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倾听广东仁化县城口镇村民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
“这里是红军露宿的街巷,当时他们人虽多,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这里是红军的秘密联络站,这里是当年红军通过的桥……”进入广东韶关市仁化县的城口镇,红色文化讲解员黄本洲介绍着镇里的红色故事。
从东至西、从北到南,城口镇每一个村庄几乎都留有红军的足迹。
1934年10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突破敌军第一道封锁线,举旗西进。其间,红一、三、五、八、九军团,中央纵队先后从江西崇义经过仁化长江、城口、红山等地。城口至铜鼓岭一线,是红军主力必经之路,敌人封锁最为严密。
奇袭城口镇、血战铜鼓岭之后,红军成功突破敌军第二道封锁线,为继续前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脚下,就是当年铜鼓岭战斗打响的地方。两昼一夜,战火连天,红军战士140多人阵亡。战斗结束后,当地老百姓上山捡的弹壳都有几箩筐。”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内,黄本洲讲述着那段悲壮的历史。
战争虽然残酷,但红军经过前后,留下许多温情。其中,一只瓷碗的故事,凝聚着祖孙五代对红军的特殊情感,在这里广为传颂。
1934年冬,城口镇东坑半山村村民张堂英家里,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我们是路过的红军,想在你们家借宿一晚。”见是本地向导介绍,张堂英的父母为他们送米送菜、煮饭洗衣,还医治了一名受伤的徐姓红军排长。养伤一个月后,徐排长要追赶大部队,便留下一只瓷碗在张堂英家,约好革命胜利后再相聚。但这一别,再没有等到送碗的红军回来,当年11岁的张堂英,现已近百岁。
80多年过去了,原先包碗的红布早已破碎,但那只瓷碗还完好地保存在张堂英家里。
张堂英的女儿蒙日娇说:“母亲以前常讲这个故事给重孙辈听,这两年她虽然耳聋得厉害,但还是时常提到这个碗,说一定要好好保管着。”
红军碗念红军,红军街宿红军,红军桥送红军,红军碑祭红军……红色是城口的底色。这段历史虽已数不清讲过多少遍,但每一次讲,黄本洲都十分动容:“村里的老人经常说起当年红军打仗多么英勇壮烈,我们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一定要感恩和珍惜。”
站在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碑下,抬头望去,红军战斗雕塑、高耸的纪念碑以及山上的战壕,仿佛在诉说着峥嵘岁月。回首远眺,蓝天绿树古村,宁静而祥和。这正应了碑文上的那句话:“为有牺牲多壮志,英雄碧血铸新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6月25日 04 版)
责任编辑:钟思宇 最后更新:2019-11-05 10:22: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陈云出川背后的故事
下一篇:大别山区革命烈士毛绍成的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