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梳理致远舰发现经过
现代科技和文史资料解开北洋水师沉舰身份关键线索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耿雪)10月6日,“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告一段落,基本确认为致远舰。连日来,随着这艘沉舰身份的确定以及重要水下物证的陆续发现,人们通过这些可知可感的文物能感受到当时中日甲午海战时的激烈。本网记者通过多方搜集资料,试图还原考古工作者发现与确定致远舰的始末。
全埋沙下沉舰发现极为困难
121年前的甲午年大东沟海战已经成为历史,但后人始终没有忘记这场惨烈的战争。清末海军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同致远号巡洋舰一同葬身大海的悲壮至今被人铭记。
实际上,对于大东沟海战的四艘沉舰,有关部门曾多次动议搜寻、进而打捞计划。据了解,最大规模的一次是1997年4月底到8月底,当时曾动用过旁扫、磁力仪等设备,但最终无突破性进展。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周春水认为,全埋于沙下沉舰的发现与确认相当困难。对于全埋沙下的沉舰,多波束、旁扫、浅地层等物探手段受限因素较大。其中,多波束声纳在面对地势平坦、已全埋于泥下的沉船几乎无用,浅地层声纳在面对较致密淤泥时也无法有效探知。
2013年,为配合丹东港海洋红基建,受辽宁省文物局委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调查队,开启基建海域内物探调查工作。这次物探,考古工作者使用了多种物探技术,以寻找1894甲午年大东沟海战历史的沉舰为目标,2014年4月,发现了一艘疑似清北洋水师的沉舰,身份不确,暂称其为“丹东一号”。 2014年8~10月,调查队再次启动对“丹东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重点调查工作,用抽沙揭露方式了解沉船水下情况,确认为清北洋水师的一艘沉舰,并将范围缩小为致远舰或者为超勇舰中的一艘。2015年8~10月,再次启动重点调查工作,陆续发现一系列与致远舰相关的武器弹药,以及穹甲舰体结构,尤其是带“致远”二字篆书的瓷盘被发现,调查队才基本确定其致远舰身份。
现代科技结合文史资料确认多艘沉舰位置
1894年中日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交战,史称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其中有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四艘战舰沉没在交战海域。
茫茫大海、泥沙沉积,寻找到沉没的四艘船舰远没有想象的简单。考古人员通过多方搜集资料,并参考《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史》、《极秘征清海战史》等材料,参考海战图,排除一些明显不对的点位,标出四艘沉舰的位置,并划定扫测区域。受制于海上气象条件以及气候、水温等因素,考古工作者每年能够开展水下工作的时间其实非常有限。周春水告诉记者,通过运用多波束、磁力仪、旁侧声纳、浅地层等物探手段寻找,考古人员最终通过磁力仪扫测获得准确点位。再进行人工潜水探摸,采集到一些沉船实物标本。工作人员还对铁质残片进行了金相分析,确定其为炒钢。据了解,炒钢在英国乃至欧洲的使用时期主要为18世纪中叶至1930年的近200年内,刚好涵括1894年甲午海战时间。
依据磁力数据、沉船位置、潜水情况、文史资料以及对铁板所做的金相分析,考古人员这才推断沉船极可能为北洋水师的沉舰,命名其为“丹东一号”。
相对传统考古而言,水下考古更广泛运用多种科技手段,经远舰的发现也印证了这一点。在海域调查前,经远舰的位置也众说纷纭,调查队通过对经远舰起火沉没之前,日军拍摄的照片的认真分析,比对照片拍摄时间、角度和远处山体走势,基本锁定基沉点位置,并与《庄河县志》记载的经远舰的大致位置相印证。运用磁力物探等技术,水下队员很快找到了沉舰位置,并开展过潜水记录。经远舰为1887年德国伏尔铿船厂建的装甲巡洋舰,而水下发现的一块德文铭牌也更加确定了经远舰的身份。
中国水下考古飞速发展
近代沉舰,指中国近代时期(晚清至民国)沉灭于中国水域的本国及外国的战船,有部分因战争原因被击或自沉,也有遭遇其它海难失事而沉灭。周春水表示,经远舰和致远舰的考古调查是我国首次对大型沉舰开展工作。而此前并无实际经验。且致远舰体量大,几乎全埋于沙下,这些都为实际的水下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而这一实践也无疑为调查发掘大型近代沉舰,尤其是埋于泥下的沉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974年泉州湾宋代古船的发掘,是考古学界在海岸滩涂对古代沉船进行发掘和开展多学科合作研究的成功之作;2007年广东阳江“南海Ⅰ号”沉船的打捞,在国际水下考古学界率先采用沉箱整体打捞技术,被认为是近海沉船考古的一次创举;2007-2008年,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的发掘,标志着中国水下考古的工作水域已经由近海扩展到了远海海域;“南澳一号”沉船开始大规模使用双瓶高氧潜水模式,并首次使用潜水钟;2014年中国第一艘水下考古工作船“中国考古01号”加入实际工作;2015年致远舰身份的基本确认,表明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近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1989-2015年间,国家先后培养了7批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目前国内持有水下考古专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人。目前,这支队伍已经是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重要支柱。随着更多新科技应用到水下考古事业和多学科的有效合作,人们也更加期待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能够揭开更多的历史面纱。
责任编辑:梅曼雪 最后更新:2015-10-13 10:29: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甲午海战致远舰的更多秘密将被揭开
下一篇:致远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