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援救美国飞行员的故事
2020-07-31 15:00:53  来源:楚天红藏网  点击:  复制链接

  2013年10月21日,刚刚抵达南京,“苏南行”活动便从参观南京军区军史馆开始。军史馆中,一组组文物、展品,展示了南京军区及其前身部队光辉的足迹,昭示着南京军区将永葆辉煌,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在军史馆楼上的展厅,“华中根据地军民营救美国飞行员”的标题下,我看到一幅抗战中被我军民营救的美国飞行员的合影照片。那是1944年8月20日,美国陆军航空队一架B-29轰炸机对日作战返航时,坠落在苏北建阳县。新四军部队与日伪激战二小时,以牺牲4名战士的代价,营救了萨沃伊中校等5名美军飞行员。照片中,被营救的美军飞行员站在欢迎他们的英文标语前,脸上都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下面的一张照片,是时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的国防部长张爱萍1984年访美时会见被营救的这些美国飞行员。看到这张营救美国飞行员的照片,我不禁怦然心动,因为,照片上欢迎美军共同抗日的英文标语,正是由我父亲朱鸿亲手书写的。父辈的战斗岁月展现在面前,我备感亲切,怀着激动的心情,赶紧站在这张照片前合影留念。

  英文标语

  1944年8月下旬的一天,新四军三师政治部接到通知:一架美国盟军的轰炸机在我师防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建阳县坠落,机上的5名美国飞行员被我抗日军民营救,即将送至师部。

  为接待美国飞行员,师部有关部门立刻忙开了。

  飞行员们的住所选在靠近师部的一个大庙里。这个大庙在当时已经是比较好的建筑了,又大又宽敞,里面被分别隔成卧室、餐厅、活动室等等,四壁均用白布遮住,还挂上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父亲参加革命前在上海交通大学念过书,时任师政治部宣教科副科长。为迎接美国飞行员,他曾学过的英语派上了用场。他拟定并书写了好几幅英文标语,张贴在飞行员们的住处和欢迎美国飞行员的会场。

被新四军三师救助的美国飞行员:萨沃伊中校(中)、奥布赖思上尉、斯特尔马克中尉、卢茨中尉、布伦迪奇上士

  标语的内容有“欢迎国际盟友!”、“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让我们把热血洒在一起!”、“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标语上的英文字母与汉字不同,笔画要一般粗,用普通的毛笔达不到这种效果。为了书写英文标语,父亲剪了些马尾巴的毛插进子弹壳里,把子弹壳敲扁后再将马尾毛剪齐,像小刷子一样的专用笔就做成了。用起来既方便又得心应手。

  8月25日上午,在3师盐阜独立团一个连的护送下,5名飞行员从建阳出发到位于阜宁县张庄的师部。到阜宁东沟镇后,飞行员们骑上了师部专程派来的军马,一位脚部负伤的飞行员从担架转乘到事先专门安排的黄包车。

  美国飞行员在师部驻地受到抗日军民的热烈欢迎。快到师部时,师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和宣教科长李恩求等远远迎上前来与飞行员们握手,李恩求还用英语对飞行员说,“Welcome!”(欢迎!)

  当飞行员们看到墙上张贴的英文标语,更感到非常意外而又十分亲切。他们没有想到,在离家万里、言语不通的异国他乡,在敌人阵线的后方,竟然受到这样的迎接,还能看到用自己母语书写的标语。

  父亲抽空问5位飞行员中领队的萨沃伊中校,这些标语的英文写得对不对?萨沃伊高兴地回答:“OK!They are all right! (很好!写得对!)”

  后来,副师长张爱萍接见美国飞行员时,就是在英文标语前与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新四军3师副师长张爱萍接见被营救的美国飞行员,前排左2为张爱萍

  当天晚上,父亲主持了师政治部为美国飞行员举办的隆重的欢迎晚会。师首长、官兵和驻地的乡亲与飞行员们一起观看了师文工团演出的舞蹈《我们都是神枪手》、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歌剧《兄妹开荒》、京剧《三岔口》等等。美国朋友看到文工团员们表演的扭秧歌觉得很新奇,有的人还模仿着扭了起来。

  8月27日下午,师部举行了3000多人参加的欢迎大会,副师长张爱萍、参谋长洪学智、政治部主任吴法宪等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当时在军部参加整风而未参加)。萨沃伊等美国飞行员也在会上讲了话。

  至今,近70年的光阴过去了。但当年救援美国飞行员的往事,现已96岁高龄的父亲仍然记忆新。

  自制西餐

  中美两国相隔万里,语言不同,生活习惯和口味也不同。为了照顾美国飞行员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三师师部专门派人到根据地内商业繁华、交通便利有“小上海”之称的阜宁县益林镇去采购了几套西餐餐具和咖啡、白糖等。但使用时才发现,餐具中有盘子、餐刀、汤勺却没有叉子。

被援救的美国飞行员同新四军指战员交谈

  餐具买来了,但在地处中国农村的新四军师部,有谁会做西餐呢?师政治部宣教科的张雁同志是从大都市上海到敌后根据地参加新四军的,见识过西餐是什么样子,但从没做过也不知西餐该怎么做。他就开动脑筋,根据自己的印象进行琢磨,然后做出了自己想象的西餐。

  美国飞行员品尝了新四军做的“西餐”,竟吃得津津有味。在师部欢迎大会上讲话时,还专门对受到的款待及丰富的饭菜大加赞赏。

  军用地图

  作为军人,地图是就是他们的字典,是行军、作战的重要依据。萨沃伊等美国飞行员被营救到师部后,在与我军的交流中表演了迎风打开降落伞。还展示了他们的多用刀、海水染色剂、国外生存手册等救生器材和地图。其中给人印象深刻的是他们的生存手册和地图。生存手册上有战区所在国的风土习俗以及用英语和所在国语言写的一些简单疑问句。使用时可指着所在国语言的问句让不懂英语的当地人看,从对方的肢体语言(如点头或摇头)得到问题的答案。

  美国飞行员携带的地图十分精致,它印制在丝绸上,色彩鲜艳、图形清晰,轻薄柔软又不拍折叠,且经得住撕扯,十分令人喜爱。

  但这个地图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它显示的信息并不完全,对一些重要情况没有标出。如对我军敌后根据地的地域、范围、边界及敌我拉锯区等,就毫无反映。难怪美国飞行员们说,他们做梦也想不到在敌人的后方,还会有这样安全、自由的地方。

美国飞行员表演迎风打开降落伞 张爱萍摄

  为此,师首长指示司令部的参谋为飞行员们专门绘制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辖区和敌我态势图。我们的地图虽然没有美军的地图那样精美,但萨沃伊等捧在手上十分高兴,他们说,有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图,我们心里就明亮多了。如果我们早有这些地图,定会减少很多牺牲和伤亡。

  “土飞机”

  萨沃伊等驾驶的B-29轰炸机坠落在离日伪据点湖垛只有六七里的抗日根据地边缘区---现在建湖县(抗战时为建阳县)建阳镇金桥村东面的一个堤坡下的稻田里。新四军3师一面寻找并营救跳伞的飞行员,一面部署部队与前来抢夺飞机和飞行员的日伪军展开激战,牺牲了4名战士,终于击退了敌军。

  同时,师军工部从阜宁陶三庄炮弹厂调来工人,突击拆除坠机残骸,经过好几天的紧张工作,终于把坠机的主要机件全部拆下,并动用了十多只木船,将之运到师部驻地。其中有飞机上的6挺重机枪、一门小炮,还有5枚未打开保险的重磅炸弹。已到师部的萨沃伊见到后说:“我们愿意把这架飞机上的武器送给你们打日本人。我们要教会你们使用这些武器。”

  在环境艰苦的敌后战斗的新四军,一下得到这么多武器弹药,可真是“发了洋财”。

  1945年8月底,为歼灭拒绝向我军投降的日伪军,解放苏北重镇淮阴、淮安,新四军3师发起了两淮战役。当时已接受蒋介石委任的伪军28师师长潘干臣认为新四军没有重武器,自恃淮阴城城高墙厚,拒不投降,还凶残地杀害了我方送通牒的信使。

  新四军3师10旅刘震旅长遂率部对顽固狂妄的伪军发起总攻击。这是3师首次对坚固设防、守敌上万的县城攻坚作战。战前,28团钟伟团长指挥部队进行了3昼夜土工作业,挖了一条地道直通东城门下,在里面装上一口填满黄色炸药的棺材。而这么多威力巨大的TNT炸药,正是一年前从B-29轰炸机的重磅炸弹中掏出来的。

  9月6日下午,随着指挥员的命令,一声山崩地裂的巨响震动大地,东门城墙被炸开一个宽大的豁口,负隅顽抗的敌人坐我军的"土飞机"上了天。突击部队5分钟就攻入城内,经激战,击毙潘干臣,毙伤俘敌8600余人。

  新四军陈毅军长欣闻捷报,特发来电报:"淮阴之战赖我指战员奋勇用命,于短促时间突入敌伪坚固城防。击毙敌酋,解放淮阴城。为使我苏北、苏中、淮南、淮北打成一片,创造了条件。殊堪嘉奖。"

  1984年6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的张爱萍应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邀请访问美国。

  6月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五角大楼,张爱萍会见了萨沃伊等三位老朋友(当年获救的另两位飞行员已去世)。会见时,张爱萍把从国内带来的美国飞行员在苏北的影集作为礼物郑重地赠送给美国朋友。当年在中国抗日烽火中结下友谊的两国反法西斯老兵的双手时隔40年后再一次握在一起,谱写了又一曲中美友谊的新的佳话。


萨沃伊机组的编号为42-6264的B-29重型轰炸机(应为隶属于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1944年8月20日从四川彭山机场起飞轰炸日本八幡钢铁厂,返航时坠落于苏北的即是这架飞机。 --引自李肖伟编著《超堡队》

  新四军与美国飞行员的故事是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结成广泛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生动展示。我们深深地为先辈感到光荣、自豪和骄傲。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在西柏坡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铁军老兵的热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有条件学习、钻研、发掘整理铁军的历史,记取铁军奋斗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更进一步认识铁军道路的特点和规律。我们这些铁军第二代,大多已是五六十岁甚至70开外的人了,但我们要像老一辈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责任编辑:宋吟霜 最后更新:2020-07-31 15:10: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荐读|美军飞行员对新四军女军医的英雄崇拜

下一篇:新四军高级将领抚养战友烈士后代的动人故事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