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纵队夹缝中建立根据地
日军占领广州后,珠江三角洲各地又相继沦陷,抗日斗争一直在广州周边沦陷区间的夹缝中艰难地开展着。珠江纵队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珠江三角洲敌后建立的一支坚强的人民抗日武装。
爱国人士吴勤(大革命时期南海县一个农民协会的会长、共产党员)在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的指导下,1938年10月下旬,在广州南郊组织抗日义勇队袭击日军,11月编为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1939年2月,中共南(海)顺(德)工委委员林锵云在顺德组建了顺德抗日游击队。1940年5月,中共中山县委在中山九区大南沙成立了抗日游击队。中共广东省委、东南特委、中区特委陆续向这三支部队派遣干部,加强领导,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这就是后来的珠江纵队的基本组成。
珠江纵队在地域上远离党中央,孤悬敌后,长期处于日伪顽势力夹击的困难条件下,根据珠三角的环境和特点,这批队伍先后在中山、顺德、番禺、南海、三水等8个县的部分地方,建立了有40万人口、近1000平方公里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日基地,及100万人口、3000平方公里的抗日游击区,有力地牵制了日伪军数以万计的兵力。
从化抗日大捷堪称“广东之最”
“七七”事变后,广东军政当局表示了坚决抗战的态度,但由于国民党最高军事当局决策失误,日军入侵广东的步伐惊人的快速。
在日军开始大举进犯的同时,周恩来10月起草了致国民党军事当局意见书《对日寇进攻华南的初步分析及建议》,全面分析战争的起因和特点。这份意见书受到军事当局的高度重视。
国民党当局军队在广州沦陷后被迫退到粤北一带。原国民党陆军第62军、第63军先后两次奉命在从化境内及以北一带抵抗日本侵略军,史称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粤北战役。其中发生在1938年冬的第一次粤北战役,是当时广东战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历时近一个月,最后以日军的败退结束。两次粤北战役,将士们共歼灭日军两万多人。
据从化良明村的几位老人回忆,1940年5月,63军在石榴花山与日军交火十分激烈,村里的几十个年轻人都参加了抬伤兵、埋阵亡将士的工作,老人们说那时仗打得正火,头晚保长通知了甲长,甲长立即叫上村里的小伙子们去支前。听说是为打日本鬼子的队伍干活,大家都特别卖力。
老人们回忆,当时的死伤特别严重,石榴花山上还不像现在这样开出了道路,村里的一群年轻人拨开杂草和荆棘,将牺牲者搬到山腰,他们已在那里挖出一条条很长的坑,并倒进水泥灰浆,等到凝固了就把尸体一具一具地放进去。
抗日剧团巡演《胜利的反攻》
在抗日战争初期,抗日剧团在广州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其中人数较多、影响最著的是艺协、锋社和蓝白剧团,时称广州“三大剧团”。
艺协剧团是1937年在中共广州戏剧支部的领导下,由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戏剧组改组而成的,除了排演话剧,艺协剧团还以讲故事、化装游行等形式进行抗日宣传。锋社剧团的前身是广州戏剧界前辈张学锋先生组办的“锋社”,取抗日救亡前锋之意。蓝白剧团是广东戏剧研究所和明远中学的教师邵知归、陈卓猷等人,于1935年建立的话剧团。
抗战爆发后,广东戏剧协会在1937年8月8日宣告成立。1938年3月,三大剧团在中共广州戏剧支部的推动下,联合广州艺人演出大型革命历史剧《黄花岗》。在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下,国民党省、市党部,省党政军联席会议宣传部、广东文化界抗敌协会等为筹备单位,发动组织了20多个团体,200多人参加演出。这是广州最大规模的一次演出,群众反应相当强烈。
广州沦陷后,三大剧团响应中共广东省委的方针———青年文艺者进入国民党地方部队宣传抗日,积极参加随军战地服务,上演抗日戏剧。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锋社剧团在第一次粤北战役后创作的《良口烽烟曲》,蓝白剧团创作的《胜利的反攻》,均先后在粤北、桂林等地演出。
学生抗日宣传队深入农村
“九一八”事变后,中山大学抗日剧社、中国青年同盟、突进社等进步组织先后建立。1935年,北平“一二·九”运动后,广州学生热烈响应,举行抗日示威大游行,组织了抗日协会和抵制日货协会,广州市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也在那时正式成立。
这一时期,中山大学学生组成百个抗日宣传队深入粤桂各地农村,把抗日救国的思想散播到乡村里去。许多学生自觉地参加到石牌附近10乡的“乡村服务实验区”的活动,使附近的长湴村后来成为抗日根据地。
1938年,由广州市学生抗敌救亡会、青年群社、中山大学抗日先锋队等八个抗日团体,在广州联合发起成立了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抗先”办有《抗先队报》,团结广大青年参加救亡工作。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广州部分在校学生带领或跟随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进行战略大转移,到珠江两岸、东江、西江、北江各流域,以及南海之滨的广大农村,发动农民,成立抗日团体。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0-13 09:16: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