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在常德市区内对敌人阵地进行攻坚,炮火击中敌阵,冒出浓烟。
烽火年代,历史记住了常德。
时间定格在1943年,八千虎贲,用赤诚之血换来胜利之光。
血泪历史不可抹杀
“我从纪念塔前过,引起的思绪很多、很多;眼前这座‘中日会战阵亡将士纪念塔’,是这样挺拔,这样巍峨;这是守土勇士白骨堆成的凌烟楼阁,这是八千男儿血凝结的牌坊一座;这是燃烧在中国人心头的一团怒火,这是记录民族屈辱史的一本‘账簿’。时间刻在‘1943’,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会忘却……”这是老文艺家诸扬荣近日写下的诗歌《我从纪念塔前过》,激起了无数老文艺人对常德会战的情怀。
81岁高龄的诸扬荣,两年前经历了手术室里的一场“生死战”。退而不休,笔耕不辍的他每天上下班,必经常德公墓,每每感伤在怀。1943年,日本侵略军的罪恶之手指向常德,10岁的诸扬荣随父母从德山脚下的老家逃难至鼎城区黄土店一带,不幸的是,他的一位叔叔被日本鬼子刺死。多年来,这深深的国恨家仇在诸扬荣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他清楚“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并用诗歌警醒着世人:“如今呵,侵略兵后人还在磨刀霍霍;日本领导者一直祭奉当年杀人的恶魔;警惕呵,中国千万别落后呀,努力呵,我们要用‘实力’把话说。”
近日,德山乾明寺92岁的释来空法师(俗名吴淞)带上几张个人近照和无法忘怀的战友情,赶到长沙,准备赴台湾探望当年常德会战战友赵清福。
还在1938年,16岁长沙籍人士吴淞投笔从戎,奔赴到如火如荼的抗日热潮中。1943年秋,常德会战打响,国军74军57师师长余程万率部保卫常德,57师全体官兵誓死抵抗,无奈敌我兵力悬殊太大,常德被日军攻陷。11月底,吴淞奉命随第10军驰援常德,经历了他人生中最为惨烈的一次战斗。
吴淞说,他参加了第10军3师9团3营参与德山的争夺战。他回忆道:“我用的是战友缴获的一支日本三八式步枪,用侵略者的武器反击侵略者,打得好痛快啊!当时常德会战从核心阵地战到周边的反击战、争夺战、阻击战,打得都非常惨烈,比《喋血孤城》里表现出来的战争还要惨烈十倍。”
70多年过去了,那段峥嵘岁月,那些在同一战壕中同仇敌忾的战友,在吴淞的脑海中从未走远。守在清静的乾明寺,吴淞的心灵很纯净,他要与长眠于此的战友朝夕相伴,为他们抄经念佛。
前不久,一位居住在美国的唐姓战友带着那段战火记忆永远地走了,听闻这一消息,吴淞悲痛不已。如今,吴淞当年所在营的战友仅剩下2人,他和台湾的赵清福。
“来日不多了,趁自己走得动,我一定要去看看惟一的战友!”吴淞说,他表面上身体健好,实际上也是个“纸老虎”,病痛缠身。此行,他并没提前给赵清福通电话,“我要给他一个惊喜!”
今年4月5日,一位77岁的老人柴陵华从四川省自贡市而来,完成心中一个未了的心愿:到常德公墓祭拜父亲,尽到一位儿子的孝心!柴陵华的父亲不是别人,正是常德守城战中英勇牺牲的最高将领——国军74军57师169团团长柴意新。常德会战阵亡将士公墓的墓志铭上,仅刻的两个名字,一位是余程万,另一位则是柴意新。71年后,首次面对父亲的墓地,柴陵华竟无语凝噎。
5月19日,《常德保卫战》即将登陆四川电视台,身在自贡的柴陵华有些等不及了,他看过电影《喋血孤城》的一些片断,这次他很期待荧屏中的父亲形象。“抗战题材电视剧应该以战争为背景,还原历史真相,让今人受到教育。”柴陵华说。
虎贲情结挥之不去
“虎贲,74军57师代号。该部尤以常德保卫战闻名,时以全师8529人的孤军据守常德,对抗3万多日军进攻达半月之久,仅83人生还。”这是百度词条对“虎贲”一词的解读。
“虎贲”,是英雄的代名词,是常德保卫战八千将士当之无愧的称号。
因为那场战争,因为那些英烈,无数人心中种下了深深的虎贲情结。
1946年,第一部直接描写常德保卫战的长篇小说《虎贲万岁》面世了!作者不是别人,正是著名作家张恨水。小说自序中,张恨水这样说道:“让我能引以为荣的,是我能写着八年全面抗战中最光荣的一页。这光荣是74军57师的朋友们给我的。”小说中,他尽可能地保留故事的真实性,细致叙述每个零星战役中的人员、攻防、装备、死伤,建构出57师骁勇壮烈的形象,那些悲壮却平实的大场面描写使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常德人没有忘记家乡热土上发生的战争和战争中的热血虎贲之士。鼎城区周家店镇80多岁的周询对常德会战历史记忆犹新。当时13岁的他在白鹤山隽新中学读书,战争结束后,与同学相聚,常常讲起战争中的英勇事迹,感动不已。上世纪80年代,在鼎城区政协文史委担任文史专干的周询最热衷的一件事就是搜集地方历史故事,他征集到不少有关常德会战的真实故事,还收到来自台湾、香港人士提供的会战资料。1988年,他决心将6年搜集筛选出的64个会战资料、故事写成一本历史书,一年的焚膏继晷,《抗日时期常德会战》完成了,几经周折,由中央文史出版社出版,成为国内第一本系统描述常德会战的历史书。
翻开《中日常德之战》,这是76岁的本土史志专家叶荣开纪念虎贲的一本资料选编书籍。桃源县枫树乡田河村出生的叶荣开是常德会战的经历者,那时他还只有四五岁,房屋、粮食被日军烧毁,全家人四处逃难,在深山老乡的救济下得以生存。他说:“中日常德之战是常德人民永远挥之不去的沉重伤痛!常德的每个热血子孙都应为此做点什么。”
上世纪90年代,叶荣开参与《常德市志》编撰,见省、市图书馆有关常德会战的资料残缺不全,萌生了编一本全面系统介绍会战的书籍,从此走上常德会战研究的不归路。他耗费10年编撰的《中日常德之战》达100多万字,有守城部队57师师长余程万和该师文书人员写的战争全过程,有张恨水记录整理的战士口述,有美国、英国战地记者的战场采访报道,更有100多幅战场实景照片,资料弥足珍稀,令人耳目一新。
责任编辑:吴步璇 最后更新:2016-01-06 09:38:0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方先觉的“来生再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