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文立正:日寇未灭,何以家为
2022-09-22 16:02:47  来源:红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文立正烈士遗照。

  西汉时期,大将霍去病饮马瀚海,封狼居胥,面对汉武帝的府邸封赏,他却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两千多年后,日寇疯狂侵我中华,文立正毅然投笔从戎,浴血抗战。当继祖母急迫催问婚事时,他也做了相似的回答:“我们在外只谈工作,根本不顾私事!”意思是:抗战不胜利,根本不考虑成家。

  文立正,原名文立徵,字国遒,湖南衡山人。1911年4月出生在衡山县东湖镇天柱村一个军官家庭。6岁时,在家乡的私塾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老师的循循善诱,使他从小就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4年9月,文立正考入当时北平四大名校之一的辅仁大学,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或许出于从小到大养成的习惯,或许出于对辅仁大学、对化学系的无比热爱,他总是过着刻苦的生活。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他便起床开始背诵英语单词;上午,认真听取老师授课,做好课堂笔记;下午,几乎每天都呆在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写报告;晚上,则到图书馆翻阅各类书籍和资料,充实自己的知识。当别人在睡懒觉时,他却早已起床学习,当别人下课后游玩时,他却在认真读书、做实验。闻鸡起舞的生活,使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即使是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全英文授课,他也能很快适应。在与弟弟往来的书信中,常能见到他用英语交流思想。平日里,他课余时间看书累了,便拿出口琴吹奏,同学们也十分喜欢听他吹奏出的优美旋律。

1935年12月18日,文立正写信给弟弟立徽介绍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情况。

  在外求学的文立正,心中总挂念着亲人。他怀着满腔热忱经常给读高中的弟弟文立徽写信,勉励弟弟立志报国,“今夜一过,明天又是新年,你应当仔仔细细想想你所要做的事,如何准备你的将来,对着全国、全世界。”他告诫弟弟求学成材,“我希望‘你的面巾上有因打球流的汗,也有因读书流的汗渍’。”“一个人能解决吃饭问题,固然重要,但我以为终身毫无学问上的享受,何不长眠以休乎!”他的家书里,更有许多教诲弟弟修身养性、关心国事的言语。一份份家书,一句句嘱咐,表达了一位有理想有抱负青年的爱国之情,也传达了他对弟弟、对家人的深深爱意。

  校园读书期间,文立正经常关注时事政治。当时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华北,祖国大片河山落入敌手,国民党政府竟奉行不抵抗政策,抗日的前途在哪里?国家孱弱、社会黑暗、官吏腐败,谁又能拯救中国?这些都是他苦苦思考的问题。

  在一次庆祝大会上,文立正听到一位共产党员号召人民团结抗日的演讲。他激动不已地说:“我过去长久思考的问题,现在总算有了答案,我看,抗日的前途就在这些共产党人身上,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后来,参与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让文立正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救亡的迫切渴望;《八一宣言》的发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更让文立正深深感受到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决心和真诚。从此,他下定决心一心一意紧跟共产党走,为党的事业、为抗日救国奉献一切!

文立正牺牲前住的房子

  1937年6月,文立正毅然办理大学退学手续。当时他已读大三,大学毕业指日可待。退学抗日,不仅意味着他将离开喜爱的大学,热爱的学业,更意味着他将出生入死,远离亲人。可是个人事小,国家事大,他知道抗日前线正需要热血青年的英勇献身,共产党的事业正需要追求者的勇往直前,他坚定地表示:“不赶走日本强盗,我再不返校园!”

  1938年3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事业。他远离家乡亲人,全身心投入对敌斗争,先后担任山东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政训处副处长、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第一军区政治部主任兼尼山支队政治处主任、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鲁南军区独立支队代理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中共鲁南区二地委委员兼宣传部长等职。他转战南北,浴血沙场,率领队伍爬飞车、断铁轨、炸火车、袭洋行、毁桥梁、夺机枪,打得日寇丢盔弃甲,打得敌人闻风丧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神出鬼没的对敌作战战术,使他很快成为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后来我国家喻户晓的著名小说和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政委李正,便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人物。

  在为理想奋斗的道路上,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在结下生死情谊的战友中,也有如花的少女与他互生情愫。可是国家危难、时局动荡、战火无情,内心相爱的两人相识几年后便只能天各一方,难有音信来往,至死都没能互诉衷肠。

文立正烈士纪念碑

  1945年2月22日,文立正在临城县六区(现属滕州市)开展工作时,因叛徒告密,遭敌伪突然袭击,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

  在2015年8月的时候,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第二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文立正名列其中。

责任编辑:高杨 最后更新:2022-09-22 16:22:0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区武(安)北民兵,对敌斗争的真实故事

下一篇:朱氏三杰:毁家纾难三兄妹 英勇抗敌两捐躯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