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恨家仇,投笔从戎
如果没有战争,龙启明不会成为飞行员。龙启明出生在香港,父亲龙朝杰是香港电讯司副司长、香港华员会会长。香港沦陷后,父亲因拒绝为日本人工作而失去了丰厚的收入,让龙启明和哥哥一起到内地寻找生计,本来就读于香港政府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他由此人生被改变。因听说广西大学招收免费华侨生,龙启明和两位同学辗转7天到达桂林,却发现需要交纳高昂的学费。
在街上,漫无目的闲逛的他们,偶然看到中国航空委员会招收留美空军学员的通知,一试就被录取了。由于战事吃紧,这批学员以一腔热血报国,仅在印度和美国接受了短期培训,就于1943年3月回国投入战斗。本来学习驾驶轰炸机的龙启明再次命运转折,被分到“驼峰航线”驾驶运输机。
龙启明说,父母于1944年从香港到内地途中不幸被日军炸死,11岁的弟弟侥幸逃脱。在香港,龙启明亲眼见到日本兵在街上随便杀人,抓男丁做苦力,设立慰安所,还冲进平民家里抢东西。日本人在大街小巷都设立了岗哨,经过时必须90度鞠躬,否则就要被枪托打。日军掠走大量粮食,造成香港严重饥荒,常常能见到街头有人饿死。“国恨家仇,我非常渴望驾驶飞机直接打击日本法西斯,但是命运就是这么不由自主。”
“驼峰航线”是抗战时期中国和盟军一条主要的空中运输通道,全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在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7000米,沿途山峰起伏连绵,地势犹如骆驼峰背。1942年5月至1945年9月,1000多架运输机在此突破日军封锁,为中国战场运送了80万吨战略物资和超过3万人。在“驼峰航线”上,中美航空队共损失563架飞机,其中美国空军损失飞机468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及机组人员共1579名。
刚刚20岁的龙启明就这样开始了金戈铁马的空中战斗生涯。国难当头,他对自己所处的危险全然不顾,只是60多年后的今天回忆起往事,才想起那无数个惊魂时刻和生死一线。
“驼峰航线”上的命运
由于中缅公路被日军切断,“驼峰航线”承担了一切战略物资的运输。龙启明回忆说,当时基地100多架飞机,每天都要在昆明和印度之间往返一个来回,6小时内飞行700多公里。“一起参训的中国人有28名,抗战胜利后只剩下8人,好多朋友今天一起吃饭,明天就不见了。航线凶险,运输机没有护航,每天都可能是最后一天。”
由于日军的袭击,中美航空队只能改为夜间飞行,晚上从昆明起飞到印度,运送中国远征军士兵,半夜再返航带回汽油等物资。然而,运输机在这条航线上穿越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时,由于高度不够只能在峡谷里穿行,再加上这里强烈的气流变化,一旦发生意外,机组人员难以生还,而夜航又增大了危险的可能性。高山、日本零式战斗机和可怕的天气是飞行员们的三大敌人。“当时美国飞机的导航仪并不先进,我们主要靠地标导航,比如玉龙雪山、大理洱海等,天气不好就看不到。”龙启明说。
或许是命运的偏爱,龙启明多次死里逃生。“有一次在飞行中,我们刚收到基地关于日军飞机前来拦截我们的信息,就看见前方出现几个黑点。我知道一分钟内日军飞机就到眼前,赶紧翻身钻进了云层里。”龙启明平静地说,在日军一次轰炸机场行动中,他被迫一直在空中盘旋躲避,最终将燃油耗尽后迫降。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2000多个小时后,1944年6月,龙启明等6人被挑选进入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美国第十四航空队,正式成为“飞虎队”一名轰炸机飞行员。
“飞虎队”,即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1943年改为第十四航空队。至抗战结束,第十四航空队共击落日军飞机2600多架,击沉或重创日军军舰44艘,击毙日军6万多名。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也因此家喻户晓。
龙启明被派往印度加尔各答负责缅甸腊戍、密支那、仰光等区域的日军目标的轰炸任务。当时,日本在太平洋地区战事吃紧,大部分兵力被调配、集中在那里,而原来被日军占领的东南亚地区部队偏少。
但是,东南亚地区是日军粮食等军用物资的储备地,龙启明的任务就是要切断日军的“后援”。在轰炸缅甸一个日军后勤仓库时,他曾不顾不能低于1000公尺投弹的要求,低飞至300公尺,遭到日军机枪猛烈扫射。“我想击中更多目标,飞入轰炸区域内就打开电门,投了三枚,被日军机枪击中,又投了三枚,回来后才发现机尾有14个洞。”回忆起与轰炸机在一起的时刻,龙启明显得格外兴奋。
让历史启示未来
1945年9月,龙启明退伍到中央航空公司,1949年奉命退到香港。当时他的月薪是2000美元,加上津贴月收入相当于30两黄金的市价。如此丰厚的待遇,却阻拦不了他那颗爱国赤诚之心,龙启明于1949年参加“两航起义”,驾驶飞机飞回祖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批飞行员,曾多次执行邓小平、贺龙专机等公务飞行。
如今,尽管年事已高,龙启明还是积极参加对外交流活动,义务为人们讲解飞虎队历史。他说:“只有记住历史,才能维护和平。只要我还能走还能说,我就要把那段历史尽可能地告诉更多的人,这是我对死去的战友的祭奠,也是对历史的尊敬。”
命运总是难以解释,有着不平凡人生、度过峥嵘岁月的龙启明最终成为重庆一幢老式楼房内的耄耋老人,过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生活。唯有房间内西洋风格的布置,和他那英文、重庆话、普通话夹杂的讲述,让人感受到独特的经历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莫扎特和巴赫的CD、英文民谣,以及书桌上英姿飒爽的黑白照片,无一不在默默讲述着人生往事。“我那时18岁,年纪算是最小的,战友们都叫我龙仔,现在他们大多都不在了。”龙启明说。
责任编辑:何青龙 最后更新:2016-08-20 14:5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亲历|军迷赴日本寻找侵略战争物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