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日伪军扩大抗日武装
1938年6月11日,129师386旅旅长陈赓率部由磁县南渡漳河进驻林县。7月20日离开林县。386旅在林县期间,积极采取军事行动,镇压地方反动武装,袭击盘踞水冶、观台、汤阴、辉县的日伪军,扩大抗日武装。
6月14日,129师386旅772团由磊口出发夜袭水冶,因国民党部向水冶敌人告密,敌人在窑场设伏。但772团处变不惊,动作神速勇猛,立即向敌人阵地突击,经过半小时激战,将敌人全部击溃。20日,386旅夜袭观台。21日凌晨1时,772团到达东艾口,向观台进袭。此时,观台伪军大梦正酣,八路军战士翻墙而入,将其全部解决。772团乘机将观台大北桥铁路桥炸坏,然后攻击据守观台公司的敌人。公司守敌100余人,周围绕有两道电网,并埋有地雷。八路军攻到公司附近,投进手榴弹数十颗,开炮10余发,将敌人消灭。此后,部队撤至丁冶、东岗一带休息。7月4日,386旅进至东姚。5日,进至洪河。7日夜,772团三营袭击并占领汤阴南关,当即将南关伪县政府保安队解决,并将车站附近铁路破坏一公里。771团一营将汤阴至安阳铁桥炸毁。安阳守敌急忙乘车增援,知八路军严阵以待,即中途折回。386旅退出战斗,撤回洪河一带。而后,386旅向辉县伪军发起攻击。7月21日深夜,386旅袭入辉县城西南两关,将伪军、伪区署、伪商会全部消灭。
386旅在林县时,广泛进行了对友军和政府的统战工作。他们还利用战斗间隙,帮助林县群众进行生产。6月22日,该旅进驻姚村以西地区驻井湾村。陈赓旅长动员全旅指战员,组成耕田队,为抗日军人家属和无劳力的贫苦农民耕耘。同时,为了鼓舞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386旅在姚村举办了胜利品展览会,陈列了缴获的日军枪支、军用品、军旗等实物五六百件,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极大地鼓舞了林县人民的抗日斗争。
8月,115师344旅一部进驻林县淇阳城一带。129师赵谭支队也于8月进驻林县。以上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林县期间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发展党员,建立了许多农村党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林北地区开展了反“门头捐”斗争,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建立根据地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抗击日伪的主战场
1938年8月,115师344旅由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调率领进驻林县淇阳城一带。344旅广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抗击日军侵略,组织农民抗日救国会,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旅部派民运科长王凤梧在淇阳城发展党员4名,建立了中共淇阳城党支部。接着成立了淇阳城农民抗日救国会。
林县党组织不仅建立了抗日武装,而且开展武装斗争,林县武装部队与八路军主力部队一起,高举抗日大旗,团结一切爱国人士,凝聚了广泛的抗日力量,组织了一系列抗日武装战斗,如反“扫荡”、林南战役、“百团大战”等。仅在林南战役中,八路军就歼灭日伪军7000余人,击落日机一架,攻克收复据点80余处,解放人口40余万。在抗日战争中,一共有995名战士光荣牺牲,有4291名林县儿女为国捐躯,他们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这里特别要提的是皮定均指挥的解放林县县城战役。”林州市党史研究室党史科科长闫丽说,“林县是太行七分区的心腹地区,解放林县,对解放安阳等地有重要意义。”1944年4月初,太行七分区司令员皮定均指挥,调分区主力1团、3团、五分区34团、林北县独立营和部分民兵,参加收复林县县城战斗。林县县城有伪军3个团,约4000余人。八路军采取围城打援,诱敌深入的战术。4月14日林县县城和横水区收复,并肃清水林公路各据点的敌人,此战收复据点8处,俘虏日伪军200多人,敌伤亡无数,缴获大量军用品。林县、林北县军民5000余人在林县县城举行了祝捷大会。
1944年9月13日,日伪军1000余人由安阳出发,经水冶分3路进犯林辉地区,14日侵入林县县城。太行五分区、七分区部队和林县、林北县地方武装及民兵,立即投入战斗。10月1日,太行五分区主力部队在横水、科泉痛击敌人,敌全部退回安阳。八路军收复水林公路沿线横水、马店、科泉等敌据点。为解放林县八路军作战共161次,毙伤日伪军705人。至此,林县、林北县全境解放。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伪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广大群众的抗战信心,威震太行。
“林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地方。”林州市党史研究室党史科助理研究员赵生吉说,“邓小平、刘少奇、刘伯承、陈毅、陈赓、肖华、吕正操、曾山、舒同、皮定均、徐海东、黄克诚、赵基梅、谭甫仁、韦杰、唐天际、纪得贵等都在这里战斗过,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敌后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发展经济贸易打破经济封锁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在对太行根据地进行军事进攻的同时,加紧经济封锁。为打破经济封锁,在上级领导下,林北县抗日军民在经济战线上采取了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经济贸易,广开外贸渠道的政策,与日、伪、顽军展开了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1940年4月,八路军在林北县任村镇开办粮店,控制粮食外流,稳定价格,解决了军需民用,之后又开办了一些商业机构,如太记货栈、新华饭馆、同仁商店、德兴货栈等,其中德兴货栈规模最大。德兴货栈于1940年5月在任村镇建立,林北根据地经济贸易工作由此开始,并成为支撑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条重要经济动脉。根据地进出口贸易的开展,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到任村镇的商人越来越多。通过这些商人,八路军不仅购到根据地的急需物资,同时了解了敌伪情况。其中一次换子弹30万发,并将棉花、粮食大量运往太行根据地。最多的是换到食盐,有一次八路军组织230头牲口,满驮食盐到达太行根据地。德兴货栈在对敌经济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争取抗战胜利,按照“一切商业活动服务抗战”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了换回重要的军工原料,商店往往不惜成本,用几千斤山货换回几斤原料。据统计,1944年,任村镇各商店交土布180万平方尺,棉花3.5万斤,线1729斤,四眼铁扣15.35万个;利用出入口贸易输出山货,换回群众需要的日用品等,繁荣了根据地的经济。
在任村盘龙山建立129师的秘密粮仓,存放谷物50万斤,食盐10万斤,黑豆10万斤;在林北县推行冀南币,而后通过贸易,使冀南币通行到根据地外。自力更生,发展根据地生产,在任村镇等地开办烟厂、纸厂、药材、核桃加工厂,在任村镇石岗村建立129师的造枪厂,保护守法商人,打击奸商。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相结合,开展了减租减息运动。减轻了地主对贫苦农民的盘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一步激发群众的抗战热情。
林县根据地军民依靠自己艰苦努力,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打破了日、伪、顽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发展经济,扩大生产,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太行根据地的文化教育
在太行区党委领导下,以团结人民,教育人民,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加抗日的积极性为宗旨,林县根据地党组织致力于普及与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知识、军事技能和民族自尊心,大力开展了文化教育工作,成为太行抗日根据地的一个文化亮点。
1940年3月,林北县政府与八路军部队联合办了根据地第一所公立小学——林北县任村抗日完全小学。之后,林县抗日政府创办了合涧完全小学。根据地小学的学生从小即受到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除完成教学任务外,还担负配合共产党工作宣传、教育群众的任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到1945年5月,林县有高小、初小321所,教员423人,在校学生26139人。
1943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在林北县盘阳村创办豫北联中,后转到合涧镇上庄村。学校规模大、影响深、时间长。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边学习、边劳动,毕业后分配到各行各业,是当时太行根据地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为革命培养了一大批干部和人才,在开辟新解放区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大六分校于1943年5月到林县开展战地办学,让学员们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成长。
冬季农闲时节组织农民学习文化(简称冬学)是实施民众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冬学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在抗战后期迅速发展。在太行区,林北县开办冬学最早,1941年就有冬学50处,学员3180人;到1945年,发展到265处,参加学习的达3万多人。林县174个村,开办冬学313处,参加人数达16.52万人。冬学运动培养了大批农村骨干,一批优秀妇女走上了工作岗位,推动了根据地的革命和生产,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有的人上冬学,长了见识,当了干部;有的提高了觉悟,扔掉犁,参加了八路军。冬学运动为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7-16 16:20:33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寻访被七七事变改变人生的抗日英雄:何宏均19岁独子投笔从戎
下一篇:“黔南事变”激荡爱国豪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