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来者可追。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孕育了英烈的大山,在家族长者的点滴记忆里,感受英雄的不凡,追忆英雄的壮举,仿佛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可歌可泣的年代;在后辈人无法释怀的叹息声里,体验到了英烈后人的些许无奈。
名门之后少小成名
从本溪市开车到南芬区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因近些日子暴雨连天,下了南芬区高速路,在进入下马塘镇苗家村的路段上,则是一路的泥泞,一路的颠簸。
但是,当你停下车来,仰望四周苍岭,云雾缭绕,溪水潺潺。想当年,抗日英雄,东北少年铁血军、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苗可秀,就生养在这个下马塘镇苗家村的山坳里。
苗可秀,1906年生人,原名苗克秀。在家排行老四。如今苗家村已经73岁高龄的苗可奇老人回忆说:“我的伯父,苗可秀的父亲苗维新,虽然没有文化,但是为人明事理,特别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山里打家劫舍的胡子很多,山里的庄稼人得不到政府的有力保障,只能靠自己保卫家园,所以苗维新就勇敢地带领全村人,保家护院,并担任了‘东三省保安委员会委员’职务。”
见过一些世面的苗维新非常重视教育,特意为生下来就聪明灵秀的苗可秀从山东老家请来了一位晚清老秀才,教可秀和村里的孩子们读书。小小年纪的苗可秀聪敏过人,学习非常好,在老先生教的学生中最受宠爱。
15岁那年,苗可秀组织同村少年成立了少年习武团,自任少年习武团团长,平时习武强身,战时和父辈们冲锋陷阵,一起抗击胡匪,并屡建功劳,不少村民断言,苗可秀这个小娃日后必有大出息。
灵秀少年投笔从戎
果然,1926年,苗可秀20岁那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张学良将军创办并担任校长的东北大学中文系。
在大学期间,苗可秀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组织,参加了“救国会”等青年进步社团,成为骨干。因为大学学费昂贵,读大学期间,苗可秀经常利用寒暑假探家返校之机,贩运马匹,挣来的一部分钱用来读书,接济家里、乡亲,一部分用作进步团体的活动经费。
苗可秀以优异成绩大学毕业,其撰写的20多万字的毕业论文《论荀子》和《孙子兵法新解》,深受时任校长的张学良将军的赏识,称其论文是“毕业论文的典范”。并推荐苗可秀委任辽阳县知事一职。
然而,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苗可秀没有从政,而是投笔从戎,毅然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道路,参加了邓铁梅组织的东北民众自卫军。
从苗可奇老汉那里得知,在邓铁梅的部队里,大学文化、智勇双全的苗可秀被委以重任,担任总参议一职,多次建立战功,后根据斗争需要,由苗可秀牵头创建了东北抗日少年铁血军,苗任司令,与邓铁梅部队相互策应。
铮铮铁汉英勇就义
1934年9月28日,抗日名将邓铁梅将军被捕并遭秘密杀害,此后苗可秀接任其职务,任东北民众自卫军司令,后任东北抗日义勇军总司令。指挥军队与日伪军开始了新的斗争。其间,抗日队伍辗转于本溪、凤城的白山黑水之间,苗可秀组织了几千次大小战斗,正义的子弹射杀无数日本侵略者,令敌人闻风丧胆,屡次派重兵围剿均以失败告终。
1935年6月21日,因汉奸告密,在此前不久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的苗可秀被围困在凤城县界胡家沟小南台村一村民家,在下死命令让随行人员撤退后,弹尽粮绝的苗可秀不幸落入敌手。
被捕后的苗可秀大义凛然,对日军给予的“凤城县警备司令”一职不为所动,多次怒斥来劝降的日伪军官,并在关押其的凤城监狱的牢房墙上写下了“正义千秋”四个大字,附“誓扫匈奴不顾身”诗一首,以明志。
敌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对苗可秀施以酷刑,威胁要拉出去枪毙,逼其投降。苗可秀无所畏惧,在信中嘱托朋友“凡国有可庆之事”或有“可痛可耻之事”,都要到他墓前诉说;嘱咐战友“不要忘了我们要做新中国的主人,要做重整山河的圣手”,希望生者继续战斗,令人敬佩。
1935年7月25日,狗急跳墙的敌人对苗可秀下了毒手,把苗可秀架到马车上拉到凤城城南刑场,让苗可秀跪下,苗可秀誓死不跪,抗日儒将苗可秀,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新中国,将一腔热血洒在了自己无限热恋的故土上。
抗日英雄永存世间
如今的苗家村依旧住着几十户人家,不过名字叫下马塘镇沈家村苗家三组。“可”字辈老人就剩下苗可奇老人一位了。这位曾经走南闯北的老人对苗可秀的故事知道的最多,也最详细,他很重视家族的荣耀。
老人说:“我们苗家祖籍是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人,祖父们哥七个,闯关东来到了这里,我的父亲苗维富和苗可秀的父亲苗维新是叔伯兄弟。1952年,我20岁出头,就曾经自费专程到凤城去寻找堂兄苗可秀的坟地。”
“当时,在凤城的一个私人开的旅店里,一位60多岁的店主在登记时,一听我的名字,就问我,你跟苗可秀是什么关系,我就说了,来看看哥哥的坟。因为是个人行为,也没有介绍信,店主将信将疑地把我领到了当地的民政部门,我那时是下马塘镇文工二团的演员,也当过武工队长,经过那边电话和这边联系后,验证了我的身份。他们问我为什么要找苗可秀的坟。我说家里人都惦记他,让我来扫扫墓。”
于是,当地的民政部门出钱,安排苗可奇住在老头的店里。老头说什么也不要民政部门的钱。晚上他和苗可奇聊的时候说,苗可秀救过他一家人的命。说有一年大年三十,苗可秀带兵和侵华日军激战,老百姓烙了许多白面饼往苗可秀的抗日队伍里送。
苗可秀告诉战士们不能吃,“老百姓一年到头就三斤白面,我们不能吃,也吃不下。”为了感激老百姓的热情,苗可秀就请老百姓烧水给战士们喝。
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攻进了凤城,苗可秀命令部队不准在老百姓家休息,都露天安营,并命人打开日军军需仓库,让老百姓去背粮食。那年大旱,老百姓家早就吃不上溜儿了,这些粮食可救了老百姓的命了。
“当时要是没有这些粮食,我家就完了。所以当你一说你叫苗可奇,我就觉得你跟苗将军有关系,你说我能要你的店钱吗?”老头对苗可奇说。
家族后辈引以为荣
第二天,民政部门派人带苗可奇来到将军墓前,在凤城南大桥右边的一条沟里。在苗可秀墓前,按照他的遗愿,种着一些松树和梨树。祭拜之后,当地民政部门的领导问苗可奇有什么要求,“没有,这里的桥叫可秀桥,路叫可秀路,街叫可秀街,都是用苗可秀的名字命名的,这已经让我们很感激了,人们还记得他。”苗可奇说。
扫墓归来,苗可奇把所见所闻写信告诉了苗可秀惟一的儿子苗福生(后改名苗抗生)。苗可秀在和日军打仗的时候,在党的地下组织安排下,可秀的父母带着儿媳妇和孙子躲到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现在我们这里一点儿苗可秀的遗物也没有了,当初苗可秀的家也没有了,苗可秀种的梨树,最大一棵成年人双臂抱不过来,可是十多年前就被砍光了。苗家的门、石墩都被拉到纪念馆去了。”
“以前这里叫秀石村,是用可秀,可石(苗可秀的弟弟)的名字命名的,现在也改成沈家村了,虽说现在的苗家后代,看不到前辈英雄苗可秀一点遗留下来的东西,但是他的精神和事迹还在延续,苗家后人都以可秀为荣。”苗可奇的话似有一丝遗憾,但更多的是满足。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13 11:55:1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樊建川和日本老鬼子们的二三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