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筹建之时,欧洲战场正硝烟弥漫,亚洲亦烽烟四起。1931年,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因此,修建钱塘江大桥也具有重要国防意义。
在浙江省建设厅长曾养甫力荐下,时年39岁的茅以升被委以全权负责建桥重任,茅请来康奈尔大学校友罗英为总工程师,携手建桥。
回顾建桥过程,日寇侵略阴云笼罩始终,从而演绎了茅以升主持在钱塘江上建桥、炸桥和修桥的传奇故事。
“八十一难”话建桥
1934年11月11日,浙江省、铁道部及各界代表5000余人汇聚月轮山下,举行钱塘江大桥奠基仪式。这天是世界和平日,奠基仪式选在这天,表达了人们祈求和平的愿望。
茅以升之母在形容钱塘江大桥建造难度时曾说“唐僧取经八十一难,唐臣(茅以升字)建桥亦有八十一难”,此话一点也不过分。
钱塘江底淤泥三四十米厚,茅以升的桥墩设计别出心裁:桥墩建在高6米、宽11米、长18米、重约600吨的钢筋混凝土沉箱上;每个沉箱放在打入江底的160根30多米长的木桩上,全桥要打桩1440根。
但开工伊始就屡遭挫折:从上海定制的两条打桩船,一条刚进钱塘江就触礁沉没;另一条虽到现场,却因淤泥中夹杂大量沙砾,打轻了桩下不去,打重了桩就断了,起初时一天连一根桩都打不下去。
刚调任铁道部次长的曾养甫赶回杭州,对茅放出狠话:“如造桥失败,你得跳钱塘江,我也跟你后头跳!”没有退路的茅以升发明了“射水法”沉桩,又不断改进打桩技术,最终一昼夜能打桩30多根。
桥墩预留炸药孔
正当建桥者夜以继日施工,争取早日通车时,1937年7月7日,日寇发动“卢沟桥事变”。不久又在上海,发动了“八一三”事变。8月14日下午,数架日机轰炸了正在建设中的大桥。
此时一个难题摆在茅以升等人面前:钱塘江大桥建成可能会为日寇南侵提供便利。茅以升早在建桥设计时已有对策,他在靠近南岸的14号桥墩中部,预留了一个放炸药的孔洞,这个位置是桥墩要害,起爆后既能炸毁桥墩,使敌人短期内难以修复,又为胜利后自己修复大桥留下伏笔。
9月26日凌晨4时许,经过30个月的日夜施工,第一列火车缓缓驶过钱塘江大桥。
国难临头、形势严峻,通车没有举行仪式,甚至连媒体都没有报道。
大桥通车未及两个月,中日战事日趋激烈。11月16日,南京工兵学校丁教官奉命实施炸桥。茅以升提出预埋炸药,暂不放雷管,等情况紧急时再行爆炸的方案。
当天晚间,丁教官在茅以升等协助下,把380公斤炸药埋进14号墩的预留孔洞,又把100多个大小炸药包绑在5孔桥梁的相应位置,把引线接到南岸一间小屋中,等要炸桥时,再接通雷管。
钱塘江大桥救百万民众
第二天,省政府下令开通公路桥面。杭州民众似潮水般自北向南涌上大桥,当天就有10多万民众“双脚走过钱塘江”,但没人知道,此时脚底下已布满炸药。所有火车司机都接到一条秘密命令:“绝不准在大桥上清炉渣。”茅以升后来在回忆录中感慨万分地写道:“公路桥公开放行的第一天,桥下就埋上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可算是空前的了!”
此时,钱塘江大桥成为向前方运输军需物资、运回伤员的“绿色通道”。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钱塘江大桥又成为向后方转移军用物资和疏散人员的“生命线”,大批军用物资和机车车辆经此撤往后方,仅炸桥前一天,就有300多台机车、2000多辆客货车辆撤退过桥。
12月23日下午5时许,日寇已逼近桥北。茅以升等当即“开动爆炸机,一声轰然巨响,满天烟雾中,这座通车才89天的大桥就此中断”。
在世界桥梁史上,自己建桥自己炸,极为罕见,茅以升自述心情“就像亲手掐死自己的儿子”。炸桥后,茅以升愤然作诗:“陡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他在当年12月31日的日记中写道:“12月23日,敌军迫近杭州,本桥为我方自动爆炸,第十四号桥墩被毁,五孔钢梁落水。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茅以升推迟炸桥37天,不知挽救了多少生灵,可称功德无量。后有历史学家评论说:“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后,南侵镇江、无锡、芜湖等地,所到之处疯狂实行‘三光’政策,杀我同胞无数。唯侵占杭州后,几乎已是一座空城,是所有城市中被杀军民最少的。此钱塘江大桥莫大之功也。”
抗战胜利后,茅以升亲自主持了大桥修复工作,实现了他炸桥时立下的“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获重修”的誓言。
责任编辑:王笛 最后更新:2016-08-23 17:07:5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下一篇:一座纪念碑背后的郑州之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