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军旅作家杨大群:以笔作枪,不忘国耻
2016-06-29 09:52:04  来源:中国军网-空军频道 2015-04-24 作者:刘若男 特约记者 田旭辉  点击:  复制链接

  身为辽宁省作协副主席的杨大群,在文学创作这个战场上战绩辉煌。他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命运》、《关东传奇》、《义勇军演义》等30余部长篇小说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杨老家的客厅,一个条幅赫然醒目:不忘国耻是我的创作动力。他以此来“催促”自己时刻奋笔控诉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罪行。每每有人问到此事,他怒目圆睁:“日本鬼子杀害我们3500万同胞,这笔账我不能不告诉后代。我要用文字记录下这一切,让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脚下这片土地上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写作需要丰富的积累知识。为此,杨大群大量收集书籍资料。十几平米的卧室,一个个老式实木书柜,一个搭一个直通天棚,书柜和书柜间只容得下一个人走动,里面整整齐齐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类书籍。

  【人物简介】杨大群,1927年出生,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84年离休。先后13次被评为全军、空军、沈空先进离休干部,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金星奖、辽宁省少年儿童贡献奖,被沈阳市皇姑区授予“建设精神文明先锋,关心下一代功臣”荣誉称号。

  他,梦想从军报国。十几岁参军,经历战斗无数。作为战地记者,他在炮火纷飞、生死转瞬的抗美援朝战场上,记录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顽强。

  他,梦想以笔作枪。研究伪满洲国历史40余年,撰写出版《关东演义》《战争与命运》等30多部反映东北人民英勇抗日的文学作品。

  他,梦想寄托下一代。义务作传统报告1100余场,生活清贫却捐献稿费建“毛岸英小学”,资助多名贫困儿童上学,将价值80余万元的《伪满洲国演义》书稿连同版权送给部队。

  笔端蕴风雨,浓墨淌大爱。他,就是空军沈阳宁山路干休所离休干部杨大群。2014年,他被评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

  早春时节,沈阳市沈河区某小学十几名师生来到杨大群家中,大病初愈但精神矍铄的杨大群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与师生们重温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这个选择让我坚守了一生”

  1927年,杨大群出生在辽宁新民、辽河之畔,那时的东北正是沦陷前夕。在杨大群少不经事时,两个哥哥被抓壮丁死在了前线。

  国防不固必遭侵略,军队不强将遭宰割。亲眼目睹日军的烧杀抢掠,小小的杨大群立下志向,一定要从军报国,拼了命也要把日本帝国主义消灭掉!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共产党同时进城招兵,表面看来,国民党的军队待遇优厚、穿着得体,远比衣衫破旧的共产党军队更有吸引力。

  “无路难,选择走哪一条路更难。”就在年轻的杨大群犹豫不决时,一名国民党士兵殴打老弱妇孺的情景,让他在对比中认识到,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人民爱人民,杨大群毅然加入了解放军。

  1950年,杨大群从东北行政学院毕业后,就加入了东北军区防空军政治部宣传队,成为第一批随防空军高射炮部队入朝参战的战地记者,写下了一篇篇激昂的文字,也记录下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

  战地记者是用生命记录战争的人。然而直面生死,杨大群还是有不小的“心理障碍”。用他的话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敌机“拉巴巴”(投炸弹)。那时,战地新闻稿件要通过志愿军司令部才能转到国内。每次送稿,为了躲避敌机轰炸,杨大群都绕道走。一次,他被彭德怀的机要秘书“刘大个子”碰见了。问明原因后,刘秘书鼓励他:“你站着倒下,还‘咣当’一声响。如果趴着死了,便如猪狗一般,死也死得窝囊。”杨大群被他这种豪气深深感染,也因此与刘秘书结为知己。

  一次,杨大群撰写的战地新闻《高射炮长“腿”》发表在黑板报上,说的是我志愿军为解决高炮射程不够的问题,硬是靠人力将两万多斤的大炮抬到山顶,使得高炮如同长“腿”一般,接连打下美军B-29飞机2架、击伤1架。美国空军司令斯特来梅耶惊叹:“共产党有了新防空武器”。

  刘秘书看到这篇新闻稿后,将稿件送给彭老总。几天后,他告诉杨大群:你的那篇稿子彭老总看了,他很高兴,称赞说“这是战争中战士的伟大创举”。

  时光流转飞逝,如今,已经89岁高龄的杨大群,时常拿出这本他在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时,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佩云、辽宁省原书记郭峰要求,给毛岸英写的生平传记——《毛岸英》。书的扉页上是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写的序:“岸英在朝鲜大地上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40天,而我当时根本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两年后的1952年我才知道他去了朝鲜前线,对于他赴朝参战后的生活与战斗我知之甚少,杨大群同志作为曾在朝鲜前线与岸英并肩战斗过的战友,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一切……”

  抚摸着这本满怀深情的书,思绪也不禁会回到那段烽火连天的日子……

  敌人的又一次空袭夺走了“刘大个儿”鲜活的生命,他的鲜血与万千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战士一样,洒在了异国的土地。然而,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杨大群才知道这位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秘书”,正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

  “我想用《毛岸英》这本忆的稿费在鸭绿江畔建一所小学,纪念老战友也鼓励一代代青少年。”动笔前,杨大群对郭书记说。他的想法得到了部队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并最终成为现实。如今,在丹东市宽甸毛岸英当年过江时的长甸镇河口村,“毛岸英小学”傲然矗立,每年向当地青少年张开怀抱。

  在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常常会因为一件事或一个人而改变一生的轨迹。在抗美援朝前线的5年间,深受鼓舞的杨大群冒着炮火撰写30万字的战地报道,先后发表在志愿军报、人民文学、人民日报等报刊上。

  “投身共产党这个选择改变了我一生,也让我坚守了一生。”回首自己的成长历程,杨老感慨地说。

  “不忘国耻是我创作的动力”

  “海水悠悠难化酒,书生有笔曰如刀;战地碧血成虹影,生命由来付笑嘲。”文字是有力量的!它不仅能见证战争的罪行或是正义,同时也散射着人性光辉,为饱受黑暗的人们指引光明。

  在杨老家的客厅,一个条幅赫然醒目:不忘国耻是我的创作动力。这是杨大群用此来“催促”自己时刻奋笔控诉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的罪行。每每有人问到此事,他都会怒目圆睁:“我要用文字记录下这一切,让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脚下这片土地曾经经历过怎样的磨难。”

  杨大群原名叫杨建生。解放战争初期,他在东北行政学院读书,写了个“诉苦”的稿子,想用笔名发表。用什么笔名呢?那时学院正在组织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一想,干脆就叫“大群”吧,到广大群众中去,这是毛主席的号召呀!

  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是创作之本。随着“大群”深入群众采风的脚步不断扩展,时任沈阳军区空军创作室主任的他,文学作品也越来越多地走到世人面前。老百姓愿意跟这个身材高大魁梧却满脸善意的人“唠家常”,“大群”这个称呼也就被逐渐叫开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家人很少有人知道“杨建生”这个本名,人们都习惯叫他“杨大群”。生性豪爽的他索性跟组织申请,将身份证件全部改为杨大群。

  1984年,杨大群离休。家人都以为他可以颐养天年了,然而,杨老却顾不上休整,又把著书当成了人生中的另一场战役。

  虽身患心衰、高血压、肾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但杨大群笔耕不辍。他经常早早起床,一写就到第二天凌晨,写得投入了便顾不得吃饭。他说:“离休前我是穿军装的军人,在战场上跟敌人打仗;离休后我是不穿军装的军人,在家也要开辟出第二战场。”

  2000年,73岁的杨大群作出一个重大决定——用电脑写作!一位年过七旬、没有丝毫电脑使用经验的老人,花万余元买来一台电脑。

  儿女们都劝他不要“折腾”了,写了50多年都用笔,还发什么“少年狂”!然而,杨大群不但没有放弃,还花钱报名参加了电脑学习班。

  在学习班里,杨大群学得最慢但最努力。苦学1个月后,他终于用“一指禅”敲出了一篇稿子,创作速度也大大增加。这让他喜出望外,要知道,多年的写作,手被磨出了老茧不说,被磨秃的蘸水笔尖就盛满了一墨水盒。

  多年来,杨大群一直坚持记笔记,现在已经记录了300多本,分语言笔记、描写笔记、长篇小说结构笔记3类,共计3000余万字。如今,这300本笔记和20部小说的手稿、数千种珍贵史料,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历史需要记录,历史不容忘却。近年来,杨老的长篇小说《义勇军演义》《伪满洲国演义》,传记文学《毛岸英》等30余部作品受到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作品《小矿工》被译成11国文字,发行几十个国家;《小鼓手》等一百多篇儿童故事被中小学课本和辅导教材选用。

  杨老的作品大多跟抗战有关,先后发表了1200多万字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罪行的作品。他说:“不忘国耻是我创作的动力。我想通过我的作品提醒大家不忘国耻、保持忧患,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关心下一代是我应尽的职责”

  青年的未来关乎祖国未来。当过14年亡国奴的杨大群深有感触:“一个国家如果不强大,人民必将会受欺负,民族就会有灭亡的危险!”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是杨大群几十年来一直坚信的“梦”,而他也一直倾其所能为这个“梦”的实现,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在部队时,杨大群是穿着军装的军人,培养帮扶了一大批有志青年。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诗歌协会副主席、著名军旅诗人李松涛,空政文工团一级作曲家姚明,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美术评论家孙浩,军旅作家张大军等人,都曾是经杨老亲自引荐入伍、悉心培养起来的。

  离休后杨大群是不穿军装的军人,在家也不丢掉自己的阵地。离休第二年,他就加入了沈阳市“五老报告团”(老红军、老八路、老英雄、老模范、老作家)。从宣讲团成员、副团长、团长再到顾问,为部队、地方青年宣讲了28年,累计作报告1100多场次、受众达70多万人。

  多年来,他始终坚守一条规定:去给青少年作报告,都不用车接,不吃请,不收纪念品,不要任何报酬,只要一条红领巾。目前,他收藏的红领巾挂满了书房的整面墙。杨大群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红旗永不褪色。”

  为了回报社会,他把更多的爱心奉献给了家庭有困难的孩子。一次,他和老伴在《辽沈晚报》上看到一篇凌海石山某女孩因父母双目失明面临失学的报道。当即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表示愿意资助这一女孩上学,第二天便寄去800元学费。多年来,他先后捐助了几名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还用自己25万元稿费在贫困地区建立了一所希望小学。

  如今,最初听杨大群讲课的孩子已长大成人,有的已为人父母。沈阳市沈河区某小学辅导员张艳丽说:“我上小学时就听杨爷爷作报告,20年后,我又带着学生来到杨老身边,听他讲战斗故事,心灵不断接受震撼和洗礼。”

  杨大群先后14次被全军、空军、沈空评为先进个人,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金星奖和沈阳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等。

  杨大群生活非常俭朴,家里除了书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他对子女要求很严,常对他们讲,“是党和人民给予了我现在的地位、条件和富裕的生活,一生都不能忘记党组织的培养和各级领导的关怀”。

  2013年,杨大群的一套反映家乡人民群众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演义》刚出炉,就受到广大读者好评。这是他对伪满洲国历史研究了整整40年,历时10年才撰写而成的长达450万字的历史演义小说。尽管耗费了无数的心血,杨大群却毫不犹豫地将这套价值80余万元的著作连同版权免费送给驻地官兵,作为“铸牢军魂”的“磨刀石”。

  爱戴他的家乡人称他为“笔蘸辽河写巨著,翱翔关东一雄鹰”,并特意为他修建“军旅作家杨大群馆”,门上一副木刻对联引人眼球:“看书写书收藏书书痴书疯,乡情友情关东情情深情重”。

  如今,年近90岁的杨大群,依然笔耕不辍,正大量搜集史实记载,为创作弘扬“中国精神”的30万字历史巨著做开笔准备,握笔当枪继续“战斗”。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6-29 09:55:4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江苏:苏嘉铁路八年悲壮史

下一篇:军旅作家杨大群:仇可以不报,但账不能不记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