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江苏在中国抗战版图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战初期,江苏是正面抗击日军侵略的主要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江苏又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江苏为腹地的华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在中国抗战史上书写下光辉的一页。
一、正面战场
面对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战,在江苏及周边地区相继组织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徐州会战等战役。然而,由于国民政府存在侥幸心理,企图依靠“国联”调停,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作战,加上军队思想混乱、派系林立,造成了许多本可避免的损失,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阻止日军侵略的步伐,但它也给日军以较大打击,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实力,使其陷入长期战争的泥沼,为国民政府机关和沿江、沿海工厂、学校、科研机构的内迁争取了时间,为中国长期抗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淞沪会战历时三个多月,是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毙伤日军5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在25万以上。会战期间,江阴要塞作为扼守长江水道的咽喉,成为江苏境内日军攻击的另一个重点。1937年8月16日,中国陆、海、空三军依托江阴要塞开展了保卫战,重创了日军,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海军大部分舰船都损失于该役中。江阴要塞保卫战有效地牵制了日军西进并消耗了其兵力。
淞沪会战虽然以中国军队的撤退而告终,但却粉碎了日军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叫嚣,显示了中国政府抗日的决心。
南京保卫战,由于国民党当局仓促应战,指挥失误,以及慌乱撤退,损失惨重。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不足五万人的日军入城,由此开始了连续六个星期对三十多万战俘平民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
日军占领南京后,为实现南北对进,打通津浦铁路,使华北、华中战场连成一片,又发起了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坚守徐州地区达5个月之久,特别是在徐州外围的台儿庄取得歼敌1.1万余人的重大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徐州会战,充分实现了以空间争取时间的目的,从而为中国军队在武汉的集结、布防赢得了时间。
二、民族先锋
(一)慷慨赴难
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失利,江苏大部沦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挺进敌后,开辟了以江苏地区为主要腹地的华中敌后战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后,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由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全军1万余人,初编为四个支队。新四军改编后,根据中共中央“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按照“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挺进华中敌后,实施战略展开,与八路军南下增援的部队并肩作战,承担起了党中央赋予的开辟华中敌后抗日战场的战略任务。江苏成为华中敌后抗战的主要战场。
1938年春,新四军主力挺进苏南等地,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抗日根据地。4月,粟裕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深入苏南进行战略侦察。5月4日,毛泽东发出“新四军主力应迅速挺进敌后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的电报,史称第一个“五四指示”。按照这个指示,新四军各支队开始向华中敌后挺进。5、6月间,陈毅、傅秋涛、张鼎丞等率领新四军一、二支队先后挺进苏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取得了韦岗、新丰、新塘等战斗的胜利,逐步开创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其中,韦岗战斗是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的处女战,戳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志,极大地提高了新四军的威信。蒋介石为此专门给新四军军长叶挺发去贺电:“……袭击韦岗,斩获颇多,殊堪嘉尚……”。陈毅为祝贺韦岗战斗告捷特别赋诗一首:弯弓射日到江南,终夜惊呼敌胆寒。镇江城下初遭遇,脱手斩得小楼兰。
徐州会战后,中共中央确定了华中工作应向鄂、豫、皖、苏等省发展抗日根据地基本方针,并指示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皖东;不久,周恩来又指示河南省委向东发展,开辟苏鲁皖边新局面。1939年2月下旬,周恩来抵达皖南新四军军部,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精神,对新四军正式提出“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方针。
为贯彻党中央“向敌后发展”的指示和新四军“向东作战”的战略方针,新四军一支队司令员陈毅作出江抗东进的重大部署,并明确规定东进的任务是:冲破国民党限制,发展部队,武装自己,筹集经费,并相机创建根据地。1939 年5月5 日起,江抗总指挥部向苏南东路地区挺进,直抵上海近郊。此举开创了苏南东路地区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也有力地鼓舞和激励了上海“孤岛”人民抗日的斗志和信心。1939 年5 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在安徽庐江县东汤池成立。1939 年8月,新四军第一、第二支队合并成立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指挥,粟裕任副指挥,罗忠毅任参谋长,刘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二支队的第二团、第四团、新六团和挺进纵队,指战员共1.2 万余人。1940年5月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对东南局和新四军军分会的指示,史称第二个“五四指示”。指示强调,新四军在敌后发展的方针,“不受国民党的限制,独立自主地放手扩大军队,发动群众,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发展”。新四军苏南部队坚决执行这一战略方针,积极向苏北发展,冲破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和攻击,打开了苏北抗战的新局面。1940 年6 月29 日,陈毅奉命渡江北上。同年7 月8 日,粟裕率江南指挥部机关和主力部队在扬中地区渡江,与江北新四军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师。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后编入新四军第一师。
(二)逐鹿江淮
1940年6月20日,遵照中共指示,八路军第二纵队政委黄克诚率领第三四四旅、新二旅等1.2 万人由冀鲁豫南下豫皖苏,与新四军第六支队彭雪枫部会合,首先改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7月,黄克诚率八路军第三四四旅六八七团、新二旅继续东进,于8月16日与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及新四军六支队四总队等部在皖东北合编为八路军第五纵队,共2万余人。1940年夏,新四军第五支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一部协同,粉碎了韩德勤、李品仙东西夹击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计划,开辟了淮宝敌后战场,加强了淮南、淮北、淮海以及苏中之间的联系,打开了向苏北发展的通道。
韩德勤不顾民族大义,一意孤行,蓄意反共,不断制造摩擦,公然叫嚣:“把新四军赶到长江去喝水!”新四军被迫反击。黄桥一役历时4天,在当地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共歼韩主力1.1 万余人。黄桥战役的胜利,打开了苏中抗战的新局面,奠定了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坚实基础。
1940年10月10 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与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在江苏东台县北白驹镇狮子口胜利会师。1940年11月10日,刘少奇、黄克诚等到达海安。这一天既是十月革命23周年纪念日,又是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一周年纪念日,陈毅特题赠刘少奇、黄克诚七绝一首:“十月革命节日与八路军南下部队会师,各老同志中有十年不见者。十年征战几人回,又见同侪并马归。江淮河汉今谁属,红旗十月满天飞。”1940年11月17日,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在苏北海安成立。
(三)中流砥柱
1941年1月4至13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余人除约2000人突围外,大部分牺牲或被俘。1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建。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活动于陇海铁路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各部统一整编为7个师和1个独立旅,其中,有5个师全部或大部在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活动,江苏成为新四军抗日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连接华北根据地和华南根据地的枢纽。
1941年3月,苏中区党委成立,不久,苏中军区成立,苏中抗日根据地开始形成。4月27日,刘少奇在盐城主持召开中原局会议,决定将中原局改名为华中局。5月20日,中共中央复电,同意将中原局改为华中局及华中局的人事安排。这一改名反映了党中央对江苏地区战略地位的高度重视。
抗战特别是反“扫荡”期间,江苏军民坚韧不拔,英勇抗争,不畏强敌,视死如归,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1941至1943年,日军在江苏加大对汪伪政权的扶持,实行高压统治,连续对江苏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和“清乡”,江苏抗日根据地进入了空前残酷的时期。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刘少奇、陈毅等领导江苏军民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日伪军的扫荡、清乡,不断予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不断收复失地,不断发展壮大。
1941年初起,日军利用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掀起反共高潮之机,对苏南、苏中和皖东等地进行了大“扫荡”。新四军以一部兵力伏击侧击,消耗敌人,机关、主力部队则跳出包围圈,转入外线作战。至9月上旬,击退了日伪军数十次的进攻,控制了除盐城县城以外的盐阜区广大农村,粉碎了自徐州会战以来,日军对华中敌后地区规模最大的“扫荡”。
1942年11月14日至12月16日,日军向淮北抗日根据地发起大“扫荡”。我主力部队及时跳出敌人的合击圈,同时,以地方武装为主,就地坚持、与敌人纠缠。朱家港战斗,共毙伤敌280余人。12月15日,日伪军被迫从各中心据点撤退。至此,淮北军民取得了33天反“扫荡”的胜利。
1943年2月,日军对盐阜区发起春季大“扫荡”。新四军第三师灵活采用游击战术,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先后攻克黄营子、陈集、八滩等50余处据点,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生俘780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装备,夺取了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1944年,德国法西斯在欧洲战场连遭惨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也节节败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江苏军民吹响了华中局部反攻作战的号角,并以江苏为基地,实施了西进豫皖苏和南下苏浙皖的战略任务,收复大片国土。
1944年3月5日至6日,新四军第一师的5个团在叶飞的指挥下,取得了车桥战役的胜利,共歼灭三泽大佐以下日军460多人,生俘24人,成为抗战以来新四军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车桥战役的胜利,使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巩固和扩大了苏中根据地,打乱了日伪"清乡""屯垦"计划,实现了苏中形势根本转变,揭开了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4年5月3日,新四军第三师主攻部队攻克陈家港,在战斗中除击毙伪军一部外,生俘伪军官兵43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及100万元的伪币和48万担食盐,极大地震慑了敌人。
1945年江苏敌后军民继续对日伪军进行攻势作战,扩大抗日根据地,并为全面反攻准备条件。8月中旬起,江苏解放区军民向敌伪发起全面进攻,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解放了全省2/3以上的土地和人民,直逼南京、上海等大城市。
据统计,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江苏军民共抗击日军16万余人、伪军23万余人,总计大小战斗2万多次。
(四)铁血忠魂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抗战期间,江苏军民付出了伤亡8.2万余人的巨大牺牲,其中,仅团副参谋长、政治处副主任以上的干部,就有323名。
1941 年11 月28 日凌晨,日军出动步兵、骑兵、炮兵3000 余人,偷袭溧阳塘马村,企图一举歼灭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南党政领导机关。十六旅旅长罗忠毅、政委廖海涛指挥部队阻击敌人,使苏南党政机关及指战员1000 多人,突破了日伪军的封锁,安全转移,罗忠毅、廖海涛及270 多名新四军指战员英勇牺牲。1943 年3 月18 日清晨,日军纠集1600多人分路合击淮阴县刘老庄。突围至此的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82 名指战员,在连长白思才、政治指导员李云鹤率领下,与超过自己十几倍之敌浴血奋战一天,毙敌170 余人,最后在敌猛烈炮火轰击下,全部壮烈牺牲。1944 年9月11 日,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在河南夏邑八里庄战斗中被流弹击中,不幸牺牲,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1945年10月15日,奉命北撤的苏浙军区第四纵队部分指战员和苏南根据地的部分干部、民工近1000人,因轮船陈旧,舱底漏水,加上人员、物资超载,不幸在天星桥西南约2公里的江中沉没。包括新四军苏浙军区第四纵队政委韦一平在内的800余人不幸牺牲。
三、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起全民族抗战号召,倡导并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非抗日无以图存,非合作无以抗日”。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江苏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在江苏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忠实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高举爱国旗帜,凝聚各阶层力量,同仇敌忾,抵御外侮。新四军所到之处,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扶持民众抗日自卫武装,打击日伪军,逐步打开抗战局面。
1937年11月,以刘晓为书记的江苏省委在上海重新成立,并按不同产业、不同系统设立了工、职、学、军、难(难民工作)等党的工作委员会,领导江苏广大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国土沦陷、家破人亡之际,江苏人民自发拿起武器,组织抗日武装,反抗凶残的侵略者。南京、无锡、江阴一带农民纷纷组织地方武装,抗击日军。1937年12月,管文蔚开始在家乡丹阳北乡组织抗日自卫团。1938年2月,成立了丹阳抗日自卫总团,管文蔚任总团长。1938年9月,该部整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挺进纵队。1938 年初,爱国青年任天石在家乡常熟塘桥镇组建了一支数十人的抗日自卫武装,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常熟人民抗日自卫队第一大队。
1938年2月19日,苏北抗日同盟(简称“苏北抗盟”)在淮阴城内成立。苏北抗盟是实践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活动范围包括淮阴、淮安、涟水、泗阳、盐城、阜宁、宝应、高邮、泰州、泰兴、灌云、东台、南通、海门、启东等县。
在苏北抗盟的指导下,苏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得到较大发展。1940年4月中旬,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和苏皖区党委联席会议在茅山地区召开,会议要求:普遍发动与组织群众,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壮大人民力量;积极扩大抗日根据地,扩大新四军,发展地方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机构,成立各级财经委员会等。根据地普遍建立了各种抗日救国组织。1941年,仅淮南路东根据地各类抗日组织会员达到42600人。1942年,苏中地区96%的乡村建立了民兵、自卫队组织,有民兵7万余人,自卫队也发展到20余万人。
在极为紧张和困难局面下,江苏敌后抗日根据地广泛发动、组织和依靠人民群众,采取民主改革、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大生产等多种措施,加强党的建设,密切军民关系,终于渡过难关,为取得反“扫荡”、反“清乡”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宋公堤”、柳堡的二妹子、《沙家浜》等故事,反映了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
得道多助。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正义斗争,取得了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与支持。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最早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南京沦陷后,美国、德国、丹麦等国的友人冒着风险,以各种方式保护南京民众,并记录下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径。在江苏各抗日根据地,活跃着日本、朝鲜等国反战人士建立的反战组织。此外,一些国际友人先后来到华中抗日根据地,参加反战宣传,或进行采访、参与医疗服务。奥地利医学博士罗生特,德共产党员汉斯•希伯夫妇都为江苏抗战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毅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杰出贡献。在他的领导下,新四军以文化为纽带,把文人学者、开明士绅、社会名流汇集到一起,吟诗作词,步韵唱和,诗文会友,抒发爱国激情,弘扬民族正气,增进共产党人同苏北士绅名流、爱国文化人之间的了解、情感沟通和信任。
在敌众我寡,错综复杂的局面下,陈毅确定了“抗日、孤韩、联李”的斗争策略,三进泰州,向李明扬表达团结抗日的诚意,新四军得以假道两李防区,进驻苏北重镇黄桥。陈毅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争取苏北有影响的人士。其中就包括曾两度出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在陈毅的努力促动下,1940 年10 月10 日,“联抗”部队在苏北泰县曲塘镇(今属海安县)成立,黄逸峰任司令。“联抗”成为抗战时期江苏省第一支统战武装。
结束语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让我们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李一菲 最后更新:2022-11-16 09:10:55
特别说明:抗日战争纪念网是一个记录和研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公益网站。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与网站的文/ 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科研之目的,如转载稿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本网及时撤除。以史实为镜鉴,揭侵略之罪恶;颂英烈之功勋,弘抗战之精神。我们要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感谢您对抗日战争纪念网的支持。
纠错电话:0731-85531328、19118928111(微信同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文域名:www.抗日战争纪念网.com 主办单位:长沙市抗战文化研究会
不良信息举报 电话:0731-85531328 手机:19118928111(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 E-mail:krzzjn@qq.com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ICP备案号:湘ICP备18022032号 长沙市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