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无锡军民打出抗日根据地
2016-08-25 16:32:20  来源:中国江苏网  点击:  复制链接



新四军领导陈毅(左一)与叶飞(右二)刘飞(中)等江抗干部合影。

 

地处苏南中部的无锡,则是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重心所在。

“当时全国有19个抗日根据地,苏南无锡是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秘书长肖根荣介绍:黄土塘打响新四军东进首仗、无锡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新四军第六师师部驻扎锡北等一系列重要史实,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江抗”东进燃星火

上世纪80年代,无锡博物馆接待了市民陈钟英。他是原中共锡北工委书记陈凤威之子,此行专程捐赠了“江抗”驻锡办事处印章(见题图右下),被列为一级文物。

上述两枚印章,再现峥嵘岁月。1939年5月,新四军第六团在团长叶飞率领下,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番号东进,到达无锡梅村后,广泛发动群众、收编地方武装,动员青年参军,打开无锡抗战的新局面。

“淞沪会战结束后,上海、无锡等地相继沦陷。日军主力向南京、武汉、长沙等地推进,留小股部队驻守交通沿线重镇,这就为我军开辟根据地提供了条件。”江抗老战士施光华说起东进抗日,记忆犹新:“当时苏南农村地区处于无政府状态:地方武装、溃退散兵等势力各据一方,正是开辟敌后根据地的好时机。但蒋介石却规定‘新四军不得出现在沪宁线以东’。为顾全大局,新四军更名‘江抗’东进。”

“无锡开辟抗日根据地是有群众基础的。”无锡市史志办的龚伟认为,大革命失败后,早年加入共产党的一批无锡党员回到家乡,虽与组织失去联系,却成为地方武装的中坚力量,锡北地区的陈凤威部就是其一。新四军东进后,与这些党员恢复联系,将地方武装力量吸纳至江抗。江抗成为抗日火种,在苏南地区燃起燎原之火。
 

“新江抗”建政开新局

无锡荡口古镇,实业家蔡鸿生旧宅成为标志性建筑。1941年2月4日成立的无锡县抗日民主政府便驻于此。

在沦陷区成立抗日民主政府,得益于“新江抗”的大力推动。1940年9月,谭震林率江南抗日救国军(简称“新江抗”)东路指挥部到无锡,大刀阔斧开展“扩军建政”,先后组建了无锡县人民抗日自卫会、县政府、行署、办事处等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广泛开展军事、财经、文教、统战等工作,创建无锡抗日根据地。

“谭震林是来自中央苏区的老革命,有着丰富的土改经验与敌后斗争经验,在建立工农政权方面也是行家里手。”肖根荣告诉记者,当时敌我友各方势力都在苏南争取年轻人,朝气蓬勃、作战勇猛、军纪严明的谭震林部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上千名上海学生慕名前来参军。“新江抗”士兵被称为“双枪兵”:一支是步枪,一支是钢笔。知识分子的加入,使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快速提升,成为我党我军的人才库之一。

在敌后发展壮大的苏南新四军,从一挺轻机枪下江南,发展到每个连均配有机枪班,还向苏北新四军提供了上百挺机枪。后来陈粟指挥黄桥决战,东进新四军及其装备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上海”抗战影响大

“无锡抗日根据地,范围不大但影响很大。无锡邻近上海,经济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称。在无锡开辟抗日根据地,国际上影响大。我军东进后的黄土塘首捷、夜袭浒墅关、火烧虹桥机场等,通过上海租界的外国媒体宣传,向全世界宣示了新四军的抗战成果。”施光华告诉记者,无锡根据地扩大了我党我军抗战的国际影响力。

江南水乡人性温顺,沪宁线周边向来被日伪称为“模范区”。但面对外侮,无锡军民同仇敌忾,在这里打出一块抗日根据地。“抗战期间,新四军始终在江南地区坚持抗战。”江抗老战士沈仲兴说,全面抗战、全民抗战是全国及无锡抗战的特点。“皖南事变”后,苏南新四军主力整编为第六师,师部就驻扎在锡北寨门诸巷等地。其中“新江抗”改编为第十八旅,多次粉碎日伪顽的进攻,巩固发展了苏南抗日根据地。

抗战期间,江抗在苏南无锡地区坚持敌后抗日,从东进初期的1000余人发展壮大至5000余人,有力地钳制了日寇,为夺取抗战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先天道”10万农民抗日大暴动

1945年春,延安《解放日报》头版就《支援江南农民起义运动》一文发表评论,赞扬安镇先天道暴动是“最近半年江南沦陷地区特别是无锡、苏州、常熟一带,广大群众的自发抗日运动。”

这一年2月27日,驻无锡安镇的10多个日本鬼子和20多个伪军,得知“先天道”集会,就直奔上山村而来。众道徒百姓怒火冲天,纷纷拿起镰刀、扁担、锄头冲上去,一场肉搏把30多个日伪军全部打死。胜利消息迅速传遍四乡,群众听说“先天道”能打鬼子,参加者不计其数。

当时中共苏中六地委和新四军苏中六分区认为,民间会道门虽有迷信落后的因素,但一般道众是由于痛恨日伪求生存而入道,应分化瓦解其上层、争取团结中下层广大道众,将这一反迫害、反征粮、反抽丁的群众运动引导到抗战轨道上来。我党倡行统一战线,团结发动“先天道”十万群众,有力打击了日伪反动气焰,推进了苏南抗战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唐旭 最后更新:2016-08-25 16:35:4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抗战中的旬邑

下一篇:“保卫大武汉” 犹如指引全民族抗战的灯塔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