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百岁抗战老兵笑对人生 与人为善从不发脾气
2016-07-09 10:03:04  来源:桂林晚报 2015年6月5日 首席记者 梁剑 文 通讯员 王滋创 摄影  点击:  复制链接

  ◆姓名:蒋义青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0日

  ◆身高:1.65米

  ◆血压:高压137 低压84

  ◆心率:80次/分钟

  ◆既往病史:无(老人自述)

  ◆长寿之道:热爱劳动,性格开朗,没烦恼,生活规律,喜欢与人聊天,爱笑……

  70多年前,他背负着民族使命,走上战场保家卫国杀日本鬼子。如今,只要提起曾经的每一场战斗,他仍历历在目。这名抗战老兵叫蒋义青,是全州县石塘镇青山村委青山口村人。

  青山口村有700多人,蒋义青算得上是一名“风云人物”,因为他是村里唯一的百岁老人,也是唯一的抗战老兵。

  蒋义青的一生,热爱劳动、性格开朗、生活规律,还特别爱笑。用村里人的话来说,蒋义青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挂着笑脸,遇到人就喜欢跟人聊天、讲故事。

  两条山脉中间的村子

  青山口村距离全州县城约26公里,记者驱车从县城出发,沿乡道行驶20多分钟后,进入一条宽约6米的水泥路村道。村道依大江河修建,一路风景优美,时而是山明水秀,时而是宽阔的田园。

  同行的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说,青山口村是个好地方,大江河长年水量充足,且水清澈见底,住在这里的村民从古至今都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

  行至青山口村口,记者看到该村位于两条山脉的中间。宣传部工作人员指着左右两边的山脉说,村里的谚语“青山两条龙,青龙和黄龙,永世不得穷”,说的就是这两条山脉。

  从村子中心沿一条小巷步行2分钟,就到了蒋义青的家。小院子里建有一栋两层民房,占地面积上百平米,坐东北朝西南,背靠大山,整栋房子的采光、通风都非常良好。

  见有人来,蒋义青的侄儿媳妇唐代弟迎了上来。60多岁的唐代弟说,老人知道有人来看他,很高兴,“刚才还在院子里走动,现在可能在屋后的大树下乘凉。”

  在屋后的大树下,记者见到了蒋义青。尽管已是百岁高龄,但老人依然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蒋义青个子不高,身材很瘦,脸上已布满皱纹,但面色红润,除了驼背、听力不太好外,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都非常好。

  看到大家的到来,蒋义青拄着拐杖站起来,笑着说:“我老了,不中用啦。你们还来看我,太谢谢你们了。”唐代弟说,现在老人仍常在村里散步,有时还能帮忙做饭,生活基本能自理。

  村里人告诉记者,蒋义青没结过婚,年轻时从兄弟处抱养了侄儿过来养,现在就跟着侄儿过。听到这些话,蒋义青直点头:“现在多亏侄儿照顾我,不然,我的生活就困难了。”

  记者问老人今年多大时,蒋义青老人拿出了自己的户口本,上面印着老人的出生日期:1914年12月10日。村里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全村共有190户,700多人,100岁以上的老人只有蒋义青,其他90岁以上的有4人,80岁以上有20人。

  记忆中抹不掉的烽火岁月

  蒋义青的卧室位于房屋一楼的西北侧,约10多平米,里面摆放着一张朝西的书桌、一张朝北的硬板床,窗户向着北面而开。老人的木床有些陈旧,但床单、被褥十分干净。书桌前的墙壁上,挂着一块金黄色的牌匾,上面写着:“抗战老兵,民族脊梁”。

  “这样的牌匾,我有两块,另一块挂在老房子,都是全国抗日老兵协会发的,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很多人在年轻时就参军,打日本人去了。” 蒋义青说:“说实话,当年我只想着把日本人赶出中国,根本没想过可以活着回家。”

  看着牌匾,蒋义青举起右手,颤巍巍地敬了一个军礼,向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友致敬。这一举动,让现场的人均感动不已。

  蒋义青回忆,抗日战争爆发后,才20多岁的他怀着报国之心,毅然参军入伍。他先在南宁、柳州一带参加了几个月军训,后乘坐火车到达安微一带,随即被派上战场。

  “我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很多,现在想起来还都历历在目。”蒋义青说,有一次,他们为了拿下一个制高点,打了一个晚上的仗。因为他枪法准,每次冲锋都被安排在部队最前面。

  “我记得,在一次冲锋中,我就杀了3个鬼子。”蒋义青说,当时,敌人离他不到100米远,炸弹、手榴弹不断在身边爆炸。就在战斗快结束时,他被弹片击中额头,拇指大小的一块额骨被炸掉,身上全是血。战友见他倒地后,立即把他背到部队医院,但因受伤严重,要转移至地方医院。

  “当时条件差,转院根本没有车辆,必须由战友抬担架送,幸亏有两名战友,把我及时抬到地方医院,不然,我肯定牺牲了。”蒋义青说,这是他参加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遇险。

  蒋义青说,他养好伤后又参加了几个月的军训,枪法也越来越准,在整个连队里不是第一名就是第二名,战友们都称他为“神枪手”。说着,蒋义青还拿起拐杖,做了一个瞄准的姿势。

  蒋义青说,还有一次,他也差点丧命。

  那是一个清晨,蒋义青和6名战友一起到前线侦查。不料,在一座山边遇到一小股敌人,双方展开激战。由于敌方人多、火力猛,交战后不久,两名战友牺牲了,他的左脚也被一颗子弹射穿,后来在战友的帮助下才顺利脱险。

  讲到这里,蒋义青眼圈湿润了,他说,战后多年自己仍会梦到战友牺牲的情形。

  如今,蒋义青仍保留着许多在部队养成的习惯,比如不脱衣服睡觉。“当年在部队时,随时都有作战任务,很少有时间能脱掉外衣睡觉。”

  百岁老人辛勤劳作一辈子

  30多岁的蒋义青,从部队回到家乡,种田、养鸡、养猪等,他都做过。村里的蒋大爷说,蒋义青从部队回来后,生活很辛苦,幸亏有兄弟姐妹的照顾。

  “我回到家乡后,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也从来没有结婚,后来从哥哥家抱养了一个侄儿过来做儿子。”

  当年,蒋义青和侄子过得也不容易,他甚至做了四五年的“耕牛”。

  “我们家那时没有牛,平时耕田耕地,都靠我的肩膀。”蒋义青说,每年农忙,他的两个肩膀就会脱层皮。有一次,他晚上刚耕了田,第二天早上又继续,但由于体力不支昏倒在地里。不过,回家休息了一会儿,又接着干。“那时是去租别人的田种,一年到头,交了租金,也剩不了多少粮食,如果不拼命干活,肯定要饿肚子。”

  蒋义青说,那几年,吃饭都成问题,更别说吃肉了。有一年,家里没有粮食吃,他们还吃过稻谷的壳。“壳是可以充饥,但很难消化,每次上厕所,都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

  “年轻的时候我什么苦活累活都干,一直到儿子(侄儿)长大,我才稍稍可以松口气。我们家现在的日子好过多了,儿孙们都很孝顺。”一直陪伴在蒋义青身旁的侄儿媳妇虽有60多岁,但身体硬朗,把蒋义青照顾得很好,其他孙儿、孙媳等也十分孝顺。

  蒋义青说,他70多岁时就不外出做农活了,可他闲不住,就在家养鸡、养猪。唐代弟说,老人把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直到97岁以后,才由于身体的原因不下地干活。

  交谈过程中,蒋义青的思维十分活跃,讲到高兴的时候便挥动双手,露出舒心的微笑。他对记者说:“我老了,行动渐渐没有以前利索,好在我还能走,眼睛也还行,每天可以看看电视、听听广播。”

  一旁的唐代弟补充道:“以前,他很喜欢看电视,爱看战争片。当看到有打死人的场景时,会流泪。念叨最多的是‘死那么多人,太可惜了’。”

  村民们都喜欢的“笑脸人”

  在蒋义青的家族中,追溯到他父亲辈,唯一活到百年的只有他。蒋义青说,他记得,父亲母亲都是70多岁过世的。兄妹中,哥哥74岁过世,弟弟和妹妹活过了80岁。

  在老人的记忆中,他一辈子没得过什么病,除了在战争中受伤进过医院外,这么多年来,他从来没有进过医院,就连感冒发烧都很少有。蒋义青说,他这一生很少吃药,并对自己的身体相当自信,哪怕偶尔发烧流涕,他也不放在眼里,就算家人将药端到嘴边他也不吃,顶多是泡些当地野生的钩藤、山楂当水喝。

  唐代弟说,老人性格开朗,与人为善、从不发脾气,虽一生历经坎坷,但不论身处何种困境,他都会微笑而对。用村里人的话来说,蒋义青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挂着笑脸,遇到人就喜欢跟人聊天、讲故事,从不与人发生矛盾,更别说吵架了,村里人都非常喜欢他。

  确实,整个采访过程中,蒋义青脸上总挂着笑容。民间有句谚语:“养生之人要多笑,人老多笑胜吃药。”研究表明,人要笑,大脑需先做很多运动;开怀大笑时,能带动很多平常不经常运动的神经和面部、胸部、腹部肌肉;能提升人的素质,养成乐观的性格,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作息规律有啥吃啥

  据家人介绍,蒋义青一辈子都保持着勤劳、朴素的生活习惯。即使年过百岁,他仍然坚持自己洗衣、打水等,自理生活,精神十分可嘉。

  而在起居饮食方面,蒋义青的作息十分规律,每天早上七八点起床,晚上八九点睡觉,很少有晚起或午睡的习惯,白天在村子里散散步。

  一日三餐,肉、青菜他样样都吃,主食大部分时间是大米,有时吃玉米、红薯等杂粮。在水果方面,老人常吃苹果,其他的不太爱吃。年轻时,蒋义青喝酒抽烟都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不抽烟了,酒有时喝一点。饮水方面,蒋义青长年都喝着从大山深处引来的泉水(记者测量PH值为7)。

  “去年,有关单位接我到城里的养老院住,我住了一个月,就回来了,非常不习惯,我还是喜欢住在家里,还是喜欢这里的空气……”蒋义青说。

  面对大家常常追问的长寿秘方,蒋义青说:“我不懂什么是养生秘笈,就是平时不挑食,家里有什么菜就吃什么菜,每天开心快乐就行。”事实上,中医认为“饮食生民之天,活人之本也”,故而有“医食同源”、“食疗养生”的传统理论,从最初的生理需要开始,饮食与养生保健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在蒋义青身上,这种自觉性体现得更加明显。

  的确,饮食和健康长寿有密切的关系,中老年人必须慎食和节食,饮食最好坚持“平衡营养,合理搭配,糖盐适量,水分补足”的原则。没有哪一副灵丹妙药能令人长寿,只有多种因素结合才能起作用。包括饮食、运动、精神状态、家庭,还有基因。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09 10:05:2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老兵南宁苦寻烈士纪念碑:有初恋女友名字

下一篇:七七事变72周年祭 记录日军在沪暴行史料现身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