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是民国政治史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人物。在他60余年的生涯中,集中了“无政府党人”“国民政府主席”“民族主义者”“汉奸”“革命志士”“反革命”等多种相互对立的政治身份和立场。清朝末年,汪精卫以暗杀摄政王一举成名,成为革命“偶像”。民国初年,本享有极高政治声望的他坚持“不做官吏”,辞去一切政务,赴法留学,一时成为淡泊名利的象征。然而,1925年孙中山逝世之后,汪精卫却表现出对权力的热烈竞逐。不但在当年6月选举国民政府主席时以全票当选,留下“自己选自己”的笑谈,还出人意料地成为国民党“联共”政策的积极奉行者和“左派”的领导人。1940年3月,南京伪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出任伪行政院长、代国府主席,以“汉奸”的身份终结了政治生涯。遥想早年“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的豪情,可谓“双照楼头老去身,一生分作两回人”。
汪精卫早年享有盛誉,很大程度上得自于1910年三四月间在北京什刹海对摄政王载沣的暗杀行动。这一计划虽没有成功,但这种自杀式的暗杀行为本身所表现出的自我牺牲精神,却足以令人壮怀激烈,感慕而兴起。当时蔡元培在致吴稚晖的信中就有“精卫君至可敬爱”之语。随后,汪精卫在狱中写下洋洋洒洒痛斥清廷的千字“供词”,并留下10余首感怀杂诗。以“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困。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为代表的作品,饱含充沛的生命热情,使汪精卫成为辛亥时代首屈一指的革命“偶像”。后来以刺杀广东将军孚琦而闻名的温生才,在行动前留给南洋友人的绝笔信中,就以他为榜样,表达希望能步其后尘的心愿。当汪精卫在狱中得知温生才遇难后,写下“长记越台春欲暮,女墙红遍木棉花”的诗句,以示感怀。
汪精卫试图诉诸“暗杀”来改变局势的信念并非偶然,而是与他对无政府主义的接受和理解有关。他说:“铭自二十岁以来,所知者排满洲排专制而已,后乃渐闻无政府社会主义……数年以来,对此主义心加热矣。”他也认为无政府主义的政治行动“自然以暗杀为第一义”。汪精卫出狱之后曾策动过彭家珍暗杀良弼。1913年宋教仁被暗杀,汪精卫调和南北呼吁袁世凯辞职未果,终于明白“书生之不如奸雄”,后悔当初没有暗杀袁世凯。
汪精卫如此钟情于暗杀,流露出性格中的某些特征和心灵深处的某种“情结”。美国学者王克文认为,汪精卫的性格中深藏着一种“烈士情结”,总希望能得到一次为国捐躯的机会。叶嘉莹在分析汪精卫的诗词之后认为,他的生命中贯穿着一种“精卫情结”,这种情结催迫他,执著地要牺牲自己去完成一个什么东西,不顾一切地要追求一个不可能的事。
为什么壮烈的牺牲对汪精卫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汪精卫曾在《论革命之道德》一文中说:革命党人的将来只有二途,或为薪,或为釜。薪投于火中,顷刻化为灰烬,是为革命之“烈德”;釜于烈火中受尽煎熬,是为革命之“恒德”。薪和釜的用途虽然不同,为了天下苍生之饱食的目标却是一样的。那一年他28岁,对流血牺牲之“烈德”有着热切的期待,梦想着自己的生命能够像薪一样,“炬火熊熊,顷刻而尽”。这种期待,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个体生命存亡的某种美学想象。那是一种在体悟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之后,渴望年轻的生命能如流星般划亮夜空燃烧自己,能如樱花般在最璀璨的年华随风飘落的美学想象。它不求成功,不求回报,只求完成一种生命的“姿态”。“姿态”的背后,有着对人生至深的苦闷。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15 15:47:16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青岛受降仪式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