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卢沟桥事变”71周年纪念日前夕,无极县畜牧局的耿先生前去看望抗日老战士李兰进。谈起抗战历史,李兰进忽然想起,1942年前后他一直坚持写日记!他兴奋地翻箱倒柜,这本抗战日记终于重见天日,耿先生随即给晚报打来热线电话。
战斗间隙写日记
接到耿先生的电话,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无极县县城的李老家中。
李兰进老人是无极县畜牧局的离休干部,已经85岁高龄。他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参加“反扫荡”斗争和记日记时的情况。“我15岁参加抗日工作,16岁入党,担任我们赵正寺村的青年救国会主任。”李兰进老人介绍说,他带领村里的青年和少先队员开展破路、扰敌等工作,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
“我识字不多,但革命斗争要求我们必须学文化,我就一边与敌人做斗争,一边学习认字、写字。”李兰进老人说,学习的同时,在1942年“五一”大扫荡时期前后,他开始写日记。在打日本的间隙,他随手把认为重要的东西记录下来,有与日伪军斗争的策略,有上级传达的指示,还有学习的心得体会、自己的一些想法等,断断续续地记录,一直到1945年。为了安全,这本日记曾埋藏在田地里逃过劫难。
发黄的日记本
这本日记纸张已经发黄,略带着些潮湿,长约12厘米,宽约9厘米,用棉线装订而成,好几页已经残损。66年前的日记本还保留着一张从别处撕下来的封皮,上面写着“民众学校课本”等字,除了中文之外还有日文。
日记的内容有些是竖写的,有些是横写的,有深蓝、浅蓝等几种颜色的笔迹,有些曾被浸湿,看不清楚,不过大多数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李兰进老人说,日记里有斗争策略、会议记录,还有一些感触和抗日歌谣,“里面还有错别字。”老人笑着说,“1942年日寇进行了疯狂的大扫荡,根据地的抗战工作进入异常艰苦、困难的时期。”
16岁入党
李老介绍说,他出生于1923年,家在无极县赵正寺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不久,他父亲被鬼子活活打死。李兰进说,国仇家恨,他们全家对日本鬼子产生了刻骨仇恨,他的哥哥和嫂子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李兰进也入了党,并担任了村里的青年抗日救国会主任,那一年他16岁。
李兰进带领村里的青年和少先队员学文化,学军事,大练兵,配合抗日部队破路、扰敌,还帮着部队攻克敌人的据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由于表现突出,1941年,他被组织上调到区青救会工作。
1942年5月1日,日军纠集5万余人,对冀中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空前残酷的“五一大扫荡”。这本珍贵的日记,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动笔写的。写日记,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对敌斗争。
“我识字不多,但当时的斗争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学文化,我就一边与敌人做斗争,一边学习认字、写字。”李兰进说,在与敌人斗争的同时,他会随时把认为重要的东西摘抄记录下来,有斗争策略、对地主的政策、抗日歌谣、自己的体会等。
日记中的抗战岁月
翻开这本日记,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带着六十多年前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日记很大篇幅记载了1942年的“五一”大扫荡。从“卢沟桥上炮声连”开始,描述了日本鬼子怎样一步步侵略中国,怎样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一句“挽救危机”透露出作者当时焦虑不安的心情。
与敌人做针锋相对的斗争也是日记中最常见的内容,如描述护粮斗争的“护麦斗争委员会”,“那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陷入了苦战,驻军给养严重不足,他们像疯了一样抢夺老百姓的粮食,护粮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李兰进说,为了不让日伪军抢走粮食成立的青抗先、妇救会、农会等抗日组织充分利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与敌人周旋。
“葵花花开朝太阳,老百姓拥护共产党。……”贺敬之创作的抗日歌曲《七枝花》,日记中也有纪录。“这是1943年以后广为传唱的抗日歌曲,是我们宣传抗日的好‘武器’。”李兰进说,这类歌曲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百姓更易接受。在艰难的日子里,他和同志们他们就是唱着《七枝花》和“穿衣吃饭打东洋”,将抗日救亡的思想深深植入百姓心间的。。
除了这些,日记中还记载了“谈谈群众锄奸防敌的常识”等各种各样的内容。其中有一篇生活日记:“俏皮话的意思是什么”,反映出面对日军的滔天气焰,抗日军民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斗争精神。
日记曾被深埋地下
1942年,李兰进是“抗日分子”的事被日伪特务发觉了,他们来到赵正寺村,将他的家拆成了一片白地,后来挖成了封锁沟,成为日伪军的据点。李兰进的老母亲不得不逃往外地,以乞讨为生,整整两年。
“为了不让鬼子和特务发现日记,我把它从家里带出来,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埋到了土里。”李兰进说,从那以后,他和同志们辗转无极和新乐各乡镇村,躲避敌人的同时组织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在此期间,他七次被日伪军抓住,又七次死里逃生,其中艰险非常人所能体会。
这样惊心动魄的日子过了两年,1944年李兰进从土里挖出了埋藏两年的日记本,一直用到了1945年八年全面抗战胜利为止。
尘封60多年重见天日
解放后,李兰进回到乡里工作,此后又先后到无极县海河水利工程指挥部和县畜牧局工作,1980年代离休。
尽管工作岗位变化、几次搬家,日记本一直都在老人身边。老人离休后,常在闲暇时写些文章,1942年那段历史常出现在文章中,但当年“记日记”一事早已尘封记忆深处。
直到一个月前李老整理资料,再次看到了这本日记,峥嵘岁月的艰苦卓绝又浮现眼前。“七七事变”71周年纪念日前夕,无极县畜牧局的老同事耿先生前来看望李老。李老和耿先生聊天,无意中提到“找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日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对历史颇有研究的耿先生立时兴奋起来,尽管遗失了一本,但是保存下来的日记字迹依然清晰,“这是难得的历史资料啊,足以见证当年无极县的抗日斗争。”随后,耿先生拨打了晚报的热线电话。
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民间收藏协会副会长牛双跃表示,这本日记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对研究当时无极县当地的抗日斗争情况有“见微知著”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8-20 15:16:3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日军战犯被处决前的晚餐(图)
下一篇:不应被遗忘的美国华裔抗日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