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自1927年12月17日发表通电宣布“引退”而沦为在野之身后,一直从事反蒋活动,力图恢复失去的权位。为此他与胡汉民结成同盟,一致展开对蒋介石的斗争。
九一八事变的爆发,给了胡、汪联盟的机会,在之前叙述两广军阀真相的那期《重读抗战》中我们已经说到。也正是抓住这一机会,汪精卫在公开场合高调主张对日抵抗。
汪精卫
9月24日,他出席广州各界抗议日本侵略大会,并发表演说,称:“当此危亡之秋,我们应持勇与定态度,纵外交不能收效,四万万同胞为救国而死,亦觉值得。”
11月16日,汪精卫根据宁粤上海和会的上述决议,强调指出:“至对日问题,不能专倚国联之助我,尤恃我有抵抗之能力及牺牲之决心。”
与同样高唱抵抗但却不愿走上前台带领政府负起责任的胡汉民不同,汪精卫高喊抵抗的同时,也做好了进入政府承担责任的准备。从此,胡汪分道扬镳,胡汉民留在广东做他永远的反蒋派,而汪精卫则与蒋介石达成妥协,共组政府。
在汪精卫上台前夕,在对日的问题上,他提出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方针。出长行政院后,汪精卫本此方针来行事。
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当天,汪精卫入主行政院,出任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内政部长,形成蒋主军事、汪主行政的再度合作局面。
日本挑起一二八事变,大举进攻上海,并威胁到南京的安全。国民政府“为完全自由行使职权,不受暴力胁迫起见”,决定迁都洛阳。
1月30日,汪精卫即以行政院长的名义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联名签发了《国府迁洛宣言》。汪精卫解释政府迁移的原因及对日主张:“政府如果预备屈服于日本暴力之下,为城下之盟,则或者不会离南京;如果预备以最大牺牲,为长期之抵抗,则必然将国民政府移至中原腹地。因为如此,始能团结各种力量,以策应全国。国民政府迁至洛阳办公,其最大精神即在如此。……此后必入了长期奋斗的境况,断然无疑。但是我们并不主张对日绝交,或对日宣战。为什么不主张对日绝交呢?因为日本对我们所用手段,已经甚过绝交,胜过宣战,已经是不断的进攻与占领了。仅仅对日绝交,是不能发生何等作用的。为什么不主张对日宣战呢?因为此次日本对我虽无宣战之名,而有宣战之实,是破坏万国联盟公约、华盛顿九国公约、海洛格非战公约,不但侵害中国,而且侵害各国,不但中国对日本有正当防卫之权利,各国对日本亦有干涉其野蛮举动之义务。中国此时应联合签约各国以制裁日本,用不着宣战。
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上海各界人民予以积极支持。汪精卫手中虽然没有军权,但他也报以积极支持。汪精卫的支持行动不可谓不努力。当十九路军受到来自浏河登陆日军侧翼威胁时,汪精卫曾派李济深、陈公博北上求助张学良,虽然没有搬来救兵,但还是从山西阎锡山那里为十九路军捐来十万个手榴弹,当然这只是杯水车薪。但作为没有军权的行政首长,也算尽到努力。
汪精卫也开宗明义地公布:“我们现在应该抱定什么态度呢?我们应该要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这个主张,不是今日才定的。兄弟从去年十月由广州到上海之时,已经抱定这个主张了;兄弟对于那时从南京来请愿的学生及各民众团体,都是以此来答复。因为中国的国难,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要预备长期的抵抗。同时也要尽力的交涉。”他还说:“一面抵抗一面交涉,同时并行,军事上要抵抗,外交上要交涉,不失领土,不丧主权,在最低限度之下,我们不退让,在最低限度之上,我们不唱高调,这便是我们共赴国难的方法。”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提出,成为此时一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庐山讲话止国民政府应对日本的长期策略。
1932年2月7日,汪精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余自去冬来沪,即表示对日主张,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此主张至今无变。此主张不但不相反,而且相成,盖军事上若不积极抵抗,则外交无进行可言,而外交上进行得力,亦可使军事胜利更有把握也。”他在这里道出了抵抗与交涉的相互关系。
13日,汪发表“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谈话之要旨。关于抵抗,他说:“此次中国不屈于日本之暴力,而出于正当防卫,必须有最大之决心,极巨之牺牲,方得最后之结果,过于畏葸,固为不可,徒作壮语,更为不可。须知数十年来,中国军事、经济在物质上着着落后,固不待言,即组织上亦幼稚不完备。吾人认清此点,即须从举国一致着手,以土广民众之中国,对富国强兵之日本,纵使有一二城镇不幸落彼手中,而中国之内,人人皆抵抗,处处皆抵抗,日本虽有二三百万精兵,亦不能遍布也。世界上有可败之军队,无可亡之国民,切须牢牢记住此二语,苟行之不懈,日本必有力竭之日,列强亦必群起而共踣之。”
全面抗战、长期抗战,汪精卫在这次谈话中都提到了。虽然他所主张的抵抗是一种自卫性的消极的抵抗。但在日本的侵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时,汪精卫的对日主张中将军事抵抗作为口号公开提出,较之国民政府过去的政策有了根本的转变。
蒋介石从九一八事变刚发生时避战的态度上转变,接受了汪精卫“边抵抗边交涉”的战略。而汪精卫的主张,为他赢得了相当的赞誉和名声,也为后来的“逼张抗日”埋下了伏笔。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5-06 16:43: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国共联手打击日本特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