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记者寻访何宏均的时候,已是暮色低垂。
在渝中区捍卫路52号路边,一个中年男子随手指了指旁边黑暗中的楼房对记者说:“找何老头啊,就住那里。”
92岁的何宏均是当年出征川军中的一员,高唱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驻守滕县、长沙,浴血沙场,九死一生。那个中年男子不知道,周围的居民也不知道,住在这栋破旧楼房里那个风烛残年的“何老头”,曾经拥有的戎马人生。
成了“叫花子兵”
楼道很黑,没有灯光。记者敲了敲何宏均住所的大门,门开了,一点光亮透过来,身穿白汗衫的何宏均颤颤巍巍地站在门里面。
老人听力已经不太好了,活动多了直喘气,和记者一起坐在厨房的小桌旁,何宏均说起了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1936年7月,我刚刚18岁,高中毕业。”此时,距抗战全面爆发还有一年,但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早已伸进了东三省。何宏均说,当时他在成都,抗战呼声很高,每个青年人都是一腔怒火,参军是大家的理想。
此时,何宏均看到了一张征兵布告———川军41军干部训练班征召学生参军。“我一看见布告,就激动了,想也没想,自告奋勇就报了名。”何宏均是家中独子,“都晓得打仗要死人,但没有人去死,国家、民族怎么办?”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当年秋天,投笔从戎的何宏均被分配到川军124师任文书上士。“我们徒步行军到宝鸡,用了半个月。很多兄弟,只有草鞋和短裤,出川时身上还穿着夏装,越往北走越冷,有人被活活冻死……”
从宝鸡坐上火车到西安,过风陵渡,再坐火车到阳泉,这支部队根本没有时间停留。
“天气越来越冷,本来说到西安发棉衣、换装备的计划由于战事紧急,也根本没有实现,我们就这样一路马不停蹄、衣衫单薄、缺枪少弹地上了战场。”何宏均回忆说。
这样一支川军,曾被戏称为“叫花子兵”,但后来,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川军的尊严。
想去台湾看看老战友
徐州会战中,川军一个连一个营地上战场,上去没多久就没有了,一个建制一个建制地横尸沙场,死拼到最后一人。
提到过去,何宏均禁不住老泪纵横:“那叫一个惨啊!敌人用的是飞机、坦克、机关枪,我们就是老式步枪,而且还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人死了,那个人捡起来再用。”
他甚至亲眼看见有两个重伤兵,为了不当俘虏,相互拔枪对射自尽……老人说不下去了,哽咽着,大口大口地喘气,有很多话要说却又说不出来,然后陷入长久的沉默。良久,才缓缓吐出一句话,“都是些好兄弟啊!”
最令何宏均念念不忘的是滕县保卫战。122师师长王铭章坚守滕县县城几日后,终因寡不敌众,在转移阵地中被敌人乱枪射死。“我侥幸捡了条命,但几千个弟兄再也起不来了!”
此后,身为家中独子的何宏均在母亲病重电报的催促下,护送王铭章遗体回川。不想病重只是个借口,老母亲是为了不让何家断了香火。但何宏均不甘就此当“逃兵”,再次随军出征,参加长沙会战。此后连年征战,直至抗战胜利。
如今,九旬高龄的他白天写写过去的历史,晚上看看电视,过着和普通人一样的生活。
回顾自己的一生,何宏均没有一丝一毫的悔意。他告诉记者,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趁自己还没咽气,去一趟台湾,“看看老战友,为祖国和平统一做点事情……”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16 15:29: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寻访被七七事变改变人生的抗日英雄:危成一把11个亲人送上战场
下一篇:林县:太行根据地的抗日堡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