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野人山脱险
野人山横卧在中、印、缅交界处,高山峻岭绵亘上千里,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兽出没。1942年6月,中国远征军第五军所属部队穿越野人山向印度撤退,15000人的部队最后到达印度只剩三四千人。当时兼任第五军军长的杜聿明将军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在野人山“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热的人,一经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官兵死亡累累,沿途尸骨遍野,惨绝人寰。”
野人山,是驼峰空运飞越的必由之路。
在北京中国民航局的办公大楼里,记者见到了老地下党员、与陆元斌等人一起组织领导“两航”起义的陈耀寰老先生。驼峰空运期间,陈老一直在地面工作,他向记者讲述了一位飞行员的亲身经历。
1945年2月16日,昆明。正值新春佳节,连续飞了五天的中航公司报务员王敏兴冲冲走下飞机,来到机航组办交接手续,想早一点赶回城里过节。值班员却让他再辛苦一趟,同105号飞机再飞一次汀江。王敏二话没说便在休息室里等美国驾驶员安迪生。
休息室正面墙上贴着一整套怎样使用降落伞的挂图和说明,平时飞行太忙,大家也顾不上去看它,而这时王敏等人觉得无聊,上前仔细看了起来。他一点没想到几小时后会用上。
不多久,安迪生带着一位在美国陆军服役的朋友瓦德来了,这位朋友休假,走“后门”到空中玩一趟。三人便说说笑笑出发。一路上天气晴朗,气流平稳,飞越云南边境保山后,安迪生便打开自动驾驶仪,和瓦德聊天了。机舱里暖洋洋的,已经很疲倦的王敏昏昏欲睡。不知过了多久,王敏突然被安迪生推醒:“失火了,立即跳伞!”失火了?怎么回事?会爆炸吗?跳伞?今天幸好没有副驾驶,不然四个人三顶伞怎么跳?……未等王敏完全清醒过来,两个美国人已经跳了下去。
王敏是第一次跳伞。幸好刚才在休息室看了挂图和说明,王敏觉得有把握。可谁知一跳出去飞行帽就被大风刮跑,王敏一下子懵了,竟忘了默数,不知该从几数起,在空中翻了一个身,自觉差不多,便用力拉动了开伞插销。突然,一股冲击力把伞猛撞了一下。王敏吓了一跳,以为开伞太早撞上飞机尾翼。定神一看,原来是在快速下跌中被伞拉住,并没有撞上飞机。
王敏掉在山谷的森林里,降落伞挂在了树上。落地后,他仔细算了一下时间,判断自己落在地图上标的野人山地带。王敏往山上爬去,每走一段就找些枯枝架成路标,他想必要时还得回来将降落伞取回。走了数百米远,王敏突然发现几根被利器砍断的树枝,同时在不远处有一条显然是人类踩的羊肠小路。他顺着小路寻去,发现前面一块空地上有两栋高脚竹楼。野人山里的野人传说都是住山洞的,怎么会住竹楼呢?王敏感到迷惑,便躲在树后观察。
守候许久,见有两个女人走下竹楼,穿着打扮与云南景颇族、傣族中年妇女装束差不多。王敏见状,打消了疑虑,壮着胆子走出树林迎上去。两个女人突然见到王敏,非常惊恐,一面后退一面高声呼叫。此时,竹楼里冲出一位40岁左右的男子,手持木棍,一脸怒气,大声喝问王敏。王敏听不懂他喊什么,赶紧脱下飞行服,用双手合拢成筒形表示要喝水。这样反复做了几次,对方脸上的怒容消失了,并与两个女的说了几句话。王敏见气氛缓解,便向前介绍自己。这时又跑过来一些手持砍刀40岁左右的男人是头人,便从脚边捡起一根小树枝,在地上画了一架飞机的侧视图和平面图,并伸开两臂俯下上半身,做成飞机的样子,嘴里发出轰轰的叫声。然后又在侧视图里画了三个人,指指自己,又画了一顶降落伞吊着一个人,做手势表示由上降下。头人与其他男人都惊奇地看着王敏,有人用手指天空在向别人说着什么。他们似乎明白了王敏的意思。看来,这些土著人经常看到空中飞过的运输机。
思维简单的这些土著人只要知道王敏的来历就行了,敌意消除,弧形阵解体。头人让一个妇女拿竹筒给王敏水喝。王敏顿时感到一股暖流传遍全身,他高兴地抱起孩子转了两圈。
夜幕降临了,头人邀请王敏住进竹楼。在火塘边,王敏同土著人一边大块撕肉吃,一边轮流捧着一碗烈酒喝。
碗,这只盛酒的碗一下子启发了王敏。再一次轮到他喝时,王敏一饮而尽,翻过碗底,查看产地标志,谁知碗底竟是光光的。王敏只好打着手势问大家碗是从哪里来的,头人看懂了手势,比划着告诉王敏是密支那。
王敏兴奋极了。密支那——不久前刚被中美英联军收复,是多么熟悉的地方啊!只要回到密支那就可以回到昆明。王敏高兴得连声呼唤:“密支那!密支那!”并痛饮了一大碗酒。
密支那还很远。第二天一早,头人送给王敏一竹管饭,又从墙上取下一把配有竹制夹套的砍刀送给他壮行。萍水相逢,如此厚待,使王敏感动得热泪盈眶。头人派上两名小伙子护送王敏出发。
走了一整天,来到一个村寨,两名小伙子将王敏交给这个村寨的头人后便告辞。次日一早,这个村寨的头人又派两名小伙子护送王敏。就这样,像传接力棒一个村寨接一个村寨,整整走了五天,终于来到了在战火中抢修起来的雷多公路。王敏脱险了。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8-14 11:44:0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老“文艺兵”记忆里的抗战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