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将士
邓世昌(1849~1894)
1849年出生于广东番禺。18岁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驾驶专业。后担任清北洋水师“致远”号巡洋舰管带(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甲午战绩
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作战,连连击中日舰。后“致远”受重创,炮弹亦打光了,邓世昌便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冲过去,欲与敌舰同归于尽。可惜,“致远”不幸被一发炮弹击中沉没,舰上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海后,拒绝施救,自沉大海,享年45岁。
家族影响
在邓世昌 “做人要正直,要爱国为民”的遗训下,邓氏后人多投笔从戎,保卫国家。在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中,皆能看到邓氏后人的身影。另外受邓世昌影响,邓家人普遍英文都比较好。
世人评价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清光绪帝
“城上神威炮万斤,枉兹倭寇挫吾军。自来天道终归汝,致远深沉第一勋。 ”
——邓世昌生前好友王锡鎏
在“中国近代海军后裔联谊会”的微信群里,叶伟力被戏称为“叶军门”(“军门”在清代官同提督),以彰显其在群内的重要地位。采访他时恰逢军事博物馆举办中国近代战争史展,叶伟力特意走到邓世昌挂像前合了一张影——仔细对比,国字脸、宽额头、高鼻梁,他的眉眼确实和120年前那位“致远”舰管带有几分相似——作为邓世昌后人,叶伟力从小就怀着参军报国的梦想。如今他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用影视作品宣传甲午战争上来,“我要用我的后半生来宣传和纪念甲午战争。 ”
【甲午名将篇】
邓世昌
写下黄海大战最悲壮一幕
邓世昌祖籍广东。少年时就展露出沉毅、执著的一面:无论读书、做事都专心致志。
名声在外 被李鸿章心腹“挖走”
18岁那年,邓世昌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求学期间,因优异的表现,深得学堂创始人沈葆祯的器重,被沈赞为“最伶俐的青年”之一。
1880年,为兴办北洋水师,李鸿章派心腹马建忠到福建招徕人才。马建忠到福建后,听到各方都对邓世昌赞赏有加,于是亲自到邓世昌所带的“飞霆”炮船察看。结果发现这艘兵船管理得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于是马建忠向李鸿章大力推荐“水师中不易得之才”。李鸿章也是爱才之人,亲自下令将邓世昌“挖”过来。
在北洋水师中,邓世昌虽然没有海外留学背景,但他对“西学”了解得很透彻。当时同僚都赞他“使船如使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而他所管理的“致远”舰也是北洋水师中最干净整洁、保养最好、训练最精锐的军舰。
一心治军 多年海军生涯只回乡3次
据邓世昌外孙叶裕芳及外孙女叶素兰早年回忆,邓世昌不善仕途交际,对官场逢迎也很厌恶。当时同僚方伯谦等在沿海各港口购地盖房,娶妻纳妾。而邓世昌却始终不带家眷,坚持在军舰上居住,一心治军。
在邓世昌20多年的海军服役生涯中,仅回乡探亲三次,最长的一次也只不过在家住了7天。中法战争时期,邓世昌的父亲去世,面对严峻的海防形势,邓世昌强压悲痛没有归乡,只是默默地在住舱里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等他再次回家已是5年之后。据邓氏后人回忆,当年邓世昌“一进家门,就跪倒在地,大哭不止,悲恸过度,以致昏了过去”。
事实上,这也是邓世昌最后一次回乡。打那之后他再也没有回过家。
喋血黄海 撞敌舰未成,自沉波涛之中
时间停滞在1894年9月17日:那一天是邓世昌45岁人生的最后一天;也正是在那一天,甲午战争中最惊心动魄的黄海海战爆发了。
战争进行到下午3时许,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舰忽中一炮燃起大火,日军敌舰迅速扑来,要打沉“定远”。一旦“定远”沉没,北洋舰队可能全军被歼。千钧一发之际,作为“致远”舰管带的邓世昌,为了保护“定远”和“镇远”,决定以“己身”挡住日军锋刃,引敌方炮火全部倾泻在“致远”上。
“致远”受重创后,邓世昌检阅全舰200多名官兵,准备与日“吉野”舰同归于尽。“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冒着密集的弹雨,邓世昌屹立在飞桥甲板上,大声激励将士们。随后他亲自掌舵向“吉野”冲去——这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最壮烈的一幕。
就在即将逼近敌舰时,伴随着轰然巨响,“致远”舰舰体中部发生爆炸并开始下沉。不到10分钟,这艘英勇的战舰就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致远”沉没后,邓世昌落入海中,其爱犬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但邓世昌按犬首入水,共没于波涛之中——“致远”舰252人,除7名水兵获救外,其余皆长眠于黄海之底。
身无余财
光绪帝十万白银抚恤邓家
据叶裕芳及叶素兰回忆,甲午战争爆发后,邓世昌就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家人当时完全没有觉察到。外祖父走的那天,话说得特别多,想的事也特别多。再三叮嘱要教育好孩子,照顾好孩子。但说话很坦然,没有流露出伤感。后来,他在大东沟英勇阵亡的消息传来后,外祖母才恍然大悟。 ”
邓世昌的女婿叶锦瑛在参加邓世昌追悼会时写了一副挽联:“仰懿德于高山备至提携恩义独深知半子,吊忠魂于海岳出奇勋世芳名应有颂千秋。 ”
邓世昌壮烈殉国的事迹震惊中外。更令人叹息的是,他牺牲后,“家无余财”。
光绪帝为表抚恤,赐邓家白银十万两,并赐给邓母一块用三斤黄金制作的“教子有方”匾额。后来,邓母拿出六万两白银“改善生活”,用剩余四万两在邓家祠堂旧址修建“邓氏宗祠”以作纪念。
1938年广州沦陷,不少祠堂被日寇侵占驻兵,邓氏宗祠却幸免于难。还有日兵私下潜入,脱帽行礼、鞠躬拜祭。“说,邓世昌虽然是日本的敌人,却是顶天立地的英雄,日军对他又敬又畏,所以不敢进驻其祖宅。 ”邓世昌玄外孙叶伟力说。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0-07 10:56: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