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七事变后,青岛危急,舅舅王统照举家迁往上海,为了躲避日寇的迫害,全家人隐姓埋名,生活陷于困境。舅舅仍然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写出了大量作品,出版了两本抗战诗集。舅舅在上海期间,仍有众多好友登门,郑振铎曾送来一袋大米,无疑雪中送炭;风度翩翩的巴金是吕班路的常客。到了1944年7月,舅舅作为作家主要收入的稿酬和版权收入已基本断绝。
全家迁沪隐姓埋名四处避害生活困难
七七事变后,日本军舰炮艇云集胶州湾,青岛危急。舅舅便返青接来家人。当舅舅全家到达上海时,正是“八·一三”事变的第二天。随后,母亲带着我的哥哥、姐姐和我乘船前往上海投奔舅舅。
1937年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弃守上海,日寇占领上海四郊、苏州河以北地区、南市和沪西,只有英美的“公共租界”和法国的“法租界”未被占领,形状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孤岛”,直到1941年12月8日,上海全部沦陷为止,史称“孤岛”时期。当时为了避免日寇的迫害,舅舅迁居于法租界吕班路256弄7号内的一个白俄公寓中,舅舅租了四间房,楼上两间,楼下两间。报户口时,舅舅改名为王恂如,籍贯为山东益都,职业为书店职员,兼业中医。同时把我们安排在法租界金神父路,后来又迁居到雷米路。当时我父亲丁叔言已参加了国民党驻山东部队的抗日活动,所以舅舅给我的母亲改名为王淑仪,我们姐弟改姓陈。
我随舅舅在上海生活的六七年,正是他的困难时期。舅舅的微薄收入难以维持家庭消费,而我父亲参加抗日后,在安丘山区打游击,山东已沦入日寇之手,母亲和父亲的联系完全断绝,只偶有可信之人帮忙捎个信报平安,经济供应已无能为力。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舅舅要尽力支持,好在舅母善于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任劳任怨,从来不发怨言。虽然困难,但是舅舅的朋友到来她总是热情接待,舅舅家中客人不断。母亲常到舅舅家,我也乐意跟去,找大表哥济诚辅导功课,找三表哥立诚玩耍。但我害怕二表哥金诚,他出生不久即患重病,为了抢救,服下猛药重药,性命保住了,神经却受了伤害,成为舅舅的最大负担。舅舅不得不请来族人王青诚专门帮忙看管、照料二表哥,我们都叫他“王五哥”。二表哥有时把我举得很高,我害怕了,就求救于王五哥。王五哥大喊一声“放下”,二表哥就会听话地把我放下。
身陷孤岛笔耕不辍,出版抗战诗集奏响战歌
这个时期,上海文艺界人士主要是在“租界”内活动,他们称之为“孤岛”时期。舅舅身陷“孤岛”,但仍写出了大量抗战主题的作品。
1938年4月,舅舅的抗战诗集《横吹集》出版,1940年4月又出版了抗战诗集《江南曲》。有一次舅舅拿了一本书给我母亲看,这本书就是《横吹集》。母亲读了之后曾对我说《上海战歌》这首诗使她特别感动,并找出其中的两段读给我听,其中有:
“谁曾忧怖这江头迷场的毁灭?
谁还担心这地方的‘元宵夜夜’!
在敌人的血雨中我们需努力求活,
求活――搏击,高呼,东,西,南,北,我们的国魂速归来些!”
“火灼的,钢刺的,这历年来的积恨,
像哲学家,我们太无用了,
慨叹着人类的愚蠢!
有今朝,一江春水红遍了两岸,
为民族,为我们的苦难者,
我们还将一江血水还报敌人!”
1938年8月21日,舅舅在《文汇报·世纪风》发表了一首《你的灵魂鸟》,发出了对青年朋友的热情呼唤,其中有这样一段:
不要让黑暗阻碍了你,
有多少烛光在半天辉耀。
不要惊惶群狼狗的嗥叫,
阴影中当心毒蛇的围绕。
更不必震怖这空前风暴,
在你顶上,有你的“灵魂鸟”!
叶圣陶自愿当校对,困境中郑振铎送来大米
舅舅在“孤岛”时期,文艺界的朋友颇多。当时我见到的或听说的,印象最深的有叶圣陶、郑振铎、茅盾、巴金等。
叶圣陶中学毕业后一度失业,后来写了不少作品。1930年,他转入开明书店,从事编辑工作。我和表哥都称他为叶老伯。舅舅和叶老伯在“五四”以前早就有文字之交,“五四”之后的1922年,叶老伯到北京大学教书,两人见面,成为好友,同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舅舅写长篇小说《山雨》时,动笔之前的构思先在上海江湾和叶老伯讨论过。《山雨》初版是叶老伯题写的书名,并且亲自为舅舅校对的。所以舅舅在《山雨·跋》中写道:“《山雨》在开明印刷时,圣陶兄自愿替我校对,这不但作者应当十分感谢,而且是这本书的光荣。”
郑振铎曾创办《文学周刊》与《小说月报》,曾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他与茅盾两人早年在北京读书时,曾经共同参加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都是舅舅的老朋友,对舅舅的为人和学识都很了解。所以共同推荐舅舅主编《文学》。郑振铎担任国立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时,又邀请舅舅去讲中国文学。
到了1944年7月,舅舅的生活已十分困难,郑振铎托人买到平价大米,送给舅舅一袋。当时郑振铎住在愚园路的洋房中,我的三表哥王立诚曾跟随舅舅一块拜访过郑振铎,郑振铎还在三表哥的纪念册上题了字,他写的是:“经过了我们这个苦难的时代,你们应该是一个光明的幸福的时代吧!书赠立诚小友。”
收入来源几乎断绝,吃苞米面和豆腐渣度日
巴金1920年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学习,1922年2月曾在舅舅当过主编的《文学旬刊》上发表诗歌《被虐者底哭声》12首,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
巴金1927年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开始用“巴金”这个笔名。回国后曾在上海担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
舅舅搬到吕班路之后,巴金是舅舅家里的常客。巴金先生也给三表哥写了一段题字:“忠实地生活,热烈地爱人。帮助那需要爱的,反对那摧残爱的,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书赠立诚弟”。一个著名的作家,称朋友的孩子为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想这大概是他谦虚吧。有一次我在舅舅家见到了他,穿着一身灰色西装,风度翩翩,十分潇洒。舅舅对我说:“这是巴金先生,叫叔叔!”我一时慌张,按日常习惯喊出“巴叔叔好”,喊出后一想,巴金并不姓巴,觉得很不好意思。但巴金先生并没有介意,他笑了,说:“以后就叫我巴金叔叔吧!”舅舅也笑了。
到了1944年7月,舅舅的生活已十分困难,作为作家主要收入的稿酬和版权收入已基本断绝。舅舅虽为开明书店的编辑,但由于开明书店的经理张锡琛被日本特务逮捕,工资也难以发出。舅舅全家和我们的经济来源几乎完全断绝,只能吃苞米面、豆腐渣勉强度日。当时大表哥济诚已于1938年末绕道中国香港、越南转赴四川乐山,进武汉大学数学系读书。舅舅决定让舅母和王五哥、金诚、立诚表哥回山东青岛,母亲带我们几个孩子回到山东潍县。只舅舅一个人留在上海和文艺界的朋友们坚持战斗。
责任编辑:李祖琨 最后更新:2014-12-29 10:52:39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烧杀奸掠的东北土匪:唯一亮点是918后积极抗日打日本
下一篇:“记录抗战老兵故事”值得尊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