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网-陕西农村报铜川讯(记者 崔福红)刘怀斌,铜川市宜君县尧生镇东舍村人,1920年农历2月初六出生,1937年底从军编制在赵寿山部队38军独立46旅42团直属炮兵连,在山西、河南一带抗击日寇七年多,参加过江峰、中条山、吉山等战役,亲眼目睹抗日英雄们跳黄河的场景,是此次战役中少数幸存者之一。
新郎官被抓壮丁当了兵
7月19日,记者在陕西师大家属院里见到了今年95岁的刘怀斌老人,他在战争中右眼受伤失明、双耳听力丧失。在家人的帮助下,记者采用在纸上边写边让老人看的形式,用了一天时间完成了采访。刘怀斌回忆道,1937年17岁的他刚刚新婚18天,就被保长抓壮丁当了兵,这一去就是七年。
在各头庄战役中,担任炮手的刘怀斌在单睁右眼瞄准准备射击时,突然一颗炮弹落到身边不远处,随即冒起浓浓的黄色烟雾,右眼一阵刺疼,就再也看不见。刘怀斌说自己一只眼睛失明依然是幸运的,因为许多战友因此丢了性命。兄弟部队称他们是“陕西愣娃”。
在各头庄的另一次战斗中,日军炮火猛烈,“当时班长压着我们受伤的士兵不让上。因为上去的士兵都被敌人用机枪扫射了。结果营长冲了出去,后面的战士全都跟了上来,连受伤的兄弟也拿起枪站了起来。”
刘怀斌回忆那些战斗岁月时说:“和自己一起参军抗战的杨东海弟兄,打仗特别勇猛,他一个人守住一个口子,敌人怎么打都打不过来。班长想把杨东海拽下来,拽都拽不下来。死伤的兄弟太多了。1937年宜君县和我一同参军的28人,有26人阵亡了,最后活着回家的只有我和五里镇套滩村的杨东海。”
“士兵跳河是想活着再战斗”
作为亲眼目睹“陕西愣娃”跳黄河的刘怀斌老人认为网络流行的“八百壮士跳黄河赴死取义”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刘怀斌说:“我始终认为陕军战败被围后,士兵跳河不是自杀,是为了生存,为了活下去继续抗日。”
“1939年6月6日,又称‘六六战役’,那次战役失利了,我们驻守的东面是山梁,南面是黄河,士兵被包围后夹在了中间。部队士兵被打散了,我们也没有援兵。”刘怀斌说,当时部队和日军打了三四天的仗,整个队伍包括军长李兴中在内全被日军围住。在战场上大家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有些士兵实在忍不住了,就爬到黄河边,喝黄河水,水里全是泥沙。”
“最后,士兵们退守在黄河边上,大概有十几个人,都是我们部队的,有炮兵连的,还有步兵连和2连等其他连的,许多人都被打懵了啊。被围困的士兵有些就跳黄河、跳崖。我亲眼看到士兵跳入黄河中,‘咕嘟嘟’一下,就不见了,‘咕嘟嘟’一下,又一个不见了。”
“也有跳黄河活下来的。许德荣(音)和丁都成(音),一个是永寿县的,一个是富平县流曲段家铺(音)的,他俩和我一个连,其他人我就想不起了。他们游过了黄河,后来还和我讲述了经过。说他们头顶着石头,或者怀里抱块石头,从水底下潜水向对岸游。撑不住了,就跳出水面换口气,然后又潜下水面。就这样游到了黄河南岸。”刘怀斌老人说自己当时没有跳黄河,是考虑到自己受伤,本身不会游泳,而且只有一个眼的视力,如果下去就必死无疑。最后他躲在草丛中,当时天黑了,日军一看没有人了,没有到黄河边来就撤军了。日军走后,他从草丛里出来往回走,路上还碰见几个战友,沿着沟往北走。
在突围的路上,刘怀斌和战友饿坏了,就揉搓出还没成熟的麦粒,合着刚刚成熟的杏一起吃。很快在一位赵排长带领下,找到了军部,再由杨旅长整合残部后,保护军部冲出日军包围圈。
1944年2月,刘怀斌的伤残程度已经不适合参加战斗,他退役回老家务农。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09-02 09:32:17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