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有的坚守校园,为中国新闻事业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有的奔赴各地,在抗战前沿阵地报效祖国。他们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动人的一页。
我的父亲陈望道是1920年9月进复旦大学国文部任教的。1924年,父亲开设了新闻学讲座课程,1927年,他又把新闻学讲座扩充成了新闻学组,聘名人讲授新闻编辑、报馆组织、新闻采访与新闻学等课程。因为有了这个基础,1929年复旦调整系科时,才有可能把原来的中国文学科分为中国文学系和新闻学系两个系。父亲任中国文学系系主任,新闻学系系主任则由谢六逸先生担任。
联名发表“告世界书”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时,父亲正在上海寓所写作 《修辞学发凡》。9月28日,他在《文艺新闻》(第29号)上发表《文化界的观察与意见》一文,抗议日本侵略中国。
1932年,日本又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淞沪抗战全面爆发。几天后的2月3日,父亲同茅盾、鲁迅、叶圣陶、郁达夫等43人,联名发表了《上海文化界告世界书》,表达了文化界对“一·二八”事变的态度。2月8日,他又同鲁迅、叶圣陶等发起成立了“中国著作家抗日会”,并在2月9日的第一次执行委员会会议上,被推选为秘书长。
因为父亲从事这些抗日活动,不久就上了汪伪特务的黑名单。1933年夏天,他的大江书铺被迫停业。9月,他又被逼离开上海,赴安徽大学。即使在安徽,教室里也少不了监视他的特务。父亲曾经告诉我,那时他在上面讲课,一看下面这些生面孔,就知道是特务。后来他就用英文讲,特务听了半天,不懂父亲说的是什么,就走了。
做光明使者普罗密修士
从1935到1937年,父亲在广西桂林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了两年,除了主持中文科的工作,讲授修辞学、中国文法学等课程外,在他的倡议下,学校还创办了校刊《月牙》。
《月牙》 密切配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办得很有生气。为配合全面抗战宣传,还出版过“抗日专号”。
当时师专还有一份由父亲亲自指导创办、并由他命名的“普罗密修士壁报”。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父亲的解释是:“普罗密修士是希腊神话中造福于人类之神。他曾从天上盗取火种带到人间,给人类以光明。目前中国也正需要光明。我们广西师专的每个同学,都应成为敢于斗争、敢于坚持真理和正义的普罗密修士。”
父亲虽然不是戏剧家,却是话剧的倡导者,在他和教务长陈此生的支持下,师专成立了剧团。父亲特地邀请了上海著名戏剧家沈西苓来师专工作。沈西苓原在上海从事左翼戏剧运动,导演过《西线无战事》《女性的呐喊》《上海二十四小时》 等进步话剧和电影。1936年4月,广西桂林师专剧团演出了《怒吼吧,中国!》,当年4月5日的 《桂林日报》还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师专剧团公演特刊》,公布了全体演职员名单,父亲和沈西苓都出现在了“导演团”中。
1937年,父亲从广西回到上海。在地下党领导下,他与郑振铎、陈鹤琴等组织了“上海文化界联谊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随后的两年间,他亲自到难民所开展扫盲、普及教育的新文字宣传工作,在上海新文字研究会举办的“第一次难民新文字读写成绩表演会”上,发表讲话并颁奖。为了宣传祖国语言文字,父亲与陈鹤琴等以“上海语文教育学会”名义,借上海大新公司五楼,举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规模“中国语文展览会”,对青年和广大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为抗战培养有用人才
父亲于1940年秋离开上海,经香港回到重庆北碚复旦大学。在重庆复旦大学的5年,父亲主要从事新闻教育,为抗战培养了许多新闻人才。
1942年出任新闻系主任后,父亲提出了“宣扬真理,改革社会”的办系方针。在讨论新闻系系铭的过程中,有人曾提出“打成一片”四个字,眼看要举手通过了,父亲说:“我建议还是以‘好学力行’作为新闻系的系铭为好,学行并重,这才是对新闻人根本的要求。”经过讨论,最后确定了以“好学力行”作为系铭。
父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特别把《哲学原理》《伦理学》(也就是逻辑学)作为必修课,希望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具有逻辑思维的能力。同时,又开设了与社会需求紧密相连的 《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英语写作》《新闻评论》和《报馆实习》等专业课程。他还经常请于右任、邵力子、叶楚伧、王芸生等知名人士来校讲课。他自己也讲授新闻专业课 《评论练习》,提出新闻评论写作必须“有胆有识”。胆,就是要有敢讲真话的胆量;识,就是所讲的话要有见地。
父亲录用人才不拘一格。1944年,复旦大学在重庆招生,湖南青年张啸虎报考新闻系,数学考了0分,但两篇作文(一篇白话文,一篇文言文)都考了100分。按照规定,主科只要有一门吃了“鸭蛋”,就不能录取。时任系主任的父亲认为,一个投考新闻系的学生,一支笔能这样棒,应该破格录取。经过力争,终于破格录取了这位同学,一时颇为轰动。后来这位才子在辽宁省电台工作,1979年后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去世后留下了二百余万字的著作。
有一次,父亲在课堂上问:“哪一位同学能告诉我,我们每天来上课要经过的那座桥,两边的护栏杆有几根?”同学们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举手。父亲严肃地说:“我们作为未来的新闻人,要随时注意身边的事情,要有敏感性。”
父亲还十分注意培养新闻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他恢复了原先的复旦新闻通讯社,并且自任“复新通讯社”社长,出版《通讯稿》刊物,由学生当编辑,每周五发油印稿,免费提供给重庆各大报社使用。他还鼓励学生办了《夏坝风》等30多种壁报。每周一次的“新闻晚会”也是父亲首创的。在晚会上,学生轮流做主席,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言,不但练习口才,还要能控制会场。晚会的主题事关国家前途,前后举办过100多次,父亲常去现场看,周谷城、邵力子都曾参加过,重庆记者也常来。由于影响很大,一度引起复旦校方的担心,父亲却说:“出了事情,我负责!”
新闻馆就是夏坝的延安
父亲于1944年开始募集资金,创办当时中国高校的第一座新闻馆,目标是“使有志于新闻事业的青年更能学以致用”。炎热的夏天,他中午以烧饼充饥,晚上睡在朋友家臭虫很多的床上。因为募款过度疲劳,他卧床病了一个多月。1945年4月5日,他亲自募捐筹建的新闻馆终于落成。在落成典礼上,父亲发表了“新闻馆与新闻教育问题”的讲话。他说:“现在中国新闻教育机关急需解决的问题似乎有两个:一个是如何充实教学的设备与内容,使有志新闻事业的青年更能学以致用。二是如何与新闻事业机关取得更密切之联系,使学与用更不至于脱节。筹建新闻馆是想尝试解决第一个问题的一部分,以为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基础。”
在大学里建立新闻馆,当时是一个创举,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界的广泛赞许。《新华日报》发来“为新闻自由而奋斗”的贺电,于右任也发来了“新闻自由万岁”的演讲词。新闻馆设有编辑室、会议室、印刷所、图书室以及收音广播室等,为新闻系的教学实习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这里成了全校进步师生争取自由的活动场所,被誉为“夏坝的延安”。
父亲主持下的新闻系,短短几年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以招生为例,1941年报考新闻系的学生仅32人,为那一年报考复旦学生总数的6.4%; 而办学4年后的1945年,报考新闻系的学生增为479人,占了那一年报考复旦学生总数的22.4%。
陈望道档 案
陈望道,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首任校长,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实际创始人。自1942年起担任复旦大学新闻系主任八年。他在重庆筹建了新闻馆,被称为“复旦新闻馆,天下记者家”。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7-20 09:33:18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