广大牧民对共产党、八路军不了解,对伪“蒙疆政府”有幻想;蒙汉之间有对立。
气候寒冷,物产不丰富,生活异常艰苦。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必须用骑兵。
正是具有这些特点,毛泽东对派什么部队、指挥员去大青山才提出如此高的条件,因为要在这里建立晋察冀式的根据地没有可能,只能建立抗日游击区,领导人如果只懂军事,不懂政治,不够机警就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如果不能吃苦耐劳,就很难立足。
三、六战六捷
1938年7月底,李支队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从山西五寨出发,北上挺进大青山。从晋西北到大青山400多公里,多是山区,道路崎岖,加之敌人阻击,开进困难重重。经过两次北上才进入该地。
第一次越过长城时,正遇5000余日伪军分12路合击120师骑兵营和国民党骑兵第1军,为保存实力,李支队转移到偏关东北的贾堡一带。第一次北上受阻。第二次于8月下旬从贾堡开始北上,一路夜行晓宿,克服沿途山岳、河流等各种困难,经杀虎口越过长城,安全跨入绥远省凉城县厂汗营一带。
很快主力部队到达蛮汗山下的太平寨。姚喆率一营留在蛮汗山,牵制敌人、掩护主力、接运冬装。李井泉、武新宇、王尚荣等率主力继续北上,乘夜色跨过日军封锁的平绥铁路。9月1日,主力进至武川县大滩村,这是中共领导的正规武装第一次进入内蒙古腹地。9月下旬,李支队在面铺窑子与张有聚、杨植霖领导的“抗日团”胜利会师。这支部队不久也编入支队建制,改称“绥蒙游击大队”。至此,八路军李支队圆满地完成挺进大青山的任务。
初到大青山,如何尽快打开局面,站稳脚跟?支队领导认真分析了形势,决定一是要尽快打几个胜仗,鼓我士气。二是要深入发动群众,争取他们积极抗日。
9月上中旬,支队主力先在绥中打了三场胜仗:夜袭陶林县城、袭占重镇乌兰花、伏击蜈蚣坝日军车队,开创了绥中游击区。在突袭乌兰花后,支队召开群众大会,释放被俘的旗保安队180余人,争取了蒙族上层对抗日主张的同情。
10月下旬,主力移至绥西,再次取得军事上的三战三捷:后脑包阻击战、夜袭石拐镇、奔袭陶思浩火车站,共毙伤俘日伪军700余人。
大青山支队从进入大青山地区伊始,就积极寻找活动在归绥的地下党组织并很快与奎壁、贾力更等建立了联系,向当地蒙古族青年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
到1938年12月,李支队2000余人与2万余日伪军作战百余次,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从东到西横扫阴山七百里,在绥南、绥中、绥西打造了三块游击区,开创了中国纬度最北面的一块根据地-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书写了中国抗战史上的奇迹。
四、巩固和发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8年12月,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和华南”的战略决策。此时正值大青山根据地取得了良好开端,大青山支队的715团主力(两个营)奉命随120师主力挺进冀中。留在大青山根据地的兵力总计不到1000人。
此时,中央决定设立中共绥远省委。1939年3月,白如冰率160多名干部历经艰难万险,到达大青山,与大青山支队会合,绥远省委(不久改称绥远区党委)正式组成,全面开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的工作。
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及120师提出的发展地方党群组织、动员群众、坚持自己优势、开展游击战等指示,大青山党政军相互支持配合,积极做了各项工作。
一是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八路军支队进入大青山后,犹如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日军坐卧不宁,多次对大青山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妄图将八路军支队一举歼灭。在这种情况下,大青山支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化整为零,分散活动,和敌人在大青山上展开了捉迷藏。敌人到东,支队就到西;敌人上了山梁,支队就在山沟里隐蔽。勇敢面对数十倍于我的敌人,最后彻底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二是组建骑兵。1939年夏,大青山支队改称晋西北军区骑兵支队,有1500余人。1940年1月,李井泉奉命调回晋西北,同年5月姚喆接任司令员,陈刚任副司令员,张达志任政治部主任。在较短的时间里,一支强悍的骑兵支队便建立起来,驰骋在阴山南北,成为开展游击战争的“铁骑”。1940年5月,骑兵支队营的建制改为团的番号。1941年12月,四支队改编为骑兵支队独立营。
骑兵支队在抗日游击战争中成长壮大,完成了许多战略任务。1941年,组织了绥东工作团,开辟了绥东游击区。为培养民族干部,1939年秋到1942年,先后将100多名蒙族青年送到陕北公学、鲁艺、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延安民族学院学习,这其中有布赫、云曙碧、云照光等人。有的经过培训,又被派回大青山参加抗日斗争。支队还多次护送中央交通局人员往返于延安——大青山——乌兰巴托国际交通线,传递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和苏联的许多信件,并运送了物资。在敌人的“扫荡”围攻中,骑兵支队在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游击战争,指战员们经常人不脱衣,马不卸鞍,昼夜游击,经受住了饥饿、寒冷、疲劳种种艰苦考验。1942年10月,骑兵支队又根据形势变化撤销建制,成立了晋绥军区下属的塞北军分区,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贺龙同志后来评价说,大青山骑兵部队“在抗日战争中屡建奇功,是我们120师唯一的骑兵部队,也是我们的骄傲”。
三是剿匪。匪患一直是绥远地区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人民带来了极其深重的灾难。1939年春,李支队一举将大青山二三千大小股土匪剿灭,结束了混乱局面。匪患肃清,李支队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也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是建立地方政权。在开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过程中,动委会就开始了这项工作,在绥中、绥西建立了一批县、区、乡的动委会组织。各级动委会成立后,深入群众,依靠群众,开展了动员物资、组织武装群众、发展统一战线等密切配合部队游击战争的各项工作。这也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战争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标志。
1940年8月,绥察人民代表会议召开。正式取消了动委会和筹委会,批准成立了绥察行政办事处及绥西、绥中、绥南3个专员公署、9个抗日民主县政府。1941年4月,该办事处改称绥察行政公署,杨植霖、苏谦益任正、副主任,下设绥中、绥西、绥南、绥东4个专员公署,领导着十多个县政府和30多个区级政府。抗日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五是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这项工作与组织群众、建立地方政权一起,成为巩固根据地的首要政治任务。统战对象有少数民族各阶层、宗教人士、伪蒙军、自卫军、开明地主等等。支队在挺进大青山前,就反复学习党的少数民族及统战政策。之后,中央及120师通过电报、信件等形式,多次向大青山党政军领导强调统战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如何做蒙族民众、伪蒙军、自卫军、傅作义的工作。为此,绥远省委和绥察行政公署分别设立蒙民部和蒙政处,积极争取蒙族抗日。党政军领导人都深入下去,与蒙民交朋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还积极争取蒙族上层、伪军对抗日的同情、支持,取得很好的成效。毛主席对大青山争取伪蒙军的工作曾给予充分肯定,指出:“争取伪蒙军的成绩较大。”
六是组建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小组。这是一支极其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也是开展广泛的群众性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形式。李支队在挺进大青山过程中,帮助地方组建了多支抗日游击队和游击小组,活跃在大青山地区,有力地配合了八路军开辟游击根据地,保证了动委会和抗日游击政权的活动。
通过以上努力,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到1941年底,骑兵支队已有三个团,加上各种抗日武装,总兵力达3500人。到1942年10月,当地军民与日伪军开展了大小战斗500余次,平均每年100多次,几乎每三天就有一次战斗。4年中,伤毙日伪军2000余人,俘虏近千人。我方伤亡人数也达千余人,其中牺牲的较高级别干部有彭德大、刘洪雄、王贤光、王聚德、崔岩、程仲一、宁德青,以及蒙古族干部贾力更、高凤英等人。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誓言。
五、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恢复与发展
1942年,日军对大青山地区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全面进攻的“总体战”,我部队主力、地方机关和游击队被迫从根据地转移。只有司令员姚喆及少数部队、党政机关人员和游击队继续坚持斗争,度过了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岁月。
从1943年开始,我骑兵部队、武工队和工作组又分批返回了大青山地区,整个绥远省的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新的转机。经过当地军民一年多的艰苦奋斗,抗日游击根据地基本恢复到了1942年敌人大“扫荡”之前的局面。1944年,我军控制的游击根据地总面积已达11万多平方华里,总人口46万,其中比较巩固的游击根据地面积为3万多平方华里,总人口15万。
1945年9月2日,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它坚持游击战长达7年,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和缅怀。
1947年,贺龙同志对担任过大青山支队骑兵2团团长的黄厚说,你们“在大青山坚持抗日,建立根据地,运用毛主席的游击战术,狠狠地打击敌人,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你们的“贡献是伟大的,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26 15:11:34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傅作义在内蒙古的“三大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