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一个多月,侵华日军在华北扩大侵略的同时,又于8月上旬策划在上海挑动战争。中国军队早做好准备,先发制人,奋起反击,在淞沪地区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一场空前激烈、历时达3个月的血战,是为“八一三”淞沪抗战。
日军挑衅,早作准备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许,上海市中心繁华的英、法两租界,人来车往,由于近日大量难民拥入,更显得嘈杂、拥挤、混乱。然而,在华界地区的大小街道,却行人稀少,戒备森严,显得寂寞而紧张。
一个多月前北方燃起的卢沟桥战火,特别是7月底北平、天津的连续陷落,给上海等中国南方地区也蒙上了战争的浓重阴影。有爱国心的中国军民怀着胸中的怒火,期盼着给日本侵略军以强大的反击。
中国军队炮兵进入上海阵地。
8月9日,上海日军制造“虹桥机场事件”。面对日军在华北地区的疯狂进攻与在上海地区的挑衅,蒋介石于8月11日夜9时决定:采“制敌机先”的策略,向淞沪日军主动发起进攻,亲自密令“京沪警备军”司令官张治中:“令张司令官治中率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于今晚向预定之围攻线推进,准备对凇沪围攻”。同时下令海军封锁江阴长江江面,阻塞水道。张治中在苏州立即发布“京沪警备军”各部即刻向上海预定之围攻线推进的命令,于8月11日夜半离开苏州,统率第八十七、八十八这两个精锐的德械师,从苏州、常熟、无锡一带向上海挺进。12日晨,进驻上海。由于中国军方事先控制了火车、汽车,才能够于一夜工夫,便进入了上海。张治中准备按计划,在1937年8月13日拂晓前,完成对虹口、杨树浦日军据点攻击准备,只等南京统帅部一声令下,即向日军发动猛烈攻击,“进占敌军根据地而歼灭之”。
张治中
张治中在1932年曾指挥第五军,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他在多年的对日作战实践与思考中,形成了一个基本观念:
中国对付日本,可分作三种形式:第一种,他打我,我不还手,如“九·一八”东北之役;第二种,他打我,我才还手,如“一·二八”战役、长城战役;第三种,我判断他要打我,我就先打他,这叫作“先发制敌”,又叫作“先下手为强”。他认为,这次淞沪战役,应该采用第三种。
早在7月30日,张治中就向南京国民政府郑重提出自己的意见:“我在北方作战,固不宜破坏上海,自损资源;然若敌方有下列征候之一,如:(1)敌决派陆军师团来沪,已开始登轮输送时;(2)敌派航空母舰来沪时;(3)敌在长江舰队来沪集合时;(4)敌在沪提出无理要求,甚至限期答复,即断定敌发动无疑。则因我主力军远在苏、常以西,输送展开在必需时,且上海保安团抵抗力薄,诸种关系,似宜立于主动地位,首先发动,较为有利”。政府当局复电,基本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应由我先发制敌,但时机应待命令”。
就在“京沪警备军”各部准备于8月13日拂晓前向日军发动攻击前,张治中接到蒋介石的命令,因考虑到英、美、法、意4国驻华使节正在调停中日战事,因而要张治中暂停攻击,“等候命令”。
然而,中、日军队在上海的对峙,近在咫尺,隔街相望,多年郁积的怒火,只要有一点碰撞,立即就会燃成冲天大火。
“八·一三”战火中的上海。
1937年8月13日上午9时15分,日驻沪海军陆战队一小队,越过淞沪铁路,冲进宝山路,向守卫西宝兴路段的中国保安队开枪射击。中国军队立即还击。淞沪“八·一三”抗战首先在闸北揭开战幕。双方激战至这天黄昏时分,在八字桥附近的日军开炮轰击中国军队,中国军队以迫击炮还击。同时,日军以坦克掩护步兵,攻击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阵地。在黄浦江上的日舰也连续炮击上海市区中心,日军战机对上海华界居民区进行轰炸,形成一片火海。中国军队奋起反攻,收复八字桥阵地。到当日夜21时,双方停火。
中国军队冲过“八字桥”
8月13日夜,张治中等前线将领终于接到蒋介石的开战命令:“一、京沪警备军改编为第九集团军,张治中为总司令,于明(十四)日攻击虹口及杨树浦之敌。二、苏浙边区军改编为第八集团军,张发奎为总司令,守备杭州湾北岸,并扫荡浦东之敌,炮击浦西汇山码头及公大纱厂。三、空军于明(十四)日出动,协同陆军作战,并任要地防空”。
1937年8月14日拂晓,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率先向虹口及杨树浦之日军发起进攻。至下午3时,张治中下令各部,向日军发动全线总攻,攻势猛烈。同时,向全国发出通电:“誓不与倭奴共戴一天。”当晚,八十七师主力从杨树浦租界北侧突入,收复沪江大学。八十八师由闸北、虹口公园一线发起攻击,收复持志大学、五卅公墓、宝山桥等各要点。刚从西安紧急调运上海的第三十六师也从江湾正面加入攻击。中国军队奋勇冲杀,前锋直指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边沿。第八十八师二六四旅旅长黄梅兴于指挥攻击爱国女校时,中炮弹阵亡。
当日,中国空军战机向上海出动,配合中国陆军的进攻,轰炸日军占领的汇山码头、公大纱厂及在虹口的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炸伤了日驻上海黄浦江上的第三舰队旗舰“出云”号,并与日机在沪市上空发生激烈空战。
张治中说:“我们的进攻,因此延到14日午后3时才开始。大家都把这一次淞沪抗战称为‘八·一三’战役,实际上8月13日并未开战,不过是两军对垒,步哨上有些接触,而正式的开战是在8月14日。这样耽搁了两天,却给敌人一个从容部署的机会”。
1937年8月14日,国民政府就上海“八·一三”事变发表《抗暴自卫声明书》,严正宣布:“中国为日本无止境之侵略所逼迫,兹已不得不实行自卫,抵抗暴力!”这天,蒋介石进一步部署上海军事:任命冯玉祥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率5个师,在上海市区进攻,扫荡歼灭在沪日军兵力,阻止日军登陆;以张发奎的第八集团军,率4个师,担任上海沪东地区、杭州湾北岸的防务,保障上海右翼安全;以刘建绪为第十集团军总司令,担任浙江省沿海海防;另以一部兵力布防长江口南岸,保障上海左翼安全。同时电令调动各地之有关部队,迅速向上海集结,加强上海中国军队力量。8月15日,中国军队攻占上海日海军操场。
死守宝山,姚子青全营殉国
姚子青
8月15日,日本当局就上海“八·一三”事变,发表《帝国政府声明》,并组建“上海派遣军”,任命松井石根大将为派遣军司令官,率领精锐的第三、第十一两个师团,紧急乘舰前往上海。
8月20日,上海战场的中国军队从闸北、沪东,分两路,向位于北四川路的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位于外白渡桥东北方向黄浦江畔的汇山码头一带的日军,实施攻击作战。西路由虹口的天德路沿天宝路、舟山路猛攻,向唐山路、百老汇路挺进。东路由杨树浦的华德路向西进迫,向百老汇路突入。两路会师后,于8月23日,由战车5辆作前导,对汇山码头之日军展开猛烈攻击。当时,中国军队的坦克多已调往北方战场,在上海只有几辆正在厂内修理的破旧坦克。但是攻坚没有坦克不行。坦克连连长和战友们驾驶这几辆破坦克,冲进了汇山码头,为陆军开辟了道路,最后车毁人亡,壮烈牺牲。中国军队攻占汇山码头后,切断了上海日军的东、西两翼,完成中央突破,取得了作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当闸北、沪东正在展开激烈战斗时,由松井石根率领的日本援军,于8月21日前后到达吴淞口、蕴藻浜江面。日军兵力已达五六万人,战舰有30余艘。8月23日晨,日军主力第三、第十一两个师团,分别在吴淞口、川沙港和蕴藻浜等地登陆。日军以飞机、火炮、舰艇火炮、坦克的猛烈火力,支持步兵冲击,向宝山城、月浦、罗店、浏河镇等中国守军阵地猛烈进攻,威胁上海左翼安全。日军企图沿袭1932年“一·二八”战争的故技,从浏河口、吴淞口,包抄上海中国军队的后路。
中国军事当局为加强上海左翼防守,迅速调派陈诚第十五集团军的第十一、十四、六十七、九十八师,到宝山城、月浦、罗店一线布防,原在市区作战的部分军队也调到长江南岸一线。上海战事重心由市区移至长江边一带。开始,中国方面组织5个师的兵力,连续对登陆日军实施反击,双方在长江边一线展开登陆与反登陆激战。8月25日,日军猛攻罗店,双方展开激烈争夺战。由于白天日机猖獗,我军经常趁敌机不能活动的晚间,发动夜战,进行肉搏,夺回白天丧失的阵地。敌我双方屡进屡退,作拉锯战,罗店全镇成为一片焦土。
9月4日,日军向宝山城和江湾、吴淞一线进攻,并以长江、黄浦江中的炮舰及飞机助战。中国守军与之血战竟日后,为避免日舰炮火的威胁,从江湾、吴淞一线后撤,只留下姚子青营留守宝山城。该营受到日军30余艘舰艇的猛烈炮击和日军飞机的分批轰炸,在日军坦克四面冲击、城内一片火海的情况下,坚决死守,无一人后退,无一人逃走,更无一人投降。经过3天苦战,该营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宝山全城毁于炮火。
宝山失守,日军登陆场乃连成一片。
我军在罗店一带防守。
上海战事至为激烈、残酷。中国军队武器装备落后,全凭一腔爱国热血与敌人死拼,常常是一个整连、整营甚至整团投入战场,不消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全部牺牲。上海战场被西方记者形象地称之为“血肉磨坊”。日军当局也承认中国军队的抵抗“实在顽强”。日本参谋本部的西村敏雄从上海战场现地视察,回到东京后,报告说:“九月上旬,上海方面的中国军队,在浦东地区有张发奎指挥的约二万名,在上海西部地区有张治中指挥的约十万名,在罗店镇方面有陈诚指挥的约十八万优势的兵力”,在江河交错的地区,构筑数道稳固的阵地,“对上海派遣军的攻击进行反复顽强的抵抗,并继续从后方调来兵力,势不可侮”。
血战蕴藻浜,失守大场
1937年9月中旬,南京最高统帅部调整上海战场中国军队的指挥机构,9月21日开始,蒋介石兼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直接指挥上海战事。朱绍良接替辞职的张治中,继任第九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继续担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陈诚仍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同时重新编组上海战场的中国军队,组成左、中、右3大作战集团:左翼作战军,总司令陈诚,指挥第十五集团军、第十九集团军;中央作战军,总司令朱绍良,指挥第九集团军;右翼作战军,总司令张发奎,指挥第八集团军、第十集团军。
中国军队调整部署,全线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之线。
日本当局不断向上海战场增兵,于9月24日,向罗店、刘行、江湾到八字桥全线展开总攻。这时,蒋介石也紧急从各地增调援兵到上海。廖磊部第二十一集团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浙江部队第六师、胡宗南部第一军和桂军3个旅,都陆续到达蕴藻滨一线参加作战。双方拼杀多日。但因淞沪三角洲地带河道交错,中国守军无险可守,而日本海、陆、空军的火力可以尽量发挥。蒋介石“以全国兵力的精华在淞沪三角地带作孤注的一掷”,“我军等于陷入一座大熔铁炉,任其焦炼。敌方炮火之猛,使得我炮兵白日无法发炮,而夜间又无法寻找目标,只是盲目轰击”。中国守军在罗店、蕴藻浜防线,血战经月,伤亡惨重,被迫撤退。
闸北阵地上的中国军人。
10月6日,日军渡过蕴藻浜,企图一举突破中国守军的蕴藻浜南岸阵地,进占大场,截断京沪铁路线。中国军队在蕴藻浜南岸阵地上,同日军展开了5昼夜的激战。10月21日,中国军队为恢复蕴藻浜南岸阵地,以第四十八军为第一路,第六十六军为第二路,第九十八师为第三路,编成3路攻击兵团,对当面之敌实施全线反攻。日军3个师团组成第一线兵团,对中国军队实行包围。中国军队与之激战数日后,被迫逐步后退。10月24日,日军包围大场,以战车40辆作前导,集中优势兵力,猛攻大场防线,10月26日占领大场,完成了中央突破。
日军占领大场后,10月27日,进抵苏州河一线,随即向大场以东、以西突击,直接威胁市区闸北我军。中国军队不得不从闸北撤退。日军进占闸北,纵火焚烧,持续四五天。
四行仓库“八百壮士”孤军奋战
1937年10月26日大场失守后,为掩护闸北中国军队主力部队撤退,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奉命率该团约400多名官兵,号称“八百壮士”,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即金城银行、大陆银行、盐业银行和中南银行共同投资的四行储备仓库。
“八百壮士”在保卫战大象前,在仓库周围演习的情形
谢晋元奉命后,于10月26日深夜,将分散在附近的400余官兵,集中在四行仓库及其东、西两翼阵地防守,然后侦察地形,布置阵地。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桥的西面,是一幢7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里面储存了几千包粮食和牛皮、丝茧等物资。仓库的西边和北边都已被日军占领,南边是苏州河,过了河即是英国人统治的公共租界。所以四行仓库事实上已成为孤岛。谢晋元部进驻以后,在库内构筑工事,把所有的门窗全部封闭,堆满沙包麻袋。四行仓库的东南角有一家小烟纸店的楼房,谢团士兵在仓库里挖了一个洞,与小烟纸店相通,并在店面的板门内外,堆满沙包,只在楼上留一窗口。这个窗口对面就是西藏路桥,成为谢团对外联络的唯一出口。
1937年10月27日晨6时,警戒闸北蒙古路方向的士兵发现日军迫近,与日军边战边撤,退至四行仓库。当日下午2时,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猛扑四行仓库,来势很凶。谢率部应战,前后激战3个小时,杀伤日军数十人。东、西两翼阵地防守的警戒部队全都退进仓库,日军就将仓库门堵住。中国官兵一面截击敌人,一面登上屋顶投弹,毙敌击伤敌军多名。
自10月28日拂晓至29日,日军又出动坦克,掩护步兵多次进攻,均被谢团击退。
“八一三”淞沪抗战中,由谢晋元率领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天,打退日军多次进攻。
在数日的战斗中,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例如有一次,日军逼近四行仓库,有一个士兵在身上裹满手榴弹,从仓库顶上突然跳下,跃进日兵丛中,拉响导火索,只听轰然一声,与敌人同归于尽。其他日军慌忙逃走。谢晋元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军人保卫国土,职责所在。洒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索取相当代价,余一枪一弹,亦必与敌周旋到底”。表示了他和壮士们誓与阵地共存亡的英勇气概。
10月30日,日军继续猛烈进攻四行仓库,但始终没有得逞。到当日晚7时,突然枪声大作,日军向四行仓库发起总攻。战士们顽强应战,一个个手榴弹在日军中爆炸。日军用探照灯照亮了四行仓库的东南角,谢团的杨排长用机枪把日军探照灯打掉,路上一片漆黑。这时,谢晋元团长接到撤退的命令,战士们才奉命撤退。第一个冲出的是杨瑞符营长,其余战士陆续撤出,最后退出的是谢晋元团长。
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同日军对峙了4昼夜,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以数百战士、弹丸之地,与敌血战,击退日军数十次进攻,坚守了阵地,毙敌200余,自己只阵亡9人,伤20余人,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任务。
在坚守四行仓库的4昼夜里,在苏州河南岸租界里的中国民众纷纷涌到河边,隔河目睹战士们英勇苦战为国牺牲,个个踊跃捐献,慰劳谢团官兵。
有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女童子军杨惠敏,也常常来到苏州河边,参加支持前线的工作。她看到八百壮士在为祖国而浴血奋战,就想,若是给他们送去一面国旗,那将是对他们多大的鼓舞。于是,在一天下午,她身藏一面国旗,冒险跨过苏州河。当时子弹纷飞,十分危险,但她全然不顾,一心想着前线的官兵。苏州河南岸的中国民众与坚守四行仓库的战士们都为这个女童的安危担心,更被这个女童的壮举所感动。当杨惠敏把一面国旗敬呈给四行仓库的勇士们时,战士们激动万分,立即将国旗升起。中国的国旗在四行仓库的7层楼顶上,在战火硝烟中,迎风招展。苏州河南岸的中国民众看到此情此景,欢声雷动,许多人泪流满面。著名学者赵元任写诗赞道:
君不见北岸上飘扬在云烟里,
昨夜黄昏挂起,
黎明仍高悬空中,
孤军坚守不移,
愿与她同始同终。
管他炮火轰炸,
如雨枪弹不怕。
保国保国旗,
国旗在处就是家。
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破产
日本参谋本部于10月20日作出决定,组编第十军,辖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师团及国崎支队等,以柳州平助中将为军司令官,于11月5日在杭州湾之金山卫、全公亭、漕径镇3处登陆,长驱直入,迅速切断沪杭公路、沪杭铁路,占领松江,威胁苏州,企图由南面包抄上海中国军队的后路。上海中国军队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11月9日,蒋介石不得不下令淞沪各军全线撤退。11月12日,上海沦陷。
上海抗战虽然失利了,但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全国起到了鼓舞士气、鼓舞民心的作用,并将日军引进“持久战”的泥潭。日军在3个月内,先后增兵4次,由开始时的1个混成旅团,逐次增加到11个师团、约30万人;动用大炮300余门,战车200余辆,飞机200架,军舰80余艘。日军扬言3个月内灭亡中国,企图毁灭中国经济心脏的上海,进而威胁首都南京,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但是,参战的中国官兵,虽来自四面八方,但都有着旺盛的抗日爱国的士气,不怕牺牲,英勇杀敌,毙伤日军5万多人,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妄想以“速战速决”来实现其“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上海各阶层人民同仇敌忾,冒着枪林弹雨,积极参加宣传、动员、筹集与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慰问士兵、构筑工事甚至走上前线杀敌等,以各种方式支持前线。上海军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奋勇拼杀的英雄业绩,将永远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和怀念。
责任编辑:徐为 最后更新:2022-12-29 10:12: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淞沪停战协定
下一篇:上海郊县的抗日武装斗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1372388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