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山东抗日战场的三个鲜明特点(2)
2017-11-21 16:02:18  来源:大众网  点击:  复制链接

  1939年5月,山东分局在《关于山东工作方针原则的决定》中,要求各地加紧建立抗日政权。次年3月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后,山东分局马上作出《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政权建设加速。1940年7月,在沂水县南部青驼寺召开了山东省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成立了有社会各界代表参加的民意机关——省临时参议会,由共产党员、进步人士、中间分子组成的“三三制”政权、全省统一的行政机构——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以及山东省工、农、青、妇、文化各界总会等群众团体。省战工会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实行民主选举,充分发挥参议会的职能;下级区、乡、村政权以工、农、革命知识分子及进步分子为主,以保证进步法令之彻底执行;县以上政权吸收士绅名流参加,以资号召。党依靠人民坚持抗战,就必须建立人民自己的基层政权,反映人民的意志和诉求;村、乡政权是民主政权的最基层,最贴近群众,是全部政权的基础,必须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因此,各地在基层政权民选中,创造了一些新的方式,如“豆选”、“香头选”等,以充分反映民意。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抗日民主政权的选举,一些先进的工农分子成为抗日民主政权的工作人员,如湖西区政权机关中有52位农民任职。到1943年夏,省战工会已下辖4个主任公署、2个相当于主任公署的专署、11个专署、90个县政府(新地区不包括在内)、663个区政府,在根据地10128个村庄和游击区12443个村庄中普遍建立了权力机构,各级参议会也逐步建立健全起来。根据省战工会的要求,村级一般都建立了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会制度。

  山东统一的抗日民主政权及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山东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它使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并日益发挥出其枢纽作用,对此后取得抗战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随着各级政权的建立,全省实现了抗日组织的统一领导,改变了过去一盘散沙的局面,使广大民众聚集在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周围。山东分局要求:各级党委要充分认识政权工作的重要性,经常关心政权工作,选派优秀干部做政权工作;在各级政府中建立党团组织,以保证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委不能直接干涉、包办、代替政府工作;各级政府、参议会要实行“三三制”原则。1941年4月,省战工会划小行政区域,增多行政单位,减少了行政层次。省战工会根据《山东省战时施政纲领》施政,并在山东分局的领导下做了大量工作,发布了有关民政、司法、财政、教育、工商管理等规定,同时加强金融工作,开展对敌货币斗争,发展对外贸易,改进财经工作,发展文教事业。从1941年7月起,在根据地内开展了十项建设运动。1943年省战工会改称战行会,进一步完善了政权职能,建立健全了司法、公安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抗日民主法令和法规(包括国内第一个《人权保障条例》、《婚姻暂行条例》等涉及社会和人权的法条)在全省各战略区推行,有力地推动了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使之成为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强大依托。根据地在民主、法制、财政经济、宣传文化教育事业和廉政建设方面取得巨大成绩,积累了新民主主义建设的丰富经验。山东分局提出“在根据地进行民主建设、开展群众性民主运动”后,1943年10月对县以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进行了选举,同时改造了各县参议会,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意机关,并彻底改造了村政权。1945年7月,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了民主运动,深入开展民主教育,改造村政权,重点改造县及行政区的参议会和政府,同时理顺了党与政权的关系。人民政权执政为民,各级人民政权也广泛开展各项工作,在立法、互助合作、“双减”、大生产、工商管理、拥军优抗、土改、动参、支前、改善民生、救灾济困、文化教育等社会各个领域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维护了社会公正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山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党领导的省级政权的名称依次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山东省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1945年8月成立的山东省政府,是抗战时期党领导的唯一省政府)。其行政工作是以战争为中心展开,并且是为战争服务的。到1945年,山东抗日根据地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2%),拥有2400万人口(不包括现属山东的冀鲁豫40余个县、1100万人);形成滨海、鲁南、鲁中、渤海、胶东五大战略区;有5个行政公署、22个专员公署、127个县政府,850多个区政府;党员从抗战初期的2000余人发展到20余万人。 山东抗日根据地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全国的1/8和1/4, 比重都很大。山东不仅创建了全国唯一一个省域范围内的抗日根据地,而且党领导的民主政权层层建立更具开创性意义,是山东近代史上的巨大变革,影响持久深远。山东抗日根据地及其政权建设走在全国前列——这种状况在敌后根据地亦属少见,是山东抗日战场的又一个鲜明特点。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也是中国革命的一大转机。中国共产党不但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而且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胜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建立了新中国,自身也发展壮大为数以千万计党员的执政大党。这与独立自主地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有了依托)、建设各级民主政权(有了领导)、探索局部执政的实践(有了基地)是密不可分的。

  三、抗日军民用血肉铸造出“沂蒙精神”

  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誓言“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但由于国民党政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无视民众的力量,仅依靠政府和正规军正面战场搞会战来节节御敌,但因胜少败多,很快丢失了大片疆土。山东也在数月内就沦为敌占区。而共产党实行的是全面抗战路线,即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在救亡图存的重要关头,与那些国民党专员、县长乃至省主席纷纷逃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共产党、八路军挺身而出,广泛团结动员社会各阶层结成统一战线,抵御强大的侵略者,并组织武装起义,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赢得了广大民众的拥护、爱戴和支持。

  为抵御敌人的飞机、大炮,蒋介石的要诀是“高垒厚壁”,而毛泽东则坚信“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 1942年,面对日军残酷的“扫荡”、“蚕食”、封锁和严重的天灾,山东抗日根据地辖区缩小、部队减少、军需民用极度匮乏,陷入极为困难的境地。党中央、毛泽东十分重视山东的局势,1942年春派刘少奇来解决战略发展方面的问题。刘少奇来山东后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山东领导工作中存在的错误主要是没有很好地发动群众,在根据地内没有树立起基本群众的优势。 正如毛泽东所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山东分局及时总结抗战四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确定了今后的任务,把发动群众、树立基本群众的优势放在首位。发动群众,首先要解决为了谁、怎样办的问题,才能做好启发和引领好群众的工作。山东党组织总结抗战初期注重与国民党上层搞统战,忽视发挥群众的作用的局限性,启发、教育、动员、组织群众,在根据地内展开大规模的减租减息,改善广大贫雇农生活,调动广大民众的抗战和革命热情,唤起民众千百万同心来抗战。在减租减息之初,对部分不觉悟的农民,通过“谁养活谁”的教育,使他们认清地主阶级剥削的实质,团结起来与地主进行减租减息、借粮、拔地等斗争,让“庄阎王”、“牟二黑子”之类不得不向群众低头。到1944年底,全山东抗日根据地约有1.47万个村庄进行了减租减息和增资,约占全部村庄的63%。根据地在组织生产、发展经济中,推行搿犋组、变工队、互助合作等,用集体的力量克服困难;通过民主政权征管调济、合理负担,以及开展大生产运动、开荒打井、着重发展农副业以及手工业生产,以保障供给。各级领导带头,部队、机关人员齐动手,种田、织布,帮助群众克服生活困难;实行了3次精简,减轻了广大民众的负担。改造了部分县、区、乡政权,组织起数百万群众,确立了基本群众的优势,根据地的阶级关系也发生剧大变化;进一步加强党政军、地方人民武装和抗日群众团体工作,使根据地各项工作建立在扎实的群众路线基础上。党中央曾对山东抗日根据地执行《关于执行十大政策的指示》给予高度评价。毛泽东致电山东分局“你们的路线是正确的”,称赞“山东是执行中央十大政策的模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让群众在政治上做主人,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经济上减轻农民负担,改善人民生活,让老百姓得实惠,使他们摆脱穷困;在思想文化上,让他们识字受教育,反对封建礼教,提高妇女社会地位。各级人民政权还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发展生产,改善民生,必然得到了广大民众的信赖和支持。他们在政治上翻身,在经济上得实惠,在思想文化上得解放,同时又在党的干部身上看到了吃苦在先、勤政为民、与民同甘共苦的新形象、新气象、新希望,自然与共产党形成血肉相连、生死相依、鱼水情深的关系,也更加坚定了信念,铁了心跟党走。

  组织起来的广大民众,在全民抗战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起来的农民,积极改造地形、破路、拆围寨、封锁消息、传递情报、铲除汉奸;组织起来的工人,主动破坏敌占区 煤矿、电站、交通设施,淄博矿区、津浦铁路的工人数百次炸毁敌人的车头、车皮;组织起来的妇女积极为部队缝军衣,做鞋袜,救护伤病员。在反“扫荡”斗争中,根据地的群众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配合八路军部队实行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协助被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小部队、武工队,深入到敌占区、边沿区,在山区、平原、湖面、铁路交通线上,大摆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破袭战,发挥其袭扰结合、虚实难测、防不胜防的战术特点,积极出击,顽强战斗,积小胜为大胜,显示出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最终使敌人灭顶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通过广大抗日军民的共同奋战、不懈努力,粉碎了日军一次次的残酷“扫荡”,使抗日根据地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在相持阶段逐渐占居优势。正如毛泽东所说:“战争之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兵民是胜利之本”。为粉碎敌人的“大东亚圣战”的宣传,从1942年开始,根据地军民对日伪军发动了强大的政治攻势。对敌占区开展抗日宣传,发展“两面政权”;利用寒夜上课、记“红黑点”和“善恶录”、临阵喊话、唤子索夫、伪属登记等方式瓦解日伪军,还通过“山东日人反战同盟”等组织策反日军,产生了显著效果,使一些日伪军弃暗投明,加入到抗战行列,或者“身在曹营心在汉”,无心于战。在强大政治攻势面前,日伪军军心涣散,加速瓦解。仅1943年,山东就瓦解伪军约计7000余人,并使部分伪军能够配合八路军行动。1944年至1945年夏,起义伪军即达1.3万余人,使敌人的力量大为削弱,远远不能满足发动战争的需要。1944年鲁中军区部队向伪军吴化文部发起第三次讨伐,这次战役动员民工、民兵即达1.2万余人。抗日战争(包括解放战争)期间的军民关系令人称道,涌现出多不胜数的像军民血战马鞍山、马石山十勇士,以及沂蒙山区“红嫂”祖玉兰、明德英、王换于等舍子掩护八路军、乳汁救伤员等可歌可泣的妇女英雄群体,事迹十分感人。抗战期间,山东有30万青壮年参军卫国,仅胶东区就有9.4万名青年参军;广大民众积极支援抗战,仅沂蒙山区就救助伤员1.9万人,掩护革命战士和抗日志士9.4万人。山东抗日军民用实践证明,党和人民群众用血肉构筑的钢铁长城,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抗战期间,山东各地出现的“抗战精神”各有特色,以“沂蒙精神”最具代表性。山东抗日军民用血肉铸造出“沂蒙精神”——这一现象成为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也是山东抗日战场的一个鲜明特点。

  “沂蒙精神”后来被概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它蕴含着“抗战精神”,闪耀着时代光芒,体现着民族品格,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今人的激励,更是对未来的寄托。这一难得的精神财富,必将被大力弘扬,世代传承。2013年1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市。他对山东的同志说:历史不能忘记,回想当年峥嵘岁月,我们很受教育。我这次来沂蒙就是看望老区人民,重温“沂蒙精神”。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主要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党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得解放;人民跟党走,无私奉献。可歌可泣啊!“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

责任编辑:张波 最后更新:2017-11-21 16:03:30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上一篇:山东抗日战场的三个鲜明特点(1)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的聊城(1)

办公室 0731-85531328

抗日战争纪念网 13723880171

抗战文化研究会 15116420702

抗日战争图书馆 18182129125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抗战文化研究会

抗日战争纪念网

抗日战争图书馆

红色力量传播

抗战研究

微博

抗战研究抖音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