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吃透了阎锡山,迅速建立抗战统一战线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猖狂地向北平、天津和整个华北全线进攻。华北上空,战云密布,血雨腥风!
为了不失时机地指导抗战,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迅即于1937年8月初在太原重新组建中共北方局,由刘少奇任书记。新的北方局机关设在太原成城中学东侧的一个四合院里。
到达太原后,刘少奇主要的工作对象是山西军阀阎锡山。阎锡山是个复杂的人物。他那时的主要目的,是保住山西这块经营多年的地盘,因此,他在日本人、蒋介石、共产党三方面纵横捭阖。
刘少奇把阎锡山吃透了。他认为,日军对山西的进攻,使阎锡山已无后退的余地,不得不“守土抗战”,他手下虽然有新派、旧派之分,但支持新派抗战是可能的;同时也要看到他是一个封建军阀,在历史上同日本帝国主义有联系,抗战是有限度的、是暂时的。如果进步的新派势力超过了他所能允许的限度,他就会采取镇压的手段。因此,刘少奇认为,共产党要在山西立住脚,逐步扩大力量,处理好同阎锡山的关系是关键一环。要借助阎锡山开展工作,宁可避名取实。但是,发展共产党的力量是主要的任务,这一点决不能含糊。
阎锡山获悉刘少奇到达太原,很想一见,但顾虑到蒋介石,便派亲信梁化之代表他同刘少奇见面。在山西大酒店,刘少奇与梁化之会晤。一番寒暄之后,刘少奇开诚布公地说:“我们是中共北方局的,是来抗日的,不是来挖墙脚的。我们愿意同阎锡山发展统一战线关系,进行长期合作。”梁化之表示赞同。刘少奇继续说:“在统一战线中,阎先生是会发展的,共产党当然也要发展,限制我们的发展那是不行的。”
1937年9月20日,在山西大学成立了由晋察绥三省各驻军代表、各民众团体代表、各政府机关代表组成的“战委会”,由爱国将领续范亭担任主任委员。刘少奇通过成立“战委会”,与阎锡山建立了统一战线,为中共在山西的活动赢得了更大的自由与空间。刘少奇说:“我们在帮助阎锡山抗战的过程中,使山西的抗战坚持了,使山西的革命前进了,也使我们前进了。”
对此,毛泽东称赞有加,称之为“我们党统一战线策略的一个成功例证”。
贰
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3个月扩大到10万人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刘少奇认为,华北的正规战争大体结束,今后在华北坚持抗战的,将是以八路军为主的游击战争。他提出:“华北今后抗战的主要形式,将是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华北党今后的中心任务,是广泛地发展、组织与领导游击战争。”要求“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
当时,华北的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政府人员也差不多跑光了。旧政权已被日寇赶跑,但在广大的农村和小城镇,日伪政权还没有建立起来。华北政权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真空。在这些地方,我党已经有了公开的直接动员和武装民众的自由。
刘少奇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他指出:“当着客观形势的发展不利于我们前进的时候,就要善于等待,不能冒险前进。这时候不耐心等待,就要犯错误。但当着形势的发展是来潮、是高涨,有利于我们前进的时候,就不要等待,要大胆前进。这时候等待,就要犯错误。我们过去进行了10多年的秘密工作,也可以说是等待了10多年,等待什么?就是等待这样一个运动的来潮与革命的高潮。今天,运动的来潮与革命的高潮都等到了,如果又轻轻地把它放过,不利用这种时机迅速前进,那就等于犯罪。”他强调:“中国的抗战救亡,必须用跑步的速度去准备。”
刘少奇立即向中央建议:把八路军在3个月扩大到10万人。
但当时中共党内有些干部不同意这个方针,认为一是做不到,二是会破坏统一战线,主张一切经过和服从统一战线。刘少奇批评和否决了这些意见。同时,刘少奇的意见得到这时正在山西视察的周恩来的支持。
那时的华北地区,到处是要求抗日的人民,到处都有溃兵扔下的枪支,人和枪结合起来,再加上八路军的帮助和领导,立即就成为保卫家乡的力量。八路军抓住机遇,分兵向华北敌后铺开,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迅速扩张抗日的武装力量。主要有三种形式:招兵买马,直接扩充八路军正规军;高举义旗,组建数百支抗日游击队;整编与吞并包括土匪在内的各类民间武装。在阜平,第一路抗日义勇军首先成立起来,不到一个月,就由几个人的队伍变成了几千人的队伍。
由于抓住了机遇,人民军队在短时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大发展。从1937年11月中旬到1938年10月,八路军发展到十五六万人。到1939年夏,山西新军有正式番号、列入正式建制的部队达到50个团,兵力约7万余人。
叁
一路上,“胡秘书”不断地给徐海东拿衣递帽
1938年9月至11月,中共中央召开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制定“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华南”的战略方针,决定成立南方局和中原局,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中央让刘少奇带50多位营以上干部到华中敌后去。因形势复杂,刘少奇不能公开露面,恰巧,中央要派在延安养病、学习的徐海东到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去。“西安事变”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1937年8月,徐海东担任改编后的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军衔。于是, 就以徐海东少将名义,率检查组从延安出发。徐海东着少将服,佩少将领章。刘少奇化名胡服,给徐海东当“秘书”,对外称“胡秘书”。
刚开始,徐海东很不习惯身边这个“胡秘书”,但刘少奇却做得很自然,一路上,“胡秘书”不断地给徐海东拿衣递帽。同时,“胡秘书”还提醒徐海东说:“要注意身份,这就像演戏,我们要演好”。白天,徐海东当“首长”,刘少奇当秘书;夜晚,刘少奇是首长,徐海东请他讲刚写完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他们从延安出发先到西安,因检查组是蒋介石亲自批准的,徐海东就以检查组的身份公开活动,沿途,国民党军政大员闻讯后纷纷前来拜访。检查组经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驻地洛阳,卫立煌本要拜会徐海东,可卫的小老婆突然去世,离开了洛阳去奔丧,只好委托参谋长郭寄峤中将代表他来拜会徐海东。
谁知,郭寄峤一进门就看到了刘少奇。他们之间过去有交往,彼此认识。郭知刘是中共的“高官”,“官”阶比徐高。郭说:“没想到刘先生也在此地啊!”郭寄峤认出了刘少奇,这戏还怎么演?徐海东很紧张。刘少奇却不慌不忙地说:“老友重逢,非常难得啊!”
郭寄峤似乎看出了什么,随机应变说:“徐将军,卫长官行前特地嘱咐属下,你是上宾,要在司令长官部安排官宴,为将军洗尘,我看,不如郭某设家宴招待,也便于叙谈叙谈,如何”?徐答:“难得郭将军这么热情,徐等恭敬不如从命啊!”“刘先生也来么?”郭转身问刘少奇。不料,刘少奇却很爽快:“谢谢郭将军盛情,一定来!”
郭寄峤的家宴很排场,而且没有一个外人参加。席间,刘少奇同郭寄峤谈到了全国抗战形势和国共两党关系,郭很是感动……而且,郭寄峤一直对刘少奇来中原一事守口如瓶,在新四军重建军部之前,国民党也不知道刘少奇早已在华中领导新四军进行抗日了。
徐海东和“胡秘书”等50多人乘三辆卡车离开洛阳,“胡秘书”当然只能坐在第一辆车的驾驶室里为“首长”开路。不想,出城时遭到守城的国民党宪兵拦阻,要进行检查。“胡秘书”跳下车,发现宪兵们并不是查找什么人,而是在找东西。两个宪兵爬上了车厢,“胡秘书”带的重要东西和文件全在第一辆车上。见此,坐在第二辆车的徐海东跳下车大吼道:“谁也不许动!”宪兵连长看到来人是少将,高喊:“报告长官,在下不知道是您……全连立正!欢送将军!”
1939年9月25日,刘少奇一行到达竹沟,徐海东护送刘少奇的任务结束,他这个“首长”才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手持孝杖,成功地导演了一曲“舆榇出关”
“舆”,意为“抬”,“榇”即“棺材”的意思。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舆榇出关”之举。刘少奇在新四军政委任内,将“舆榇出关”演绎得淋漓尽致。
1941年的夏天,日军采取长途奔袭、两路夹击战术,出动十多万兵力,向新四军军部盐城扑来,他们还网罗了几百名汉奸、特务,扬言:“抓住刘少奇,大大的有赏。”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刘少奇清醒地认识到,硬拼是不行的,率领部队迅速转移,以保存实力作持久打算方为上策。他知道日伪军这次“扫荡”把目标集中在自己身上,于是决定只带一名通信员,用智谋闯出盐城,把敌人引到城外,这样可以避免新四军主力部队遭受大的损失。
农历五月二十八日深夜,刘少奇和他的通信员来到了隐蔽性极好的新四军18团团部驻地马庄。进庄后,刘少奇认出了根据地群众中的积极分子马玉甫。马向刘少奇介绍了附近村子里的情况:“附近这个村庄里的人几乎全是姓马的。村子里现在放有两口空棺材,我们何不借用这空棺材做文章,把文件放进一口空棺材,藏到麦田里;将另一口空棺材弄成葬人的模样,找两三个人划船,我和你及这位小兄弟,头戴白布帽,腰束白布,手抱孝杖,大家一起送棺出庄,你看行吗?”“行,太好了!”刘少奇十分满意。
马玉甫马上在村里找来五六个人,刘少奇为他们开了个短会,作了简要的布置后并立即行动起来。有的藏文件,有的钉棺材,有的做孝帽,拂晓时分,一切收拾停当。突然,日军在不远的地方打起了信号弹,从四面八方向马庄包抄过来,情况十分危急。刘少奇一声令下:“行动!”送“葬”的人一边“哭”,一边把棺材抬到了船上,“孝子”们守在棺材四周,刘少奇一脸哀伤地手持孝杖,紧靠着马玉甫,随时准备帮他出主意应付日军。
看到大家都上了船,艄公猛划双桨,船飞快地向北驶去。可就在这时,从西面围过来一群日军,吆喝着要让船停下来靠岸检查。刘少奇见此情景,悄声对马玉甫说:“就说你父亲得的是霍乱,靠近了会得传染病的。”接着又让船上的人都装出呕吐的样子。
船靠了岸,马玉甫两泪涟涟,对日军的头目说:“太君,我父亲得的是急性霍乱,靠近了会得传染病的,危险啊!”边说边“喔喔”地呕吐。此时船上的人也都“喔喔”呕吐起来,神情显得十分难受。一个汉奸翻译带着日军头目正准备往船上爬,见此情景急忙调头回撤。慌乱中,只听“扑通”一声,汉奸翻译脚底下一滑掉进了河里,待其狼狈地爬上岸,真的呕吐起来。他向盯着他的那个日军军官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那个日本军官捂着鼻子,指挥刀一挥,示意船赶紧开走。
于是,船飞快地向河中央驶去。就这样,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只带了一名通信员,从日军的眼皮底下安全地撤了出来,将日军的注意力引到了盐城郊外的大河以北。
责任编辑:吕凤 最后更新:2017-05-10 16:39:01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空战英豪”的情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