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走近抗战29军将领之后:没有硝烟的集结号
2016-06-07 09:45:12  来源:新京报 2015-04-07 记者 张寒/实习生 罗婷 报道  点击:  复制链接


佟兵一生谨慎,为的是不辱没其父佟麟阁之名。

宋哲元外甥女李惠兰一直在为29军的后人奔走,只为大家能抱团聚合。

曾经的29军成员杨云峰演示大刀。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翻拍

    何玟讲述父亲何基沣1937年率军在卢沟桥奋战的细节。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纪念馆】

    民间收藏家原启长收藏的29军抗战时所用大刀。驻守卢沟桥的29军,以大刀队威名远播。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春天,听说卢沟桥下的永定河要清理河道,原启长托人现场蹲守,最后发现了一把。

  【人物小传】

  李惠兰(83岁):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9军军长宋哲元(1937年时任)的外甥女。曾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佟兵(90岁):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之子。曾是北京第二人民医院药剂师。

  何玟(79岁)、何瑗(71岁),第29军110旅旅长何基沣之后。退休前,何玟是北京东方化工厂工程师。何瑗系北京晨光印刷厂厂长。

  77年过去了,守卫卢沟桥的29军的后人,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龄。

  父辈抗日,血脉相承,这群老人决定以29军后人的名义,做点事情。

  他们大都活过了父辈离世时的年龄。

  90岁的佟兵,说起岁数就摇头,他说活了父亲两倍的岁月,却一事无成。

  佟麟阁1937年7月28日战死时,45岁。

  83岁的李惠兰,叫宋哲元舅舅。她记忆最深的影像,是宋哲元1937年5月回山东老家。

  一间房,半间是炕。宋哲元盘腿端坐在大炕的中央,宋家的男孩子一个挨一个地在炕上翻跟头。谁翻不过去,他就抬手扶一把。

  李惠兰围在一边看热闹。舅舅说,练好了,打鬼子。

  佩剑将军何基沣的儿子何瑗,说起1937年日本鬼子拔刀,父亲一双豹子眼瞪过去。这个71岁的老印刷工人立刻双目圆睁,活灵活现。

  29军将领的后人是他们共同的标签。

  见了面,他们按照对方在家里的排名,称呼二哥或者大姐。聚时最常提起的依然是29军大刀队和七七事变。

  一辈子的荣耀。

  他们想抱团做点事。“就为了抗日烈士”,李惠兰说。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需要对抗的是时间、误解、贫穷还有历史的迷雾。

  先烈坟冢,以碑为证

  向心力来自一场危机。

  遵化县石门镇,一个破败的陵园里,安葬着29军的阵亡官兵。

  1933年,29军在喜峰口抗击日寇,大刀队夜袭敌营,一战成名。专为此战写的《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传唱南北。

  李惠兰第一次看到这个墓园时,“心里发疼”。

  喜峰口之战就地收殓的36麻袋尸骨,葬在一个砖坟里。风吹雨淋,用洋灰抹上的砖缝都已裂开。另外280位阵亡官兵的坟成了平地,长满青草。墓砖大多不知所踪。

  2008年,看坟的席连生给李惠兰打了个电话。说有开发商看上了这块墓地。

  后来,开发商也找到了李惠兰,“给烈士们挪挪地方吧?”

  这块陵园风水好,距离清东陵不过十几公里,有人想建商用的墓地。

  李惠兰好几天睡不着觉。烈士们连坟头都没有了,尸骨再让铲车给推了?那我们这些人死了还能闭眼吗?

  她给相熟的几个29军后代打电话,几个老太太第一反应是,到陵园当坐地炮去。

  坐地炮,耍赖,躺在地上不起来。看谁敢拆。但是,一把年纪能撑几天?

  一合计,还是找大伙去。北京聚餐,来了三桌。

  头一晚,赵学芬(赵登禹将军之女)、李惠兰、何玟、冯炳如(冯治安将军之女)订好了计划。

  在饭桌上一说这事,“炸了锅了”。

  群情激愤。李惠兰说了她们的主意,趁着开发商没动手,咱们立两块纪念碑。

  有了碑,他们就有了忌惮。

  没的说,都同意。一共捐了一万八千块钱。用最好的黑色花岗岩刻的金字。“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立碑人写的是父辈的名字,在一连串著名将领后面,简单地写了两个字—后代。

  最后刻碑的钱差了2000。准备补上时,刻碑人说,差的钱不要了,我也给烈士们捐一份。

  席连生刨了坑,稳稳地把这碑立上了。

  开发商没有再来。

  2010年清明节后,这些立碑的后人都到了陵园。

  李惠兰说收了大家的钱,没有收条,“以碑为证”。

  那天,大家拿着大刀进行曲的歌片放声唱,绕着墓园一遍遍地走。金振中(1937年守卫卢沟桥的营长)的儿子金天愚说,有人流着泪讲自己父亲的故事。

  其实大家都听了很多遍。但还是愿意听。

  “没有这些士兵,就没有我们的父亲。”何玟说,遵化这个墓,把零零散散的29军后代慢慢聚集到一起。从上世纪80年代就和他们相熟的原卢沟桥文物所所长郭景兴说,29军是杂牌军,一直在夹缝里长。也因为这缘故,后代反而更有凝聚力。

  每年,这些后代都会到这里一聚。

  真的是烈士,不是土匪

  聚集慢慢有了回响。

  29军第二师少尉排长,张华邦。仅存的几块墓碑中的一个。志愿者找到了他的家人,养子张书庚。

  张华邦死于抗战,却被传成了土匪和反革命。张氏一家在村子里几十年抬不起头。

  张书庚说他十几岁就找父亲的墓,扒着火车到了北京、石家庄。成年后娶不上媳妇,到了外地成家才回到河南。

  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了墓地的信息,几十年的石头落了地。原来真的是烈士,不是土匪。

  可惜,没有证明。

  当地民政局说,有什么材料可以证明你父亲抗日有功?

  他辗转找到了李惠兰。

  第一个电话,张书庚叫完大姐就哭。李惠兰在电话那头也哭,她说我能帮你什么。

  李惠兰是专门研究七七事变和29军的历史学家。她准备材料花了两个月。她说我要给他一个证明,这是我舅舅手下的排长。

  两个月,两个人打了不下一百次电话。

  材料写得很细,张华邦何时参军,参加了什么战争,什么时候提升排长,在哪次战役中牺牲。信封里面装着张华邦坟碑的照片。张书庚看了之后,觉得提气。我父亲是先锋部队,是少尉排长。

  他说,我能挺起腰杆做人了,谁再说我家出身,我就说,我父亲是先烈。

  李惠兰没有章,她想了主意,让看墓园的席连生盖了墓园的大红章。她还给张华邦寄去了胡锦涛发给宋哲元的抗日英雄纪念章的复印件。“就盼着地方能好好对待他们”。

  2014年,柘城民政局给张华邦在当地的烈士陵园立了一块碑,叶落归根。张书庚了了心愿。

  他每年清明都会给李惠兰打电话。

  李惠兰习惯了接这类电话。同为第二代的叫她大姐,第三代叫她姑姑。她第一次接到刘锡章(29军军训团副大队长)的孙子刘国华的电话,一听叫她姑姑,她眼泪就往下掉。又一个孩子归队了。

  29军后代抱团。“父辈的感情在”。

  做证明人的,不仅仅是李惠兰。

  1937年之后,29军将士有不同的命运归途。有人死于战场,有人解甲归田。

  谢世全1937年血战卢沟桥,1941年以师长职务回家务农。解放后,他被枪毙。女儿上访,找到何瑗。十几年前,何瑗的母亲为谢世全写了证明。当地以年代久远,无法查清,维持了原判。

  何瑗想帮这一家。

  何瑗会回忆,他的父亲何基沣如何大喊一声,“谢别子,集合”。谢世全团长增援卢沟桥,脱掉上衣,与日寇肉搏。

  在历史的烟尘里,何瑗也只能再写一纸证明。不管有没有用,他尽一份心力。

  有我的,就不缺他的

  “我绝不沾钱。”李惠兰说,在这个小群体里,除了大家集资建碑,再没收过钱。

  只有一次,她找何瑗商量分工。

  一个是谢世全的儿子谢金亭,父亲被枪毙,他一辈子也没结婚。到老了,生活困难。

  何瑗资助他。

  没多少钱,也不敢多寄。一个月100,逢年过节150。怕寄多了有人妒忌,或者把他的低保取消。

  两个人没见过面。

  从2007年开始,寄到2014年底。何瑗觉得有我的,就缺不了他的。到2015年开春,钱被退回来了。人死了。

  李惠兰保的是赵金典。他是29军的老兵。2007年,在一次民间活动上遇到了。

  赵金典听说她是宋哲元的外甥女,上来攥着她的手就掉眼泪。他说我们想宋军长。

  当时李惠兰看他的穿着,就知道过得艰难。

  她说,没啥孝敬您的,给您点点心钱。李惠兰伺候过老母亲,知道老人有时候嘴馋。她希望赵金典能活得松快点,嘴里有个嚼头。

  也是每月都寄,寄了7年。赵金典也走了。没人告诉她,她还寄。后来听说了,给他孩子打电话,你爸走了咋没告诉我?对方说话噎得她缓不过劲,“那我们也需要钱”。

  83岁,她看惯了世间百态。说起这件事,老太太也只是嘿嘿一乐,“我还能养你们?”

  但有件事,她耿耿于怀。

  29军的大刀队成员,老兵杨云峰。90多岁了,生活无着,到处要饭。

  她1986年就认识了杨云峰。原来他在一家工厂看大门。后来工厂没了,他下岗了。

  在农村,没有儿女,90多岁,只好要饭。

  一个破书包,各村逛着要馍馍。探访老兵的作家方军说,别人给的馍馍都硬得发死。在桌子上磕一磕,梆梆响。

  李惠兰听方军说了杨云峰的遭遇。她想着自己退休了,有退休金养这个老人。

  凑够了送养老院的钱。杨云峰找不到了。

  等有他消息的时候,李惠兰给他打了一个电话。你等着我,我马上找车接你。

  杨云峰说,你快来吧。再不来就来不及了。

  果然来不及了。李惠兰车还没找到,杨云峰就死了。死后他要求葬在卢沟桥。方军偷偷地把他的骨灰坛埋在了桥下,金振中营长的旁边。

  李惠兰难以心安。“哪怕他在养老院住上三天,我心里也过得去”。

  何瑗和他的哥哥也曾经找过杨云峰。杨云峰是何基沣的老部下。何基沣活着的时候,他来一趟,何基沣就救济点。

  后来何去世了。杨云峰性格刚强,他不愿找何的家人。

  老兵凋零。29军将领的第二代,在葬礼上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他们是承载历史记忆的人。趁着还活着,“能写的都写下来”。

  这是回忆录,凭什么删

  李惠兰的屋子里堆满了各种材料。

  她的女儿也学历史,却对七七事变并不感兴趣。

  李惠兰指着满屋子的资料,“我活着这些东西是金子”。

  “我没了”,这个83岁语速仍然极快的老人说,“那就是3毛钱一斤的废纸”。

  李惠兰从1986年开始研究卢沟桥事变,那时候很多人都活着。她见过面,访问过,都印在脑子里。

  她总强调,七七事变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但实际上,作为宋哲元的外甥女,这也是她的家史。

  家里有一张老照片。是她姥姥过生日时的一张大合影。宋哲元和姥姥坐在中央。李惠兰指着照片。

  坐着的那排人,都没了。后面站着的,也都过世了。蹲在前面的娃娃们,也只剩下三个还在人世。她最小,那时候只有两岁。

  她觉得自己有责任写这段历史。上世纪80年代,她跑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一个汉堡撑着坐一天。就为了查查宋哲元有没有和日军签文件。

  她觉得查历史资料就像侦查员办案,有了真凭实据,才算数。

  李惠兰也被质疑过她对宋哲元的私心。老太太一摊手,“给我证据”。

  和她强调国家的历史不一样。何瑗和他的哥哥何瓘,与别人打了一场十年的官司。

  他们维护的就是自己的家史。更明确地说,是父亲的回忆录不被删改。

  他们的父亲与几个事变亲历者共同写了一篇文章,回忆七七事变,《七七事变纪实》。

  2000年再次被收入时,700字被删除。

  何瑗无法接受。这是回忆录,凭什么随便删。我爸爸活着他能同意?

  官司打到了最高法。何瑗就一个要求:完整。

  “我不是史学家,也不是政治家。”何瑗说。他要保证的是爸爸的回忆完整地留存下去。

  最终成功了。以后这个回忆录只要出,就不能再删。

  别人说他,“你可真得了你爸爸的真传了”。

  71岁的何瑗了了这桩心事。他开玩笑,“我爸那可是何阎王”,他儿子也错不了。

  李惠兰把这篇文章收到了自己七七事变的书里,把删掉的内容用黑线画出来,还特意加了编者按。

  这些老人也常常会讲起“文革”时候的故事。“我的家庭出身那时候填的是反动军阀。”佟兵苦笑。

  李惠兰清楚地记得,2014年9月30日,第一个烈士日。她看到央视的一档节目讲29军大刀队,说他们是为民族争生存而牺牲。

  那天她静静坐在沙发上听完,整个屋子空空荡荡。

  她突然开始哇哇大哭,眼泪怎么收都收不住。

  让他们都有名字

  佟兵一生谨小慎微。

  他曾经考上海军,母亲不许他去。

  一辈子,就一句话,“不能做有损佟将军名声的事”。

  他还记得小时候住的四合院,墙上贴着岳飞的《满江红》。而他最终成了一个药剂师。

  他的生日是6月11日,父亲死于7月28日。他不再过生日。和父亲祭日离得太近了。

  90岁的老人,一提起父母,动不动就红了眼圈。

  他刚完成了个心愿。父亲牺牲的地方,经过他的努力,附近中学改名为佟麟阁中学。

  他现在每天跳舞健身,张罗着给我们看舞伴的照片。唯一担心的是家里人的张扬。孙女刚结婚,“太铺张”。他下了命令,谁都不许去浙江参加婚礼。

  他常常会和29军的其他兄弟姐妹碰上。看看彼此,“都老得不行了”。

  赵学芬已经很难出门。她看着29军其他后人在外面奔忙,她着急。“还想做点事”。身体允许,她想多到赵登禹中学给孩子们讲讲七七事变。

  李惠兰4月初去了台湾。

  她兴冲冲的,“我可是带着任务去的”。

  第一个,带回大刀队牺牲将士的名单。在墓园里再竖一个碑,“让他们都有名字”。

  另外,她带了一长串的烈士名单过去。把这些烈士从台湾的忠烈祠里都请出来。

  每一个,都恭恭敬敬地磕三个头。

  何瑗打完了官司,这两年想把父亲战斗过的地方都走遍。空闲的时候,去卢沟桥看看父亲的墓,说说话。

  何玟常常会觉得闷。有人来找她说话,话绵密得怎么剪都剪不断。枝枝蔓蔓,是要把一辈子都聊完的架势。

  她记得最深的还是在重庆的童年。29军子弟好多人在一个学校。统一穿着藏蓝色的校服。

  打小儿的交情。

  她说,父辈都拜过把兄弟。我们是一家人。

  就像李惠兰说的,这是抗战弟兄的血肉之情。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07 09:54:42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康健:为日本侵华战争受害者出庭的中国女律师

下一篇:史海回眸:抗日时期中国军民营救美国飞行员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