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为了36公里的“抗战血路”
2016-07-16 15:09:01  来源:新华网 2015年07月06日 记者:王晓磊、黄豁、李萌  点击:  复制链接

  一个只有2万人的县城,为了修建和守护仅36公里的道路,要付出多大代价?

  抗战时,一段少为人知的“血路传奇”在云南漾濞县上演:全县动员修滇缅公路,妇女儿童都上工。战火令该县人口减少多达三分之一,仍全力支持抗战。

  漾濞:滇缅路突破横断山区的起点

  如今,一说到“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人们总想起昆明、腾冲、龙陵、“二十四道拐”和惠通桥……

  很少有人注意到点苍山西部的小城漾濞。它有10万人口,风景优美,宛如世外桃源,人们很难将它和残酷的抗战联系在一起。

  然而,人们或许并不知道,目前滇缅公路保存最好的路段,正是漾濞县城至太平乡路段;更少为人知的是,在抗战中,这个县城付出了几乎不可承受的惨重牺牲。

  滇缅公路修建于1937年,众所周知其起点是昆明西站,但其真正新建路段的起点,则是在大理下关出去的漾濞县,其负责修建的路段是36公里。

  查阅史料和地图可知,当时从昆明到下关,尚有现成的旧路。但自漾濞开始,横断山脉横亘在前,过去只有马帮行走的驿道。要修公路,必须从无到有,翻越横断山脉,跨过数条河流,生生扒出一条路来。

  人力有限,工期紧迫。上级下令“田可荒、地可荒、筑路工程不能荒”,县长不按时限完成,即“自带手铐上昆明”。

  “为了修路,漾濞可谓全县动员。”现任漾濞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应讯说,当时所有壮劳力和大部分老人、妇女甚至儿童都参加了修路。

  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比例:当时只有2万多人口的小县,征用民夫达1.8万人次。

  全县动员的修路之役

  今天,询问几乎每一个漾濞的九旬老人,都有参与修建滇缅公路的经历;任何一个漾濞本地人,家里几乎都有修过路的亲属。

  “从天生桥到顺濞河,沿线布满窝棚,全是民夫,从老人、妇女到八九岁的娃娃都有,‘妇女扶炮杆,男人打铁锤’。”幸存的修路民夫告诉记者。

  今年87岁的白春荣当时只有9岁,对修路的艰难记忆犹新:“真是太苦了!睡树叶搭的窝棚,早上六七点起,干到晚上八点才收工。壮劳力们挖山砍树,我年纪小,天天用畚箕背土,每次只能计半个工。”

  吃不好、没工钱,修路纯属为抗战出力。89岁的马树华说,民夫每人每天可以有五两米,中午和晚上收工各吃一顿,能果腹就不错了。

  在这样的苦日子里,漾濞人硬是从山坡上扒出了一条路,1938年5月即告贯通,比滇缅公路全线贯通早了3个月。

  路通之后还要不断修建改造。马树华回忆,为了填补道路上的坑洞,自己和小工友两人每天要抬一立方米石头,工头严到用尺量。两人年纪小,常干到太阳下山都完不成。

  尽管修路艰苦,但漾濞人明白它的意义。“都知道是为了打鬼子。路修通了,才能运物资上前线。”马树华等人都说。

  随着公路贯通,汽车来了,物资源源不断运至。白春荣至今还能准确回忆起各种车辆:煤炭车、吉普车、GMC十轮大卡车……

  修路之际,他们还和盟军结下友谊。“美国盟军会给白砂糖吃,我就竖起大拇指说‘顶好’。”白春荣说。他至今还记得盟军教他的英文单词,能顺溜地从“one(1)”数到“ten(10)”。

  牺牲:全县人口损失三分之一

  牺牲,是最平常的事,几乎每一尺公路上都凝结着鲜血。

  86岁的老民夫黄炳祥,能清楚回忆多名工友之死:在推拽几吨重的巨大石碾时,工友何某被卷到碾下,被压裂了头颅;另一个27岁的同乡苏会则被塌方压死……

  没有先进工具和技术,修路事故频发,民夫伤亡率很高。此外,滑坡、劳累、瘟疫,也不断夺去民夫的生命。

  “抗战期间,全县人口下降达到三分之一。”漾濞县党史研究室主任茶映青说。查阅县志发现,1935年全县为2.9万人,至1943年全县仅剩1.9万人,人口损失幅度远远高于全国比例。

  尽管代价巨大,漾濞人仍倾尽全力保护滇缅公路,支持抗战。8年抗战期间,漾濞人拿出了整整两年口粮,人均500多斤。战争还造成数十万难民过境,物价飞涨,漾濞都挺了过来。

  由于位置重要,日机数次试图轰炸。漾濞桥号称“滇缅公路第一桥”,每当日机来袭,漾濞县就放土炮通知民众。驻军会放射烟雾,并准备高炮射击,保护了江桥的安全。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16 15:10:0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艰苦而感人的旅程——亲历者讲述远征军遗骸归国之路

下一篇:寻访被七七事变改变人生的抗日英雄:王铭章出川前就立下遗嘱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