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钟敬文的抗战
2015-12-22 09:50:56  来源:汕尾日报  点击:  复制链接

  秋日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缝隙,筛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洒照在海丰文天祥公园绿茵上。一座钟敬文的汉白玉雕像,似乎散发着一身儒雅斯文之气,令人钦敬。记者陪同港澳一个文化团体艺术家们,瞻仰了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被誉为“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雕像,文天祥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讲述了钟敬文大师烽火驿路的文化之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无不心潮激荡,思绪翻腾。敬仰大师风范,追寻大师足迹。

  家国情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战火笼罩神州大地。中国人民全民族的抗战开始了!空袭炮火震碎了象牙塔,救亡图存怒潮席卷书中桃花源……寓居杭州潜心文学创作、民间文学及民俗学研究的钟敬文,携家自杭历浙西、南昌、衡阳等地,于1938年春天辗转到达桂林,在当时南迁的江苏无锡教育学院任教。

  当时,随清华大学南迁的朱自清教授也到达桂林。钟敬文早就从诗文中认识了朱先生,很喜欢他的新诗,内心十分敬重。朱自清诗中的警句,如:“我要一步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脚印!”“从此我不再仰眼看青天,不再低头看白水,只谨慎看我双双的脚步”等,在钟敬文的脑海里萦绕。一天晚上,钟敬文就到朱自清住的湖滨旅馆去拜访他。素未谋面,一见如故,文人相惜,感怀不已。是夜,钟敬文与朱自清谈时局、谈文艺,几乎海阔天空,畅兴甚浓。尤其谈到当前抗战的文艺问题,朱自清的话,雪亮地表明了他对于抗战的决心,给钟敬文增添了斗志和活力。他俩春寒夜话,遥想祖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心中激愤之情难以平静,如同漓江之水奔腾不息……

  这年的夏秋之间,钟敬文应友人尚仲衣博士的邀请,怀笔从戎,到广州四战区政治部当了一名上校视察专员,踏上烽火驿路的征途。他的友人尚仲衣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之后,因同情学生的抗日游行,受当局排挤,愤然离开校园,投身抗日救亡,在第四战区政治部任宣传组长。钟敬文职称上虽是上校视察专员,实际工作是审阅或起草宣传文稿。因此,他和尚仲衣组长每夜灯前执笔凝思,或共商宣传文稿内容,改变往日里的文风,行文之中交织着血与火的淬炼,唤起民众、士兵抗战精神,斥责日寇侵华的血腥暴行,似乎把满腔热血都熔铸于字里行间,为民族抗战披肝沥胆。一篇篇讨日檄文,如同一把把匕首、一颗颗炮弹,给日本侵略者予以无情的痛击!

  烽火驿路

  秋季的广州,依然天气闷热。钟敬文在四战区政治部“草军书”,约两个月后,抗战的怒火在心中不时燃烧着,急着要求上前线采访。可是,这时候军情更迫,日本侵略军从大鹏湾登陆了!没有几天就迫近广州,花城一时成了朝不保夕的危城。他和尚仲衣都怀着一种悲愤的情绪。终于,在广州将要陷落的前一天,战区政治部奉命搭最后从广州开出的一班火车离开这座危城。夏衍和《救亡日报》社的一些同志到喧闹的火车站为政治部的同志送行,钟敬文事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是“危驿千灯照别愁”。

  到了翁源,钟敬文随政治部大部分同志,暂住城外的一座古寺里。没多久,大部分人员又移住在连城,钟敬文他们可巧又住在县城外的一个佛寺里。一直到第二年初,才奉命集中到当时广东临时省会的曲江(韶关)。这时,政治工作差不多完全停顿,部里的同事们个个忧心忡忡,在等候改组的消息。恰巧这时原在广东省政府里服务的文艺界朋友祝秀侠、黄苗子等也在连城,钟敬文就常与他们聚集在一起,谈国事,谈抗战文学。在居住古寺的后期,钟敬文把到广东从军以后几个月里所作旧诗编辑成一个集子,命名《东南集》,取“东南到处有啼痕”诗意。由政治部里的同志用钢笔、蜡纸写印,钟自称:“这是我在民族斗争中所抒写的一个心声结集。”

  1939年的冬天,寒凝粤北,霜花满天。这时,战区政治部接受了上级的命令,在江西南部信半县举办一个西南地区军需人员训练班,钟敬文被调去讲解《抗战建国纲领》。这是抗战初期国民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制定的文件,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到了驻地,他与同伴住在县城外一个庵堂里。庵堂祀奉释迦牟尼,法相庄严,但寺院相当狭小,而当政的国民党,又不顾及人民死活。凡有血气的人,都有难于忍受之慨。他在讲课之余,常常借助写作旧诗以抒发眷爱祖国之情和对现实不满的闷气。这种篇章,日积月累,重叠成堆。正巧当地有一家小石印店,他就把诗稿稍加整理,编成一个集子印出来,命名《回英集》,取前人诗句“空回英概入笔墨”的意思。后来,四战区政治部由曲江转移到柳州后,钟敬文留在广东绥靖公署工作,帮助左恭同志编辑《新军》杂志。

  这期间,1940年春天,广东驻军击退了向北进犯的敌军,报上称为“粤北大捷”,战区军威民心为之一振。接着,钟敬文和杨晦、黄药眠等一批作家,受战区编委会的委托,到从化一带前线慰劳军民,并收集材料,拟写作各种文学样式的作品,以激励军民抗战情绪。钟敬文分担的是写作散文和报告。不久后,出版了《战地报告文集》,鼓舞了抗日军民的士气和斗志。

  迎接曙光

  艰苦的抗战,烽火连天。钟敬文始终以笔当剑,在血雨里淬火,在硝烟中磨砺。当年,从五月中旬到七月半,足足有两个月的时光,他和几位文艺界的朋友,穿着草绿色的军装,背上小行李,从这个村庄到那个城镇,从这个山头到那个渡口,登高步深,度险踏危,阳光象烈火一样,他们的皮肤给炙成了黑色,而且在不断地剥落着。有时候赶到歇脚地,连粗米饭和菜汤都吃不上。可是,他们不倦地走着……他带着一种韧劲去收集那些材料。当走过被敌人践踏过的村落城镇,曾经遭受炮火洗礼的山岗林薮,或会见跟战事直接间接有关系的人物,他就详细地观察,或反复地询问,有时候还不免兼用起想象来。这种结果,他尽量记录到本子上。为着比较周详地参考,还竭力去收罗那些相关的文献——象报告、宣言、报章等。在归途上,行李沉重起来了。同行的朋友,带着妒意说:“你这个文艺上的贪心家伙!”

  他曾在松荫下的茅亭中晤见了指挥良口战役取得胜利的年青的黄肇堃军长。

  他曾在被日本侵略者烧毁了的小学校的废墟前访问了那所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他采访抗日老英雄萧阿彬,赋诗赞颂他英勇杀敌的壮举……

  在牛背脊战场,他凭吊了阵亡将士的石碑……

  良口附近的炮火正剧烈的时候,他们登上了遍地都是黑石头的大岭头……

  从前线回到曲江,经过了一段紧张的写作时日以后,钟敬文看到国民党特务的暗中牵制,一切有利于抗战和民主的工作都不容易展开。留在一个名为抗战、为民众的岗位上,实在却只是浪费时间和添加精神苦恼。

  1944年夏天,敌人发动了大规模的湘桂攻势,在粤汉线上的坪石,距离敌人占领地只有数百里,骑兵一两天就可到达。但钟敬文和战友们坚持艰苦抗战,竟不畏惧顽敌。因为敌人在中国作垂死挣扎,日沉太平洋。

  1945年,从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可以看出抗日胜利已曙光在前,敌人的末日将要来临了!这期间,他充满信心和希望,先后写成了《抗日的民间老英雄》、《指挥刀与诗笔》、《牛背脊》、《残破的东洞》、《石桥塘》、《到温泉去》、《黄肇堃军长印象记》等一系列风格独特的报告文学(散文)作品,一部分收入由他负责编辑的《良口之战》(战地报告文学集)中,其它一些,陆续发表在《文艺春秋》、《自由世界》等刊物上。抗战胜利后,编成的《战地报告文集》,在上海的一家书店出版发行,让文学留载那一段艰苦的烽火驿路。

责任编辑:黄秀云 最后更新:2015-12-22 09:51:5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聂荣臻抗战文物背后的故事(上)

下一篇:重读抗战家书 缅怀民族英雄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