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最为严酷的那个时期,冀中根据地涌现出一大批子弟兵的母亲,她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干娘”。
“五一”大“扫荡”时的冀中是怎样一种情景?“扫荡”前,冀中的几座县城早为日伪军占领,修筑岗楼、碉堡,控制公路、铁路。“扫荡”中,日伪军修起1700多个据点,修筑7500多公里公路、4000多公里封锁沟,把大平原分割成2000多块,成为“抬头见岗楼,迈步登公路,无村不戴孝,到处冒狼烟”的恐怖世界。敌特伪组织活动猖獗,有个风吹草动,半小时内敌人一准扑过来。冀中“干娘”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这种的环境中。
冀中根据地抗日纪念碑
“比亲娘还亲的娘!”
冀中有多少“干娘”?没人数得清,她们在哪?没人知道。姓谁名甚,她未必告诉你。你可能不认识她,可她却知道你是谁。危急时刻挺身而出,把你当儿女。一面之交,你终身舍不得忘了她。幸运时她帮你虎口脱险,不幸时甘愿与你同赴黄泉……这就是冀中的“干娘”。“五一”反“扫荡”中,作家王林在冀中坚持斗争,对“干娘”爱之切身,淋漓尽至。他儿子王端阳说:“那是比亲娘还亲的娘”。
“她,60来岁,半头白发,一脸皱纹,脊背略呈弯曲,穿着一身干干净净的土布裤褂,安详的脸庞透出善良的内心世界”。这是后来担任冀中司令员的杨成武笔下的“干娘”。
“夜不算太晚,我走进那间低矮的小屋里,母女俩人在灯下做针线活。母亲约摸40多岁,憔悴、黄瘦。”这是《青春之歌》的作者杨沫在《永久的忆念》一文中对“干娘”的记忆。
冀中抗联会妇女部侯一心中的“干娘”:“她年轻守寡,当时虽然才50多岁,但艰苦的生活和封建势力的摧残,使她头发花白,满脸都刻上了深深的皱纹,看上去俨然像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她少言寡语,总是低着头小心翼翼地生活。”
……
冀中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8000多个村庄,有多少这样的老大娘啊!旧中国妇女多数没有名字,甚至很少提起她们的姓氏。她们不是以姓名,而是以永远不可磨灭的脸谱,烙印在人们心中。
冀中军区卫生学校学员郭黎瑞,突围时与部队失联,准备北渡滹沱河时,遇到一队扫荡的日伪军。几里地宽的河滩上竟然连一棵树都没有,躲都没处躲。在地里干活的一对老夫妇帮忙骗走了敌人,之后把他领到了娘家。分别时,郭黎瑞跪在地上认了“干娘”。解放后,曾数次到安平县子文村打听,不知姓名、一面之交,哪里去找?
“日寇端着枪,对准一位‘干娘’的胸口,逼问八路军在哪里,她清楚孩子们藏在什么地方,死也也不肯说出来,只是用藐视的眼神看着眼前的刽子手。枪声响了,她倒在血泊中。”
“天寒地冻,冷风刺骨。‘干娘’颤抖着身子领着俺们进了东厢房磨棚。移开罗面柜,拉开墙面用铁丝串连着的洞口,大伙一个个下了地道。‘干娘’没一点力气挪动罗面柜,只好坐在地上背倚磨台,用那双旧时缠裹过的小脚把罗面柜蹬回原来位置。扶着罗面柜站了起来时,满脸冷汗珠,全身颤抖地厉害。刚弥完地上的痕迹,就听到了枪托哐哐地砸门的声音”。
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剧照
河间县城东北三十里的宁家庄,是个受敌五个据点四面钳制的小村。区小队副指导员郝军受伤住到霍忍大娘家。一天,留古寺炮楼鬼子突然进村直奔霍大娘家。她正给郝军服药,全家动手揭开炕席把伤员藏进炕洞,搭好木板铺好炕席,炕上摆上屎尿罐,霍大娘蓬头散发地呻吟装病,进屋的鬼子被熏得掩鼻跑了。
谢全义大娘年轻守寡,拉着五个孩子过日子,家境贫寒,仍十分疼爱伤员。每天端屎,端尿,喂饭,喂水,擦伤,换药,伤员腿疼得不能沾地,她就坐着用手托着为他减轻痛苦。主动将负伤感染发烧的区小队郝副指导员接到家里,卖掉自家种的五十斤苘麻,换回药为他疗伤。战士王大兴伤好归队前磕头认大娘为“干娘”。
王屯村是献交县的一个小村,郭大娘不光是妇联干部刘智的“干娘”,很多县、区干部都叫她“干娘”。他们随来随住,随到随吃。环境残酷时,郭大娘挖了两条地道,在她家坚壁的同志从来没出过事。
更多“干娘”的功绩在口口相传中流逝了,抢救出的只是沧海一粟。陈文其是沙河桥镇官道村赵汝彦的母亲,他说,娘是个憨厚正直胆大心细的人,多次救过建国县公安局长杨鹤石、县大队侦察员肖福启、小刘等6位同志。天津大学副教授李瑞雪的姥姥李言,高阳县贾家务村人,是骑兵团烈士李宪宗的丈母娘,和妹妹李贤都是地下党员。1941年,郭春原、尹哲、丁庭馨、齐岩等冀中党政领导多次在她家藏身。刘善民的姥姥云芳(曹景云),饶阳大齐村人,1937年参加革命,曾任区妇女救国会主任。她的干娘姓孙,饶阳河柏村人,自己吃杂面馍,白面馍留给他们。李杏阁被冀中六分区誉“子弟兵的母亲”,多次使濒临死亡的危重伤员死起回生。据估算,至少有73名伤员在她的精心调治下伤愈归队……
杨成武将军疾呼:“冀中哪一个村镇没有这样光辉的历史呢?历史学家们的确应该把冀中8000多个村镇好好书写一番,写下他们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
“敢舍命的人心比天大!”
中国人认干亲,无论是同辈、异辈,无论处于何种目的,都是很慎重的事。大“扫荡”时,弓寿德一家人多次救过作家王林,为此曾失去了两个不到周岁的孙子。搜查的鬼子刚刚离去,王林猛地跪在地上,给弓寿德磕了个响头,大叫一声“娘!您就把我当您的三儿子吧!”
作家王林(图片来源:三晋都市报)
他拒绝了上级的撤离安排,在鬼子炮楼眼皮底下、在地道口边、在“干娘”家,冒着生命危险创作了很多反映冀中军民团结抗战的文艺作品。王林对“干娘”的领悟比任何人都深刻,记载了一则日本俘虏兵认中国“干娘”的真实故事。
日本战俘中很多人经过教育后重返战场,有的担任翻译,有的当教官教授日军装备的使用方法,有的直接上战场作战。日本人伊田在“五一”反“扫荡”中负伤,住在村民宋母家中。“清剿”的日军曹长怀疑他的身份,挥刀劈向伊田,屋里空气倾刻间凝集起可怕的味道。宋母发狂般地扑过去,把伊田紧紧抱在怀里。几天过去了,又一波鬼子再次搜捕时,宋母机智地用自己头上的伤疤,为装作哑巴的伊田遗留的战伤痕遮挡。日军走了,伊田双腿跪在地上,用生硬的中国话喊了声“娘”,宋母愣住了,她把伊田搂在怀里。中国母亲心胸如海,把“浪子回头”的日本兵当成了亲儿子。宋母说:“不是毛主席看得远、指得明,我一个农村老婆子怎么知道你是受骗来打中国的呢?”
反“扫荡”时盟员吉村负了伤,在老乡家养伤学会的第一句中国话就是喊房东大娘“娘”。大娘高兴得合不拢嘴:“好孩子,这就是你家。有娘在你啥也不用愁。”大娘对待日本儿子象亲生儿女,除了村里供给的食品外,自家的好吃食也先紧着他。西村的腿被俘前负了重伤,命保住了人残废了,在安平县鹏家营村张长根、徐秋凤家疗养了近一年时间。西村视长根夫妇为爹娘,分别时泣不成声依依不舍。西村对八路军敌工部长说:“中国老百姓真好,待我象亲儿子,干爹干娘就是我的生父母。”
电影《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剧照
冀中报社、剧社、摄影训练班“文化人”多,很多是从北平、天津,或是周边县城来的学生,不少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他们对艰险斗争环境中用血肉塑就的“干娘”记忆犹为深刻。冀中军区、中共冀中分局、各军分区和地委都办报纸。由于隐蔽在群众中办报,报社特别强调搞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为情况紧急时便于掩护,报社人员各自认了“干爹”“干娘”。开始大家有些不好意思,家有爹娘,干吗跑到外面认个爹娘?老百姓把他们当家人待,当亲生儿女待,好吃食、睡觉时的好铺位留给他们,义务承担站岗放哨、传递情报等工作,帮着挖地道、藏设备。天长日久他们的感情逐步变化,由“干 ”自觉不自觉地转化为“亲”。《冀中导报》编辑平陵、情报组干事丁川、报务员赵耀德和侯信、石印工人岳秀英等,1942年5月中旬转移到安平县西李庄和深泽县枣营村,开展编印《新闻简报》和对敌伪的宣传材料的工作。平陵与丁川拜村民李中元老母“干娘”。西李庄和枣营村相隔仅两里地,两村间有岗楼。周边数里的茂山卫等村敌伪建有岗楼和据点。他们不但在敌人的鼻子尖下完成了任务,还在“干娘”主持下结了婚。在老百姓保护下,编印出版《新闻简报》一直没有停。
“五一”反“扫荡”的70多天里,冀中军区摄影科科长石少华组织第4期摄影集训班,在安平北郝村、南郝村、崔南铺一带坚持。全村三百多户人家,学员住在三十多户人家。学员认房东干爹、干娘,改名换姓,到几里地外认亲戚。石少华的“干娘”是已故村长张栓狗的母亲,教育干事张明双的“干娘”是张振双的老伴。这支80余人的队伍,在地方党和群众掩护下坚持了4个多月,除少数同志负伤牺牲外,完成集训后全部回到原来单位。没有群众掩护,没有“干娘”,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一天也生存不下去。
石少华
“日本八路”、八路军“文化人”掩护起来难度更大,口音不对,行为举止上和老百姓有距离,从事的工作危险性大,给这些人当“干娘”不是“好”差事!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要舍得花钱,舍得时间,舍得气力,关键舍得命!老前辈们说:“敢舍命的人心比天大!”“干娘”就是心大的人。
冀中“干娘”是冀中铜墙铁壁!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干娘”是冀中铜墙铁壁上的那块砖、那块基石,没它不行,因它而固。
冀中的“干娘”是些什么人?翻阅大量有关“干娘”的史料,倾注字里行间的是那颗中国母亲的心。中国人的良心是她们的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她们善良,朴实,企盼稳稳当当过日子;憎恨战争,憎恨杀戮。苦难来临时,勇敢担当;死亡来临,面不改色。
她们意志坚定。“干娘”中有受党的教育的共产党员,有八路军、抗日民主政府工作的亲属,也有平平常常的老百姓。他们中更多的是斗大字不识半升,或是两眼一摸黑的文盲。有的有觉悟,有的觉悟不高,但明是非,知好歹,懂恩德,道德底线把握得十分清晰。她们的共同信念是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早一天过上安生日子。
她们有办法很聪慧。“干”娘与亲娘是同一概念吗?亲娘养的是身,干娘救的是命;亲娘舍不得你上前线,“干”娘则是和你共同战斗的战友。吃了上顿想下顿,过了今天想明天的恶劣环境,危险在眼前,困难比天大。保证安全,吃饱吃好,让伤员早点康复。抗战当家事,同志当儿女,倾注感情真心实意,办法随之而来,这是“干娘”们苦渡难关的良策。
她们的心和共产党贴得很近。采访在世的“干娘”,当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做?回答几乎千篇一律:“共产党、八路军能抛下妻儿老小不顾,出来革命,出生入死,打鬼子救穷人,我们做点事又算啥?”其实,心底里埋的是“共产党做得好,老百姓才能跟着跑”的道理。八路军、民主政府一举一动,老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八路军浴血奋战,知道谁在真正打鬼子:抗日民主政府实行的政策,知道谁在救穷人;民主选举,看到了中国的明天。“那时的共产党确实深得民心,她的英勇顽强,她的无私无畏,她为老百姓的一腔血,她同人民的战斗情谊,那是清清楚楚,那是明明白白的。极度恐慌和无望挣扎的冀中群众有他们的底线。‘灾星’来时,好,我可以躲着你,视而不见,但绝不去报告敌人。白天,他们向你背过脸去,晚上,管你吃饱喝足,然后赶你走。在敌人面前他们的嘴紧闭,但他们却会告诉你自己人在哪。”这是《小兵张嘎》作者、“五一”反“扫荡”亲历者徐光耀的话。共产党干的是老百姓喜欢的事,他们为老百姓拼命,老百姓能不舍命?冀中“干娘”证实了毛泽东“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人民大众”的论断。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冀中抗战的艰难非同一般。胜利无疑带给人们的是希望,前赴后继的卓越同样会让人感受到希望。“干娘”不是一人,是前赴后继的群体典范。河间县宁家庄村史瑞香是全县唯一的女村长,妇救会主任贾书敏是村里最早入党的党员。村里的妇女自卫队有六十多人,给八路军站岗、放哨,每年给“县军需供应处”做四百件军衣,一百双军鞋,保卫抗日政府人员的安全,曾荣获“支前第一名”“抗日庄”的称号。冀中的“干娘”和“堡垒户”一样,是一种标签,代表冀中人民,代表共产党赖以生存的那块土地和空气。只有置身于百姓之中的共产党、八路军,才有资格享受她们的恩慧。
回顾冀中的“干娘”,重温她们的业绩得到了什么?
什么是本?老百姓是共产党的本。什么是根?群众是八路军的根。失去老百姓,共产党就不是共产党。失去群众,八路军难称子弟兵。最爱老百姓,也最懂老百姓,老百姓在心中的分量相当重。这是以感情为基础建立起的意识,它渗透在骨髓和血液里,是八路军指战员的普遍意识和自觉行为,根深蒂固牢不可破。
在中国,唯有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永远不忘老百姓。没有老百姓还干什么革命?还能干得了革命?革命还能成功?作家王林说得好:“要永远站在大地上,不要离开大地你才有力量。”这个发自心底里震耳欲聋的呼喊,是对历代共产党人的警示。
责任编辑:张莹 最后更新:2022-11-22 08:50: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爸妈在冀南抗日的几件事儿
下一篇:抗日名将关玉衡在“九一八”前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